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干扰RNA干扰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抑制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作者:何筱天;吴多光;姜明;王稳健;王铭辉;张惠忠

    目的 观察抑制气管移植物核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对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50只BALB/c和C57BL/6小鼠分为3组:同基因移植组(A组)、脂质体对照组(B组)和小干扰RNA (siRNA)干扰组(C组).体外建立siRNA干扰NF-κB蛋白低表达支气管移植物以及气管移植动物模型,后比较各组移植后第7、14和28天排斥反应的程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浸润、气管通畅度和上皮细胞存活率.结果 与A组比较,气管移植后第14天,B组支气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出现纤维阻塞,通畅度为(62.0±16.7)%,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为(11.0±24.6)%;而C组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通畅度为100% (P <0.05),C组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为(78.80±4.41)%(P<0.05);气管移植后第21天,B、C两组管腔通畅度及上皮细胞存活率均为0.结论 siRNA沉默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蛋白表达可通过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水平,延长气管管腔的通畅时间和上皮细胞存活时间,从而延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展.

  •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移植物基因表达

    作者:王光锁;孙宗全;王正;杨林;钱有辉;林少霖

    目的 探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异位气道移植OB模型,实验组:同种异体移植组,对照组:同系移植组.观察术后5、15和25 d时移植气道病理学改变,利用CSME-80鼠cDNA芯片检测15 d时移植物基因表达水平,获得表达谱,并进行生物分析.结果 OB前期存在大量基因表达变化,在两个通道均为有效的杂交信号中,上调表达的有422个,主要涉与细胞生存相关的基因类型.结论 肺移植后OB是多因素参与的动态不平衡过程.大量基因与细胞生存相关,免疫性因素相对较少,提示潜在的肺移植OB治疗策略的转变.

  •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小鼠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物纤维增生的研究

    作者:朱学海;魏翔;吴黎;徐利军;李双;胡敏;刘立刚;周雁荣;潘铁成

    目的 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观察核因子(NF)-κB是否激活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参与诱导气管移植物纤维增生,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小鼠气管移植分成同基因组和异基因组,在术后7、14、21 d取材算管腔闭塞率;对移植物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测定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和同基因组比较,异基因组气管移植物在术后14 d开始纤维增生,术后21 d管腔闭塞率达(78±9)%,呈典型OB改变;NF-κB的转录活性在术后7 d明显升高,术后14、21 d维持较高水平;OB的气管移植物TGF-β1染色阳性;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移植术后14、21 d明显升高,在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转录活性增强,激活TGF-β1促进纤维增生,是造成OB的重要原因.

  • 大鼠气管移植后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临友;王俊峰;张学忠;郭晓彤;董晟;杨宝峰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是肺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移植后存活3个月以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实验通过大鼠的气管异位移植来建立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模型,为国内OB的研究奠定基础.

  • NKG2D配体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唐强;张宏伟;薛飞;刘传江;付强;贾鹏冲;秦涛

    目的 观察小鼠异位气管移植后不同时间点NKG2D配体Rae-1和H60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并于术后7、14、28 d取材.苏木素-伊红(HE)和Mallory染色形态学观察,并检测术后气管闭塞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移植物Rae-1和H60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移植物的Rae-1和H60蛋白表达.结果 移植后随时间延长,HE染色提示BOS病理学不断进展,与对照组比较,气管移植物14 d和28 d管腔闭塞率不断增加[(30.82±7.61)%和(83.52±13.12)%比(3.75±1.78)%,P=0.012、0.007],Mallory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不断增强.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小鼠气管移植物14 d的H60(12.712 2±2.828 0比0.7396±0.0428,P=0.014)和28 d的Rae-1 mRNA(10.464 9±2.1091比0.6176±0.041 3,P=0.022)表达强度均明显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气管移植物H60和Rae-1在蛋白水平表达分别在14 d(207.97±25.87比31.63±9.42,P=0.023)和28 d(185.34±24.06比32.84±7.85,P=0.02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NKG2D配体可能参与了肺移植后BOS的发生发展,加强主要组织相容性I类相关基因(MIC)配型或特意性阻断NKG2D通路有可能延缓并减少肺移植后BOS的产生.

