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软骨内成骨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清华;邱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常见的类型,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但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弯融合

    作者:仉建国;孙武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融合来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矫正畸形,维持脊柱和躯干的平衡.

  • 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分析

    作者:赵自平;兰海峰;冯建忠;王治国;吴冬冬

    目的:评价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的19例AIS女性患者为P组,采用Boston全天佩戴型支具治疗19例的AIS患者为B组,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复查1次,去除支具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结果 P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29.8±4.1)o和(18.5±2.1)o,B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30.5±4.0)o和(20.1±2.3)o,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B组的矫正率分别为37.9%和3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依从性、合并症、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 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Cobb角<35o的腰段、胸腰段的AIS可取得满意效果,依从性好,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 选择适当的支具佩戴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作者:曹斌豪;王敏;叶湛;陈建军;王向阳

    目的 探讨选择适当的支具佩戴对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9人,研究组佩戴适当的支具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电刺激疗法,9个月后进行随访,分析整理Risser征级别和Cobb角对矫正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和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生活质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11.11%)和3例(33.33%)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sser征级越低,初诊矫正率、侧凸进展率越高,顶锥旋转矫正率并未表现出规律,不同Risser征级下初诊矫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凸进展率和顶锥旋转矫正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在功能/活动度、疼痛、精神健康和治疗满意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合适的支具可有效地降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推广使用.

  • 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Meta分析

    作者:李朝顶;许杰;王喜安;时超

    目的 评价雌激素受体1(ESR1) rs9340799(Xbal)、rs2234693(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等,按照纳入标准收集ESR1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5年7月23日.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研究数据的OR值进行合并,并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共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关ESR1 rs9340799文献4篇,有关rs2234693文献3篇.ESR1 rs9340799基因多态性与AIS关联性研究中,等位基因模型(G vs.A)、显性模型(GG+ AG vs.AA)、隐性模型(GGvs.AG+AA)的OR值分别为1.08(0.83 ~1.21)、1.06(0.91 ~1.24)、1.08(0.63 ~ 1.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R1 rs2234693基因多态性与AIS关联性研究中,等位基因模型(Cvs.T)、显性模型(CC+ TC vs.TT)、隐性模型(CC vs.TC+ TT)的OR值分别为1.08(0.92 ~ 1.26)、1.07(0.85 ~ 1.35)、1.14(0.85 ~ 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果表明,目前相关研究尚不能证明ESR1rs9340799及rs2234693基因多态性与AIS有关.

  • 凸侧胸廓成形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蔡云华(综述);解京明;王迎松(审校)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所伴发的“剃刀背”畸形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体征,影响着脊柱矫形手术的术后满意度,有时显得比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更为重要。凸侧胸廓成形术是传统的矫正“剃刀背”畸形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其可获得更好的术后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该文就凸侧胸廓成形术在AIS伴发“剃刀背”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1例围术期护理要点

    作者:姚波波;叶亚芳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畸形,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不积极正确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体型和外观,而且还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使脊柱过早退变,出现疼痛、躯干不平衡等.畸形严重者甚至早期出现肺功能衰竭,增加病死率.若采取正确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侧凸仍继续发展,则应进行手术治疗.我院2003 年2 月至2008 年10 月为31 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实施后路矫形术,取得良好效果.

  •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陈崇文;郜玉忠;王宇飞;佟斌;张露;陈志勇;程显江

    目的 介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2例骨骼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Milwaukee支具或Boston支具矫正,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10~15岁,平均13.2岁.胸腰双主弯7例,单胸弯9例,单胸腰弯或腰弯6例.Risser征0度10例,Ⅰ度5例,Ⅱ度4例,Ⅲ度3例.原发弯Cobb角20°~52°,平均32.9°,20°~35°者10例,大于35°者12例.每3~6个月定期复查,摄片,测量初次就诊及末次随诊时Cobb角、顶椎旋转度及Risser征.结果 全部病例随诊3~5年,32.3%的病例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进展率低,Risser征越小,初步支具矫正率越大,测凸进展越高.结论 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的支具治疗失败率低,原发弯Cobb角越大,测凸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 正常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崇文;佟斌;吴志民;杜绍海;王宇飞;陈志勇;郜玉忠;张露;程显江

    目的 应用CT扫描片测量正常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胸椎椎弓根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0例正常人、AIS患者侧凸凸向右侧Cobb角10°~35°之间10例及Cobb角≥35°10例,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长度及椎体旋转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AIS患者椎弓根表现出不对称,且Cobb角≥35°组较Cobb角10°~35°之间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对脊柱CT扫描,能为每一个椎体椎弓根提供精确的进钉点和方向,以提高胸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钱文伟;邱贵兴;吴志宏;刘勇;王以朋;仉建国;翁习生;杨新宇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 Western法比较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成骨细胞合成分泌Ⅰ型胶原的差异.结果AIS患者顶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呈现退变征象,软骨下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顶椎凹侧关节突成骨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112.00±7.26)较凸侧(106.36±8.63)多(P<0.05).结论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成骨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

