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脸怎么黄了
你知道人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吗?这是因为血液中数量多的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又为什么是红色的呢?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紧紧包着血红素.血红素由一个叫做卟啉的环状有机物组成,在环的中问是一个铁原子,铁原子与氧气结合,这样红细胞就能把氧输送到全身各处了.
-
卟啉还原合成二氢卟吩及其光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获得具有红光区高吸收系数的新型光敏剂的结构及其光生物活性。方法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合成了中卟啉与次卟啉,通过Birch还原将其转变为二氢中卟啉和二氢次卟啉。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阳性对照测定了所合成卟啉及其还原所得相应二氢卟啉对还原辅酶Ⅱ(NADPH)在重水中光氧化作用的敏化效应和对小鼠肉瘤180的光动力损伤作用。结果 还原所得二氢卟吩的光敏化效应和对小鼠肉瘤180的光动力损伤作用均高于其还原前的母体化合物及目前临床使用的光动力治癌药物HpD(均为P<0.01)。结论 卟啉还原为二氢卟吩后提高了对红光的吸收,光敏化力与光动力作用增强,是发展光动力治癌新药的一种有效途径。
-
血清荧光法筛查恶性肿瘤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与癌症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荧光光谱分析,探讨在分子、电子水平上对恶性肿瘤的筛查方法.方法采取肘静脉血并制备血清,采用光致发光的方法研究血清中的发光中心,观察机体产生恶性肿瘤后原卟啉、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变化.通过经原卟啉、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测量归纳出的经验函数,施行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结果血清中主要的发光分子是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卟啉等.观察到癌患者的卟啉、类胡萝卜素代谢异常.在早期阶段随着肿瘤的发展癌患者血液中的卟啉水平升高;在进展期随着肿瘤的发展癌患者血液中的卟啉水平逐渐下降而类胡萝卜素代谢在升高.采用Ⅰ=ⅠA /ⅠB-1的经验公式开展了恶性肿瘤的临床检测,其诊断符合率达90%.结论癌患者卟啉代谢异常,原卟啉Ⅸ可以作为癌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血清荧光分析进行原卟啉Ⅸ的相对测量,采用归纳出的经验函数,能够施行恶性肿瘤的临床筛查.
-
红光或蓝光交替照射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与护理
疮疱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疮疱丙酸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内源性的光敏物质卟啉[1].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采用红光和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13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
早在1963年,Walters等[1]在对正常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过程的研究中就发现,癌变细胞由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生成的卟啉含量要高于正常细胞.1987年Lugaci[2]提出研究卟啉前体物的想法并率先在试管内对ALA-PDT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由ALA引起的皮肤光致敏作用只需2天就可以被消除掉,而在此以前的第一代光敏剂HpD和卟吩姆钠(Photofrin)在皮肤内引起的光致敏作用需要2个月才能消除.
-
光动力治癌药物的历史、现状、进展、问题和前景(续完)
(三)叶绿素a降解产物衍生物 与卟啉不同,叶绿素降解产物分子的7,8位上多两个氢原子,通常称为二氢卟吩(Chlorin)。叶绿素a降解生成脱镁叶绿酸a(Pheophorbide a, Ppa)和焦脱镁叶绿酸a(Pyrrophophorbide a) 。进一步降解,生成二氢卟吩e6(Chlorin e6)和紫红素18(Purpurin 18)。二氢卟吩e6在吡啶中加热脱羧生成二氢卟吩e4;紫红素18遇碱,六元环裂开生成二氢卟吩p6(Chlorin p6)。二氢卟吩衍生物化学性质相对较卟啉稳定,其在红光区的吸收系数比卟啉至少高一个数量级。
-
维生素D3通过促进卟啉合成酶的表达增强光动力对上皮肿瘤的治疗效果
背景以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可以治疗多种肿瘤,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体积大,离体表远的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发现,在光动力之前注射维生素D3的激活体-钙三醇后可以显著的提高其治疗效果.
-
卟啉在早期肿瘤荧光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对卟啉类光敏剂的特点、诊断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早期肿瘤荧光诊断上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卟啉与肿瘤
1卟啉与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1.1卟啉1.1.1卟啉的理化性质在人体中卟啉化合物是作为血红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而存在,在体内是以不具有紫色荧光的还原型卟啉原形式存在,但在空气中卟啉原会自动氧化成卟啉.正常健康人体内主要存在尿卟啉(uroporphyrin)、粪卟啉(coproporphyrin)和原卟啉(protoporphyrin),而其他卟啉化合物常常可从遗传性的卟啉病患者的肝和血液病患者的尿、血液和粪便中检出.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皮肤病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可以导致肝脏疾病的病变,还可引起多种肝外系统损害,包括皮肤的异常,如冷球蛋白血症、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网状青斑等.免疫机制和HCV在皮肤组织的复制可能为其发病机制.认识HCV感染相关皮肤病,不仅有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而且对皮肤病的病因治疗也非常有益.
