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人群STAT6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吴波;李亚斐;熊鸿燕;张立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基因3'非翻译区G2964A位点多态性与重庆哮喘人群的易感性及血浆IgE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的方法对42例哮喘患者及42例对照进行了STAT6基因G2964A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STAT6基因G2964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哮喘组各基因型之间均与血浆IgE升高无确定关系(P>0.05).结论G2964A位点多态性与重庆人群哮喘易感性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OGG1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霞;赵军;刘仍允;雷哲;尤嘉琮;周清华;张洪涛

    背景与目的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8-hydroaygumine DNA glycosylase 1,OGG1)是一种DNA修复酶,可以从DNA切除修复8-羟基鸟嘌呤(8-dihydro-8-ozoguanine,8-OH-G).人类OGGI基因(hOGGI)的多态性可能会改变酶的活性而影响个体修复损伤DNA的能力,促进癌变.然而.hOGGI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关系尚不明晰.我们拟探讨h0GG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与NSCLC发生发展的潜在关系.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新鲜手术切除的40例NSCLC组织标本,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NSCLC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hOGGI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结果 在40例NSCLC患者中未发现hOGG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突变,但发现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59153与TNM分期明显相关( P=0.008);同时发现吸烟者中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低(P=0.034).结论 单核昔酸多态位点rs159153和吸烟史可能对NSCLC的侵袭和转移潜在性提供预测.

  • PCR-SSC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王海峰;陈晓峰;高文;丁嘉安;易祥华

    目的探讨nm23基因突变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53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组织和5例肺部其他良恶性病变组织的nm2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nm23基因的突变.结论 nm23基因的突变不一定能有效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力和转移倾向.

  • 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作者:邓小宽;张新宜;田敏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标记核酸探针技术、基于PCR的分析方法、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以及质粒、编码特殊蛋白质和低分子量RNA基因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的采用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得对某些微生物的研究成为可能,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其生态机制.

  • PCR-SSCP法检测人类补体第八成分C8A DNA多态性研究

    作者:杨志惠;张林;周斌;王闯;贾静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类补体 C8A DNA多态性的新方法.方法 C8A 多态性的分子基础是 C8A 基因在第三外显子碱基发生了C→A的突变,通过特异性扩增 C8A 基因第三外显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检测成都地区98份无血缘关系样本DNA C8A 基因型.结果共发现3种基因型, C8A*AA、C8A*BB和C8A*AB, 观测到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 PCR-SSCP检测 C8A 多态性快速、简便、可靠、成本低,适用于大样本的筛选,在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中国特发性癫痫病患者CLCN2基因第17号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与分析

    作者:谢怡;徐亚欧;何进宇;龚玉来;高晋健;钟勇;沈阅

    目的 检测中国特发性癫痫人群电压门控门控氯通道2基因CLCN2第17号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特发性癫痫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195例特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62位年龄匹配的非癫痫正常人群做对照,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CLCN2基因第17号外显子SNP,并进行遗传平衡适合性检验和X2独立性检验.结果 17号外显子C2003G SNP(cDS序列)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X2=0.47,P>0.05).结论 对于中国人群,C2003G,SNP与特发性癫痫(IE)的发生没有相关性,且该SNP位点表现低度多态.

  • 云南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许冰莹;黄尤光;程振江;田兴亚;李家林;李桢

    目的 研究云南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探讨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硝基四氮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等位基因特异抗突变系统(ARMS),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分析46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46例样本经PCR-ARMS法发现nt-1388G→A 18例(39.13%),nt-1376G→T 2例(4.30%);经PCR-SSCP法发现有22例样本有电泳迁移率异常,其DNA测序结果与PCR-ARMS法的结果吻合,并发现2例nt-1311C→T;经PCR-DGGE法分析G6PD exon12发现有30例样本发现异常泳动条带,DNA测序证实26例(56.52%)为nt-1388G→A,4例(8.7%)nt-1376G→T.而PCR-DGGE法分析G6PD exon2未发现有异常泳动条带的样本.结论 (1)nt-1388G→A、nt-1376G→T是云南省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也是中国人中常见的两种突变型,揭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2)在检测突变的PCR-ARMS法、PCR-SSCP法和PCR-DGGE法三种方法中,以PCR-DGGE法结合DNA测序,阳性检出率高,简便、快捷、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 PCR-SSCP银染方法的改进

