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雪宁;廉宗( )

    目的:探讨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7例颈椎病和颈椎OPLL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髓内高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①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髓内高信号出现的频率为0,脊髓型颈椎病(CSM)为 20.0% ,OPLL为 25.7%;②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和脊髓受压的程度相平行;③轻度受压的急性期和重度受压的慢性期,髓内高信号的表现不同;④髓内高信号常见于多节段脊髓受压病例,且多于受压重的节段出现;⑤髓内高信号的位置与神经系统检查临床定位的主要病变节段相一致.结论:根据MRI T2髓内高信号可推断神经受损的主要病变节段.

  •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双向作用机制

    作者:李广盛;龙厚清

    慢性压迫性脊髓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内肿瘤等均可引起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脊髓受到慢性机械压迫、微循环缺血继发血管和神经损害是其重要的致病原因[1-3].缺血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上调并诱导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而介导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4].HIF-1 α/VEGF信号通路是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脊髓保护和损害双向作用:一方面促进脊髓微血管内皮修复和再生、保护和修复神经组织;另一方面,破坏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的完整性,使其通透性增加,毒性物质以及炎症因子渗入,导致神经元和神经轴突损伤[5-7].因此,探讨该通路在慢性脊髓压迫继发性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形成慢性脊髓损伤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 颈椎椎板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勇;赵红勇;徐荣明

    颈椎椎板成形术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以发展,用于防止椎板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现这一技术已被普遍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特别是治疗涉及3个或更多节段的颈脊髓病.近有学者还用它治疗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引起的颈脊髓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1].本术式可通过增加椎管体积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通过允许脊髓向背侧迁移离开椎间盘和椎体来完成间接减压.

  •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0例

    作者:王飞;李放;文天林;单建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常见病,常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OPLL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以往多以前路手术为主,但往往难以彻底去除骨化物,且术中容易损伤硬膜囊和脊髓,导致术后脑脊液漏甚至神经症状加重.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我们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 20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方式比较

    作者:侯润宇;张志诚;李放;赵广民;高维涛;孙天胜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及后期随访,观察不同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后路组患者颈椎曲度(10.8±11.2)较前路组(21.6±5.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路组手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为(14.8±1.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22±0.3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8.4)%;后路组手术后JOA评分为(11.2±2.8)分,与前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为(1.31±0.62)分,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8.6±26.4)%,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相对安全,并且对于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影像学评价均优于后路手术。

  •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华伟

    目的对比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评价后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6.5岁,病程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Ⅱ组14例,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Ⅰ组、Ⅱ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3±18.4)%、(62.9±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21.4%(3/14)明显低于Ⅰ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物面积占位率对临床症状及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田黎明;张学利;胡炜;袁建军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骨化物面积占位率对临床表现、手术疗效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治疗颈椎OPLL并取得随访的病例68例.通过CT横断面扫描测量椎管大受压节段骨化物面积在椎管中的占位率分析骨化物椎管面积占位率与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9~24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术前JOA评分及JOA改善率与面积占位率呈线性负相关,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与面积占位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骨化物面积占位率对颈椎OPLL患者临床症状及手术疗效存在影响.骨化物面积占位率越大,临床症状越重,手术疗效越差.

  • 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俊英;张一;赵金彩;安永慧;缪洁

    为了手术安全及操作简便,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常采取后路手术,从而达到后方直接减压、扩大颈椎管,前方脊髓漂移,间接解除压迫治疗的目的.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多数脊髓压迫较重,极易出现脑脊液漏、局部血肿、颈肩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术后不全瘫等并发症[1-3].选取我院采用后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对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4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23例颈椎OPLL患者,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9.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18个月.临床表现:神经损害症状进行性加重,其中有行走不稳、四肢麻木无力、腹部束带感、大小便功能障碍等;Hoffman 征阳性、踝阵挛、髌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术前神经功能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评估,平均(6.3±0.9)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和MRI检查,以明确OPLL诊断,了解脊髓受压的范围和程度.骨化后纵韧带局限型3例,分节型9例,连续型11例,范围涉及2~5个椎体.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X线和CT诊断

    作者:王昕;王丽琴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影像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在X线平片和CT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X线平片可分为4个类型:①连续型;②间断型;③局灶型;④混合型.CT表现为椭圆形,横条形,山丘形,覃伞形,三角形;并通过测量骨化的厚度计算椎管狭窄率.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技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方式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比较

    作者:谭明;赵明杰;焦根龙;李志忠;孙国栋

    背景:颈椎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各界尚存争议,无指导性的标准方案.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路径椎间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随访35例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内固定组10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或部分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内固定组16例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椎体侧块内固定;后路无内固定组9例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前路内固定组、后路内固定组、后路无内固定组分别为79.59%,83.01%及60.35%.治疗后前路内固定组1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后路无内固定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路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表明后路椎管成形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减压完全、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佳的特点,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周方宇;李锋;方忠;郭风劲;吴华;陈安民

    背景: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采取一期前后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取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武汉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2~74岁,平均51.5岁;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术前X射线,CT或MRI检查提示颈椎被多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和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术后定期复查X射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情况,全体病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5个月.JOA术后6个月评分为(12.88±2.47)分,较术前(6.41±1.28)分明显提高(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优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71%.全体病例植骨在三四个月后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提示对于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早期彻底地减压并重建脊柱的即刻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王成才;陈德玉

    目的 通过对比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与非OPLL颈椎病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为完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OPLL经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患者17例和随机抽取30例非OPLL颈椎病(剔除肿瘤和外伤患者)经前路手术患者,分析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上的差异性.结果 OPLL比非OPLL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在每个节段所花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P<0.01)、出血量显著增加(P<0.01).OPLL患者大部分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约为850 ml,非OPLL患者基本不用输血.结论 OPLL经前路手术所需时间比非OPLL颈椎病前路手术要长,出血量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需要输血.因此,麻醉方案中应包括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尿量监测和深静脉穿刺置管,多节段OPLL者术前必需充足备血.

