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奴卡氏菌病1例
患者,男性,51岁,农民.因劳累着凉后,出现高热伴咳嗽,咯痰,胸痛.曾先后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红霉素抗感染治疗半月,不见好转于2000年12月11日以"肺部阴影性质待查"收住我院.既往健康.体检:T 39.3℃,急性重病容,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口罗.胸片示:左肺门处斑片状阴影,右肺中野可见1结节状阴影(图1).化验:WBC36.4×109/L,N89%,血清ADA10.5 U/L,CEA2 ng/ml,ESR55 mm/h,军团菌抗体Lp1~14(-),抗链"O"(-),肥大氏反应(-),PPD及结核抗体(-),CD4、CD8、CD4/CD8均正常,多次痰结核菌和癌细胞(-),痰革兰氏染色可见G+球菌及中量白细胞;痰细菌和霉菌培养(-).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下叶尖段支气管开口可见肉芽肿样新生物(图2).刷检革兰氏染色有少许白细胞,偶见G+球菌和菌丝体.病理示:坏死组织及中性粒细胞.骨髓像显示:粒红比例11.4:1,粒系增生活跃.胸CT示:双肺可见多发的软组织影,伴有肺实变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图3).
-
临床不典型肺结核1例临床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28岁,患者于2个月余前始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黄色黏痰,无发热,无盗汗、咯血,无心慌、胸痛,无呼吸困难,院外应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剂量等不详),效果差,门诊行双肺CT示左下肺实变并左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左肺炎"收入院.患者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入院后行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未见异常,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血沉9mm/小时,鳞癌细胞抗原(SCC)0.28ng/ml,血清肿瘤相关物质143.11U/ml,甲胎蛋白0.00ng/ml,癌胚抗原1.19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71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断5.68ng/ml,其双肺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故不排除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向其家属交代病情后行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镜下示左肺下叶基底段管口狭窄,管腔内有新生物,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在此活检并刷检,病理结果示送检坏死组织,见多核细胞,考虑结核,刷检到抗酸杆菌,其左肺结核诊断明确,患者目前在当地防疫站抗结核治疗.
-
年轻肺癌1例临床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26岁,未婚.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阵发性咳嗽、胸闷、憋气,夜间明显,有时影响睡眠,伴有咽痒,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无胸痛、咯血,无其他不适,在外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效果差,并且2天前出现咯血1口,为鲜血,无血凝块,以后未再咯血,遂来我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入院后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膈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结核性,不除外肿瘤.后行相关辅助检查示结核抗体、血沉均正常,痰中未查到抗酸杆菌,且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表现,排除肺结核,行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示细胞角蛋白19片断4.80ng/ml,鳞癌细胞抗原(SCC)0.41ng/ml,甲胎蛋白0.00ng/ml,癌胚抗原1.52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10ng/ml,亦未见异常,经家属同意给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示右主支气管近端,距隆突约2cm处,后壁新生物突入管腔,黏膜皱襞中断,新生物质脆易出血,于此活检、刷检,刷检到癌细胞,病理结果是鳞状细胞癌.目前已行手术治疗.
-
肺基底细胞样鳞癌1例
患者男性,4岁.体检发现左肺阴影10天,胸片及胸部CT示左肺肿物收住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支纤镜检查见左支气管外压性狭窄,肺功能示轻度障碍.遂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上肺舌段,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有30年吸烟史.
-
结节病伴双侧血性胸腔积液一例
患者男性,36岁。因咳嗽、乏力4个月,双眼结膜充血伴视物模糊40天于1999年8月5日入院。入院前曾在某院按“肺结核”系统抗结核治疗2个月无效,门诊眼科诊断为“虹膜结状体炎”。查体:一般状态好,双眼球结膜明显充血,左颈部胸锁乳头肌前方及锁骨上窝各可触及一个约1.0 cm×1.0 cm淋巴结,质软,活动良,无触痛。双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胸片示上纵隔增宽,双肺门影增大,双侧肋膈角消失,右侧为中等量胸腔积液、左侧为少量胸腔积液影像。胸部CT示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图1)。入院后抽右侧胸液一次,量550 ml,外观为肉眼血性,左侧因量少不宜抽胸液。胸液涂片除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外,见大量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有的细胞核有明显异形性。纤支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细胞总数为0.18×106/ml,肺泡巨噬细胞0.35,淋巴细胞0.64,中性粒细胞0.01。血及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均为CD4>CD8。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及尿钙均明显升高,分别为963 U[正常值:(301±166) U]和18.5 mmol/24 h(正常值:2.5~7.5 mmol/24 h)。PPD试验阴性。左颈部淋巴结活检为结节病的病理改变,抗酸染色阴性。确诊后给予泼尼松每日40 mg口服,服药一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后胸部CT示纵隔内及双肺门肿大淋巴结和胸腔积液消失(图2),SACE及尿钙降至正常。激素逐渐减量后随访9个月,病情缓解。