    作者:冯蕾;刘智广;武丽华;王智

    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检测DNA单碱基变异的新方法。自1989年日本学者Orita等[1]首先利用非变性凝胶进行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以后,该方法在DNA序列的多态性分析、临床遗传基因诊断,以及肿瘤基因和抑瘤基因点突变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与PCR技术相结合,使分析过程更为灵敏、快速和准确[2,3]。

    关键词: PCR-SSCP 银染
  • 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p53基因突变

    作者:于正洪;林勍;林勇;刘畅

    目的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NSCLC患者血浆p53基因突变对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应用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用SSCP分析产物突变情况,再与各生物参数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10例健康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0例NSCLC患者血浆中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测定的结果显示有28例出现突变,占47%(28/60).p53基因突变率与术后肿瘤残留、对治疗的反应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NSCLC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都具有指导意义.PCR-SSCP分析简便、可靠,可作为检测大量标本的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 瘢痕疙瘩组织p53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游晖;刘旺;李友良;林子豪;江华;章建林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中p53基因第4-8外显子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瘢痕各12例,并分别取同一患者正常皮肤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PCR-SSCP)和基因测序,检测各组织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9例p53基因外显子4、5、6、7出现点突变和移码突变,正常瘢痕标本、正常皮肤标本均未检出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6,8,9的突变分析

    作者:靳睿;高建华;罗勇;鲁峰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Fas基因中外显子6,8,9的突变情况,了解该基因突变与瘢痕疙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三组,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筛选突变,然后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突变.结果:经银染SSCP分析,在23例瘢痕疙瘩标本中,出现异常电泳带的有18例,经测序,外显子6,8,9突变分别有8例、12例和7例,6和8同时存在突变的有2例,6和9同时存在突变的有3例,8和9同时存在突变的有2例,三个外显子同时有突变的有1例,而且发现了新的突变,在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均未检出突变.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Fas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CR-SSCP是检测基因点突变的一种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

  • 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静;薛敏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基因突变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ET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缺失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TEN基因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缺失率与是否绝经、孕产次、体重指数、有无糖尿病、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5例PTEN蛋白表达缺失,表达缺失组织中18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结论: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相关性,而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突变是PTEN蛋白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

  • FHIT基因在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改变及意义

    作者:田中伟;宋向凤;马慧群;牛新武;冯捷;彭振辉

    目的 检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转录情况.方法 用PCB-SS-CP法检测了10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皮损FHIT基因外显子5和8的缺失和突变状况,10例健康皮肤组织做对照.结果 10例肿瘤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缺失者7例,FHIT基因外显子8的缺失者2例;而正常人FHIT基因外显子5和8无1例缺失;对扩出的外显子进行SSCP分析,未检测到其突变.结论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FHIT基因外显子5和8的异常缺失,这种异常转录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 mdm2与p53在骨骼肌恶性肿瘤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丁;崔大祥;苏海川;闫小君;范清宇

    目的探讨mdm2与p53基因在骨骼肌恶性肿瘤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NA打点杂交技术分析20例骨骼肌恶性肿瘤中的mdm2与p53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合随访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RNA打点杂交结果:mdm2基因在10例恶性肿瘤标本中呈高表达,在8例肿瘤标本与20例瘤旁组织标本中呈低表达,mdm2的表达在骨骼肌恶性肿瘤中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1);p53基因在12例骨骼肌肿瘤标本中呈高表达,在相应瘤旁组织中呈低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②PCR-SSCP未检出mdm2基因突变,检出9例肿瘤标本中存在p53基因突变;③3a随访结果:9例p53突变患者,3例死于术后0.5a,4例死于术后1a,2例死于术后1.5a,11例无p53突变患者,6例死于术后2a,1例死于术后3a,4例3a后尚存活.结论mdm2基因以高表达方式,p53以突变、高表达方式参与骨骼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检测mdm2有无高表达与p53有无异常可辅助判断运动系统肿瘤患者的预后.

