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梗阻性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梗阻性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方法:收治梗阻性肾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6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梗阻性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以及治疗经验.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肾积水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血肌酐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解除梗阻之后,部分患者的血肌酐恢复正常,未恢复正常的患者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后血肌酐恢复正常.结论:梗阻性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主要为内部梗阻、器官实质性病变以及外压性病变;在治疗方面,及早解除梗阻是提高疗效、保护肾功能的关键.
-
肾衰宁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残余肾功能是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组织的滤过和内分泌功能.本文通过观察肾衰宁胶囊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资料与方法2009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50例.纳入标准:维持性血透3个月以上、年龄18岁以上(包括18岁)且尿量> 400ml/日的尿毒症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出血、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老年痴呆及严重呕吐腹泻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男10例,女15例,年龄18~80岁,平均50.5岁;血透时间2~90个月,平均30.2个月;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5例,多囊肾3例,其他1例.
-
民族医药治疗痛风概述
痛风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等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据统计,痛风的平均患病率已上升至9.4‰,而我国台湾地区的患病率则高达11.7%[1],痛风已成为当今疾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民族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归纳如下.
-
灯盏花素对梗阻性肾病大鼠局部肾组织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照体重不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性肾病模型组、贝那普利5 mg'kg-1组、灯盏花素100,200 mg· kg-组,ig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ig给予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7d.给药结束后收集尿液进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称重大鼠两侧肾脏,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比色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一氧化氮(N0)和内皮素-1(ET-1)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液中NAG酶活性及左侧肾脏质量明显增加(P<0.01),肾间质可见大量炎性浸润及充血,纤维化明显,肾小管明显增宽,ET-1,ACE及AngⅡ升高而NO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及两个灯盏花素实验组尿液中NAG酶活性及左侧肾脏质量减轻(P<0.05,P<0.01),肾组织改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两个灯盏花素实验组大鼠肾组织中ET-1,ACE及AngⅡ含量降低而NO升高(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影响肾组织中血管活性物质,下调ET-1,ACE及AngⅡ,上调NO等作用减轻梗阻性肾病.
-
化瘀解毒方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NLRP3、Caspase1、 IL-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瘀解毒方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 0只)、造模组(30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手术复制梗阻性肾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各10只.西药组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d),中药组给予化瘀解毒方13.7g/(kg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天.检测各组血清IL-1β含量,检测肾脏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检测肾脏TUNEL阳性细胞率.结果 假手术组NLRP3表达不明显,Caspase-1及IL-1β呈弱表达,仅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1),肾组织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NLRP3主要表达于肾间质巨噬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Caspase-1及IL-1β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TUNEL阳性细胞增多,以间质扩张的远端小管上皮细胞为主(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个给药组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1),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P<0.01).结论 化瘀解毒方可下调NLRP3、Caspase-1、IL-1 β蛋白及mRNA表达,减轻肾组织炎症损伤.
-
从痰瘀论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体会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2].
-
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empol组和肾络通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侧输尿管建立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造模后Tempol组以Tempol 30 mg/(kg·d)入水瓶中饮用;肾络通组予肾络通煎剂26g/ (kg·d)饮用,持续10天.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尿液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TUNEL法及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 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 (Caspase 12)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显著增加;血清、尿液8-OHdG和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5或P<0.01);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Caspase 9、Caspase 1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Tempol组及肾络通组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均减少,血清、尿液8-OHdG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或P<0.01);Caspase 9、Caspase 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 结论 中药肾络通可减轻梗阻造成的氧化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 9、Caspase 12蛋白有关,并且效果与抗氧化剂Tempol相当.
-
氯沙坦降低梗阻性肾病大鼠肾VEGF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目前认为VEGF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形成有关,在5/6肾切除大鼠外源性VEGF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1].
-
硫化氢在肾脏病中的保护作用
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硫化氢是继 NO、CO 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大剂量有毒害作用,但生理浓度的硫化氢起到舒张血管、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重要作用。肾脏病尤其继发性肾脏病如梗阻性肾病、肾移植、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性肾损害等与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炎症密切相关,那么硫化氢与肾脏疾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本文将就硫化氢在肾脏病中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
动静脉内瘘术后上臂严重肿胀者5例的处理
1 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1年2月~2011年5月因尿毒症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8~82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1例.其中例2是在内瘘术后1年逐渐出现右上肢进行性肿胀,其余各病例均在内瘘术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右上肢肿胀,右肩部及锁骨区域可见静脉迂曲扩张.
-
终末期肾病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积脓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维持性血液透析6年,发热1天来解放军第117医院.既往患者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
-
尿毒症患者头孢菌素脑病7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患者均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既往均无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史,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7~75岁.透析时间1个月~15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2例,糖尿病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损害1例,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正常.
