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纯音和言语刺激声强度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作者:欧阳天斌;梁勇;李苏卫

    目的:探讨分别以纯音和言语作刺激声时声强度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强度的纯音和言语作为刺激声对正常年青人进行AERP测试,比较纯音和言语诱出典型P300的强度范围,分析不同强度对P300的影响是否同时存在于纯音和言语刺激声.结果:言语刺激声比纯音更容易在40~70 dBSL范围内连续记录到典型波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言语或纯音刺激时,强度对P300潜伏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70 dBSL范围内潜伏期随强度增加而减小,强度对P300幅值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度对AERP的影响在纯音和言语刺激时基本相同,但言语得到典型AERP波形的强度范围较纯音宽,其原因可能与言语刺激声包含的信息较纯音刺激声丰富,受试者对汉语言语刺激声较纯音更熟悉有关.

  • 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汇表的听力正常人评价标准

    作者:王硕;张华;王靓;陈静;姬晨;郭连生;赵小燕

    目的:对难度等价性一致的一组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汇表(MSTM)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制定出基于此测试材料的听力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法:选取年龄为18~2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方式的听力正常人35例,对5例受试者进行预试验,从而获得正式测试时所需的给声强度;对30例受试者进行正式的言语识别测试.采用9张(每张50词)双音节词汇表作为测试材料.使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双音节MSTM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为y=-200.9+13.4x-0.14x2,在26.4 dB SPL给声强度处可获得50%的正确率.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9张具有难度等价性的双音节MSTM的听力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正常听力的鉴别标准.

  • 全喉切除气食管声裂建造术27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建亭;赵长青;刘学仁;牛玉梅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喉切除后气、食管声裂发声重建及防误咽效果.方法:对27例喉癌患者全喉切除后行气、食管声裂建造术,在食管前壁和气管后壁作一长0.5~1.0 cm声裂,在声裂上方制作一新的会厌防误咽.结果:27例患者中,23例获得良好发声功能,成功率为85.2%(23/27),其中22例防误咽成功,1例失败.27例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66.7%(18/27),5年生存率为48.1%(13/27).结论:气、食管声裂建造术可使全喉切除患者获得良好的发声效果并可防止误咽.

  • 成人言语测听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郗昕

    中文言语测听材料历经60年的曲折发展,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1],建立起成人普通话言语(单音节字、扬扬格词、安静及噪声下短句)测听的完整体系[2],基本能满足日常临床言语测听的需求.但在全国推广中文言语测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一线听力师对言语测听的基本概念、操作手法[3-4]和临床意义,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因此有必要介绍有关成人言语测听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与评估价值.有关儿童言语测听的部分,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听障程度听障儿童的言语、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涉及的言语测听方式、手法差异很大,所关注的又是优化声学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而不太在意测试时的言语声强,笔者将另行撰文介绍.

  • 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

    作者:李雯;邱建新;余得志;曾银萍

    目的:评价脑白质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对伴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研究组)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无综合征及明显病因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CAP和SIR的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6个月CAP和SIR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短期来看,轻度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其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与无综合征及明显病因的语前聋患儿无显著差别.

  • 生殖激素对正常青年人言语听性脑干反应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丹;刘锦峰;李晓婷;付欣;戴金升;赵竞一;王宁宇

