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元认知策略在建构大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结构中的运用

    作者:王白菊

    学习策略是对学习者所建构的语言系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策略.O'Malley和Chamot(1990)[4]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技能的训练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明确目标之一.元认知策略从认知领域角度揭示出了学生在知识掌握中自我监控的心理机制,元认知策略在教学领域里的应用对开发学生潜力,建构大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结构有重要的意义.

  •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作者:金秋华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被激发的个体在"解决问题环境"时,外界信息和他的心理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 抑郁与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

    作者:

    抑郁发生脑机制的研究,人们首先注意的是脑结构与抑郁的关系,并确定了某些脑区与抑郁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些研究是假定抑郁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没有系统解剖结构差异的前提下,用标准图谱来解释研究结果.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假设是不正确的.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性脑成像如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扫描技术(PET)等已被用于抑郁的病理心理机制及生理学基础的研究.研究发现,血流量与葡萄糖代谢率更能从神经功能上解释抑郁的脑机制,并且相比较更为敏感.

  •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力及心理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梁学军;甘景梨;高存友;段惠峰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个体恢复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恢复力量表( CD-RISC)、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认知方式问卷对36例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某部32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CD-RISC评分中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感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忍受消极情感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 r=0.23,p﹤0.05),接受变化与E分、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r=0.24-0.32,p﹤0.05),控制感与P分、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r=0.26、0.30,p﹤0.05),而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感与消极应对、N分、认知方式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24~0.33,p﹤0.05)。结论: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恢复力是抵抗创伤和促进恢复的积极因素,其受多种因素影响。

  • 精神疾病与赔偿(二)精神损害与赔偿问题

    作者:杨德森

    精神损害与赔偿问题,是司法精神医学中一个新的课题,以下就其法学概念,加害人与受害人的行为心理机制,以及赔偿问题,分别加以论述.

  • 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形成的病理心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梁家云;谢世平;杜经纶;闫伟

    本文综述精神分裂症妄想的心理机制的研究现状.

  • 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机制

    作者:赵幸福;张亚林

    阐述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机制:①精神分析学派;②心理防御机制;③存在主义学说;④人本主义学说;⑤行为主义理论;⑥认知行为理论.

    关键词: 强迫症 心理机制
  • 自尊研究进展

    作者:许秀芬;马伟娜;曹亮

    自尊作为个体人格的核心和基础变量而倍受国内外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以往自尊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在自尊的本质、类型及心理机能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综述;从日前我国自尊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今后我国的自尊研究要注重对自尊本质的深入探讨、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拓展自尊应用研究的领域和重视跨文化研究.

    关键词: 自尊 心理机制 机能
  • 撒谎的形成机制与管理策略

    作者:李理

    说谎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撒谎行为的动机分析一个人的行为背后一定会有其原因,这个原因心理学上称为"动机".对说谎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一个人说谎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自我保护人并非生来就会撒谎,只是出于一种避险的本能,会选择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当错误发生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个管理方式简单、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给个体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为了逃避现实压力、避免不好的结果,人的内心会建立一种防御机制,采用说谎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

  • 济南地区大学生群体心理机制与愤怒郁怒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乾;于艳红;魏盛;乔明琦

    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心理机制与愤怒郁怒的相关性.方法:对济南地区1452例大学生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进行现况调研,筛选出情志致病病例581例,对照8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STAXI-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相关量表测试受试者心理机制.结果:愤怒组与正常组比较,在精神质(P)、内外向(E)和掩饰度(L)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内外向为危险性因素,精神质和掩饰度为保护性因素;郁怒组与正常组比较,在掩饰度和家庭外支持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掩饰度为危险性因素,家庭外支持为保护性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方面,愤怒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内外向(E)和消极应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危险性因素;郁怒组与正常组比较,在消极应对和掩饰度(L)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危险性因素.结论:应从心理机制的各个方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 音乐治疗的发展取向与原理

    作者:陈贵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与学科之间已突破了原有的界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忽视求医者的情感体验及心理感受.现代医学已发展成为心理--社会--生物的综合模式,将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医治融于一体."音乐治疗"正是从现代医学向这一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 小学六年级儿童在不确定情景下风险决策的研究

    作者:黄任之;丁立平

    以往研究发现,大部分成人被试知道输赢结果后都选择再赌,但在不知晓第一次结果时,选择了拒绝,是为常见的偏好格局,称为析取效应.儿童是否与成人具有同样的偏好格局缺乏试验依据.本研究以儿童做相关的试验,探索儿童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

  • 公共健康领域的行为干预方法及其涟漪效应的心理机制

    作者:贺金波;郑阳;边慧冕;白汉平;李睿婷

    发展行为医学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一种高效益路径,而行为干预是行为医学的核心内容.叙事法、行为-意向法和病人中心式健康评估咨询法已被许多研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心理学中的同质化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问题解决模型为这三种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解释.涟漪效应放大了行为干预的效果,其心理机制是自我决定论和自我调节论.未来的行为干预及其心理机制研究需要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获得新的突破.

