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容量天然人源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抗乙型肝炎病毒PreS1单链抗体的淘选

    作者:盛辉;苑春莉;张志超;胡学军;迟宝荣

    目的:从大容量抗体库中淘选全人源化抗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单链抗体.方法:以60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来源,构建了1010人源天然单链抗体库,并以PreS1抗原肽进行淘选.3轮淘选后,单克隆经ELISA检测,富集的特异性单克隆经E.coli HB2151表达后进行Western检测并测序.结果:3轮淘选之后,噬菌体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了100倍.抗原抗体反应结果显示,A410=1.0的抗PreS1的单链抗体得到富集.Western结果显示其插入的单链抗体片段正确.该抗体基因序列的DNAPLOT软件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抗体是人抗体,其VH属于VH1亚族,Vλ属于Vλ1亚族.结论:这一技术是获得全人源化抗PreS1的单链抗体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基因工程抗体用于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奠定基础.

  • 乙型肝炎疫苗新型佐剂BW006对小鼠脾树突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现臣;何鹏;胡忠玉;邱少辉;方鑫;梁争论

    目的 研究新型佐剂BW006(含CpG基质的寡核苷酸)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小鼠脾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BW006和/或HBsAg体外刺激小鼠脾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分支DNA(bDNA)法检测IL-12p35和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12p70的分泌水平.结果 5μg BW006体外刺激DC 3和6h,IL-12p35和1L-12p40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达峰值,刺激6h时较刺激前分别增加了约1.2和26倍;刺激12和24h,CD86和CD80的表达分别达峰值(74.53%和36.10%);刺激24 h,DC分泌IL- 12p70的水平达高峰(3 311.20 pg/ml);5 μg BW006联合40 μg HBsAg体外刺激DC 24 h,DC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17%和51.65%,IL-12p70分泌水平达2 699.70 pg/ml,与BW006单独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W006具有早期活化DC,上调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及诱导IL-12分泌的功能,作为乙肝疫苗的新型佐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Tollip体外转染HepG2215细胞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陈维英;施又丹;唐俐;李龙江;王亚平;余瑜;汤为学

    目的 探讨Tollip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 含HA标签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HA-Tollip经EcoR Ⅰ和Kpn Ⅰ双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HepG2215细胞,共设4个转染组:脂质体转染对照组(15μl脂质体)、空质粒转染对照组(6μg空质粒、15μl脂质体)、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3 μg空质粒、3μg pCMV-HA-Tollip、15μl脂质体)及重组质粒转染组(6μgpCMV-HA-Tollip、15μl脂质体),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NF-κB以及HA标签蛋白的表达;收集上清,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的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pCMV-HA-Tollip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均有HA标签蛋白的表达,而脂质体转染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无HA标签蛋白表达;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比较,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中NF-κB和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空质粒重组质粒共转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P<0.01),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4%和41%,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13%和31%.结论 pCMV-HA-Tollip重组质粒在HepG2215细胞中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的磷酸化和下调NF-κB的表达有关.

  • 硫酸乙酰肝素与氢氧化锌联合佐剂对HBsAg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乌美妮;王海漩;兰芸;胡凝珠;胡云章

    目的 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与氢氧化锌联合佐剂对HBsAg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HS与氢氧化锌按不同剂量组合,与HBsAg(2μg)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阴性对照、抗原对照、铝佐剂对照、单一HS及单一氢氧化锌对照组,共23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12、16、20、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抗体水平;选择体液免疫效果佳的组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8周,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IgG抗体,其余各组的抗体滴度均在末次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第23组(100μgHS+1.0mg氢氧化锌,免疫2针)抗体水平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末次免疫后8周,其对HBsAg的体液免疫增强效应显著优于铝佐剂和HS单一佐剂(P<0.05),优于氢氧化锌单一佐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佐剂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细胞免疫效应.结论 HS和氢氧化锌联合佐剂既能有效增强HBsAg诱导的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又能显著诱导CTL细胞免疫应答.