  • 微创脊柱手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矫形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南;李其一;吴志宏;邱贵兴

    传统的脊柱侧凸手术方式主要为常规切口的开放手术,一般为矫形内固定手术,包括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这些传统手术方式常可导致失血多、感染、切口疼痛等各种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微创脊柱手术(MISS)技术,其因失血量少、疼痛小、感染率低等优势而逐渐受到关注,目前MISS主要用于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但这种新技术仍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故其尚未成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常规方式.本文总结了MISS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同样的冠状面弯型不代表同样的三维畸形:基于EOS三维影像系统的配对研究

    作者:鲍虹达;舒诗斌;施健;刘树楠;孙明辉;胡安宁;刘臻;朱泽章;钱邦平;邱勇

    目的 通过分析冠状面弯型匹配而矢状面胸椎后凸(TK)存在较大差异的Lenke 1A型患者的术前轴状面形态及手术疗效,研究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轴状面旋转对矢状面形态和轴状面旋转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至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Lenke 1A型右胸弯女性胸弯AIS患者.根据主胸弯Cobb角、顶椎节段、侧弯包含椎体数、Lenke分型的腰弯修正参数、Risser征进行配对,共12对冠状面弯型匹配而TK不同的AIS患者被纳入研究,分为正常TK组和TK减少组.在术前摄EOS全身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在术后3周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在手术前后二维平片上测量影像学参数:冠状面Cobb角、TK、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在EOS三维重建影像上得到每个椎体的旋转,并计算主胸弯平均椎体旋转(MTR)、上胸弯平均椎体旋转(PTR)和腰弯平均椎体旋转(LR).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情况.结果 共有24例患者(12个匹配组)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年龄(13.7±2.9)岁,两组术前主胸弯Cobb角相似(53.8°±10.2°比51.0°±11.1°,t=0.27,P=0.81).在矢状面,正常TK组术前TK为28.2°±6.1°,而TK减小组为11.2°±5.6°(t=7.68,P<0.01).正常TK组MTR显著小于TK减少组(10.2°比12.7°,t=-3.74,P<0.01),且TK与MT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0,P=0.03).正常TK组LR值显著小于TK减少组(t=-2.65,P =0.002),但绝对值相似(t=-0.33,P=0.31).胸弯与腰弯同向旋转患者的腰椎Cobb矫正率显著大于胸弯与腰弯反向旋转者(81.1%比61.9%,t =4.24,P=0.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冠状面畸形的条件下,胸椎后凸较小的患者的主胸弯轴状面椎体旋转显著大于正常胸椎后凸的患者.同时上胸椎和腰椎的旋转方向在术前手术策略的制定中也需要纳入考虑,有条件的中心也可以对AIS患者进行术前重建.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评估

    作者:潘爱星;海涌;刘玉增;张扬璞;张黎明;李文静;尹莉;郭瑞君

    目的 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IS)主弯曲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方法 对在2017年10至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IS患者应用MyotonPro(R)肌肉检测技术和超声弹性剪切成像(SWEI)技术评估其主弯曲两侧椎旁肌肉张力(F)、硬度(S)、机械压力释放时间(R)、德博拉数(C)和弹性值(D).测量点选择为主弯曲顶点(a)、主弯上端(b)、下端(c)水平棘突旁开2 cm,凹侧与凸侧共3对(6个)测量点.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患者主弯曲Cobb角.分析AIS患者主弯两侧椎旁肌肉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生物力学属性与脊柱侧凸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例AIS患者,男3例,女20例,平均年龄(15±4)岁(10~ 20岁).患者主弯Cobb角为66°±33°.MyotonPro(R)肌肉检测仪测量结果显示主弯凹侧各点椎旁肌肌张力较凸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8.9±2.2)Hz比(17.4±1.6) Hz,t=4.435,P <0.05;b:(18.2±2.0) Hz比(16.7±1.7) Hz,t=4.183,P<0.05;c:(18.0±2.3) Hz比(16.8±1.7)Hz,t=4.520,P<0.05].凹侧各点肌肉硬度较凸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4、2.048、1.749,均P<0.05).凸侧椎旁肌机械压力释放时间较凹侧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2、-2.713、-2.380,均P<0.05).在a和b点,凸侧椎旁肌德博拉数较凹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9、-2.466,均P<0.05).MyotonPro(R)和SWEI技术检测数据均显示双侧椎旁肌的弹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顶椎水平凹侧椎旁肌硬度与主弯Cobb角大小呈中等正相关(r =0.582,P<0.05),双侧椎旁肌的德博拉数、凹侧椎旁肌机械压力释放时间与主弯Cobb角大小呈中等负相关(r=-0.632、-0.432、-0.611,均P<0.05).结论 AIS患者主弯两侧椎旁肌生物力学属性存在差异,且椎旁肌生物力学特点与主弯严重程度相关.