-
结节病合并肺癌一例
患者女,63岁,因咳嗽、咳痰伴左鼻根下皮下结节4个月于2008年6月30日入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咳痰,无发热、胸闷、盗汗、血痰等,左鼻根下约1 cm×2 cm皮下结节,质韧,无压痛,在外院行皮下结节活检疑诊结节病,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阴影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而转入我院.患者无粉尘接触史,无吸烟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使用过干扰素.入院体格检查:
-
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体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方法学目前不完全统一。我们参照欧洲常用方法进行操作[1,2],获得了理想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 对象与方法 9例双肺弥漫性病变和3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11例于右中叶、1例于左舌叶进行BAL。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型号为Olympus BF 1T30。按纤支镜检查常规[3]进行术前准备和麻醉。先吸去管腔内液体,随后将纤支镜尖端嵌入3~4级支气管,保持密封和稳定。取下纤支镜负压吸引装置和活检孔上的橡皮套,将负吸孔阻塞密封,用60 ml注射器直接连接在活检孔上缓慢注入37 ℃生理盐水50 ml后立即手工柔和回抽。依次注入及回抽4筒共计200 ml生理盐水。回收BALF置入硅酮管中送检。BAL结束后吸去管腔内残余液体。 结果 除1例因注入100 ml生理盐水后回收<20 ml而终止灌洗外,其余11例BALF回收率高达73%(145 ml)、低为50%(100 ml),平均58%(115 ml)。BALF中细胞总数10~25×106,细胞成活率>90%,细胞分类以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讨论 以往BAL技术规范[4]中采用负压吸引(2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回收灌洗液,负压不易调节,常造成支气管粘膜损伤出血或管腔陷闭,影响BALF回收数量和质量。故推荐本方法进行BAL操作。
-
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关问题探讨
胸部包括肺、纵隔、胸膜等病灶的穿刺活检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适用于肺部孤立和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纵隔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可取得局部感染病原学资料以确定治疗方案。作为创伤性检查,我们应何时选择何种操作手段?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怎样?其安全性如何?这些问题值得探讨的。 同样是为取得活检组织,临床可选择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活检、经皮肺穿刺和开胸活检。开胸活检容易取得满意组织而明确诊断,但显然创伤大,危险性高,临床少用。选择纤支镜下活检还是经皮肺穿刺,需根据病灶的部位、患者的状况等综合判断。一般外周肺特别是靠近胸壁的病灶宜用经皮肺穿刺,而病灶靠近纵隔或有肺气肿的患者则应首选纤支镜检查,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用经纤支镜淋巴结穿刺(TBNA)或纵隔镜应比经皮穿刺安全可靠。 经皮肺穿刺的穿刺针有抽吸细针和切割针两大类,前者是用负压吸出物作细胞学检查,后者则是切取小段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近年由于脱落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细针穿刺因其创伤小而安全的优点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靠近大血管等重要脏器或多血管的病灶,以细针穿刺为宜。但细针穿刺由于细胞学检查和标本量的限制,诊断的敏感性要低于切割活检针,特别是对良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更是低很多(16.7%对81.7%)[1]。
-
第408例——咳嗽、咳痰、纵隔淋巴结肿大3个月
病历摘要患者男,68岁,因"咳嗽、咳痰3月余"于2010年8月15日人院.患者于2010年5月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伴轻度活动后气短,未诊治.6月24日于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示双下肺近胸膜多发团块影、索条影,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并部分融合,大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约6.3 cm×4.3 cm,淋巴结中心出现低密度影(图1,2).
-
肺切除术后腹主动脉栓塞1例
病人,男性,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见封三彩图1).
-
右支气管粘膜下纤维淋巴组织增生致管腔狭窄1例
病人女,47岁.近8年咳嗽、发热,X线胸片示右下肺不张.反复发作多次,近1个月痰血.查体:右下肺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及体层片示右中下肺不张,右主支气管狭窄,中间支气管以下未显影,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隆凸嵴右侧轮廓消失,右主支气管开口呈椭圆形狭窄,约0.2cm×0.4cm;活检病理报告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刷检未见癌细胞.拟诊:右中下肺不张;疑右肺癌.
-
肺黑素瘤1例
病人男,64岁.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1个月.查体:肺气肿征阳性.X线胸片见左肺心影后方、左肺下叶背段一6.5 cm×6.5 cm大小分叶状块影.CT见左肺下叶背段约4.9 cm×5.2 cm大小软组织肿块,类圆形,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病灶与后胸膜紧密粘连,左肺门淋巴结肿大.