  • WorkBeads系列介质与C4介质层析纯化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效果的比较

    作者:李彩梅;张德有;马锐;许宁;杨旭琴;沈永才;王曦;刘英微;陈兴;李津

    目的 比较WorkBeads 40/10000 Bus low系列3146VL、3147L、3148H、3149VH4型不同丁基密度的疏水层析柱与BIA CIM Monoliths C4纯化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的效果.方法 将HBsAg溶于不同的上样缓冲液中,分别上样于4型WorkBeads预装层析柱和C4丁基层析柱,用不同的洗脱缓冲液洗脱,分别收集上样流穿峰和洗脱峰,测定HBsAg含量,并计算HBsAg的流穿率和洗脱率,筛选佳上样缓冲液和洗脱缓冲液.结果 3147L型柱适于HBsAg纯化工艺,含4%硫酸铵的20 mmo1/LPB是理想的上样缓冲液,20 mmol/L PB和含30%异丙醇的20 mmol/L PB均不是理想的洗脱缓冲液.CIMMonoliths C4佳上样缓冲液是含3%硫酸铵的50 mmol/LMOPS和含4%硫酸铵的20 mmol/L PB;含0.1% Triton-100的50 mmol/L MOPS是佳的洗脱缓冲液.结论 可多次重复使用的WorkBeads系列介质和可耐受高流速的快速纯化介质CIMMonoliths C4均可用于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的纯化.

  • 应用国产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表达HBsAg的重组CHO细胞

    作者:李志强;张睿;王宝忠;赵丽剑;王宇;董海波;吕学用;李德娟;刘瑞

    目的 采用国产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培养表达HBsAg的重组CHO细胞.方法 分别应用美国NBS公司的Celligen 310型生物反应器和国产AP20SC型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单个细胞培养袋和4个细胞培养袋)连续灌流培养重组CHO细胞,连续培养35 d,每24h收获1次,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收获液中HBsAg的滴度.结果 Celligen 310型生物反应器培养重组CHO细胞分泌的HBsAg在2.0μg/ml水平上可持续8d,至第18天达高水平(2.16 μg/ml),第35天收液中HBsAg含量为1.12μg/ml;国产AP20SC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单个细胞培养袋培养重组CHO细胞分泌的HBsAg在2.0μg/ml水平上可持续9d,第18天达高水平(2.20 μg/ml),第35天收液中HBsAg含量为1.08 μg/ml,与Celligen 310型生物反应器相比,收液中HBsAg含量在2.0μg/ml水平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国产AP20SC激流式生物反应器4个细胞培养袋培养重组CHO细胞分泌的HBsAg在2.0μg/ml水平上可持续13d,与该生物反应器单个细胞培养袋相比明显延长,第21天达高水平(2.14 μg/ml),第35天收液中HBsAg含量为1.5μg/ml,明显高于单个细胞培养袋培养的细胞.结论 国产AP20SC型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可代替进口生物反应器对传代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用于人用疫苗的生产.

  • 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疏水层析图谱的峰形规律分析

    作者:许宁;张德有;马锐;冯潇磊;张旭;杨旭琴;李彩梅;柳蔷;沈永才;李津

    目的 探讨疏水层析纯化重组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HP)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层析图谱与蛋白含量及HBsAg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疏水层析纯化8批HP-HBsAg小量试验样品和5批小量验证试验样品及5批酿酒酵母表达的HBsAg对照试验样品,采用Lowry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分别检测纯化样品中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并计算HBsAg的回收率;通过几何法封闭紫外监测图谱特征峰图形,用数字求积仪采用积分法求出各封闭特征峰的图形面积,并进行分析;取小量验证试验1批样品的层析主峰和副峰收液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8批HP-HBsAg小量试验和5批HP-HBsAg小量验证试验HBsA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和54%.HP-HBsAg疏水层析图谱由两部分构成:穿透峰和目标峰(HBsAg峰),目标峰可见高低不同的两个峰(主峰与副峰);对照图谱中有穿透峰和目标峰.对目标峰进行量化分析,主峰、副峰与目标峰的面积比值分别与其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比值相关.电镜观察可见小量验证试验样品主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均一,副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不均一.结论 疏水层析纯化重组HP表达的HBsAg效果良好,通过峰形之间面积比值,可获得峰形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量和HBsAg量比值,为HBsAg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