  • 对气功的“内隐性生物反馈”假说的探讨

    作者:夏凌翔

    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养生与健身的方法,还有研究[1,2]表明,气功可以影响人的性格与免疫功能.但另一方面气功也会导致精神障碍,特别是在气功流行的这二十多年里,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的患病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疾患,并在CCMD-2-R中将"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正式确定为一个疾病单元,并有许多相关研究[3].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试图从哲学(如阴阳学说等)、神秘主义(如通天等)、传统医学(如经络说等)、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角度对气功进行解释,但由于气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与宗教、迷信思想、神秘文化相联系,因此许多对气功的解释也常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而且以往很少有人对气功的这种一身兼具备既能有益身心又能导致精神障碍两种完全相反的功能的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受心理、生理、社会文化三因素共同影响与作用的气功,其心身交互作用的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不从心身关系的角度研究气功的心理机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理机制,不把握气功有益身心与导致精神障碍两种相反功能的现象就不能对气功现象进行有效的研究与解释,也就无法揭示气功的本质.笔者以往的研究[4]就曾以此为出发点,初步提出了气功作用的"内隐性生物反馈"的心理机制的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 老人为何爱唠叨

    作者:陈福新

    60多岁的林奶奶一向性格内向,平素言语不多.可是近一年多来,却变得特别爱唠叨,儿女每次回家看她,她总是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弄得儿女挺纳闷的,老人为何如此爱唠叨?是不是精神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爱唠叨的确比较常见,其原因与老年人的特殊心理状态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回归心理:对自己过去的坎坷经历耿耿于怀,常向他人滔滔不绝地诉说,或默默沉湎于对往事的哀怨之中,这在心理学上叫作"回归心理".一些老年人缺乏心理卫生知识,自我疏导能力较差,也容易产生"回归心理".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机制,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

    作者:曹松雨;安社妮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是个体在对一个有害刺激的反应中所经受的不舒适感,是病人的自我认知和体验,它既属于人体的防御反应,又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它可导致病人痛苦、焦虑,从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及各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加重病人的症状,给病人带来痛苦.疼痛涉及复杂的生理、心理机制,虽然止痛药物在镇痛方面起主导作用,但为获得有效的止痛效果,促进病人生理心理放松,联合使用非侵害性技术镇痛,有助于安慰病人和缓解疼痛.

  • 神经症患者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心理机制研究

    作者:方建忠;张莉娟;梅其一;梁彦蕊;李鸣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心理机制.方法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家属采用费氏情感表达量表将其分为高情感表达组34例和低情感表达组54例,并于入组时和随访9mo末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大体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总体病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结果两组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入组前后无显著变化;父母和女性家属在情感过分参入、赞扬、热情和敌对方面显著高于配偶与男性家属,而配偶的批评显著多于父母;患者9mo末对治疗的主动性好于入组时,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的监护方式、日常生活、对外关系入组前后均以主动性为主.结论本研究支持情感表达的归因模型,不支持相互作用模型.

  • 法轮功痴迷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机制

    作者:赖运成;王国强;李萍

    "法轮功"似乎已渐渐淡出许多人的视线,然而,国内外仍有不少"法轮功"痴迷者在执迷不悟地"练功学法"[1].如何科学、深入地研究痴迷者执迷不悟的"练功学法"行为,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对"法轮功"痴迷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有效的干预,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法轮功"痴迷者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 社交焦虑者对社会排斥的反应偏差及其潜在心理机制

    作者:邓衍鹤;向睿洋;张月寒;刘翔平

    在抱有积极的人际期待的前提下,社会排斥激发个体积极恢复受损的归属需求,重新与他人建立关系.然而,社交焦虑者遭受排斥后却表现出与一般个体截然不同的归属需求补偿缺失的反应倾向,具体表现在认知、情绪、生理与神经以及行为方面.进一步地,基于认知信念、社会监控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事后加工过程,对反应偏差的形成提出了四种潜在心理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 人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综述

    作者:贺金波;祝平平;聂余峰;应思远

    身处同样的网络环境,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网络成瘾?许多研究表明,人格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高感觉寻求、高神经质、高精神质和外向性四种特质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预测力.但既往研究对这些特质如何影响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的探讨却很不够.结合心理学理论和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佳唤醒理论、社交需求补偿理论、情绪宣泄理论和成就动机替代满足理论可以全面系统地解释这些特质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不过,要验证这些理论还需要增加实验研究的证据.

63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