-
慢性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及处理
0引言自从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丙型肝炎患者的许多肝外表现(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被认为与HCV感染有关.第一个由3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参与的大规模多中心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39%的患者因至少一种肝外表现而到医院就诊.HCV感染与一些肝外表现,如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MC(mixed cryoglobulinemia,MC)、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等之间的关系已被认可,但HCV感染与其他肝外表现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论[1-2].本文就HCV感染常见的肝外表现、可能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等作简要概述.
-
荧光膀胱镜在膀胱癌诊治中的作用
一、荧光膀胱镜发展历史及原理 荧光膀胱镜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泌尿外科医生们为了降低膀胱肿瘤的漏检率试图借助颜色对照来标记膀胱肿瘤组织.早使用的染色剂包括四环素、亚甲蓝和合成卟啉复合物等.四环素因其不能在直视下取活检及其他缺点而被淘汰;亚甲蓝因假阳性率高达75%~80%而被弃用;合成卟啉复合物因荧光强度低、肿瘤细胞选择性吸收低、设备复杂及皮肤光毒性而被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荧光物质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替代[1,2].
-
光动力学治疗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剂在恶性肿瘤组织内积聚,然后通过合适波长的激光照射产生光化学效应而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早期,学者根据卟啉易聚集于非正常组织,利用其荧光来发现癌.直到20世纪60年代,PDT的创始人德国的Richard才发现,卟啉也可作为光敏剂用来杀死肿瘤细胞.近年来,PDT用于恶性肿瘤治疗已逐渐成为热点[1].
-
固有荧光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1948年Figge等观察到恶性肿瘤组织可吸收荧光物质(卟啉),初步研究了活体组织的荧光特性与组织内部微观结构间存在的相应关系.1961年Lipson首次采用荧光内窥镜在临床上成功识别了肿瘤组织,此后,荧光在医学、尤其在肿瘤临床上应用的研究开始了新的阶段.80年代以来,随着激光、电子工业等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后来固有荧光肿瘤诊断仪的出现,固有荧光的肿瘤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光疗法与痤疮治疗
光通过卟啉灭活痤疮棒状杆菌,成为痤疮治疗的常用疗法.随着光疗法的普及和应用,在作用机制、临床治疗及安全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文章综述可见光、激光、光动力等光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应用光敏剂维速达尔(Visudyne)进行光动力治疗
维速达尔(Visudyne,注射用维替泊芬)(图1)是诺华公司研制的一种来源于卟啉的第二代光敏药物.应用维速达尔的光动力疗法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重要进展之一.该产品于1999年12月16日首先在瑞士获得上市许可,2000年4月13日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2005年在中国上市.目前维速达尔已在140多个国家临床应用.
-
维速达尔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应用
维速达尔 (维替泊芬)是诺华公司研制的一种来源于卟啉的第二代光敏药物.应用维速达尔的光动力疗法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一个重要进展.该产品于1999年12月16日首先在瑞士获得上市许可,2000年4月13日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2005年在中国上市.
-
羟基卟啉对EMP照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5,10,15,20-tetrakis(4-hydroxyphenyl)porphyrin]对电磁脉冲(EMP)照射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防护作用.方法①用MTT法进行meso-四卟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试验,找出佳用药浓度,然后依此浓度作为防护药物浓度;②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卟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场强EMP照射下的防护效果.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①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佳用药浓度为0.01μg/ml;②经过EMP照射后,用药组化学发光强度(第1峰值和5 s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0.01 μg/ml的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对EMP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
20世纪铅中毒研究回顾
19世纪对铅中毒的临床和病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铅中毒的主要症状,如贫血、脑病、麻痹等都有经典的描述,但直到19世纪末对铅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深入不够,只留下卟啉尿、点彩红细胞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线索.20世纪化学分析方法突飞猛进,为研究发病机制创造了条件.
-
卷烟主流烟气中NOx截留的研究
目的探讨截留卷烟主流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有效方法.方法向卷烟滤嘴中以2.0、4.0和8.0μg/支加入卟啉及铁卟啉.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析卟啉及铁卟啉对清除卷烟主流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效果.结果卷烟主流烟气中氮氧化物随卷烟滤嘴中卟啉及铁卟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卟啉:r=-0.994 3,P<0.01;铁卟啉:r=-0.989 2,P<0.01).结论卟啉和铁卟啉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氮氧化物有明显的截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