  • PCR-SSCP检测水稻SNPs

    作者:李飞;郭凌;余潮

    本文选择5个水稻SNPs位点为对象,研究凝胶组成和电泳条件等对PCR-SSCP检测SNPs的影响.发现凝胶浓度、交联度、甘油和电泳温度等均可明显影响DNA单链分子迁移率,且对不同DNA单链分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凝胶浓度、交联度、甘油和电泳温度等提高PCR-SSCP检测水稻SNPs的分辨率及效果.在一定条件下,较低交联度和4°电泳条件检测SNPs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PCR-SSCP SNPs 检测
  • 混合血迹中不同个体成份逐一分离识别的研究

    作者:侯光伟;姜先华;刘锋;黄斌;于蛟

    目的 研究法庭科学混合血迹物证中不同个体成份逐一分离、识别的问题,建立适合混合血迹个体识别的分析技术.方法 采用PCR-SSCP及测序技术,选择mtDNA D-loop区的HVI 16030~16481区域452 bp片段作为分析目标,对中国汉族两无关个体、三无关个体混合血迹进行分析.结果 100份两个体混合血迹样品mtDNA 452bp的PCR产物经SSCP电泳分离,结果有95份样品完全分离开,分离成功率达95%;30份三个体混合血迹样品452 bp片段经SSCP电泳分离,结果有26份样品有1~3个个体完全分离开,分离成功率达84%.对其中3份两个体混合血样、2份三个体混合血样SSCP电泳分离后的谱带进行回收、测序分析,两个体混合血样每一份均可准确获得其中单一个体序列及以另一个体主要成份(峰值比达4∶1以上)的序列结果;三个体混合血迹中不同个体成份可以达到初步分离,1份可准确确定单一个体序列.对两个体不同比例混合样品SSCP分析,结果可以检测到较少成份的低比例为20∶8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SSCP及测序分析混合血迹综合技术,是对混合血迹中不同个体成份逐一分离、识别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 PCR扩增SON基因3'非编码区进行种属鉴定

    作者:邵武;姜先华

    根据人DNA的SON基因碱基序列选择性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对人和猕猴、阿拉伯狒狒、猪、牛、羊、马、驴、骡、狗、猫、兔、大白鼠、小自鼠、豚鼠等14种哺乳类动物染色体DNA的SON基因3'非编码区中的种属特异性区域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SSCP分离银染色技术检测,观察到人和14种哺乳类动物的SSCP图谱有明显不同.本方法可以对人和上述14种哺乳类动物进行种属鉴定,适合于法医学种属鉴定的应用.

  • PGM1非编码区遗传标记M2的多态性分析

    作者:宋海燕;杨庆恩;杨荣芝;梅焜

    人类葡萄糖磷酸变位酶1(phosphoglucomutase1,PGM1)是具有高多态性的蛋白质,由4个常见等位基因1+、1-、2+、2-编码产生10种表型,在远东地区一些人群中,等位基因3+、3-、7+、7-也达到多态性水平[1].

  • α粒子诱发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中XRCC5等基因的突变检测

    作者:楼铁柱;葛世丽;项晓琼;吴德昌

    目的与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观察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细胞转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改变.结果:细胞转化过程中,双链断裂修复基因XRCC5发生碱基突变,改变从转化早期过程就持续存在;而p16基因exon2和hMSH2基因exon12未见变化.结论:XRCC5基因在α粒子照射后早期发生突变,使细胞丧失修复双链断裂损伤的能力,是α粒子诱发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过程中的启动事件之一.

  •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PGM1基因型

    作者:宋海燕;杨庆恩;余纯应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分型PGM1基因型.方法提取156份武汉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DNA,分别扩增PGM1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8的多态性靶DNA,用SSCP分析PCR产物,判断基因型.结果两种PCR产物均检出了两个等位基因、三种基因型,DP值分别为0.5620、0.4405.综合外显子4和8的PCR-SSCP结果,分出8种PGM 1基因型,DP值为0.731 8.应用本法对保存10年的陈旧血痕和精斑PGM1分型成功.结论用PCR-SSCP分型PGM1基因型在法医物证检验中具有实用价值.

142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