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积极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艾滋病传播,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通知>精神,发挥全省技术服务网络优势,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咨询,安全套的免费发放和防治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尿液吗啡检测在应征入伍青年中的应用
随着毒品在全世界的泛滥,地处中国沿海的广东省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吸毒者越来越多.而经静脉吸毒的比例约占50%左右,一些地区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比例高达96.6%.静脉吸毒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播速度快,范围不断扩大.有调查资料显示:曾监测42个吸毒人群哨点中有24个发现了HIV阳性感染者,平均艾滋病病毒检出率为20%,高为78.5%.为了避免吸毒者和艾滋病患者进入军队,受湛江市辖区某武装部领导委托,我们应用ABI吗啡快速尿检核对某市区1 462名应征青年进行了尿液吗啡检测,并对100名未吸毒的战士和100名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检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甲基苯丙胺依赖1例报告
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应用美沙酮对阿片类吸毒人员进行长期维持治疗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阿片类吸毒人员应用广泛,其目的是减少毒品滥用,降低艾滋病传播相关危险行为,减少违法犯罪,恢复吸毒人员的社会功能[1-2].而甲基苯丙胺(MET)滥用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甚至被部分阿片依赖者作为戒断后的替代品,但两类毒品同时形成依赖者并不多见[3].现将1例美沙酮维持治疗合并甲基苯丙胺依赖报告如下.
-
服务行业人员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对于服务行业人员的HIV抗体检测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市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从事商业性服务的1405人作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血样采集,综合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发现有HIV抗体的人数有6人,发病率为0.43%,其中可能导致发病和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获得知识途径以及文化程度.结论 我市服务行业中,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仍然存在,其中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获得知识途径和文化程度,需要对该类人群进行适当的干预,尽量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
-
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状况回顾
知识在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性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5%.
-
艾滋病传播的调查与质性研究——以一个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例
运用民族学学科"田野调查"的方法,展开对甘肃省LX州的一个西北少数民族聚居镇--A镇,艾滋病传播的实证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A镇艾滋病传播的背景与途径;试图从这些访谈实例中,探讨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及其家属面对艾滋病传播的不同文化适应,总结与概括A镇艾滋病传播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影响.
-
上海市部分男男同性恋者社会学特征及艾滋病知识调查
大量研究表明,男男性行为者(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造成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高危人群之一.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70万(55~85万)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中,MSM约为7.7 万人,占总评估人数的11.0%[1].
-
余杭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女性性工作者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和桥梁人群,做好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干预,提高其知识知晓率,有助于循序渐进地促进行为改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以及干预效果,我们于2009-2010年对余杭区KTV、足浴店、按摩店、出租屋等场所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378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
我国流动人口共计1.2 亿人, 该人群具有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1],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平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流动人口约25万.建筑工人处在性活跃期,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他们的工作单调,生活枯燥,又缺乏正当实现性满足的条件,是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特殊人群,也是艾滋病干预工作的重点对象.
-
金华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金华市艾滋病疫情亦呈快速上升趋势,艾滋病传播正从高危人群向社区一般人群蔓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作为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政府关于艾滋病政策的主要内容[1].
-
开化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当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口流动性增强、不洁性行为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1].为了解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艾滋病感染现状,2008年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
某高级职业学院在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
据有关报道,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79%是20~40岁的青壮年.1在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性活跃时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应受到社会重视并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为了解我市高级职业学院在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依据,并制订相应干预措施.我们于2010年10月份对本市某高级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高职)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预防艾滋病的安全三要素
艾滋病主要是经陛接触传播.根据我国2008年报告,艾滋病通过异性途径传播感染的比率是40.4%,同性传播占5.1%,注射吸毒占28.3%.因此,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则是提倡健康的性观念、安全的性行为、及时治疗性病等.
-
宜昌市201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宜昌市自2001年报告第1例经注射吸毒途径感染HIV病例,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19例经注射吸毒感染病例,感染构成比为6.71%( 19/283),是现今继经性途径和采血(浆)感染之后又一主要传播途径.而注射吸毒者往往会因为社会经济和家庭情感问题发生性乱,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对于吸毒者开展监管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及针具交换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
深圳市罗湖区娱乐场所女性人业人员艾滋病性病相关因素调查
性病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影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1-2].为了监测高危场所的性病与艾滋病发病情况,宣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她们的防病认知能力,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定期对深圳市罗湖区内的宾馆、桑拿按摩、洗脚城等娱乐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建筑民工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1].由于建筑民工自发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容易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2].
-
女性商业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女性商业性工作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随着中国的艾滋病传播出现以性传播为主的新特点,商业性工作者成为感染和传播HIV/AIDS的核心人群.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之一[1],而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情况是显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高危人群采取正确的行为干预的前提,但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知晓情况的描述,对于影响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多.本研究拟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
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HIV的风险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的患者作为艾滋病传染源传播HIV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50名HIV阳性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异性性行为等有关情况,同时溯源调查与其性行为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检测、了解其艾滋病感染情况,计算续发率和增长率.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探讨传染源继续传播HIV的相关因素.结果:250名传染源的431名易感接触者有59人HIV阳性,续发率为13.7%(59/431),增长率为23.6%(59/250).传染源继续传播HIV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知晓感染后心理反映、与配偶/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情况、与非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情况.结论:HIV异性性接触者的续发率和增长率较高;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对传染源及时提供心理和医学服务,促进安全套使用可以降低高危行为和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
-
艾滋病传染源管理有效措施及其作用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是艾滋病传播的唯一传染源,HIV主要是通过人的体液交换而传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
-
吸毒人群双重传播艾滋病的防控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经血与经性传播艾滋病的双重性,并就双重传播途径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某戒毒所603个戒毒者,在质量控制下进行个案调查和HIV等检测.结果:吸毒人员29.19%患过性病,性病现患率为7.1%,存在着利于艾滋病性传播的10个高危因素;吸毒人员中共用静脉嗜毒者HIV感染率(1.3%)与吸毒人员中的性乱者HIV感染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结论:吸毒人群具有经血与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双重性,性高危因素促进我国艾滋病从经血传播为主向性传播为主转移,提出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ABC"性教育活动"、强制戒毒所内部管理、有效安全套的使用、性病规范防制应采取的新的预防控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