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因克隆和扩增口腔幽门螺杆菌

    作者:杨新海;金笑一;杨圣辉;潘秀英;王申五;林文玉

    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驻存于口腔,但检测阳性率不一,来源不确定.采用p Bluescript SK+载体,与幽门螺杆菌基因片段重组并克隆成质粒p Bluescript SK-Hp.经比较比常规用的幽门螺杆菌标准菌株更适合用作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阳性标准.应用它为阳性对照,基因扩增胃病组和非胃病组患者龈袋幽门螺杆菌的特异基因片段,结果表明胃病组阳性检出率(45.95%)显著大于非胃病组(23.53%),p<0.05.提示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来源与胃病有一定联系.

  • 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蒋卉男;杨璐;李瑾

    从人和动物呼吸道黏膜分离出的多种引起肺炎的微生物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2.其感染症状与其他肺部病原体感染相似,但MP肺炎(MP)需采用大环内酯抗生素进行治疗,所以MP肺炎的早期确诊较为重要.目前临床应用的检验方法有MP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PCR检测等,本文就现有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 液基细胞学与 HPV 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周建斌;李芳;廖智明;周亚东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及 HPV-DNA 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重点观察在液基细胞学阴性且 HPV-DNA 阴性的病人中,活检病理结果是宫颈癌的发生率(即假阴性率)。结果:在815例宫颈异常者中,HPV-DNA 阳性例数497(60.98%),阴性例数318(39.02%);液基细胞细胞学良性改变80例(9.82%),ASC 358例(43.93%),LSIL227例(27.85%),HSIL131例(16.07%),宫颈癌19例(2.33%);活检病理结果宫颈急、慢性炎症491例(60.25%),CINⅠ97例(11.90%);CINⅡ/Ⅲ195例(23.93%),宫颈浸润癌32例(3.93%)。在液基细胞学阴性且 HPV-DNA 阴性的病人中,活检病理结果是宫颈癌的发生率(假阴性)为0.00%(1/64)。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与 HPV-DNA 联合检测,其假阴性率极低,值得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推广。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α-肌动蛋白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分析的临床意义

    作者:邵先安;严家春;谷旻;马勇;李俊峰;徐长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探讨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RT-PCR对CHB活检组织的α-SMA进行半定量,结合肝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对CHB患者的肝组织α-SM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在基因水平上,轻度CHB患者α-SMA/β-actin为0.126±0.032,与中度(0.323±0.099,P=0.001)和重度(0.410±0.103,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CHB患者中,中度和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免疫组化显示:在CHB肝组织,α-SMA主要与坏死性炎症反应有关,贮脂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表达 α-SMA较强.CHB轻度组(G1/G2),α-SMA表达于坏死性炎症反应部位;CHB较重组(G3/G4),则表达于坏死区及其相邻的肝实质表达明显增加,且Kuppfer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FIBV慢性感染状态下,α-SMA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与肝脏患者的CHB病理过程.

  • 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的动态表达与改变

    作者:严晓娣;董志珍;陈洁;邱历伟;吴玮;姚登福

    目的 观察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的动态表达与改变特征.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癌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1R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IGF-1R表达,以RT-PCR扩增IGF-1R mRNA表达片段并经测序证实,从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分析与肝细胞恶性转化的相互关系.结果 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癌前病变到肝癌形成的动态变化,伴肝核酸代谢旺盛,肝IGF-IR表达异常;肝IGF-IR阳性率(%)、肝IGF-IR mRNA阳性率(%)、肝IGF-IR比浓度(ng/mg肝组织)和血IGF-IR(ng/ml)分别为:对照组0、0、0.63±0.17和1.33 ±0.47;变性组50、61.1、0.65 ±0.2和1.51±0.46;癌前组88.9、100、0.66±0.14和1.92 ±0.29;癌变组100、100、0.96 ±0.09和2.43 ±0.57.IGF-IR在转录或蛋白水平上呈梯度表达,癌变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肝和血IGF-IR呈显著正相关(r =0.91,t =14.222,P<0.001).结论 IGF-1R过表达参与肝细胞癌变,是肝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

  •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线粒体脑肌病2例报告

    作者:朱飞奇;杨志;朱瑾华;李雪莲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类临床少见疾病,其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初均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1例经PCR基因扩增测序;1例转至上级医院经过脑立体定向活检和肌肉活检,后均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现报道如下.

  • 乳腺癌手术标本BRCA-1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作者:阮建波;康东平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手术标本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蛋白表达、原癌基因HER-2的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色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的HER-2和BRCA-1蛋白表达以及HER-2基因扩增情况,对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相关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RCA-1和HER-2蛋白表达在不同组织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BRCA-1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率呈负相关.结论:BRCA-1和HER-2蛋白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检测BRCA-1和HER-2蛋白表达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中有重要意义.另外BRCA-1与HER-2可能存在相关性,须进一步研究.

  •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文件起草及注意问题

    作者:蒋涛;邹伟民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基因扩增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卫生部于2002年1月14日印发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卫医发[2002]10号)(以下简称<办法>)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2月20日也下发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卫检字[2002]8号).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验室质量保证方面的法规性文件,也是首次对特殊的检验技术进入临床实行准入.

  • 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与基因扩增关联的研究进展

    作者:曲亚楠;关荣伟;孟祥宁

    基因扩增是肿瘤中基因组异常形式之一,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性有密切关系.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哺乳动物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修复的主要机制之一,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非同源末端连接与基因扩增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别介绍了基因扩增,两种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方式机制及其与基因扩增的研究进展.

