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许先继;林艳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 hs - CRP 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P <0.05);两组患者血清 hs - 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但观察组 hs -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 MACE 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 MACE 发生率,改善预后。

  • 缺血后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血小板功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吴方辉;刘金来;张江武;谢志辉;许云耀;侯冬子;黄世安

    目的 旨在分析远端缺血后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对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71例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观察组给予远端缺血后适应;分别于PCI术前、干预即刻、PCI术后24 h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活化的Ⅱb/Ⅲa(PAC-1)百分率,采用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随访6.0个月,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24 h的CD62P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PAC-1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端缺血后适应可以降低AMI患者急诊PCI治疗的近期MACE发生率,可能与改善血小板CD62P的活化程度有关.

  • 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

    作者:朱汉华;阳维德;郑萍;黄晓明;布桂林;苗颖;马小燕;罗秀峰;陈锋;谈礼武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研究.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患者327例,临界病变指冠脉造影50%<冠脉直径狭窄<70%,64排冠脉CT检测易损斑块.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组(支架组)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组(药物组),随访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心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支架组成功随访160例,5例出现MACE;药物组成功随访160例,16例出现MACE,支架组较药物组MACE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3%vs.10%,log-rank检验χ2=6.62,P=0.01);支架组较药物组死亡、心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5%vs.5.63%,log-rank检验χ2=4.61,P=0.03).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的处理策略,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较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可以减少MACE.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可溶性CD14亚型在丹参川芎嗪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何佳起;齐洪娜;张建军;王磊;李伟;王维展;李雅琴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可溶性CD14亚型(Presepsin)在丹参川芎嗪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14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h、3d,检测H-FABP、Presepsin、肌钙蛋白Ⅰ(cTnⅠ)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LVEF、SOFA评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6h,治疗组H-FABP、Presepsin、cTnⅠ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FABP、cTnⅠ和NT-proBNP高于治疗前,Presepsin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d,两组cTnⅠ和NT-proBNP较治疗6h升高,Presepsin较治疗6h降低(P<0.05),对照组Presepsin、cTnⅠ和NT-proBNP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OFA评分、LVEF、累计MACE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H-FABP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能降低患者H-FABP、Presepsin、cTnⅠ和NT-proBNP,改善LVEF,降低28 d病死率,减少MACE发生,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戴丽群;叶彩霞;蓝艳;向镜芬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PCI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6 min步行距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干预后1、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分级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3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降低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分析——附47例报告

    作者:郝六一;程凌倩;张俊霞;冯月霞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7例中,采用DK Crush技术25例、Balloon Crush技术15例,Reverse Crush技术7例,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94枚,2例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45/47),所有患者术后无发生严重急性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随访2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4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性好,且临床疗效较好.

  • 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丹;姜铁民;张梅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直接介入治疗的8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常规直接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1例行直接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水平,治疗1周与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K-MB和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162.4±32.5) ng/mL、(16.8±3.8)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3±55.9) ng/mL、(27.9±4.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为(54.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心肌灌注3级人数占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6%,而0~1级人数占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后的TIMI血流,且能改善6个月后LVEF,并能有效降低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荣华;岳新荣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的预后。方法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药物治疗方法与单纯药物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将220例冠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分为PCI组112例(药物治疗基础上PCI)与药物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主要记录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以及是否靶血管需要再次介入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是(15.2±4.6)个月。随访期间,PCI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的比例(55.4%)明显高于药物组(32.4%),χ2=11.747,P=0.001;PCI组需要再次介入治疗的比例(31.2%)也明显高于药物组(13.0%),χ2=10.621,P=0.001;PCI组心力衰竭的发生比例(18.8%)也明显高于药物组的(9.3%),χ2=4.091,P=0.043。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死亡事件的发生比例上PCI组与药物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并无明显的优势。

  • IMR预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世祥;许卫;陈友权;陆志锋;陈晞明;陈次滨

    目的 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男38例,女10例),根据PCI术后测量的IMR值分为3组,A组IMR≤25(n=18);B组IMR 25~32(n=16);C组IMR≥32(n=14).检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PCI术后及术后1年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1年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3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2 734.83±1 009.40)vs.(4 929.68±1 611.52)vs.(7 480.64±2 08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49,P=0.000).术后3组间LVEF[(54.00士5.99)vs.(52.31士4.35)vs.(49.29士4.6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76,P=0.043),3组间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间LVEF[(57.28±5.21)vs.(54.43±3.69)vs.(46.43±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44,P=0.000),3组间LVEDD(48.94±1.95)vs.(50.63±2.68)vs.(52.14±2.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75,P=0.002).术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例数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07,P=0.035;x2 =6.084,P=0.048);再次ACS、再次PCI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 PCI术后测量IMR能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孙晓丹;张月兰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 h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4 h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根据hs-CRP水平,分为A组(hs-CRP<3 mg/L,n=18);B组(3 mg/L≤hs-CRP<10 mg//L,n=32);C组(hs-CRP≥10 ms/L,n=50)3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PCI资料.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 d及180 d随访期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肌钙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程度、梗死相关血管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商血压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30 d心力衰竭发生率(C组>B组>A组)、180 d血运重建率(B组>C组>A组)及180 d心力衰竭发生率(C组>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初发AMI患者直接PCI末后24 h测定的hs-CRP水平每升高1mg/L,住院期间及30 d内发生MACE风险分别增加2.4倍(OR:2.42,P=0.045)及2.2倍(OR:2.187,P=0.042),30 d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2.6倍(OR:2.565,P=0.043).[结论]AMI患者直接PCI术后hs-CRP升高可能是术后住院期间及30 d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对30 d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红井;王攀(综述);李健(审校)