    目的 分析正常青年人生殖激素浓度与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幅值及潜伏期的相关性,探讨生殖激素对青年人言语听性脑干反应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纯音听阈、声导抗、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测试均正常的青年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7例(27.29±1.83岁),男性18例(28.17±2.50岁),分别行speech-ABR测试,刺激声为/da/音,采用插入式耳机,右耳给声,记录并分析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同时检测血清中雌二醇、总睾酮的浓度,分析雌二醇、总睾酮的浓度与speech-ABR各波幅值及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 ①女性speech-ABR各波(V、A、D、E、F、O波)潜伏期均比男性短(P<0.05),V/A复合波斜度大于男性,除O波外,女青年speech-ABR其余各波幅值均显著大于男性(P<0.05).②女青年雌二醇水平(118.77±102.66 pg/ml)显著高于男青年(52.91±14.77 pg/ml)(P<0.05),而总睾酮浓度(457.65±140.82 pg/ml)显著低于男青年(3 677.37±1 155.80 pg/ml)(P<0.05).③speech-ABR各波潜伏期与雌二醇浓度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在0.2~0.4之间,与总睾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在0.4~0.7之间.④speech-ABR各波幅值随雌二醇浓度增加而增大,正向波V波与雌二醇浓度呈正相关,而负向波A、D、E、F及O波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2~0.7之间;speech-ABR各波幅值随总睾酮浓度增加而降低,起始复合波V波、A波及V/A斜率与睾酮的相关系数在0.4~0.6之间,为中度相关(P<0.05);而周期性成分与睾酮浓度的相关性不强,其中D波幅值与总睾酮浓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波和F波的相关性也只是弱相关(P<0.05);此外,结束波O波幅值与睾酮水平无关(r=0.133, P>0.05).结论 生殖激素水平与speech-ABR的幅值及潜伏期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是导致正常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特性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 年龄对自然更年期后女性脑干言语编码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怡;王春燕;刘锦峰;李晓婷;付欣;王宁宇

    目的 分析年龄对更年期后女性脑干言语编码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纯音听阈、声导抗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测试结果均正常的20例双侧卵巢切除女性(43~53岁)和20例自然更年期后女性(50~61岁)行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测试,刺激声为/da/音,采用插入式耳机,右耳给声,比较两组speech-ABR测试结果.结果 双侧卵巢切除女性和自然更年期后女性speech-ABR波形特征类似,均由瞬态反应(V、A和O波)、过渡部分C波以及周期性反应(D、E、F波)构成;与更年期后女性相比,双侧卵巢切除女性除瞬态成分O波潜伏期(48.10±0.98 ms)显著短于更年期后女性(48.87±0.50 ms)(P<0.01),周期成分F波幅值(-0.13±0.07 μV)显著大于更年期后女性(-0.09±0.04 μV)(P<0.05),其余各波的幅值、潜伏期及V/A复合波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将两组数据合并后就年龄对speech-ABR各波幅值及潜伏期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仅O波潜伏期与年龄成轻度正相关关系(P<0.05),其余各波幅值及潜伏期与患者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 年龄对更年期后脑干言语编码能力的影响较小,仅表现为使脑干听觉神经元对刺激末信号放电的同步性和时间分辨力降低.

  • 年龄对言语诱发 ABR 的频率跟随反应影响

    作者:郝文洋;商莹莹;倪道凤;姜鸿;徐春晓;高志强;王素菊;李奉蓉;赵翠霞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ABR)的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差异,探讨其在揭示听觉系统老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对听力正常青年人(18~25岁)与老年人(60~70岁)各12例(24耳)进行言语声信号/da/诱发的s-ABR检测,比较两组s -ABR波形图及频谱图、FFR各波潜伏期及共振峰等。结果老年组s-ABR瞬态反应部分各波潜伏期较青年组延长,FFR各波潜伏期与青年组一致,FFR各波振幅较青年组低;两组FFR的频谱分析显示,老年组FFR各频率共振峰的相对能量较青年组低,且对于大多数共振峰,老年组FFR与刺激信号之间共振峰频率的差值较青年组大。结论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FFR幅值低、准确性差,提示老化使脑干神经元对频率信息的编码能力减弱、准确性降低,这可能是造成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降低的机制之一。

