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LRCs炎症体亚家族及其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应答平衡中的作用

    作者:范丽萍;林文龙;王晓健

    NLRCs炎症体亚家族作为NLRs炎症体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NLRCs炎症体亚家族成员主要参与了机体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抵抗的固有免疫过程,在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NLRCs炎症体亚家族成员的研究进展.

  • Toll样受体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作者:李松;车南颖;张林波;李传友

    结核病(Tuberculosis)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宿主的抗结核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LR1、2、4、6和9与宿主抗MTB感染有关,其中TLR2的作用更为突出.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TLR2介导了巨噬细胞的活化,通过产生具有直接杀伤效应的分子或者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抑制MTB的增殖.然而TLR2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可通过降低MHC-Ⅱ分子的表达来削弱抗原递呈的能力,促进MTB在宿主内的存活.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TLRs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有关也从侧面证实了TLRs在抗MTB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

    作者:吴涛;白海;王存邦;路继红;欧剑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MSCs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试图通过研究MSCs培养上清液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MSCs的免疫调控机制.

  • 人脐血源性MSCs成骨诱导分化后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蒙;杨媛;粟永萍;马华松;邹德威

    目的 探讨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后,其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及扩增MSC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将获得的MSCs在成骨诱导体系中诱导分化并鉴定,将诱导后的成骨细胞分别以不同剂量加入到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体系中,用3H-TdR标记B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细胞增殖,观察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 从人脐血中分离获得的MSCs,呈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CD29和CD105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在成骨诱导剂诱导下,具有成骨细胞样表型,可表达碱性磷酸酶,并形成矿化结节;人脐血源性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后在体外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脐血源性MSCs诱导为成骨细胞后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调节性T细胞生成的分子免疫机制

    作者:范斯斌

    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调节性T细胞(Treg)均具有免疫抑制能力,二者间协同作用可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并减轻过度免疫炎症反应损伤.MSC可以诱导CD4+T细胞生成Treg,其分子免疫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细胞间直接接触,可溶性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及抗原提呈细胞介导.深入研究MSC与Treg间协同作用机制,对于探索和推进MSC治疗临床方案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

  • 雷公藤内酯醇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梁恩瑜;何敏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T)是中药雷公藤的有效单体成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表明TPT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既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应答,也能影响获得性免疫应答.本文将概述TPT调控免疫细胞生存、分化和功能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 miRNA在寄生虫宿主免疫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可;黄海斌;杨桂连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其通过转录后具有调控基因的功能,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目前,miRNA在寄生虫同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探索成为研究热点,包括寄生虫产生miRNA的传播方式、调控免疫应答反应、在中间宿主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其调控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病理学作用等.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寄生虫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张鸣;李波

    目的 介绍免疫营养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及目前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情况.方法 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ω-3 PUFA具有免疫调控作用,可抑制T细胞、B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增殖,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应答;能改善移植器官功能,延长存活时间,减少排斥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结论 ω-3 PUFA的免疫调控作用在器官移植领域可望有广阔应用前景,但仍需深入研究.

  • 程序性死亡配体1负性调控慢性牙周炎的炎症反应

    作者:袁雯雯;王晓茜;张杰华;周闻捷;冯云;陈娇;张平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慢性牙周炎中是否有表达,以及与不同程度慢性牙周炎的相关关系,为阐明慢性牙周炎的免疫调控机制、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健康人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和牙周膜组织。根据临床探测,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牙周炎组、重度牙周炎组。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不同组牙周组织中PD-L1?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组牙周组织中PD-L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影像资料,分析PD-L1的差异表达量和不同程度慢性牙周炎的关系。结果??轻度牙周炎组牙周组织中PD-L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重度牙周炎组(P<0.01);正常对照组牙周组织中PD-L1的相对表达量与重度牙周炎组牙周组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牙周组织的表达可负性调控炎症牙周组织损伤。

  • 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程书权

    对当今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扼要总结,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 中药对脾胃积热型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昆;李叶雨;王飞;卢野;陈燕子;杜红霞;黎欣

    目的:探讨中药免煎颗粒加味泻黄散对脾胃积热所致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初诊的脾胃积热型HSP患儿120例,通过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IL-10、IL-12水平,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L-10、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 w后,2组IL-10、IL-12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发率3.51%与西医治疗组复发率11.54%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泻黄散对儿童脾胃积热型过敏性紫癜早期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可有效减少复发率,其疗效机制与免疫调控相关.