-
肺吸虫病1例
病人女,51岁.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40 d,无发热,经系统抗炎治疗无效.X线胸片显示左肺上叶前段片状浸润性模糊阴影,边界逐渐变清晰,呈团块影.CT显示左肺上叶前段外周形态不规则块影,与侧胸壁分界不清,约4.0cm×3.0 cm大小,密度不均匀,内有多个小的透亮区(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各级支气管均未见异常,刷片检查未找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因不能除外肺癌,于1999年12月在全麻下左侧开胸探查.胸腔无粘连及积液,左肺上叶前段周边肺实质内可触及3.5 cm大小肿块,局部肺表面充血,无胸膜皱缩,肺门淋巴结肿大,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
肌无力综合征1例分析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因咳嗽、胸闷、憋气2个月于2002年6月2日收入院.病人2个月前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伴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无痰中带血,无发热及盗汗,无胸痛,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作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见约7cm×8cm大小肿块,密度不均,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局部胸膜增厚.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前胸部皮下及左侧第8肋间、腋后线处分别扪及1.5cm×1.5cm、3cm×3cm皮下结节,质硬,无触痛.左下肺呼吸音低,心脏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第12例低热-胸痛-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II)
本例的病历摘要见本卷第23期第1469页分析与讨论本例患者具有如下特征:(1)整个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呈良性经过.(2)尽管胸部C T示病变广泛累及双肺、纵隔、胸膜等多个部位,但患者除低热外,无其他结核中毒症状.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血沉正常. (3)左侧胸腔积液为淡黄色,具有逐渐吸收好转趋势. (4)病理报告互相矛盾,2次胸水涂片报告找到癌细胞,且免疫组化癌胚抗原染色示癌细胞阳性,但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为增殖性结核,未找到典型干酪样坏死灶和结核杆菌.
-
第12例低热-胸痛-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Ι)
患者男性,47岁,因左下胸痛2个月于1990年5月16日入我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胸疼痛,平卧时加重,伴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2 ~ 37.9℃,发热无明显规律,无乏力、盗汗.于外院就诊,X线胸片检查提示左侧胸腔积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遂予利福平 0.1g 口服3次/d、异烟肼0.15 g口服3次/d、乙胺丁醇0.25 g口服3次/d、链霉素0.5 g肌注1次/d,治疗15 d后自觉症状好转,但复查X线胸片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为进一步诊断而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吸烟史5年,10~20支/d,无其他特殊个人史及家族史.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原因较多,临床上得到明确诊断比较困难,常需做病理学检查.2000年8月-2002年3月我院对16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做了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黄疸贫血发热
患者,女性,32岁,农民.因食欲下降, 疲乏无力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月半,发热半个月于1998年9月19日入院.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疲乏无力,起病半月后出现皮肤黄染、尿黄,在当地医院诊治,疑"黄疸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予中药及输液护肝治疗.半月前始发热,中高热度,午后为甚,持续约10小时左右可自行退热,且逐渐出现皮肤苍黄.发病以来无腹痛、恶心呕吐、咳嗽,胸痛,肢体及关节肌肉肿痛.无皮肤出疹、紫癜.未用抗生素治疗.进食少,大便色黄,量少,尿量中等,色如浓茶.既往1992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药治疗病情稳定.1994年患"肺结核”,应用三联抗结核治疗2个月.末次月经1998年7月14日.体检:T 36.8℃,P 96次/min ,R 20次/min,BP 97.5/67.5mmHg(1mmHg=0.133kPa),表情淡漠,贫血貌,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无皮疹及皮肤瘀斑点,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Mophy征阴性. 四肢中小关节活动自如,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实验室检查:血象:Hb 33g /L, RBC 1.13×1012/L,WBC 6.7×109/L,Plt 207×109/L,Ret 0.004,MCV、MCH、MCHC示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比分明显减少,占0.01.原红及早幼红各0.05,未见形态异常.粒、巨核系比分及形态正常.尿检:胆红质(+),尿胆元(+),潜血(+),蛋白(-).肝功能:总胆红质>78.1μmol/L,白蛋白31.41g/L,球蛋白46.92 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0.67,ALT 91.68U/L,谷氨酸转肽酶71.28U/L,AST、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血氨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甲肝抗体、乙肝全套、丙肝RNA及抗体阴性,肾功能正常,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直接、间接均阴性,红细胞相关抗体不高,冷凝集素试验阴性,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阴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血中找到狼疮细胞.抗DNA抗体(+).特检:胸片示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可疑,肺野未见实变影.ECG示心肌复极异常.B超示脾稍大,胆囊不大,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住院后输注洗涤红细胞2次,每次2U, 用非特异性护肝治疗.于入院第8天用泼尼松60mg/d,当日热退,治疗1周后精神食欲均明显改善,黄疸减轻,好转出院,1个月后来院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血象Hb104g /L,骨髓红系增至30%,以晚幼红增生为主.
-
CT能谱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初步研究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位于肺实质内的圆形或类圆形不透明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1]。SPN的病因纷繁复杂,病灶单一、隐蔽,且结节越小,特征性影像形态学表现越不典型。SPN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重点及难点,在临床实践中,要求将恶性肿瘤尽早切除,良性结节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早期区分其良恶性,可为患者赢得佳治疗时机、取得佳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
肺内孤立性结节HRCT影像
肺内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直径≤4 cm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不伴肺不张和肺内转移灶[1].S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以来是放射学的一个重点,不过也是一个难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影像细节是否得到充分显示是诊断正确与否的基础,随着螺旋CT的日渐普及,国内外对SPN的HRCT研究渐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