  •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胸弯自发性矫正分析:前路与后路疗效对比

    作者:潘伟;刘臻;赵志慧;李劼;曾昌淳;朱泽章;王斌;钱邦平;俞杨;邱勇

    目的 分析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后未融合胸弯自发性矫正的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89例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接受选择性胸腰/腰弯矫形手术治疗且随访5年以上的Lenke 5C型AIS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行前路手术43例,后路手术46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胸弯Cobb角、胸腰/腰弯Cobb角、躯干偏移、胸弯顶椎偏距、上端固定椎倾斜、胸椎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角、矢状面整体平衡等影像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两组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因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前路组平均融合节段小于后路组[(5.4±0.6)个比(5.9±0.8)个,t=3.318,P=0.001],手术时间长于后路组[(276±28)min比(186±36)min,t=13.101,P<0.001].术后即刻畸形得到显著矫正,其中两组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50%±21%和5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9,P=0.140).两组平均随访(6.8±1.7)年和(6.3±1.3)年.末次随访时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46%±22%和49%±19%(t=0.703,P=0.484),无明显矫正丢失.其他影像学参数同样维持稳定.两组末次随访时代偿胸弯自发矫正率均与上端固定椎(UIV)倾斜呈显著负相关(前路组:r=-0.526,后路组r=-0.399,均P<0.05),与其他因素无显著相关.结论 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 5C型AIS代偿胸弯自发矫正长期随访效果满意,且手术入路对于自发矫正无影响,UIV倾斜是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重要因素.

  • 椎体共面排列矫形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术中护理

    作者:朱晓燕;刘华英;李秀英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发生在青少年的脊柱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弯由于影响外观和心理,并且对肺功能产生影响,需要手术矫形,以防止继续进展,手术治疗AIS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主要是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的三维矫形[1],与一般的脊柱后路手术比较,其术中护理的重点主要是椎弓根螺钉置钉及旋棒、加压撑开等操作以及唤醒试验、自体血回输等护理配合.椎体共面排列矫形技术(vertebral coplanar alignment,VCA)为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新型的三维矫形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连贯、去旋转效果满意等优点,首先由西班牙医师Vallespir等[2]在2008年报道,国内尚无相关护理报道的文献,2010年3~5月,我院骨科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VCA矫形、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术治疗Lenke I、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0例,效果满意,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手术治疗技术,VCA矫形的术中护理有其独特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干预

    作者:缪荣明;范春江;李刚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的常见的类型,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虽然AIS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其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本文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对AIS的各种干预方式进行了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护理

    作者:黄东影;戚丽丽;孙荣伟;孙伟丽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发病年龄多在12岁~17岁,其发病率为2%~3%<'[1]>,男女比例为1:4<'[2]>.由于病人独特的年龄及性别特点,疾病带来的明显体型外观改变往往给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而且此种心理障碍可能造成病人的自卑、自闭、远离社会甚至可能造成部分病人自杀倾向.而此种心理障碍可能是驱使绝大部分病人初诊及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而脊柱侧凸手术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畸形,纠正可能发生的心肺功能损害,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而围术期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能帮助病人驱除心理阴影,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3,4]>.我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应用滑动式牵引床牵引的效果评价

    作者:汪小冬;高音;朱建英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2例脊柱侧凸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比较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与术后正位Cobb角相关性.[结果]术前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病人术后正位Cobb角与个体弯曲数目、牵引后的B位Cobb角及牵引前BCR有回归关系(P<0.05);主胸段术后正位Cobb角改变与牵引前后正位Cobb角改变、B位Cobb角改变及BCR改变具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 仰卧固定支点侧屈位片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柔韧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费强;施健;金松;秦民益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融合节段的范围、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评估柔韧性主要依靠各种姿势产生矫形力,并在其作用下拍摄X线影像.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摄影时施加的矫形力不稳定,降低了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因此,选择合理的、能准确预测矫形后身体重新恢复平衡效果的检查方法成为努力的方向.多种不同表现类型的脊柱侧凸因柔韧性的偏差造成分型错误,导致患者术后躯干失平衡或产生新的代偿性畸形.

  • 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内置物的长度

    作者:周忠杰;刘立岷;宋跃明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常需要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的特点和棒模板的长度对棒长进行估计,但这种方法并不精确.目的: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棒的长度,并评价该法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脊柱的CT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手术矫形效果,然后利用系统自带的测量工具以连续的短直线测量矫形棒长.选择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测量术前用计算机辅助预测的棒长、术中传统方法估计的棒长、术后通过前后位X射线平片测量的理想棒长,评价本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重复测量操作,同一操作者连续相邻两次测量结果的变化值为(2.492±2.089) mm,不同操作者测量结果之间t检验,P=0.719;信度分析:r=0.986,P=0.000.计算机辅助预测棒长值较理想值长(4.23±3.84) mm,传统估计棒长较理想值长(9.32±5.23) mm,P=0.021.提示,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矫形棒长度具有较好的操作者自身的可靠性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可重复性.计算机辅助预测矫形棒长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准确预测矫形棒的长度,为指导手术操作提供依据.

209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