  • 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纯化工艺中内毒素的去除效果

    作者:刘英微;王曦;张德有;杨旭琴;许宁;张昀;苏锦锋;何亚丽;王树毅;李津

    目的 分析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各纯化工序样品中内毒素的去除效果.方法 采用鲎试剂法检测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小量工艺探索、中量工艺验证、中试纯化工艺中破碎细胞、微滤、超滤、硅胶吸附、层析、除菌过滤各工序样品的内毒素含量,计算内毒素去除率,分析各纯化工序与内毒素去除率的关系,并以重组酿酒酵母表达HBsAg各纯化工序中样品作为对照.结果 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纯化过程中内毒素含量由细胞破碎样品的241 EU/ml以上降至除菌过滤样品的1.0 EU/ml以下.微滤和超滤样品内毒素去除率平均可达56%和86%,占总体纯化工艺中内毒素去除率的90%以上.结论 重组汉逊酵母表达HBsAg纯化工序微滤、超滤和疏水层析均可有效去除内毒素,以超滤去除内毒素效果明显,为重组汉逊酵母纯化工艺去除内毒素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数和实验依据.

  • 转入HLA-A2基因小鼠对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的免疫应答

    作者:连觅;裴军;高嵩;初明;陈咏冰;徐兰;岳芳桦;张德有;李津;王月丹

    目的 对汉逊酵母表达的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adr疫苗)进行免疫学特性与功能学研究.方法 采用adr疫苗与酿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adw疫苗)免疫转入HLA-A2基因小鼠,免疫剂量2μg/0.2 ml,于初免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于第2次免疫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水平.同时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HLA-A2/WLSLLVPFV五聚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特异性抗乙肝病毒表位的CTL比例.结果 adr疫苗与adw疫苗均可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疫苗对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相似;adr疫苗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作用较adw疫苗更明显(P<0.05).结论 adr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诱导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作用与现有adw疫苗相似,但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更显著,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预防HBV感染作用和前景.

  • 不同HBsAg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的血清型灵敏度

    作者:辜文洁;黄维金;于洋;吴星;周诚;梁争论

    目的 比较不同HBsAg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国产试剂:1号~4号,进口试剂:5号和6号)的分析灵敏度差异.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提取病毒核酸,PCR扩增HBV的S基因,测序后,根据其氨基酸序列确定血清型.应用雅培HBsAg检测试剂对各血清型样品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定量结果稀释至1~4 IU/ml,将各样品以1:2系列稀释至4个稀释度,分别利用6种HBsAg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双孔检测.将各试剂的cut-off值代入各样品,检测A值和浓度值的双对数曲线,计算各血清型样品的分析灵敏度,比较各试剂间与各血清型间的分析灵敏度差异.结果 不同血清型间的分析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试剂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产4号试剂与进口5号和6号试剂间的分析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4号、进口5号和6号试剂的分析灵敏度高于国产1号和3号试剂,低于国产2号试剂.各试剂对不同血清型样品的分析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血清型间HBsAg检测的分析灵敏度无差别,但不同试剂间的分析灵敏度有差别,应对其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HBsAg定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周洪波;李晶媛;赵勇华;李树臣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表面抗原定量的变化情况及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将142例样本分为免疫耐受期组(immune tolerance phase,IT)34例,免疫清除期组(immune clearance phase,IC)39例,低复制期(low-replicative phase,LR)49例,e抗原阴性肝炎组(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ENH)20例.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法(CMIA)检测表面抗原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比较各阶段表面抗原水平及其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表面抗原定量中位数不同,免疫耐受期45766.83 IU/mL,免疫清除期8784.58 IU/mL,低复制期1393.85 IU/mL,e抗原阴性肝炎2125.04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面抗原仅在免疫清除期与乙肝病毒DNA呈正相关(r=0.58,P<0.001).结论 在乙肝病毒感染自然病程的不同阶段,表面抗原水平有明显差异,但仅在免疫清除期,表面抗原与乙肝病毒DNA相关.这些发现对理解乙肝感染的自然史,和使用表面抗原作为预测HBV再激活有重要意义.