    氯吡格雷抵抗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密切相关。氯吡格雷抵抗主要与基因多态性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临床上通过基因检测采取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调整氯吡格雷剂量或换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等)。现就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氯吡格雷抵抗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涛;王曙霞;王浩;郭豫涛;朱平;王玉堂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病房3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70~95岁,平均(81.3±6.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至少服用1个月以上,采用以二磷酸腺苷作为底物的光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按照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进行试验分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程度<1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10%为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中位时间为2年.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氯吡咯雷抵抗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4.0%.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体质量指数增高患者易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37.5%、22.8%,P=0.032),Cox风险回归方程提示氯吡格雷抵抗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95% CI(1.07,4.57),P=0.016].结论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体质量指数增高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海坚;林薇;莫逆;梁金春;乌汉东

    目的 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4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左主干远端分叉分组,开口或体部病变为非分叉组(26例),累及左主干远端或前降支、回旋支开口者为分叉组(19例).15例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13例在术后(9.5±6.3)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操作成功标准.术后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8个月.分叉组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率明显高于非分叉组(P<0.05),但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MACE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患者(P<0.05).13例术后复查患者4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均发生在分叉组,且双支架术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P<0.01).结论 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可明显减少MACE的发生.

  • 超声心动图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患者5年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景林德;连新龙;孙海霞

    目的 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初5年超声心动图变化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两次及多次住院治疗的6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初5年的超声心动图及相关临床资料,分别分析连续3个时间段(A段病史≤1年、1年<B段痛史≤3年、3年<C段病史≤5年)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特征和MACE,评估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改变、心室重构、MACE发生率,以及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 A、B、C时间段内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MACE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LAd、LVDd逐渐增大,LVEF逐渐降低、MACE发生率逐步升高;并且3个时间段内LVDd与MACE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有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在发病5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左心室重构,伴有左心室功能逐渐降低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步升高,并且左心室重构与患者预后相关.

  • 院前延迟时间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血运重建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璐;李渊;徐桂冬;马雪兴;姚金良;韩震;王熙

    目的 探讨院前延迟时间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2012年10月于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168例,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两组,住院期间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手术并发症、死亡率、住院天数等指标;出院后至少1年随访期间,主要观察重大心血管事件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力衰竭、死亡.结果 在住院期间,及时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手术并发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时治疗组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随访期间,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及时治疗组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特别是近期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并与院外延误时间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院前延误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尽可能缩短院外延误时间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长期预后.

  • 国产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乾坤;王明生;李明昌;王磊;刘群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双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选的83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行双DES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共41例,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共43例,两组患者于双DES植入术前1天均顿服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序贯75mg/d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支架植入特征,并进行随访(5-35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泰嘉组和波立维组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双DES植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是有效、安全的,与进口氯吡格雷相当,但性价比高,可作为进口氯吡格雷的替代用药。

  • 类固醇药物对PCI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谢佳宏;刘松

    目的 探讨类固醇类药物对冠心病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5-06到2015.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高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随机入组.其中对照组74例,行PCI治疗后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观察组79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类固醇类药物强的松30天.统计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随访1年,了解患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情况(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应用COX多因素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校正了其他变量时MACE发生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ACE发生率(P=0.713,HR=0.808,CI95%=0.259-2.517).不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 类固醇类药物未能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患者的预后.

  • 曲美他嗪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PCI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任宪国;陈作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对心绞痛症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14-01到2015-06月期间在高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脉造影确认的小血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入组.其中对照组200例,行PCI治疗后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观察组19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统计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术后1年时电话随访,了解患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6%(9例)和10.0%(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6,P=0.039);心绞痛发生率为13.3%(26例)和VS.23.0%(46例)(x2=6.306,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可降低小血管病变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心绞痛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分析研究

    作者:刘建平;宋玮;金叔宣;王彬尧;郑道声;林延龄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介入治疗(PCI)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2月~1999年12月396例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265例进行了1~48个月(12.7±8.9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67/396),死亡率为2%(8/396),急诊冠脉搭桥(CABG)4.8%(19/396).对手术成功的265例进行临床随访,其中4例再次发生急性心梗,21例因再狭窄而再次行PTCA术,6例因再狭窄伴多支严重病变接受CABG术,心衰3例,无死亡记录,MACE发生率为11.7%(31/26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安全可靠,MACE发生率11.7%,近期和远期疗效佳.

79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