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高明暄;刘兴炎;甄平;薛云;田琦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椎间融合器和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dable pedicle screw,EPS)重建腰椎滑脱症稳定性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3月,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48.7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0.4个月.其中退行性滑脱18例,峡部裂性滑脱5例.滑脱节段:L3、41例,L4、5 14例,L5、S1 8例.按Meyerding滑脱分级标准,Ⅰ度17例,Ⅱ度4例,Ⅲ度2例(含1例复发性l5峡部裂).采用PLIVIOS椎间融合器(48只)行后路椎体间融合,EPS(84枚)行滑脱复位、内固定治疗.应用EPS的指征包括;初次手术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对既往椎弓根螺钉翻修、术中调整钉道重新植钉、腰骶椎锚定和增加额外的固定把持力.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椎体间骨性融合的Cook等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 术后1例翻修患者合并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于术后23 d切口延期愈合,未合并椎管内感染;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脏器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7.8个月.脊柱前后位、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示84枚EPS均在椎体内完全膨胀.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61%;滑脱解剖复位14例,改善6例,无改善3例,复位率86.96%;椎体间骨性融合20例,固定2例,失败1例,融合率86.96%. 结论 EPS联合椎间融合器重建腰椎滑脱症能有效复位、固定和椎间融合.

  • 三种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荣驰;李强;唐志宏;胡军祖;邹国耀

    目的 比较采用自体髂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1997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14例腰椎滑脱患者.男45例,女6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85例,Ⅱ度滑脱24例,Ⅲ度滑脱5例.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自体髂骨椎间融合,42例);B组(自体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C组(BMP人工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比较术后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3~30个月,平均15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随访时,A、B及C组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1.0%、80.6%及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1.0%、83.3%及97.0%,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少,临床疗效好,优于自体髂骨和自体骨椎间融合器.

  • 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唐洪辉;戴志唐;岳海涛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Cage进行前路减压和重建,治疗13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12~30周(平均20周),用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术前为(9.3±1.9)分,术后2周为(12.9±2.1)分;术后24周为(13.4±1.6)分.13例影象学融合;无椎间融合器下沉、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多节段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减轻症状,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报告

    作者:潘显明;邓少林;黄欣;权毅;屈波

    目的 观察在甲基强的松龙保护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开槽减压钛网植入与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 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2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椎问植骨在3~5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在术中与术后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 颈前路钛网和钢板联合Cage治疗非连续性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王守国;岳海涛;季峰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15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铁网和前路钛钢板联合Cage前路减压和重建,治疗15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3年1个月,用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术前为(6.8±2.4)分,术后为(11.6±1.6)分;15例影象学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间融合嚣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如果交界节段无退变和不稳,保留交界节段分别对受累节段进行减压和固定融合,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 多孔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王哲;刘磊;敖俊;廖文波;赵彦禹;李学英;吴明松;张志敏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三维贯通孔隙结构的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模型.方法 选取羟基磷灰石粉体、聚乙二醇6000(PEG6000)、甲基纤维素(MC)和双氧水为原料,采用气体发泡法制孔成型,通过调节成型时加入不同的双氧水量调节孔隙率,烧结后得到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进一步进行切割加工后得到椎间融合器模型.结果 随着成型时加入双氧水量的增加,5个样品组的孔隙率从(24.6±5.7)%增加到(78.4±2.3)%,其对应的抗压强度从(13.8±3.4) MPa降低到(0.6±0.1) MPa.表明通过控制成型时加入的双氧水量可调节样品的孔隙率,进一步调节其抗压强度.结论 通过气体发泡法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成型时加入双氧水量为5 mL,聚乙二醇量为7 mL,甲基纤维素量为10 mL,温度为1 150℃时,烧结打磨后得到的椎间融合器模型孔隙率为57.7%,抗压强度为7.3 MPa,与成人胸腰椎椎体抗压强度相近,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 环锯加盖植骨法在腰椎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峰;韦江波

    目的 探讨环锯加盖植骨法在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因腰椎疾患术后需要植骨融合的60例患者随机均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环锯加盖植骨法的病例设为观察组,使用椎间融合器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融合时间、融合率,椎间高度的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术后60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对照组有4例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器向后移位(<2 mm),其中1例出现神经根受压表现.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椎间融合器下沉,下终板塌陷.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间植骨融合率和术后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融合时间提早,其早期融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锯加盖植骨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宁;何百祥;鲍刚;廉民学;李传坤;廉海平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12例患者使用颈前路 Zero-P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 B 组(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B组低于 A组;两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 NDI评分相比,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 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及高度增加率在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B组明显大于 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 Cobb 角术后各时间段 B 组均明显大于 A 组(P<0.05);两组 C2~C7节段Cobb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Zero-P 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单节段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能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在手术时间、术后颈椎生理结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

  • 前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晓凡;韩向阳;贾光辉;张智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1~2007-01治疗的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82例,女68例;年龄40~75岁,平均53岁;单节段病变65例,双节段病变8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JOA评分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 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单纯植骨融合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为72.8%,椎问融合器组为85.6%,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为80.6%,椎间融合器组和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融合器组和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与单纯植骨融合组JOA评分改善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并发症多;减压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钛网内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

  • 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作者:肖智;臧晓方;蔡智

    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腰椎滑脱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一般都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进步,椎间融合器(cage)越来越多的用于腰椎融合术。本文拟就椎间融合器发展历史、使用优点及并发症、不同类型椎间融合器的使用、单双型椎间融合器使用疗效对比作一综述。

  •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继峰;黄擘;王鑫;陶晶;唐永冬;李邦成;孙路;秦秋;张晓龙