  • 江苏启东地区461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证候调查

    作者:郎庆波;翟东霞;黄枫;陈建国;张永辉;刘群;翟笑枫;李柏;凌昌全

    目的:探索江苏启东社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对江苏启东的当地社区居民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建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队列及HBsAg阴性的对照队列,结合B超、血液检查等进行诊断,将调查对象分为非乙肝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5组.利用制定好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基本证候和复合证候的判定.结果:共调查5 908例对象,其中HbsAg阳性对象4 618例,HbsAg阴性对象1147例,143例未检测血液指标的对象被排除.调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证候分布特点上有明显差异: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证候主要以气虚、气滞、血瘀、湿热为主,涉及脏腑主要为肝脾.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证候分布类似,且证候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兼夹证候逐渐增多.肝癌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证候分布情况略有差异,主要以血瘀证、实热证为主.结论: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主要病机在于气结血瘀,又有正气不足的因素参与,尤其以脾虚为多见,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 利什曼原虫蛋白表达系统研究

    作者:吴晓文;徐帆洪;朱为;张光朴;郭盛淇

    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寄生虫,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使其作为表达系统既能有可观的表达量,又能有类似于哺乳动物细胞翻译后加工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基于利什曼原虫细胞的蛋白表达系统的研究历史与进展,并结合作者实验室的工作介绍其表达HBsAg以及其他一些真核蛋白的实验结果.利什曼原虫蛋白表达载体可能在药物靶向与疫苗呈递系统方向有相当好的应用前景,安全性研究也在开展中.

  • 转基因植物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涛

    自Mason等首次报道转基因烟草表达HBsAg以来,可表达抗原的范围和宿主植物的种类得到了快速扩展,HBsAg在多种植物中获得表达.植物合成的HBsAg可形成病毒样颗粒,与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来源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免疫原性,经注射或口服接种可在动物和人体中诱导免疫应答.口服植物源性乙肝疫苗能诱导体液及黏膜免疫应答,作为黏膜疫苗可以扩大现行注射用重组疫苗保护性应答的范围,是安全、廉价和接种简便的新型候选乙肝疫苗.此文主要介绍乙肝疫苗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进展.

  •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李计来;许丽锋;徐静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不同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作者:叶琳;胡波;张鹏艳;蒋丽明;施慧敏;谭昌耀

    目的 研究以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ISCOM)或Al(OH)3为佐剂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纯化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HBsAg(SS1S2)分别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制成疫苗.HBV转基因小鼠每月肌内注射1针疫苗,共注射7针.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采血,用ELISA检测HBV S、PreS1、PreS2抗原及其相应抗体.7针后1个月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别测定分泌IL-4、IL-5、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结果 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每针后体重均有增长.首针后1个月,10只ISCOM+ SS1S2免疫鼠分别有3和1只抗S和PreS1抗体阳转,无一小鼠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 SS1S2免疫鼠的抗体均为阴性.7针后1个月,10只ISCOM+ SS1 S2免疫鼠的抗S和PreS1抗体均阳转,8只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 SS1S2免疫鼠分别有9、7和1只抗S、PreS1和PreS2抗体阳转;ISCOM+SS1S2组和Al(OH)3+ SS1S2组的抗S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5 647和1∶1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18,P=0.000).7针后1个月,ISCOM+ SS1S2组和Al(OH)3+ SS1S2组分泌IL-4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19和78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FC)/106细胞(t=10.50,P=0.000),分泌IL-5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86和34 SFC/106细胞(t=19.5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均具有免疫原性,且ISCOM+ SS1 S2的免疫原性强于Al(OH)3+ SS1S2.