  • 健康更年期后女性的脑干言语编码能力分析

    作者:付欣;刘锦峰;王宁宇;李金兰;温晓慧;李晓婷;王彦君

    目的:分析更年期后女性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 ABR)特征,探讨更年期对女性脑干言语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纯音听阈、声导抗、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 - ABR)测试结果均正常的20例更年期后女性(50~60岁)及27例青年女性(21~28岁)行 speech - ABR 测试。刺激声为/da/音,采用插入式耳机,右耳给声。结果①更年期后女性与青年女性 speech - ABR 波形均由瞬态反应(V 、A 和 O 波)、过渡部分 C 波以及周期性反应(D 、E 、F 波)构成。②除 C 波不稳定外,更年期后女性 speech - ABR 瞬态成分 V 波(6.99±0.34 ms)、A波(8.32±0.49 ms)及 O 波(48.86±0.50 ms)的潜伏期较青年女性(V 波6.60±0.25 ms 、A 波7.56±0.31 ms 、O波47.88±0.31 ms)明显延长(均为 P<0.05);除 V 波幅值无显著差异外,更年期后女性的 A 波(-0.16±0.06μV)和 O 波(-0.12±0.06μV)幅值(绝对值)也明显低于青年女性(A 波-0.27±0.08μV 、O 波-0.18±0.07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③更年期后女性周期成分 D 波(23.27±0.67 ms)、E 波(31.88±0.58 ms)、F 波(40.61±1.22 ms)的潜伏期均较青年女性(D 波22.40±0.44 ms 、E 波31.00±0.43 ms 、F 波39.53±0.61 ms)显著延长(均为 P<0.05),除 E 波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更年期女性 D 波(-0.12±0.04μV)和 F 波(-0.08±0.06μV)幅值(绝对值)明显低于青年女性(D 波-0.17±0.08μV 、F 波-0.16±0.07μV)(均为 P<0.05)。④青年女性的 V /A 斜率明显大于更年期女性(P<0.05)。结论更年期后女性听性脑干反应对言语信号编码的同步性及锁相能力均降低,提示生殖激素降低和年龄增加会降低女性脑干的言语处理能力。

  • 老年性聋患者言语半球优势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邓意红;陈贤明;梁永辉;王翠霞;罗萍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 - fMRI)研究老年性聋患者言语声刺激下听觉皮层激活的半球优势及耳别优势的变化。方法选取1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青年组)、10例正常听力老年人(老年组)及10例老年性聋患者(老年性聋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单音节言语任务下的 fMRI 检测,刺激声频率为1 kHz ,声强90±3 dB SPL ,进行大脑激活偏侧性分析,以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elex ,LI)表示,LI ≥0.20为左侧大脑半球优势,LI ≤-0.20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0.20≤ LI ≤0.20为双侧大脑半球优势;观察老年性聋患者半球优势变化(或耳别优势变化)。结果青年组左、右耳分别刺激时,偏侧化指数分别为-0.58、0.37;老年组左、右耳分别刺激时,偏侧化指数分别为-0.24、0.28,老年性聋组左、右耳刺激时,偏侧化指数分别为-0.18、0.25。左、右耳行听觉任务时,青年组耳别优势为1:2.06,表现为右耳(左脑)优势;老年组为1:1.51,老年性聋组为1:1.61,右耳优势减弱。结论青年人单耳刺激大脑皮层的激活存在明显的偏侧性,表现为对侧半球传导优势,并以左耳的对侧化传导更明显,衰老与耳聋后听皮层存在功能重组,出现对侧半球传导优势减弱的趋势。青年人行听觉任务时表现为右耳(左脑)优势,衰老后右耳优势减弱(左耳劣势增强),而这种变化可能是老年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主波特性

    作者:符秋养;梁勇;王涛;戴红亚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主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记录64例正常成人右耳的speech-ABR,分析主波的极性、潜伏期及幅值及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speech-ABR的主波主要为正极性;除E波极性与性别显著相关外,其他主波极性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波和A波潜伏期女性较男性显著缩短,V波幅值女性较男性显著增大;而两者潜伏期和幅值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D、E、F和O波中,两种极性的潜伏期差异(除E波和O波外)以及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潜伏期和幅值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ech- ABR各主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受极性、性别和年龄差异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言语感知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良好指标.