  • 供体脾细胞联合抗CD154输注诱导肺移植免疫耐受

    作者:王光锁;王正;武延格;杨林;孙学峰;钱有辉;林少霖

    目的 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ST)联合共刺激阻断(DST/抗CD154)诱导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免疫耐受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DST/抗CD154方案诱导的免疫耐受模型术后15、25、100 d取出移植气道检测形态学改变,利用CSME-80鼠cDNA芯片检测15d耐受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移植物内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表达与排斥和耐受之间的关系.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鉴定验证基因芯片的可靠性.结果 免疫耐受组OB前期存在大量显著表达差异基因,Rapl信号通路、CD40/CD40L相关及其他T细胞表面分子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细胞生长等促进纤维增殖的部分基因显著下调表达.部分促炎因子同同种异体移植组一样上调表达.结论 Rap1信号通路、CD40/CD40L相关及其他T细胞表面分子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细胞生长等促进纤维增殖下调表达的部分基因等可能与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耐受相关.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HRCT表现

    作者:刘琴;陈德晖;曾庆思;陈淮;周家璇;戴望春;李娴

    目的: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诊断的BO患儿资料,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个月~7岁,病程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胸部HRCT检查,29例行支纤镜检查,1例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患者肺部的HRCT表现为:马赛克灌注征36例(100%);支气管壁增厚30例(83%);散在分布的斑点、斑片状模糊影27例(75%);含气不全或实变不张11例(31%);支气管扩张8例(22%);微结节征4例(11%);局部钙化灶2例(6%).2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1例肺功能检查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马赛克灌注征和支气管壁增厚是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相对特征性的HRCT征象,结合患者临床上出现反复持续迁延进展的咳嗽、喘息、活动不耐受等,高度提示该病的可能.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张亚楠;马利锋;张雪宁;陶应伟;刘辉佳

    目的 分析23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评价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2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4岁,平均13.2个月,男15例,女8例;反复咳喘6周以上,随诊时间6个月~2.5年.结果 23例患儿均曾行胸部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均明确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中马赛克灌注征23例,伴单侧透明肺4例,空气潴留征9例,支气管扩张15例,管壁增厚10例,伴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5例,肺膨胀不全4例,外院肺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区肺血管纹理稀少1例.结论 CT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良好的影像学方法,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 小鼠同种气管异位移植建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动物模型

    作者:朱学海;魏翔;吴黎;李双;徐利军;胡敏;张毅;周雁荣;陈涛;潘铁成

    目的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是临床肺移植后主要致死因素且发病机制不清,拟用小鼠气管异位移植模拟OB的病变过程,为研究OB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将小鼠分成同基因移植对照组(BALB/C→BALB/C)与异基因移植实验组(BALB/C→C57BL/6)两大组,供体小鼠气管移植到受体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术后3、7、14、21、28 d取出气管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比较组织形态改变,统计分析其上皮覆盖率和管腔闭塞率.结果 共完成70例小鼠气管同种异位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94.3%.不同取材时间,同基因对照组和异基因实验组气管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有不同改变,其中以术后21 d实验组气管移植物OB改变为典型,而对照组气管移植物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此时上皮覆盖率两组分别为:0%和(92±6)%,管腔闭塞率两组分别为:(73±12)%和<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小鼠气管异位移植成功模拟肺移植后OB的病变过程,术后21 d可作为研究OB的重要时间点.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技术稳定.适用于临床肺移植术后OB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学的研究.

  • 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机制研究现状和治疗对策

    作者:李超逸;王思桦;王建军

    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病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其长期生存率较低,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统计,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肺移植患者的生存率:3个月87%、1年78%、3年62%、5年50%、10年26%[1].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发生在超过50%的肺移植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中,是常见的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CLAD)的非感染形式,也是肺移植术后1年内死亡的首要原因,占40%[2-4].

  •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作者:雷勋明;陈全景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细支气管炎症损伤所致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出现反复咳嗽、喘息、活动后气促等表现[1-2].早期阶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早期治疗可以阻断疾病的进程.现将本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例BO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 温肺合剂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兴友;周旭;李燕宁

    目的:探讨温肺合剂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模型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制备组,BO造模结束后将模型制备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孟鲁司特钠组.正常组、模型组按大鼠处死时间点分为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药物干预组按处死时间点分为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每个亚组10只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肺系数变化情况判断肺纤维化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炎症及纤维损伤结果;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肺组织CysLTR-1表达水平.结果:温肺合剂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孟鲁司特钠组肺系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发现,药物干预各组实验前期病理表现与模型组类似,后期温肺合剂中、高剂量组纤维化程度小于温肺合剂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孟鲁司特钠组.模型组CysLT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温肺合剂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孟鲁司特钠组各时间点CysLTR-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肺合剂可抑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CysLTR-1的表达,阻断CysLTs介导的炎症及纤维化.

  •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作者:牛永胜;范慧敏;刘中民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是影响肺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主要并发症,且加强免疫抑制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肺移植后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机制涉及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启动气道上皮、细胞外基质、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系统的进行性损伤与异常增生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其中内源性免疫是导致细支气管闭塞和发展为BOS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各种感染或化学损伤可能导致激活树突状细胞的危险信号释放,从而激发排斥反应.因此,降低非依赖同种异体免疫因素的风险与治疗免疫排斥同样重要.