  • 双微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义辉;毛仁芳;傅松滨

    双微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s,DMs)是基因扩增的主要细胞遗传学标志,是染色体外遗传单位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大量研究表明,双微体与基因组不稳定、恶性肿瘤、细胞耐药及衰老密切相关.针对双微体的深入研究对于肿瘤遗传学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与功能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大大地加快了在序列水平对双微体的了解.对双微体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理解基因扩增机制及基因组可塑性,并为后两者的研究提供全新的切入点.

  • 肿瘤细胞回文序列介导的基因扩增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佳玮;徐晖;张海员;白静;傅松滨;周春水

    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基因扩增是一种特殊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其在激活原癌基因引发癌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扩增将导致细胞加速生长增殖或耐药生长等表型.人们已经广泛注意到其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重要临床意义.但是,人们对基因扩增的分子机制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本文综述了回文序列介导的基因扩增的分子机制,提出在DNA断点处以无模板形式、新合成小回文序列可能是一部分肿瘤细胞中基因扩增的关键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基因扩增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基因扩增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良玉;张钰;张小玲;傅松滨

    基因扩增在很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制生长及耐药的主要机制.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主要表现为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s)和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ly staining regions,HSR),了解基因扩增的机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基因扩增始动的机制,影响扩增的因素及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的变化.

  • 染色体8q24区域内基因扩增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孟丽;计薇;孙文靖;于旸

    恶性肿瘤常伴有基因组不稳定,而基因扩增是基因组不稳定常见表现形式.结直肠癌,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含有多个区域出现扩增,chr6:42 008 700-42 937 90;chr8:125 620 117-128 955 220;chr12:24 175 625-27 444 930;chr13:27 392 825-27 439 502这4个区域在不同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存在扩增明显现象,其中,染色体8q24区域更是在4个不同的细胞系中均出现扩增.此外文献报道中称8q24区域的扩增影响肿瘤的转移.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区域的基因对肿瘤的影响,本文就常见扩增区域8q24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基因扩增与人类恶性肿瘤

    作者:岳志超;傅松滨

    基因扩增是细胞内染色体上特定基因拷贝数大量增加的现象,常见于生物发育、肿瘤发生及抗药性的形成过程.肿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标志即为基因组不稳定,其中基因扩增作为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形式在很多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中基因扩增是癌基因激活的主要机制,癌基因激活可使肿瘤细胞逃避生长抑制和产生耐药性.针对基因扩增的深入研究对肿瘤遗传学的发展及肿瘤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人类恶性肿瘤中基因扩增的组成成分、表现形式、扩增机制及研究手段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基因扩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箴;王良旭

    原癌基因的激活是包括肺癌在内的众多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而原癌基因发生扩增被认为在原癌基因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实体瘤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原癌基因存在着扩增现象,因此了解基因扩增可以为肿瘤早期诊断或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靶点.本文综述了目前肺癌中基因扩增的研究进展.

  • 双微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钰;王琦;傅松滨

    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常表现为双微体(DMs)和均质染色区(HSR).DMs可见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是肿瘤病人主要的细胞遗传学标记.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中,癌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与演进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特定的恶性肿瘤中是不良预后的分子标记.此外,基因扩增与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有关.本文综述了目前在DMs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DMs介导的抗药性、DMs与肿瘤的相关性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DNA双链断裂修复与基因扩增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焕焕;孟祥宁;白静;金焰;孙文靖;傅松滨

    基因扩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因扩增的主要形式包括双微体(double minutes chromosomes,DMs)和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 staining regions,HSRs).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s break,DSBs)是为严重的DNA损伤之一,近年来有关其与基因扩增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基因扩增的始动,并重点关注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与基因扩增关系的研究进展.

  • 肿瘤细胞中双微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剑超;朱静;孟祥宁;白静

    基因扩增是肿瘤细胞中癌基因激活的主要途径之一,扩增的基因可使肿瘤细胞获得生长优势,进而生存下来或产生耐药性.双微体(DMs)是细胞遗传学上主要的基因扩增表现形式.研究表明DMs存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内,且DMs中扩增基因的拷贝数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进过程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机制对于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DMs的形成分子机制,希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双微体的形成及结构研究

    作者:郭欢;孟祥宁;傅松滨

    基因扩增是人类肿瘤细胞中一种常见的基因组不稳定表现形式,其主要的细胞遗传学表现形式为双微体.双微体的结构复杂,由一个或几个来源相同或不同的扩增子构成.扩增子之间的断裂融合接头连接方式多种多样,涉及非同源末端连接、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基础上的新型修复机制等多种DNA断裂重接方式.分析双微体结构、了解扩增子连接方式对于阐明双微体的形成机制及进一步理解基因扩增有重要意义.

  • 人卵巢癌细胞及小鼠MTX抗性细胞中DMs大小的测定

    作者:张钰;邓新宇;白静;李璞;傅松滨

    目的 测定肿瘤细胞及耐药性细胞中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s)的大小.方法 应用PFGE(Pulsed fiel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人卵巢癌细胞UACC-1598及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抗性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DMs的大小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UACC-1598细胞中存在2.8Mb、2.1Mb及1.4Mb的DMs群体,提示多拷贝的扩增基因及其邻近的染色体区域经染色体断裂、易位及重排形成较大的DMs.同时,用浓度逐渐增高的MTX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离出富含DMs的不同MTX抗性程度的细胞群体.在MTX抗性细胞中检测到2.5Mb及1.4Mb的DMs群体,MTX100细胞中以1.4Mb的DMs群体为主,而MTX500细胞中以2.5Mb的DMs群体为主.结论 MTX细胞中产生的扩增子结构在演化过程中趋向于寡聚化或多聚化形成较大片段的DMs.

392 条记录 9/20 页 « 12...6789101112...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