  • 喉全切除后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客观声学分析

    作者:万会;马瑞霞;侯丽;刘静;高建中

    目的 通过客观声学分析了解喉全切除术后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发音质量.方法 应用上海泰亿格公司的Dr.speed嗓音声学分析软件对7例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患者(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及5例气管食管音患者(气管食管音组)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声强及大发声时间进行检测,并与12名正常男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气管食管音组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大发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组间声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组大发声时间比气管食管音组长(P<0.05),其余指标与气管食管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音助发声器发音的声音的声强可达77.40 dB、大发声时间可达10.77秒,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

  • 轻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听功能与神经心理量表测评的关系

    作者:宋鹏龙;王辉;李丽;张娟;付欣;李金兰;张明霞;孔峰;董会卿;王宁宇

    目的 探讨轻度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听功能与神经心理量表测评的关系.方法 测试5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和15例轻度AD患者(AD组)的周围听觉功能(纯音听阈、言语识别率)以及中枢听觉功能(同侧竞争信息--合成句识别试验、对侧竞争信息--合成句识别试验、交错扬扬格词试验、掩蔽级差试验).将各项神经心理量表分为言语相关性和非言语相关性两部分进行测评,分析测听结果和量表得分,比较听觉功能和神经心理量表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AD患者周围听觉功能(纯音听阈、言语识别率)同言语相关性认知量表的关系(Kendall's tau b分别为-0.33和0.44)比其与非言语相关性认知量表的关系(Kendall's tau b分别为-0.23和0.26)更明显(P<0.05),对照组中无此现象.轻度AD患者中枢听觉功能(同侧竞争信息--合成句识别试验、对侧竞争信息--合成句识别试验、交错扬扬格词试验、掩蔽级差试验)与言语相关性和非言语相关性认知量表均有明显相关性(Kendall's tau b范围0.37~0.56),与周围听功能与言语相关性和非言语相关性认知量表关系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AD患者的周围听功能障碍与言语相关性认知量表测评结果有关,其中枢听功能障碍与言语相关性和非言语相关性认知量表测评结果均有关,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轻度AD患者认知功能时,应注意听功能障碍对其结果的影响.

  • 喉全切除术后安装发音假体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赵允沛;王晓兰;刘文;赵青松;王学锋;范静平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术后患者Ⅱ期行气管食管穿刺造瘘安装发音假体行发音重建后发音失败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 34例喉癌、下咽癌患者.喉全切除术后6个月,安装发音假体7天后不能发气管食管音,观察其发音不成功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结果 34例发音失败者中,14例是因为环咽肌或咽下缩肌痉挛所致,切断咽缩肌或行咽缩肌神经丛切除术后.12例发音成功;11例因发音假体大小不合适,更换合适的发音假体后,10例发音良好;9例因造瘘口感染、瓣膜粘连闭合等,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发出气管食管音.发音不成功的原因可概括为:①咽周嗣肌肉痉挛;②白色念珠菌沉积于瓣膜上或造瘘口感染;③发音假体大小不合适,太长或太短;④发音假体瓣膜变质、粘连闭合等.结论 喉全切除术后安装发音假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可行选择性咽缩肌切断术或咽丛神经切断术、更换发音假体、抗炎治疗等,经过训练,可获得气管食管音.

  • 喉全切除术后食管发声及言语训练

    作者:李采;周梁;季素娟

    目的 帮助喉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语音训练,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105例无喉者进行为期4周的食管发声及言语训练.其中38~58岁48人,59~69岁40人,70-79岁17人.单纯喉全切除术者61例,喉全切除加颈清扫术21例,手术加放疗23例.训练结束后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分析发声及语言效果.结果 训练总成功率为80.0%(84,105),其中单纯喉全切除术者成功率80.3%(49/61);喉全切除加颈清扫术者成功率80.9%(17/21);手术加放疗者成功率78.3%(18/23).38~58岁组成功率89.5%(43/48);59~69岁组成功率87.5%(35,40);70-79岁组成功率35.3%(6/17).结论 食管语音接近正常人的声音,是无喉者较理想的言语康复方法.不同手术类型食管语音训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于70岁患者食管语音训练效果较差.

