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红细胞CD35表达规律及中药康甲颗粒的影响

    作者:张煜;王宇坤;邱华;倪毅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红细胞CD35表达的规律及中药康甲颗粒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甲颗粒,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甲状腺功能(T3、T4、TSH),红细胞CD35表达.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CD35表达均处于高水平状态,治疗组能显著降低甲亢患者FT3、FT4含量及红细胞CD35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1,P<0.001;t=20.55,P<0.001);显效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CD35表达均显著低于无效组(=76.51,P<0.001).结论 红细胞CD35功能异常与甲亢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可作为临床预测甲亢患者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中药康甲颗粒能提高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红细胞CD35的表达,整体调控患者的免疫反应,恢复患者的免疫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 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英;张丽珍;鲁刚英

    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期刊杂志中有关大黄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综述了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抑菌抗炎病毒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从而提示中药大黄将成为临床一类极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药物.

  • 从整体免疫调控再论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机制

    作者:聂红明;王灵台;陈建杰;高月求;赵钢;张斌

    中医药在我国乙型肝炎的防治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以其多环节多途径作用的特点正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开发前景.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临床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作用环节均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和国际化.因此,深入探讨临床有效方药的作用环节和机制,并以此揭示方药相关支持理论的实质内涵是目前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科建立的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理论,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已经逐步获得认可和肯定,故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2005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纪要(二)

    作者:吴雄飞;董家鸿;明长生;王春生;吴军;王殿珍

    五、器官移植基础研究本次大会共收到与器官移植有关的基础研究论文244篇,主要集中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防治、移植免疫调控及免疫耐受的诱导、慢性排斥反应的机理及防治、异种移植、移植研究方法学探讨以及中草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 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免疫调控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谢俊;王鄂芬;廖辉;张明;刘杰;刘立思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鼻炎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中Th1/Th2,观察DC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结果:用成熟DC刺激后的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明显升高,Th1/Th2的比值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成熟DC能诱导Th1反应,调节Th1/Th2的比例,使Th0向Th1偏移分化,是治疗变态反应的一种途径.

  • 中药大黄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明华;俞未一

    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草本植物,主要成分有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等;大黄多糖:DHP-1和DHP-2;大黄鞣质:水解型和缩合型.近年来,随着中药大黄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仅就中药大黄与牙周组织病生理相关的抗厌氧菌、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细胞保护及牙周病防治应用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

  •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呼吸系统非感染疾病的应用

    作者:程书权;郭长海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抗炎、抗幽门螺杆菌、促胃肠动力和免疫调控作用是近年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在鼻息肉、鼻窦-支气管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肺黏液物质阻塞症、肺纤维化等呼吸系非感染性疾病中均有应用.

  • 血必净注射液在重症肺炎中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研究

    作者:姚兰;刘亚男;侯果;左小淑;廉应涛

    目的 观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及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频率变化,以明确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的4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应用随机方法分为血必净组各23例,两组患者基本治疗均予以积极液体复苏、抗感染、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输注治疗,用法为血必净10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使用频率为q12h,连续应用7d.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6、IL-10、TNF-a分子水平,应用FACS方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T、CD8+T细胞频率的变化.同时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胸片、应用呼吸机时间等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血必净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清中IL-6、TNF-a水平在血必净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在血必净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CD8+T细胞频率在血必净治疗组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必净治疗组患者应用呼吸机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血必净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血必净治疗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较对照组降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应用血必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控制肺部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热休克蛋白和细胞凋亡

    作者:费克香;舒先涛

    热休克蛋白(HSP)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细胞中的一个蛋白质家族,是在热休克状态下启动一系列特殊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质.HSP能保护细胞并促进细胞从各种刺激所造成的损伤中自身修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帮助蛋白折叠、装配、向内质网易位及分解错装的蛋白等分子伴娘功能[1,2]、参与抗原提呈[3]、免疫调控[4]、预防和控制感染[5]、抗肿瘤[6]及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1,7]等生理和病理作用.HSP和细胞凋亡均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但有关二者的相关性报道甚少,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 MSCs来源exosoms与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张淑媛;张蓉蓉;张欣洲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MSCs-Exosomes)是直径大约为30~ 100 nm的双层脂质膜活性分子,可通过转移特定蛋白质、mRNA、microRNA促进急性肾损伤组织修复.Exosomes一方面参与修复受损组织信号通路的调控,另一方面其携带的RNA对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抑制凋亡起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Exosomes内含丰富的蛋白种类,具有成为生物学标志的潜能.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SCs-exosomes生物学特性、与肾脏生理关系以及在急性肾损伤修复、调控免疫炎性反应、生物学标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及展望.

