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兔失血性休克死后肝脏CT影像学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家兔失血性休克死后129h内肝脏CT影像学的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以失血性休克处死家兔,在死后不同时间对家兔进行肝脏螺旋CT扫描,选取第一腰椎层面测定肝组织平均CT值和肝脏面积/腰椎面积.结果肝脏面积/腰椎面积在肝窗上呈现"相对不变一快速减小一缓慢减小"的时间变化,肝脏组织平均CT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2项指标与死亡时间关系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均<0. 01).结论CT扫描可动态、客观显示家兔死后肝脏的影像学变化,肝脏组织平均CT值变化对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更准确,肝脏面积/腰椎面积变化对中晚期死亡时间推断更灵敏.
-
死后小鼠肾组织细胞核DNA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DNA降解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11只小鼠在死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小鼠肾组织细胞核头半径、尾长度、头DNA含量比例、尾DNA含量比例、尾矩、Olive矩、头面积、尾面积8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在个体死亡72 h内,测定的8项参数指标中尾DNA含量比例、彗星尾长、尾矩、Olive矩、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头半径、头DNA含量比例、头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上述参数均与死亡时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了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本研究提供的72 h内肾组织组织DNA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各组回归方程,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精确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
过敏性休克死者类胰蛋白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者各器官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机械性损伤死者8例(对照组),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27例的尸体,取其肺、心、肝、脾、肾、小肠和咽喉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过敏性休克组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P<0.01),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P<0.01).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尸体,其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
-
外伤致“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司法鉴定
在司法鉴定实践中,经常遇到因交通肇事所致的人体各类损伤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然而由外伤致“假性动脉瘤”需鉴定的案例实属罕见,笔者对鉴定的一例报道如下,供同道们商榷。
-
心脏震荡伤致死尸检资料分析
心脏震荡系指既往无心脏病的健康人胸部受低能量的钝性打击后,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其心脏、大血管和其他内脏没有肉眼可见的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心脏震荡伤致死在法医尸检中由于其发生率低,形态改变特征性不明显,因此给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对心脏震荡伤的的病理学变化进行法医形态学分析,并对其发生机制和诊断标准做相关探讨.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猝死尸检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死者,女,40岁,环卫工人,2012年9月11日15时许,吴某在某市某区某路附近倒地、意识不清,经120抢救无效死亡.尸表检验:尸检于9月27日9时许在殡仪馆进行,尸体自然保存,尸长160 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眼闭,双眼球睑结膜苍白,角膜高度混浊,瞳孔不能透视,口裂微开,舌位于齿裂间,鼻根至鼻翼5.8 cm×3.5 cm片状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上唇人口部1.8 cm×2.5 cm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上唇黏膜2.0 cm×1.5 cm出血;下唇黏膜2.5 cm×1.5 cm出血,右前臂背侧近腕部1.6 cm×1.7 cm表皮剥脱,右手背静脉处见一针孔,周围0.9 cm×1.1 cm皮下出血,余未见明显异常.
-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模型建构的佳潮气量
目的:应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探讨制作兔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模型的佳潮气量.方法:根据黄金分割法原理,采用三种不同潮气量68mL/kg、60mL/kg和45mL/kg各持续通气1分钟造成兔的急性肺损伤,取0h,12h,24h,48h四个时间点进行观察,观察兔存活情况,计算各时间点肺湿/干重比观察肺水肿严重程度及变化,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各时间点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潮气量68mL/kg组、60mL/kg组和45mL/kg组兔48h存活率分别为58.33%(7/12)、91.67%(11/12)和100%(12/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肺湿/干重比在0小时无明显变化,12小时明显增高,在24小时时达峰值,48小时后降低.3、镜下观察机械通气后不同时间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形态学改变,68mL/kg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非常明显,60mL/kg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45mL/kg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结论:大潮气量通气成功建立兔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潮气量指标为60mL/kg.
-
RNA检测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DNA技术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中,RNA分析技术为调查疾病和死亡原因提供依据,RNA检测可以作为法医病理学检测一个有效的工具.RNA还可以应用在损伤时间和死亡后间隔时间的检测.在法医案件分析中,体液中细胞特异mRNA的表达的分子检测已经为DNA分析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综述了RNA检测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案例教学法在法医病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杆之一,精品课程建设在高等医学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法医病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法医病理学教材中部分内容单调、枯燥,在教学中紧靠教材上知识,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热情.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可以系统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属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法医病理学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
30例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学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特点,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3年至2014年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法医病理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死亡原因均为病毒性心肌炎致急性心功能障碍死亡,大多为重型病毒性心肌炎,均累及心肌损害,心肌细胞水肿,基质溶解坏死;心肌肌间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局部心肌束排列紊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同时不同程度伴有肺、脑、扁桃体等器官组织的损害.结论:重型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临床症状不典型,进程快,易造成误诊误治,死亡率高,产生医疗纠纷,需要法医学鉴定.病毒性心肌炎法医学鉴定时,以心脏大体所见和组织学观察为主要依据,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其他机械性损伤,辨别每个死亡原因之间的关系,必要时结合特殊检查,例如对趋化因子MCP-1的检测.