  • 保留 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目的:观察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我院接受保留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再关门”现象。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丢失(2.3±0.7)%,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时5例患者有明显轴性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除可明显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改良手术预防脑脊液漏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俊俊;贾连顺;陈雄生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选取颈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315例,其中常规手术组80例,改良手术组235例.手术改良包括:使用头戴式照明工具,在双目放大镜下操作,后纵韧带钩辅助切除骨化韧带;硬脊膜骨化时,对双层骨化物利用未骨化韧带层分离后纵韧带骨化物并切除;对单层骨化物将骨化物连同硬脊膜一起切除但保留蛛网膜或将骨化物漂浮;术中脑脊液漏口用明胶海绵等封堵,纤维蛋白胶封闭,伤口常压置管引流24h;术后脑脊液漏者延长引流2-4d,伤口适当压迫.比较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手术组术中脑脊液漏14例(17.5%).改良手术组术中脑脊液漏16例(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术中、术后处理后所有脑脊液漏均得到治愈.改良手术组术后2例脑脊液漏经伤口压迫延长置管引流时间后治愈.常规手术组2例脊膜大块缺损出现持续性脑脊液漏.其中1例皮下脑脊液囊肿,抽吸1个月治愈,另1例经腰蛛网膜下腔引流7d治愈.结论 改良手术可明显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术中明胶海绵等封堵漏口、术后延长伤口置管引流时间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术中大块脊膜缺损术后估计可能出现难治性脑脊液漏时,可以预防性采用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 超声骨刀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云;徐剑峰;卿培东;崔立强

    目的 探讨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操作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5-2017-05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61例患者,其中29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切除,作为观察组;另32例则采用高速磨钻,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单节段椎板切除时间、单节段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1周的颈椎JOA评分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单节段椎板切除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1周的平均JOA改善率达到(51.3±17.6)%,对照组为(53.2±1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硬膜撕裂、脊髓神经损伤等事件.结论 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操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葛黁黁;樊成虎;张尚省;杨蕊琼;唐晓栋;唐仲海

    目的 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予对症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术后6、12个月分别为(11.70 ±3.23)分、(13.27 ±1.97)分,与术前(7.81±1.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减少手术相应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 改善轴性症状发生的手术方式进展

    作者:段文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经典手术,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术后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文章介绍近年许多学者为预防轴性症状或者减轻轴性疼痛的程度对ELAP手术进行的改良.

  • 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炳楠;陈跃忠;王觅格

    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2月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至2009年2月本院收治颈椎管狭窄患者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大79岁,小53岁,平均63.7岁.病程9个月至12年,平均2.2年.其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退变(大于3个节段)4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多节段黄韧带肥厚并钙化5例,先天性颈椎管狭窄3例(Klippel-Fiel综合征所致),57例术前均行X线片,MRI检查.

  • 伴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特点与治疗

    作者:雷涛;高显达;苗德超;王峰;马清华;张迪;申勇

    [目的]探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78例,其中19例伴有CDH,比较伴有与不伴有CDH患者的资料.14例CDH位于骨化韧带节段范围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5例CDH位于骨化韧带的相邻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并椎间隙减压的“混合式”手术.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椎管狭窄率、脊髓扁平率、颈椎曲度等变化.[结果]与普通OPLL患者相比,伴有CDH者病程较短,多在诱因下起病或加重,突出的椎间盘是重要压迫因素.19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1.55%.颈椎曲度由术前的9.34°提高至随访时的15.19°,椎管狭窄率从术前的38.95%下降至术后的8.47%,脊髓扁平率从术前的0.26恢复至随访时的0.49,术前术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可造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突然出现或加重,根据椎间盘突出与骨化物的位置关系,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颈后路锚钉法单开门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节段性失稳

    作者:唐国军;申佳凡;唐晓军;曹奇;杨铁军;陈亮元;黄新云

    [目的]探讨颈后路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节段性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患者,均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颈椎节段失稳,其中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5例,间断型后纵韧带骨化6例,混合型后纵韧带骨化20例;31例均为单节段失稳,其中C3、4失稳7例、C4、5失稳15例、C5、6失稳8例,C6、7失稳1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后路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成形结合选择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和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对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20~ 210 min,平均162 min;术中出血420 ~1 300 ml,平均730 ml;28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双侧C5神经根麻痹,2例单侧C5神经根麻痹,经脱水、神经营养、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全部病例随访12~60个月,平均30.3个月.31例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后路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节段性失稳患者早期疗效满意,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总结.

68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