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主要指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引发的认知紊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常伴有多认知域的损害,尤其是对记忆力的损害为严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主要针对VCI的病因、发病机制、评定方法及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VCI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加完善的参考依据.
-
多奈哌齐合胞磷胆碱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A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B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胞磷胆碱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MoCA、MMSE以及ADL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临沂罗庄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银杏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4.61±4.53)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63.51±11.5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7、4.595,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为(25.23±5.46)分,ADL评分为(65.25±11.8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9、4.621,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确切,可使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血管性认知障碍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寻找更佳的预防措施.方法:收治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6例,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画钟试验(CDT).结果:86例患者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9.68±2.84分,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评分22.31±1.24分,画钟试验(CDT)评分1.452±0.42分.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的障碍,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是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日常生活行为量表画钟试验 -
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VCI的诊断标准及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VCI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血液指标、影像学检查及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两组在各项对比中均有明显差异.VCI组在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血脂分析中,TG、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在梗死部位上,VCI组在额叶、颞叶、顶叶、丘脑部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VCI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上述因素者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应予早防早治.
-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1(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定义和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综合症征.
-
补肾通腑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机制探析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由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及不明显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1]。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提及“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显然”就是因血管因素所致的痴呆,属于VCI。本文根据补肾通腑疗法治疗VCI的相关文献探析其应用价值。
-
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血管性认知障碍向痴呆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血管性认知障碍向痴呆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9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均治疗14 d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痴呆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调查6个月,治疗组痴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提高,且应用安全性佳,可以防止血管性认知障碍向痴呆转化.
-
首乌益智胶囊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首乌益智胶囊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造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复康组及首乌益智胶囊组,每组20只,并设假手术组20只.分别连续给药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缺血灶边缘微血管数和应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脑内VEGF的表达.结果 (1)血管计数:首乌益智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复康组、首乌益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复康组比较,首乌益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蛋白表达:首乌益智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复康组、首乌益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复康组比较,首乌益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乌益智胶囊能明显增强VCI模型大鼠缺血灶边缘新生血管密度,促进脑内VEGF的表达,从而诱导血管再生,以此发挥对脑缺血后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Flt-1)、受体2(VEGFR-2/Flk-1)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进行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保留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12只.电针治疗组大鼠电针“大椎”“百会”“水沟”“神庭”穴,西药治疗组予茴拉西坦0.0625 g/kg灌胃,均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跳台实验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测定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VEGF、Flt-1、Flk-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学习成绩表现为反应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多,记忆成绩表现为潜伏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增多,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海马内VEGF、Flt-1、Flk-1 mRNA表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改善明显,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海马内VEGF、Flt-1、Flk-1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学习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海马内VEGF mRNA及Flt-1 mRNA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上调海马内VEGF、Flt-1、Flk-1 mR-NA的表达,促进了要害部位的血管生成,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电针疗法 学习记忆能力 海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
化瘀通络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VCI患者分为化瘀通络灸组(治疗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每周艾灸6次,对照组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5 mg/晚,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核心症状、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3.33%(22/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MMSE积分、ADL评分、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MMSE积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的两组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瘀通络灸治疗VCI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CI患者血清IGF-1水平相关.
关键词: 化瘀通络灸 血管性认知障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中冲、涌泉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28 d和35 d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医证型量表,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井穴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皮层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针刺防治VCI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VCI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电针组,同时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造模3 d后,阳性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药液灌胃,电针组针刺"百会""足三里".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含量.结果 定位巡航实验随训练次数的增加,阳性药组和电针组大鼠寻找平台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空间探索实验阳性药组和电针组较模型组首次穿越平台所需时间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电针组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电针"百会""足三里"可能通过降低VCI大鼠大脑皮层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中医药干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各种血管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在进展至血管性痴呆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VCI的发展,甚至逆转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单药、有效部位、复方制剂等具有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的作用.该文从VCI的概念、发病机制、细胞和分子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肾精亏虚型与肝阳上亢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听力差异性临床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老年病科的常见病。听力下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常见临床症状,血管性认知障碍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听力是获取外界认知刺激的重要来源,听力的下降会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根据中医分型,肾精亏虚型和肝阳上亢型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常见证型。使用MMSE简易认知量表对认知能力进行分析,使用纯音听力设备进行听力学分析,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的关系。肾精亏虚型认知能力低于肝阳上亢型,听力方面也差于肝阳上亢型。
-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中NSE、 GFAP、BDNF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5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50例患者依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69例)、中度认知障碍组(45例)和重度认知障碍组(36例).并比较不同损伤水平(MMSE评分)患者3个指标之间的差异、计算3个指标与MMSE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患者组、中度患者组以及重度患者组间血清BDNF、NSE、GFA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SE、GFAP水平与MMSE呈负相关(r=-0.641,r=-0.604,P<0.05),BDNF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 =0.582,P<0.05).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可用于判断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
解除狭窄联合Rho激酶抑制剂对颈动脉狭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解除狭窄联合Rho激酶抑制剂对重度颈动脉狭窄大鼠认知功能(VCI)、海马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方法 用48只SD大鼠,复制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分成假手术组、狭窄解除组、药物组和联合组,另12只为对照组.联合组给予狭窄解除和法舒地尔(8.35 mg/kg),药物组注射等量的法舒地尔,狭窄解除组给予解除狭窄,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在干预2和4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免疫阳性细胞数;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区凋亡神经细胞.结果 与单纯药物组和狭窄解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而BAX的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4周比2周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大鼠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6.24%±2.25%,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和狭窄解除组的63.86% ±2.23%和61.89%±2.67%(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解除颈动脉狭窄联合Rho激酶抑制剂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
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困境,老龄人口相伴随的认知障碍也成为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之一。尤其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已是21世纪发展快的危害人类健康的脑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一直未能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缺乏针对性靶点治疗手段和干预措施。本文通过近些年文献研究对 VCI 发病机制进行梳理,发现一些代谢性疾病、遗传病及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 VCI 的诱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房纤维性颤动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急慢性脑缺血所导致的缺血性脑组织损伤是诱发 VCI 的主要原因,这种损伤包括灰质内神经元死亡和白质损伤病变。在对 VCI 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中,发现线粒体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及其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 VCI 发生的重要的内在机制。另外,一些脑组织缺血模型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大鼠海马内发生了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这一研究可能为 VCI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以往这些研究或为 VCI 的靶点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血管性认知障碍
1 概念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综合征[1],其特点是:①"认知功能下降"不仅包括严重下降(痴呆),还包括没有达到痴呆但已经有极轻度、轻度、中度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些认知障碍可以是隐匿性的;②"认知功能"并不把记忆力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只要有某些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即使没有记忆力减退,仍然可以定性为认知障碍;③"心脑血管疾病"并不特指缺血或梗死,它包括出血、缺血等各种可能影响脑功能的心脑血管病变[2].VCI的概念初由Hachinski等提出[3],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对其不断补充和发展[4-10],其中Rockwood领导的系列临床研究--加拿大健康与衰老研究(the Canada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CSHA)对VCI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1-15].
-
愉快家庭康复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愉快家庭康复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愉快家庭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功能康复,愉快家庭康复组增加愉快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开始时及治疗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愉快家庭康复组MoCA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5.454,P<0.001).结论 愉快家庭康复治疗可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