-
Nrf2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中表达及分布的研究
目的 研究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骨骼肌挫伤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9组,其中骨骼肌挫伤分为8个时间段组,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5只大鼠的肌肉样本用于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细胞浆显示了Nrf2的弱阳性反应.骨骼肌挫伤后6~12h,大部分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s)和少量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的胞浆中呈Nrf2阳性表达.伤后1~3d,Nrf2主要表达于MNCs的胞浆中.伤后5~14 d,Nrf2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ic cells,FBCs)的胞浆中.此外,伤后5~14 d,多核肌管和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也显示Nrf2阳性反应.双重免疫荧光显示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的过程中,Nrf2时序性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结论 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Nrf2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再生多核肌管的胞浆中,未在细胞核中表达,提示Nrf2可能不参与骨骼肌挫伤愈合.
-
吸毒后性窒息死亡案例分析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的一门学科.性窒息死亡是一种意外窒息死亡方式,现今越来越多被报道出来,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与现今社会各种心理、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吸毒后性窒息死亡比较少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与同行们共同学习.
-
子宫破裂的法医病理分析
近几年在法医鉴定中遇到15例子宫破裂案例.现结合临床治疗、病理尸检和切除子宫标本大体和组织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
电除颤后窦房结内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电除颤后纤维连接蛋白在窦房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选取尸体解剖标本中接受过电除颤者设为电除颤组;仅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而未接受电除颤者设为复苏组;未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或电除颤者设为对照组.窦房结取材,分别行H-E及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窦房结中纤维连接蛋白平均光密度值.结果:电除颤组窦房结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复苏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除颤后窦房结形态改变,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电除颤对窦房结的形态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有影响,死因分析时应予以考虑.
-
大鼠慢性乙醇中毒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表达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机制的关系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乙醇中毒后轻微伤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的表达,探讨酗酒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死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饮水打击组、饮酒组、饮酒打击组,饮酒组(52%v/v北京红星二锅头)连续灌胃4周,打击组予脑震荡性打击,各组大鼠脑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饮酒时间延长,大鼠逐渐出现慢性乙醇中毒改变,TSAH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脑干周围多见TSAH,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纤维疏松水肿,神经骨架纤维崩解;脑干、小脑、海马、额叶等部位Tau IOD值增高.结论:慢性乙醇中毒脑组织在轻微损伤的情况下可引起脑神经纤维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破坏,脑白质萎缩、神经突起数量减少,推测慢性乙醇中毒后轻微的外伤可能参与了TSAH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乙醇中毒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au蛋白 脑 -
人体正常和病理脾脏的体积和密度评价
目的:检测人尸体脾脏质量-体积-密度,获得正常脾和不同程度弥漫性病变脾体积和组织密度,检测体积、密度与组织形态学的关联性,为解剖学、病理学和法医学尸检提供简便、可靠的科学诊断方法.方法:病理尸体解剖脾脏,应用自主研制的电子智能化体积-密度仪检测质量、体积和密度,根据组织病理形态将密度分为4组.结果:正常脾组织密度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正常和弥漫性病变脾组织的密度分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脾脏体积和密度与其组织形态学变化有密切关联.
-
通过脑形态及生物力学特性时序性变化推断死亡时间
目的 探讨家猪脑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时序性变化规律及其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42个家猪脑组织,25℃恒温、75%恒湿气候箱内放置,每12 h(0、12、24、36、48、60h;n=6)按照定时、定位、定向、定比、定量、定形“六定”规范切取额叶脑组织,甲醛固定,生物力学检测仪检测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参数并制备组织形态切片.结果 PMI 60 h内脑组织大体呈自溶腐败变色、瘫软、泥化、液化等趋势;PMI0 ~48 h脑白质间隙总面积及其累积光密度均明显增高;PMI 12 ~60 h极限载荷、平均力、弹性模量、断裂能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极限载荷组间差异高度显著;平均力、弹性模量和断裂能量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结论 脑组织形态结构与生物力学性状变化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构效关系,死后0~60h脑组织极限载荷“窗口期”佳,可作为推断PMI的新方法.
-
大鼠死后肾上腺突触素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死后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死亡模型,在死后不同时间取出肾上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变化,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突触素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分析其随死亡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 大鼠死亡后12 h内突触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 大鼠死亡后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时间规律性,突触素可作为推测死亡时间的参考指标.
-
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意义
截止目前,全世界学者在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方面做了大量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对其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已经有了较明确的共识,并提出了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多种假说和研究方向.本综述总结近年来TTC的研究进展,对其临床研究和法医学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和前景展望.
-
浅析伤病关系
目的 对法医检案中出现的伤病参与度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对伤病关系目前尚无可依据的相关标准和权威解释,在详尽占有资料、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尝试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含义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主次.结果 以典型的诱发、促发、引发、继发和并发(5个“发”)为代表的关系诠释在庭审中得到认可.结论 运用文字表达伤病之间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