  • 肝纤维化辨治体会

    作者:李映智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病理阶段,也是肝脏损伤的自我修复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2].慢性乙型肝炎往往存在高载量的病毒复制,而高载量的病毒复制与肝硬化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如何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除肯定的需要抗病毒、免疫调控外,抗肝纤维化是其中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于洋;邵秉一;周志斐;尚冯青;帅逸;王茜;廖立;金岩;杨德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建立卵巢摘除术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和假手术模型,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BMSC,利用micro-CT扫描小鼠股骨检测BMSC发挥免疫调控功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同时运用ELISA测定经治疗后小鼠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用F1TC-annexin V/7-amino actimycin D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治疗前后BMSC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的改变.结果 通过卵巢摘除术构建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其股骨干骺端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及骨体积分数较sham组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清TNF-α较sham组相比,有一定程度升高.通过尾静脉注射BMSC,OVX组股骨干骺端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及骨体积分数有一定的提高.经BMSC治疗后,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而TNF-α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BMSC因其具有免疫调控的能力,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作者:蒋觉安;薛群;刘翠平;高犁;张光波;陈永井;张学光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例MG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HC)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模型B7-H3( mB7-H3)的表达,ELISA法检测MG和HC血浆中可溶性B7-H3(sB7-H3)的含量.[结果]MG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上mB7-H3低水平表达,与HC无差异;MG患者外周血sB7-H3浓度为(2.166±0.958) ng/mL,显著低于HC (3.379±0.768) ng/mL;全身型MG(GMG)sB7-H3的浓度为(1.664±0.699)ng/mL,低于眼肌型MG(OMG)(2.396±0.985)ng/mL;并发胸腺异常的MG sB7-H3浓度为(1.593±0.441) ng/mL,低于胸腺正常MG(2.364±1.014) ng/mL; MG sB7-H3含量与QMGS评分呈负相关(r=-0.4189,P=0.012);免疫细胞mB7-H3与血浆sB7-H3无相关性.[结论]MG患者sB7-H3表达下调,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在不同病理类型MG患者体内存在差异性表达,提示该分子可能参与了MG的免疫病理进程.

  • 肠道菌群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珂;黄孝天

    人体肠道作为机体大的免疫器官,产生全身近80%的抗体,所以肠道免疫是抵御病原的一道重要防线.肠道菌群在与宿主长期的共同进化中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复杂关系,其数量、相对丰度、定植时间的早晚等多种因素均能破坏肠道菌群的相对平衡,进而对免疫系统,尤其是免疫细胞和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近年肠道菌群在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中都有许多新见解,我们主要总结了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寻找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一些新思路.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雨;陈龙菊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是由脐带血、脐静脉、脐动脉或华通胶分离培养出来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获取过程无创伤、低免疫源性等优势.UC-MSC的细胞表型并非一成不变,而会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UC-MSC对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和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核因子κB (NF-κB)和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有关.并且,UC-MSC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肾损伤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长链非编码RNA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王小乐;朱洁;申国明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且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起初被认为是“噪音”的IncRNA通过参与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在保护机体和维持免疫稳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ncRNA在免疫系统中通过调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结合、参与B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发育等,影响免疫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lncRNA的分类以及IncRNA在免疫系统调节和相关免疫炎症疾病的差异表达和分子机制方面研究进展.

  • NOD样受体蛋白炎症体亚家族研究进展

    作者:林文龙;王晓健

    炎症体作为固有免疫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自身非菌性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NOD样受体(NLR)蛋白炎症体亚家族属于NLRs炎症体家族的一员,随着NLRPs炎症体生理功能的不断外延,它们不仅参与固有免疫的过程,而且参与到其他的常见生理过程,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NLR蛋白炎症体亚家族的研究进展.

  • IgG Fc受体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运超;常俊标;陈玉梅;张改平

    IgG Fc受体(FcγRs)是一类重要的膜表面糖蛋白,是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者,表达于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本文对FcγR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B细胞免疫调控在SLE中的作用

    作者:王书侠;陈芳芳;李晓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特点是机体产生众多的自身抗体, B细胞是SLE发病的直接参与者.研究显示, SLE患者的B细胞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多种因素均可影响B细胞的免疫活性, 其中, 抗原提呈细胞(APC)如巨噬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DC)、 T细胞和免疫分子等与B细胞相互作用, 共同调节SLE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关键词: SLE B细胞 免疫调控
233 条记录 11/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