  • 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喉全切除术后发声重建

    作者:刘吉祥;杨宝琦;顾立德

    目的评价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喉全切除术后发音效果及使用寿命.方法随机选择7例喉癌行喉全切除术的患者,术中一期安装发音钮;3例喉全切除后未做任何发声重建术的无喉患者,行二期安装发音钮.术后按照Parker制订的方案进行发音效果评估,并随访其使用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能较好的讲话,平均综合得分4.6分(3.3~6.9分),高于安装其他类型发音钮患者的得分,有效使用期均超过6个月.结论低阻力型Groningen硅胶发音钮具有配套的安装和更换器械,手术简单,术后发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适合在我国推广使用.

  • 喉全切除术后食管语音康复训练

    作者:吕春梅;屠规益;唐平章;徐震纲;殷玉林

    目的帮助喉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方法自1990年以来,采取术前个别指导,术后以集中办学习班的形式,利用"吸气法"或"注气法"对276名学员进行了3周的食管发声训练.结果成功率为89.8%(248/276),发声良好占69.7%(173/248).结论食管发声训练后食管语音基本接近正常人的声音,不用任何器械, 经济简便,同时又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麻烦和痛苦.因此食管发声是无喉者言语康复较理想的方法.

  • 耳鸣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丛林海

    耳鸣(tinnitus)是指无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为一类症状而非一种疾病.耳鸣不包括幻听和体声.幻听表现为听到有意义的声音,如言语、音乐或警笛等,体声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声音,如血管搏动声、腭咽喉肌阵挛的卡嗒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呼吸声等,也即既往称之为"客观性耳鸣"者.因此,耳鸣是一种主观感觉,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之称实属不当,应避免使用[1].

  • 伴脑白质病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赵质彬;姜鸿彦;符徵;林杰;蔡飞;梁俊涛;韩蓉

    目的 探讨伴脑白质病的语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9~11月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伴脑白质病语前聋患儿为研究组(年龄1~6岁,平均3.79±1.93岁),同期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语前聋患儿16例为对照组(年龄1~6岁,平均4.38±1.93岁),术前均行临床听力学、影像学检查及语言能力、智力水平等评估,经乳突后鼓室面神经隐窝入路一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均到海南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对两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同阶段的CAP和SIR分级.结果 所有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均获得听觉反应和不同程度的言语交流能力,随着康复时间延长两组患儿CAP及SIR分级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组术后6、12和24个月CAP平均分级分别为2.571±0.416、3.714±0.496、5.000±0.492级,SIR平均分级分别为1.357±0.133、2.143±0.275、3.071±0.245级,与对照组CAP(分别为2.688±0.313、3.875±0.364、5.000±0.354级)及SIR(分别为1.500±0.129、2.313±0.176、2.875±0.221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脑白质病的语前极重度感音性聋患儿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不伴脑白质病的同龄患儿相当.

  • 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

    作者: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目的 分析不同评估阶段、耳聋程度、助听器选配年龄听障儿童助听前后的言语能力发育随听觉能力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听障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9例听障儿童,男14例,女5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42±1.86岁,其中选配年龄≤6岁组11例、>6岁组8例;中度听力损失组10例,重度听力损失组9例.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发育情况,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MAIS与MUSS得分存在线性相关(R=0.774,P<0.05);助听前后不同评估阶段MAIS与MUSS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的R值分别为0.710、0.774、0.814、0.819、0.707、0.649;助听前后MAIS中3~6题(声音觉察)及7~10题(声音理解)与MUSS得分存在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68和0.794,均为P<0.05).助听前后不同选配年龄组患儿MAIS与MUSS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6岁组R=0.808,>6岁组R=0.775,均为P<0.05).助听前后不同耳聋程度组患儿MAIS与MUSS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中度耳聋组R=0.771,重度耳聋组R=0.787,均为P<0.05).结论 听障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密切相关,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的提高而增强,耳聋程度越轻、助听器使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的听障儿童助听后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提高而进步越明显.

417 条记录 16/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