  • 含前S表位重组HBsAg联合重组HBcAg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张鹏艳;丁显平;叶琳;谭昌耀

    目的 研究含前S表位重组HBsAg(SS1 S2)与重组HBcAg(C)联合免疫BALB/c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纯化的SS1S2与C分别配制含或不含Al(OH)3佐剂(Al)的疫苗.采用简单随机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5组:阴性对照(NC)、SS1S2、SS1S2+C、SS1S2+ Al、SS1S2+C+Al,各组分别于0和21 d进行腹腔免疫,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初免及加强后1周各取一半小鼠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抗-HBs、抗-前S1、抗-前S2和抗-HBc滴度;常规制备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测定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采用t检验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HBcAg的疫苗组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HBs、抗-前S1、抗-前S2和抗-HBc.初免后1周,SS1S2+C组的抗-HBs阳转比例(1/5)高于SS1S2组(0/5)、SS1S2 +Al+C组(4/5)高于SS1S2 +Al组(3/5);SS1S2+C组的抗-前S1阳转比例(3/5)高于SS1S2组(0/5);HBcAg对抗-前S2的产生无影响.加强免疫后,各疫苗组的抗体滴度均升高,联合HBcAg的疫苗组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SS1S2疫苗组.各组疫苗免疫后均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初免后SS1S2+C和SS1S2+ Al+C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显著超过SS1S2和S1S2+Al组(t值分别为2.926、2.974,P值均<0.05);加强免疫后,各组均有加强效应,SS1S2+C组的T细胞频数明显超过SS1S2组(t=4.604,P=0.010).结论 SS1S2联合HBcAg可在BALB/c小鼠中诱导较强的免疫应答,HBcAg可增强SS1S2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 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作者:蒋丽明;谭昌耀;李炯

    目的 建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1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HBV前S1(21-47位氨基酸)多肽包被酶标板,利用方阵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方法的适工作条件,对该法的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 确定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 mg/L,血清稀释度为1∶10.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本法与商品化前S1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的符合率为98.0%.结论 成功建立了HBV前S1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小鼠血清中前S1抗体的检测.

  • 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作者:方大春;姚为玲;朱明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马鞍山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O%-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 含前S1、前S2和S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同组分的SDS-PAGE定量分析

    作者:胡波;谭昌耀;蒋丽明;袁进;金瓯

    目的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含前S1、前S2和S三种抗原成分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S1S2(由SS1和SS2两种抗原组成)不同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SS1S2原液中SS1和SS2抗原的SDS-PAGE定量测定方法.方法对SDS-PAGE条件进行优化,确立SS1S2中SS1和SS2抗原的分离条件.用Gel-Pro Analyzer图形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上不同蛋白带的相对含量.取3批制品对该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重复性验证.运用该方法测定不同批次SS1S2原液中SS1和SS2抗原的相对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SS1和SS2抗原的取值范围.结果通过优化SDS-PAGE电泳条件,SS1S2中的SS1和SS2组分得以有效分离,进而通过软件分析得到其含量百分比.利用3批制品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验证,SS1和SS2抗原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8%~6.21%和6.27%~6.97%.通过对12批SS1S2原液的SS1和SS2抗原含量进行测定,以均数±3×标准差(99%可信区间)作为取值标准,确定SS1S2原液中SS1和SS2抗原的取值范围分别为55.10%±16.20%和44.90%±16.20%.结论建立了SS1S2原液中SS1和SS2抗原的SDS-PAGE定量测定方法并初步确定了该疫苗原液不同组分的限量标准.

654 条记录 12/33 页 « 12...9101112131415...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