  • 支气管哮喘患者TH细胞的极化状态及临床意义

    作者:蒋玉红;王亚秋;孙宽周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TH细胞的极化状态与免疫调控.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住院患儿进行TH细胞检测,同时设正常儿童29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应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用单细胞内染色法检测TH1,TH2百分率.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IL-2为15.94±3.07μg/L,与对照组的24.73 ±4.37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为487.2±43.6 pg/mL,水平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654.07±14.64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TH1百分率(11.24±2.43)%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2.73)%,经t检验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TH2百分率明显升高[(19.85±4.46)%vs(16.08±6.17)%;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机体TH1细胞数量及功能低下,TH1/TH2值下降,TH1/TH2极化异常,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 B细胞免疫调控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

    作者:蒋莉萍;莫雪安

    B细胞是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直接参与者,其免疫调控对疾病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与其他的免疫细胞互相作用产生自身抗体,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如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控树突状细胞(DC)及T细胞功能,激活T细胞的免疫调控等.调节性B细胞通过分泌调节性细胞因子,细胞间接触等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鉴于B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新的针对B细胞的治疗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

  • 髓系抑制性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作者:吕颖;卢建华;吕卓;段媛媛;刘志权;崔美兰;闫会敏

    目的 探讨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复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每日观察小鼠体重和大便状况.DSS处理3和7 d后处死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MDSC和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于造模第4天体重开始下降,有腹泻和血便,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结肠出现黏膜损伤及炎症表现.与对照组和造模3 d组比较,造模7 d组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增加,而MDSC比例降低;进一步观察MDSC亚群变化发现,粒细胞型MDSC在造模7 d组中比例下降,而单核细胞型MDSC则无改变.无论Treg细胞还是MDSC,脾脏中的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导致MDSC降低和Treg细胞增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蠕虫感染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调控

    作者:黄杰;黄炎;刘宇翀;吕芳丽

    免疫相关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过敏性疾病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研究认为蠕虫感染率的下降很可能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增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蠕虫感染对哮喘、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和Ⅰ型糖尿病等的免疫保护机制,包括Th1转为Th2表型的改变及上调T型和B型调节性细胞表型的表达等,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 线虫cystatin对宿主免疫反应的调控

    作者:徐一月;祝程诚

    寄生性线虫一般于宿主的消化道或组织内寄生,经常暴露于复杂的宿主免疫系统中而受到持续的免疫攻击但依然可存活数年.分泌免疫调节因子.进而阻断宿主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网络及信号通路是线虫抵御宿主免疫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就是线虫分泌的重要免疫调控冈子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线虫cystatin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 自体和异体血液在全血分离实验体系中对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夏晓峰;郭峰;钱宝华;花美仙

    目的:运用系统血液免疫反应分离实验体系,探讨在抗原激活的情况下异体血细胞对反应体系中细胞因子含量水平影响的变化规律.方法:以S180作为激活抗原,加异体血细胞与自体血细胞对比,37℃孵育1h,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8、TNF-α、IFN-γ的分泌量.结果:IL-8的分泌量异体红细胞实验组[(133.92±135.85)%]与自体红细胞对照组[(37.93±27.74)%]相比明显上升(P<0.05);TNF-α的分泌量异体红细胞实验组[(8.31±3.57)%)]与自体红细胞实验组[(16.55±10.38)%]相比明显下降(P<0.05);IFN-γ分泌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体红细胞对自体血液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双向调控作用,提示异体输血对受者的血液免疫反应具有干扰和失平衡的不良影响.

  • 红细胞调控抗原激活白细胞分泌IL-6、IL-8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查占山;郭峰;徐玉莲;钱宝华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红细胞在抗原激活白细胞产生IL-6、IL-8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0.2mL全血细胞悬液或0.2mL白细胞悬液加入0.2mL S180悬液和0.2mL血浆,37℃水浴1 h.离心取上清液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6、IL-8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抗原激活后白细胞产生的IL-6、IL-8呈相关,有红细胞组相关性更高(r=0.9519);有红细胞存在时,肿瘤患者细胞白分泌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献血员(P<00.05].结论红细胞能够调控抗原激活白细胞分泌的IL-6、IL-8水平,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完全调控IL-6、IL-8导致二者紊乱,有关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呼吸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程书权;孔淑敏

    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免疫调控作用是近年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就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在鼻息肉、鼻窦支气管综合征、鼻病毒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免疫治疗作用进行了扼要总结.

  •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生辉;黄建荣

    软骨损伤及滑膜组织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突出的增殖特性和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等优点,SMSCs被视为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颇有希望的种子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MSCs的分离纯化、基本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SMSCs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 MicroRNA-155在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翀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核糖核酸(RNA),大小约19~23个核苷酸.成熟的miRNA是由较长的初级转录产物(Pri-miRNA)经过一系列核酸酶的剪切加工产生,随后组装入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靶RNA,并根据互补程度的不同,指导RISC降解靶RNA或者阻碍靶RNA的翻译[1].1993年Lee等[2]发现了首个miRNA,直到2003年后,这种miRNA分子的众多重要功能才被人们所发现.研究显示,miRNA大约可以调控30%的真核生物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细胞特异性、位相特异性和时相特异性等特点,在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免疫应答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5].

233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