    目的:探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单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23 ~ 57岁,平均年龄43.3岁.影像学资料显示L3-4:8例,L4-5:42例,L5S1:3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材料费用、住院费用、JOA评分及椎间融合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材料费用、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JOA评分、优良率及椎间融合率比较无差异;两组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单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单侧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材料费、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 单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分析

    作者:吕良庆;韦向东;蒙世远;苏义生

    目的:比较分析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6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侧固定组31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双侧固定组3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固定联合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同时使用vAS、ODI评分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单侧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双侧固定组( P<0.0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1),除了术后1个月腰痛vAS评分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外,其余的vAS和O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情况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临床效果相似,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单侧椎弓根螺钉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刚;周健;张复文;刘德宝;卜海富

    目的 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3年2月,采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 ~65岁,平均43.5岁.病程0.5 ~10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均有单侧下肢疼痛或麻木,肌力、感觉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 ~ 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按JOA评分计算的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5.3%,ODI评分比术前有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单侧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融合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了椎间高度.该术式安全、有效、可靠,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 椎间融合器加提拉复位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宋建东;海涌

    目的 探讨应用椎体提拉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ation system,SRS)加单侧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自1998年2月至2005年6月治疗36 例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对椎管和神经根管进行减压,用SRS对椎体进行复位内固定,后方斜向单个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并在峡部植骨.按椎体复位、JOA评分、融合及内固定稳定程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6例患者获6个月~7年的随访,手术完全复位35 例,JOA评分平均26.8分,椎体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椎间高度变化平均为1.7mm.结论 SRS加单侧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任亮;张国平;冯建书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36 例腰椎滑脱患者,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20 例,Ⅱ度滑脱10 例,Ⅲ度滑脱6 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和神经症状,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36 例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28 例,良6 例,可2 例,差0 例,优良率达94.4%.结论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 360°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陈忠宁;刘强;郭团茂;郭霆;马航;陈文恒

    目的 探讨360°植骨融合加单枚Cage及四钉两棒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滑脱椎体,单节段椎板减压,摘除椎间盘、刮除椎体终板,撑开恢复椎间高度,将碎骨粒加压夯实置入椎间隙内并放置单枚插入型Cage,双侧横突间植骨方法治疗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结果 术后3~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手术完全复位33例,不完全复位3例,4例原位融合,椎间高度未丢失,Cage无松动、钉棒无断钉,平均出血量410 mL.结论 360°植骨融合加单枚Cage及钉棒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满意,出血量少,经济,并发症少.

  • 后路椎弓根固定270°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常山;刘战立;蒋华;白琛;严小虎;田家亮;查晓霞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侧后外侧融合基础上,单枚BAKcage斜向置入或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27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19 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2 例,Ⅱ度滑脱7 例,分别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侧后外侧融合并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A组)或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侧后外侧融合并椎体间植骨融合(B组)两种270°融合方法治疗.结果 19 例病人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总体满意率为95%,其中A组为100%,B组为91.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9 例病人均完全复位,随访复位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人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明显后移沉降和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全部病人术后1年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终随访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1.2 mm,B组较A组明显.结论 两种后路270°植骨融合方式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对后柱破坏少,具有较高稳定性,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并能明显降低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复位丢失率,提高脊柱融合率.

  •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赵刘军;徐荣明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应用TLIF技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39 例,男25 例,女14 例;年龄34~65 岁,平均53 岁.将19 例使用cage融合器患者分为A组,20例采用自体骨为B组.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侧位片测量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判断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12~28个月.A组优9 例,良7 例,可3 例,优良率为84.21%.B组优10 例,良7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5%.两组间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方差分析,P>0.05).椎体滑移距离、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11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7.3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相关功能障碍,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

  • 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斌;马迅;赵伟

    目的:通过对32例成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在成人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作用,阐述滑脱复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3月~2002年3月,我们收治成人滑脱症32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 7例;年龄40~67岁,平均52岁;滑脱类型,发育不良伴峡部裂23例,退行性8例,创伤性1例;滑脱程度Ⅰ°~Ⅲ°,滑脱角大10°.临床均有半年以上腰痛、跛行、神经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体融合术,使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本组32例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均维持复位,椎体融合良好,术后症状消失29例,仍有部分症状3例,患者术后症状满意率90.6%.结论:成人腰椎滑脱使用腰椎复位系统加椎间融合器,行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椎体间复位,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软组织感染

    作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 岁,主因腰部酸困伴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3年7月21日收住我科.查体:腰椎侧弯,L5棘突旁压痛阳性,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麻木,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背伸无力,腰椎CT显示L5S1右侧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于2003年7月25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L5S1右半侧椎板切除,部分小关节突切除、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腰痛及右下肢疼痛麻木完全消失,但术后第4天起出现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升高,腰部伤口无红肿发热现象,腰部无疼痛,双下肢活动感觉无异常,内科会诊考虑肺部感染转内科消炎治疗无效.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嗜睡,言语不利,颈项强直,腹胀等症状[1],伤口深部穿刺抽出黄色脓液,急行CT检查,可见手术区软组织肿胀,并有局限性低密度区.于当日晚9时行伤口切开探查及脓肿引流术,见有黄色脓液流出,彻底冲洗,伤口内放引流管,庆大霉素盐水灌注,缝合伤口,取脓液细菌培养.清创术后第3天伤口红肿,有分泌物,伤口全部拆线,拔出引流管,伤口内庆大盐水纱布条填塞,换药时有清亮液体流出,考虑为脑脊液,坚持每天换药,14 d后清亮液体停止流出,20 d后伤口愈合.患者腰部、右下肢无不适感,行走出院,X片显示椎间融合器位置好,无松动及塌陷.

413 条记录 20/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