-
梗阻性肾病所致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记新认识
梗阻性肾病(obstructive nephropathy,ON)是因尿流障碍而导致肾脏功能和器质性损害的疾病.长期尿路梗阻的后果非常严重,将导致肾脏损伤和肾衰竭.根据The North American P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 Cooperative Study(NAPRTGS)的数据显示[1-3],梗阻性肾病是引起儿童肾功能不全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及时解除梗阻对于肾脏功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大程度减缓肾脏损害甚至逆转肾功能.近年研究发现,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对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仅就近相关文献对生物学标志物在梗阻性肾病导致AKI的防治中的潜在意义做相关简述.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5年5月间12例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串联血液罐流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慢性肾炎6例,维持透析时间2月~3年,一般每周透析2~3次;其中1例曾行血液滤过治疗3月.平时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Fresenius)公司生产的F60透析器.顽固性皮肤瘙痒1~12月,不同程度使用过内科对症治疗措施,效果欠佳.
-
Bcl-xl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xl在梗阻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xl在43例梗阻性肾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梗阻性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bcl-xl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和肾萎缩之间关系.结果 bcl-xl主要分布于肾小管.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和肾萎缩之间密切相关(P<0.05),但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xl异常低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过程,尤其在梗阻肾萎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B超诊断女性前列腺增生并肾积水1例
患者女,28岁,因发热、腹痛、伴尿痛、尿频、尿急20天入院.查体:体温39℃,右肾区叩痛.B超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分离30mm(右)、25mm(左),双侧输尿管均扩张,内径8~10mm,内未见异常回声.膀胱充盈适量,壁厚5~7mm,内未见结石.膀胱颈部见一实性低回声结节18mm×15mm×16mm,轮廓清,内回声均匀(如图,BL为膀胱).排尿后剩余尿量约200ml.超声诊断:①膀胱颈部实性结节,提示:膀胱颈肥厚;②双肾积水、梗阻性肾病;③尿潴留.手术病理所见:膀胱颈部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
大剂量睾酮致小鼠下尿路梗阻继发早期肾病的特点及其蛋白质组学的观察
目的研究大剂量睾酮对小鼠尿路梗阻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 SPF级BLAB/c雄性小鼠45只,体重(20±2) g,完全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只。 B组和C组经皮向腹腔内分别注射丙酸睾酮0.25 mg和1.25 mg,A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每天1次,连续20 d。第21 d所有小鼠处死并收集血和尿标本,检测肾功能、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SELDI-TOF-MS蛋白质谱分析,并解剖观测小鼠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及尿道等全尿路情况。结果相比A组,B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单纯下尿路梗阻模型。 C组在下尿路梗阻加重基础上出现双输尿管扩张和双肾轻度积水,BUN及Cr(P<0.05)均有升高趋势,但BUN无统计学差异。且蛋白尿阳性,血VEGF升至(9.67±2.67)pg/ml(P<0.01),具有下尿路梗阻继发早期梗阻性肾病特点。此外,C组血清检出11个异常血清蛋白,包括6个蛋白高表达(959.4、5855.1、7519.3、11840.8、15074.8、15880.3 Da),5个蛋白低表达(3496.0、3748.5、4434.0、6057.1、9150.5 Da)。不仅SELDI图形波峰与临床梗阻性肾病相似,且高表达的11840.8 Da和15074.8 Da经鉴定分别为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β2微球蛋白和血红蛋白家族,而低表达的4434.0 Da和9150.5 Da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患者相符。结论大剂量睾酮可诱导小鼠严重下尿路梗阻,并继发双侧早期梗阻性肾病的方法简易快速有效,且与临床患者在病因机制、血清学和蛋白组学等方面有一些类似特点,具有一定的继续研究和探讨价值。
-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一、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因梗阻性肾病在我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患者74例,男39例,女35例,年龄29~80岁,中位年龄50岁.其中,单侧梗阻30例,双侧梗阻44例;输尿管结石20例,输尿管癌2例,泌尿系结核4例,前列腺癌2例,结肠癌及直肠癌23例,膀胱癌7例,宫颈癌10例,卵巢癌3例,腹膜后肿瘤3例.同时行双侧肾穿刺造瘘16例,共穿刺造瘘90个肾脏.
-
30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老年组为1991年7月至200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共302例,男190例,女1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9.3岁,内生肌酐清除率(0.09±0.04)ml/s.原发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88例(29.1%),慢性肾炎82例(27.2%),糖尿病肾病52例(17.2%),慢性肾盂肾炎28例(9.3%),梗阻性肾病20例(6.6%),多囊肾16例(5.3%),痛风性肾病9例(3.0%),其他7例(2.3%).非老年组为同期住院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260例,年龄14~59岁,平均47.6岁.
-
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已成为常见的疾病.国外对一组8641例、历时8年的调查表明,CRF发病率为1.2%,其中,年龄≥65岁者占1.7%;<65岁者仅为0.8%.1990年在美国血液透析患者中,65岁以上者占38.5%,而在当年新增加的血液透析患者中,42%为65岁以上的患者.老年人CRF的病因与非老年人有所不同,目前认为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肾脏病变是危害老年肾功能的主要疾病,梗阻性肾病也占有较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