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血管病与性生活
心血管病是当前多发的慢性病.心血管病与性生活的关系表现为:*心血管病会降低性生活能力和增加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样是心血管病和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
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绞痛是常见的一种冠心病类型,一般是因为心肌需氧水平超过了冠状动脉血流供氧致使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老年人群患有心绞痛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导致斑块的形成,致使管腔狭窄,现阶段已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代谢紊乱等.老年患者通常伴有较多疾病,稍不留意,反复长期发作将造成心脏猝死,或是心肌梗死.现选择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4例心绞痛老年患者,进一步了解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对心绞痛老年患者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如下:
-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调脂治疗,同时还发挥了其他调脂药物所不具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作用。……
-
“两阻三促”维护血管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壁细胞的衰老,以及血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自由基等问题对血管壁细胞造成了损伤.血管壁细胞衰老或损伤后,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破裂或堵塞,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众所周知,疾病就是细胞的损伤,而营养是用于修复、再生细胞的“建筑材料”.通过系统补充营养,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疾病症状就会减轻、减少,甚至消失.
-
代谢综合征的饮食营养干预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是一种包括葡萄糖代谢异常、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临床症候群.体力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使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攀升[1],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健康问题.据报道美国代谢综合征人群患病率已达25%以上,我国几个城市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4%~17%,而在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特定人群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者则高达50%~80%[2].
-
糖尿病人为何容易血脂高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但实际上,胰岛素不仅仅掌控着血糖的高低,而且还是我们身体另两大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出现通常我们所说的"高血脂".
-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着变化,高血脂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均称高脂血症.
-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什么是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而达到不发生或推迟发生脑血管病的目的.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首先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不吸烟和远离吸烟环境、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病;控制糖尿病(特别是对于肥胖或超重患者);注意血脂代谢紊乱的检测和规范治疗、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
温胆汤对实验性大鼠血脂代谢紊乱的调节及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温胆汤对血脂代谢紊乱大鼠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饲法建立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观察温胆汤对大鼠血脂(TC、TG)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脂解酶(LA),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温胆汤能降低实验性脂代谢紊乱大鼠血中的TC.TG水平,(分别 P<0.01 和 P<0.05),提高血清 SOD 活性,降低 MDA 含量,(分别P<0.05 和 P<0.01),同时,温胆汤能提高肝脏 LA 和 LPL 活性,(P<0.01),但对 HL 活性影响不明显.结论:温胆汤能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 LA 和 LPL 的活性而发挥其调脂作用,同时,温胆汤能有效降低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细胞受损程度.
-
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候病因探讨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的危险因素,对其证候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筛选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并将其分为热毒证组及非热毒证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住院病情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热毒证病因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322例患者中热毒证组占42.20%(136例),非热毒证组占57.8%(186例).热毒证组平均血管病变数、左室舒张末、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差于非热毒组(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例数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热毒证分布为吸烟、辛辣厚味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3个因子是预测热毒证候病因的独立要素,比值比(OR)分别为1.755,1.637,1.48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形成病因与吸烟、血脂代谢紊乱相关,住院期间预后与非热毒证未见差异,但心室重构程度重于非热毒证组.
-
血脂代谢紊乱与腹膜透析置管大网膜包裹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发生大网膜包裹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收集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发生大网膜包裹病例15例,以同期未发生大网膜包裹病例30例为对照,对比二组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的差异.同时,以是否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分组,对比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大网膜包裹的发生率. 结果大网膜包裹组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高于非大网膜包裹组;大网膜包裹组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则低于非大网膜包裹组.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与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发生大网膜包裹相关,可能是易于发生大网膜包裹的一个危险因素.
-
洛之达与辛伐他汀治疗血脂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洛之达与辛伐他汀治疗血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原发性血脂代谢紊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洛之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apoA1、T-chol、apoB、TG、LDL-c以及H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经治疗6周后均出现明显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洛之达治疗血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优于辛伐他汀,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日趋高发,特别是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现象不仅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之一,也可能是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1].2005年,Yang等[2]研究发现了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IR的直接联系,RBP4作为一种脂肪因子,将肥胖、胰岛素抵抗和T2DM关联在一起.本研究将直接探讨T2DM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RBP4含量与IR程度的相关性.
-
广西壮族与汉族人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型分析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与血脂代谢紊乱、凝血机制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肠炎等密切相关[1,2].ICAM-1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p13.3-p13.2上,在其第6号外显子上存在着基因变异及基因多态性.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ICAM-1相关位点基因多态性研究,以了解其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并为群体遗传学和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
-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热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黏附分子,它可促进神经炎症反应,与血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3].
-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现状与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病生基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AS的发病机理复杂,与许多因素有关,所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种类很多。药物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除、控制诱发AS的各种因素,如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二是防治AS的并发症和血栓形成。以下简要加以简介。
-
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
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是目前公认的两大可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两大危险因素常有家族聚集性,且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提示这两大危险因素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基础.
-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近来研究结果证实,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当合并高尿酸血症时,这种关系更加密切,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病增加等.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尿酸升高,从而协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高尿酸血症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关联,通过相互作用或独立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预防和治疗与其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一条新途径.
-
2型糖尿病不要忽略血脂异常的危害
有人用"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是狼,血脂异常是狈"来形容两者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互为帮凶"的危害.2型糖尿病不是一种单纯血糖升高的疾病,它通常会伴随高血压以及血脂代谢紊乱.但是许多患者和部分医务人员对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视,而对于血脂异常了解得相对较少而忽略对血脂异常的纠正.
-
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浓度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及分析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变化.方法 137例绝经后接受了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O)、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泌乳素(PRL)测试,同时还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137例绝经后妇女中,血脂异常患者31例(22.63%),绝经后血脂异常患者血E2、FSH和L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正常组,106例)(P均<0.05,P<0.01).结论 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浓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