  • 小鼠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移植气道中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孙宗全;王光锁;王正;毛张凡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形成前期移植气道的基因表达谱.方法 首先建立小鼠异位气道移植OB模型,BALB/c小鼠气道异位移植到C57BL/6小鼠(同种异体移植组)或(同系移植组)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5、15和25d取出移植气道检测形态学改变,并利用CSME-80鼠cDNA芯片检测15 d时两组移植物内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表达和OB发病的关系.结果 OB前期存在大量基因表达变化,在2个通道均为有效的杂交信号中,上调表达的有422个,主要涉与细胞生存相关的基因类型.结论 肺移植后OB是多因素参与的不平衡过程.大量基因与细胞生存相关,免疫性因素相对较少,提示可能的肺移植OB治疗策略的转变.

  • 中国人22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楠;王仁贵;王广发;武淑兰

    目的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分析22例确诊的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对其分类提出新见解.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局灶性Castleman病12例,4例有干咳、腹痛等症状,病理均为透明血管型(HV),手术切除预后好.单一部位肿物合并粘膜皮肤水疱和溃疡6例,HV型5例,混合型(Mix)1例,其中5例出现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症,肺功能为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片双肺过度充气,CT可见弥漫性支气管扩张,临床符合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差.多中心性Castleman病4例,浆细胞型(PC)3例,Mix型1例.均有发热,3例浮肿、贫血、血沉加快和γ球蛋白增高,2例有肾功能不全,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四肢远端神经病变,性激素水平异常,乳腺增生,诊断POEMS综合怔,予糖皮质激素、化疗等治疗,2例缓解,2例效果差,随访3例患者死亡.结论Castleman病临床病变多样,应重视皮肤黏膜型Castleman病.此型与多中心性Castleman均治疗困难.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

    作者:姬国敏

    目的: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3年1月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11例患儿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由感染引起;CT检查显示,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3例、支气管黏液2例、空气潴留征1例、马赛克灌注征3例、肺实变2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由感染引起,CT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36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杜晓巧;肖素坤

    目的:探讨和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闭塞性支气管患者,观察和比较其临床症状,肺部X线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等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6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查体可见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以及喘鸣音.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出现了过度通气,经高分辨CT检查可见出现斑片影的患儿有10例,出现马赛克灌注的患儿有16例,支气管壁增厚的患儿有6例.病理学检查可见存在较多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少数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静脉应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或者改为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改善支气管的闭塞作用.必要时可给予便携式氧浓缩机进行氧疗,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经积极治疗后,30例患儿泼尼松加回原量后,病情较为稳定,偶尔会出现气促、肺部喘鸣音.16例患儿病情无明显改善,仍然出现咳嗽、气喘、肺部喘鸣音等情况.结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慢性咳嗽、肺部出现喘鸣音为特点.X线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均无明显的特异性.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对于临床上诊断闭塞性支气管炎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率的CT检查以及肺部功能检查为主.

  • 1例骨髓移植术后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行双肺移植的护理

    作者:浦敏华;黄琴红;王芳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可以导致终末期呼吸性细支气管形成纤维瘢痕、气道阻塞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炎症过程。大约有40%~60%的骨髓移植患者术后会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65%为非感染性,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等因素有关[1]。BO是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移植3个月以后,发生率为6%~26%。BO的病程发展多变、预后不良,3年病死率达为65%,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手段,手术可以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012年1~12月本院成功开展肺移植40例,其中1例骨髓移植后并发BO患者行双肺移植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张义堂;王中晓;杨红;张伟东;吕亚洲;刘平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儿科60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肺部CT检查,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及CT图像特征.结果 临床症状:持续性咳嗽、气促,伴呼吸困难者32例(53.3%),伴间断发热者39例(65.0%),伴活动后气促者28例(46.7%);体征检查:肺部均可闻及干湿啰音者37例(80.4%);可闻及喘鸣音者44例(73.3%),合并三凹征者28例(46.7%);肺部CT检查显示存在马赛克灌注征者43例(71.7%),单侧透明肺者3例(5.0%),支气管壁增厚者20例(33.3%),合并肺不张者6例(10.0%),合并支气管扩张者13例(21.7%),支气管粘液栓4例(6.7%).结论 肺部CT可较清楚地显示小气道的形态学变化特点,较病原学检查、肺功能检测具有无创、精确、可重复等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特征

    作者:邓大益;徐锦锋

    目的 评价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诊断证实的儿童BO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9例BO患儿均为感染后发生.2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有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CT检查示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5例,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2例,支气管黏液1例,空气潴留征3例,马赛克灌注征8例,肺实变4例.结论 儿童BO常继发感染,CT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97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