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板蓝根空间诱变初步效应

    作者:陈向东;兰进;王晓光

    为探明飞船搭载板蓝根发生的变异,辅助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本试验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在精氨酸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搭载与未搭载样品之间都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样品之间的酯酶同工酶酶带存在差异,而过氧化物同工酶除了酶染色程度有所不同外,在酶带数目上没有变化.折干率、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样品之间存在差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搭载板蓝根发生了遗传变异,但性状不够稳定,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 干燥方法对板蓝根药材中表告依春和尿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谭铭铭;黄勇;徐小飞;张卓能;邓乔华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板蓝根中表告依春和尿苷含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合板蓝根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新采挖的鲜板蓝根随机等份分为12组,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下的鼓风烘干与远红外线烘干、晾晒、阴干4种方式进行干燥,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表告依春和尿苷含量.结果:各组板蓝根表告依春含量为3.847 ~5.204 mg/g,尿苷含量为0.701 ~ 1.028 mg/g,2种有效成分均在鼓风烘干组样品中含量高.结论:在该研究考察范围内,建立了板蓝根的佳干燥方法为55℃鼓风烘干法,对板蓝根的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板蓝根丰产优质高效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作者:宋振华;王富胜;刘效瑞;王兴政

    目的:探索板蓝根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佳密度.方法:采用等距回归设计,得出板蓝根佳密度回归方程,计算高产量合理密度及佳经济收益.结果:获得板蓝根优化栽培佳密度回归方程Y=663.79+ 16.53X-0.72X2,高产量及收益合理密度为1.5 ~2.2万株/667 m2,预测鲜根产量为721.6 kg/667 m2,经济收益2 270.77元/667 m2,(R,S)-告依春含量0.335%~0.359%,质量优于中国药典标准.结论:旱作雨养农业区板蓝根高效栽培适宜密度应为1.5 ~2.2万株/667 m2,这一研究结果可指导该区域板蓝根丰产优质高效规范化栽培的生产实践.

  • 板蓝根与南板蓝根及其混淆品的ITS2条形码鉴定

    作者:黄志海;丘小惠;宫璐;黄娟;徐文;张靖;白俊其

    目的:利用ITS2条形码鉴定区分中药板蓝根与南板蓝根及其混淆品蓼蓝和大青.方法:提取4种中药基原植物基因组DNA扩增ITS2序列,隐马尔科夫模型HMMer进行序列注释,ClustalW法进行序列比对,K2P模型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邻接法构建进化树.结果:遗传距离分析显示,4个物种的大种内遗传距离为0.034,小种间遗传距离为0.347,大种内遗传距离大于小种间遗传距离.同时4个物种可以在进化树上明显区分开来.结论:ITS2序列可以用于板蓝根与南板蓝根及其混淆品蓼蓝和大青的分子鉴定,相较于传统鉴定方法,该方法更加高效与准确.

  • 不同种植模式对荒漠化区域板蓝根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

    作者:陈修斌;李翊华;邵勇;赵泽花;张文斌;张荣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荒漠化区域板蓝根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方法:以板蓝根种子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在栽培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5个处理的种植模式:CK(对照):平畦种植三行,A1:高畦种植二行,A2:高畦种植三行,A3:高畦种植四行,A4:高畦种植五行.结果:以处理A3(高畦种植四行)栽培模式的板蓝根株高、大叶长、大叶宽、主根根长、根直径、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板蓝根全株鲜重、叶鲜重、根鲜重、叶干重、根干重、根产量等经济性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板蓝根的产量高可达223.99 kg/667m2.不同种植模式对板蓝根单位面积产量、植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A3 >A2 >CK>A1 >A4.结论:以高畦种植四行的栽培模式板蓝根植株生长优,产量高.

  • 采收期对河西走廊产板蓝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恩军;韩多红;张勇;郭凤霞;张斌;陈垣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板蓝根产量和检测成分(R,S)-告依春含量变化,确定河西走廊民乐县栽培板蓝根的佳采收期.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9月1日、9月11日、9月21日、10月2日、10月12日、10月22日、11月2日、11月12日和11月22日9个采收时期,室内测定板蓝根药材产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S)-告依春含量,比较各时期差异.结果:板蓝根根干重随生长天数呈现“S”型曲线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方程为y=11.606/(1+e3.385-0.0301x)(R2=0.9506,P<0.01);9月产量低,单株产量仅5.2~6.759 g,11月产量高,单株产量达9.79 ~9.96 g;(R,S)-告依春含量10月12日低,为0.008%,11月12日高,达0.083%,并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期;综合产量和(R,S)-告依春含量佳采收期应为11月10~18日.结论:民乐县板蓝根的佳采收期为11月中旬.

  •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作者:鲁建江;王莉;顾承志;成玉怀

    目的:从板蓝根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板蓝根多糖,用酚- 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板蓝根中多糖含量0.8099%,平均回收率为98.74%, RSD=1.86%(n=5).结论:板蓝根多糖含量不是很高,提取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应用野菊花、板蓝根、半枝莲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用药效果探讨

    作者:石家贵

    目的:探讨野菊花、板蓝根以及半枝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予以野菊花、板蓝根以及半枝莲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野菊花、板蓝根以及半枝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板蓝根提取液抗病毒活性的生物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陈素珍;李瑾翡;曾秋敏;吴燕虹

    目的:探讨板蓝根提取液抗病毒活性的体外生物评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2种红细胞凝集检测法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检测方法,建立板蓝根提取液抗病毒活性的生物测定方法。结果板蓝根提取液可致红细胞凝集,效价平均值为4.75,RSD为10.5%;板蓝根提取液在体外可与H1N1病毒竞争受体,拮抗H1N1的促红细胞凝集作用,实验定性观察到板蓝根提取液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具有抑制NA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基于红细胞凝集的抗病毒试验方法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相结合,可用于板蓝根类抗病毒中药的生物活性评价。

  • 板蓝根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作者:柏健;肖慧;张继华;王跃生;杨世林

    目的 研究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筛选出板蓝根抗病毒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鸡胚体外培养法对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抗流感病毒的效能测定.结果 板蓝根总水提液(Ⅰ)、氯仿萃取部位(Ⅲ)具有同途径和异途径预防作用,正丁醇萃取部位(Ⅴ)具有异途径预防作用,冷冻干燥水提液(Ⅶ)具有同途径预防作用,这四个部位均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结论 板蓝根氯仿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为板蓝根抗病毒的活性部位.

  • 板蓝根F022部位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作者:林爱华;刘奕明;丘小惠;刘云海

    目的研究板蓝根F022部位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筛选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方法通过半体内和体内实验,静脉给予内毒素后0.5,1,2,3,4 h,分别测量家兔体温.结果在半体内和体内实验中,F022均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结论F022可作为板蓝根解热活性主体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板蓝根 内毒素 解热
  • 两种螯合树脂用于板蓝根提取液脱重金属的比较

    作者:魏继新;张立国;倪力军

    目的 研究两种螯合树脂A和B用于脱除板蓝根提取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方法 在工业模式中药自控提取平台上进行脱重金属实验,以干膏得率、HPLC图谱相似度和重金属脱除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两种树脂对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脱重金属后干膏得率损失低于7%,各批经过脱重金属单元所得干膏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应用树脂A脱除重金属前后干膏的HPLC图谱相似度大于0.97,应用树脂B脱除重金属前后干膏的HPLC图谱相似度很低.结论 树脂A较适合脱除板蓝根提取液中的重金属.

  • 不同产地板蓝根中(R,S)-告依春及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作者:池絮影;傅咏梅;张蜀;邓红;崔曰新;宁晓辉;胡雪艳;朱秀城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质量分数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4.6 mm× 100mm,2.6 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结果 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分别在2.058~ 102.9 μg/mL(r=0.999 8)、2.070~ 103.5 μg/mL(r=0.999 8)、2.043~102.2 μg/mL(r=0.999 8)和2.506~125.3 μg/mL(r=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9%、99.7%、99.4%、100.6%,RSD值分别为0.42%、1.3%、0.97%、0.88%(n=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或不同生长环境下同种板蓝根中(R,S)-告依春和核苷质量分数均存在明显差异.

  • 离子交换树脂法脱除板蓝根粗多糖中色素的研究

    作者:冯思欣;吕竹芬;陈燕忠;谢清春;罗小燕;邓广汉;班俊峰

    目的 优化板蓝根粗多糖脱色的工艺.方法 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考察阳离子交换树脂应用于板蓝根粗多糖脱色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采用D15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能有效纯化板蓝根粗多糖,脱色率达60.7%,多糖保留率95.2%.结论 D15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板蓝根粗多糖的脱色工艺,可大程度地保留多糖,且工艺操作简单、安全,可用于其工业化生产.

  • 清喉消炎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郑晓明;方锦霞;曾常青

    目的 建立清喉消炎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喉消炎颗粒中的板蓝根、地胆草、甘草等药材进行了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法能清晰地鉴别清喉消炎颗粒中的板蓝根、地胆草、甘草,阴性无干扰.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法操作简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重现性好,可作为清喉消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板蓝根对试验性小鼠遗传毒性的影响

    作者:庞竹林;汤郡;朱蔚云;卢尧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煎液在实验性小鼠体内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观察板蓝根水煎液在小鼠体内能否诱发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结果:板蓝根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板蓝根水煎液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和治疗肿瘤的中草药,在剂量较大时,具有致突变性,临床使用上应注意.

  • 板蓝根药材及板蓝根颗粒中有机酸成分薄层色谱鉴别分析

    作者:马琳;孟祥超;李兰芳

    目的 建立板蓝根药材及板蓝根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鉴别区分优劣真伪.方法 以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产品为分析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及不同厂家的板蓝根颗粒中有机酸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 此法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对确保板蓝根药材和板蓝根颗粒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自制板蓝根免煎颗粒中靛玉红含量

    作者:郑显辉;梁秋平

    目的 建立自制板蓝根免煎颗粒中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甲醇:氯仿(85:15)(加0.1%三乙氨,醋酸调至中性),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结果 方法学考察合格,准确测定出自制板蓝根免煎颗粒中靛玉红含量.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可行性高.

  • 板蓝根核苷类中薄层层析研究

    作者:叶文婷;卢绵;欧阳惠芳

    目的 建立板蓝根中核苷类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板蓝根中核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TLC色谱中能检出尿苷、腺苷、腺嘌呤.结论 可利用此方法控制板蓝根的质量.

  • 不同产地板蓝根中有机酸和腺苷类成分分析研究

    作者:马琳;程永红;李兰芳;孟样超

    目的 探索研究板蓝根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板蓝根中有机酸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腺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 两种方法均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结论 可利用此方法控制板蓝根药材的质量.

    关键词: 板蓝根 有机酸 腺苷
663 条记录 27/34 页 « 12...24252627282930...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