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肛门成形术28例护理措施改进

    作者:刘彦丽;王爱香

    先天性肛门闭锁婴儿因出生不到一周,生命力弱,全麻后会造成呼吸停止,术后引起肛周感染和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等并发症,使手术成功率降低[1].针对这些问题,我科从1989年~2003年不断改进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患儿成活率与手术成功率.

  • 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肛门成形术患儿的护理

    作者:纪春荣;胡敏

    对1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舟状窝瘘患儿行直肠内瘘修补肛门成形改良术.结果10例(90.9%)获得成功,术后排便顺利,无粘膜外翻、瘘管复发及大便失禁.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饮食护理、肠道准备,术后肛门护理、定期扩肛和随访指导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肛门闭锁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的治疗

    作者:杨海;张圣杰

    目的:探讨肛门闭锁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8例本病患儿,根据病变情况分别采用直肠内直肠尿道瘘修补及经腹会阴联合术式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离、瘘管结扎、结肠经直肠肌鞘内拖出肛门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治愈出院,随访1~6年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上述两种术式较其他术式具有修补牢靠、术式简单、不易复发等优点,是目前修补直肠尿道瘘较理想术式之一.

  • 腹腔镜在婴幼儿肛门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晔明

    比较小儿外科其他病种的腹腔镜临床应用,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应用相对开展较晚,并且其推广和普及程度也不同于其他术式,相对滞后,并存在一定争议.

  • 肛门闭锁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吴晓霞;孙小兵;任红霞;靳园园;赵亮

    目的 分析肛门闭锁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及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1月25例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后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12 d~9岁;合并大便失禁8例,存在大小便失禁2例.6例直肠黏膜脱垂患儿行脱垂直肠切除,1例同时行肛门重建术;12例巨直肠患儿中11例行巨直肠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Malone手术,1例同时行脱垂直肠切除和Malone手术,1例同时行尿道憩室切除和Malone手术,另外1例仅行Malone手术;2例直肠尿道瘘行经会阴瘘修补术;1例前置肛门行肛门重建术;2例骶尾部直肠切口瘘行肠造瘘术;1例肛周炎性肉芽肿行肉芽肿切除术;1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大便失禁者术前、术后行肛门功能评分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患儿平均术后3.48d开始无渣饮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76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随访6个月~3年,除2例患儿仍存在排便功能障碍,余患儿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及远期并发症发生.大便失禁者术后肛门功能评分(7.75分)明显高于术前(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1,P<0.01).结论 首次手术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再手术的发生率.直肠脱垂和巨直肠是肛门闭锁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疗效.

  • MRI盆底肌三维重建引导一期根治新生儿中高位肛门闭锁

    作者:郭晓东;陈俊杰;胡东来;孙志南;黄益平;徐胜;陈仲美

    目的 利用MRI盆底肌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一期治疗新生儿中、高位肛门闭锁,以获得良好排便功能.方法 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新生儿中、高位肛门闭锁28例作MRI指导组,应用3.0T超导MR获取的二维图像,采用区域分割技术、灰度域值分割和看图软件完成图像分割提取.采用体积扫描法和3D-DoctorV3.5软件,将MR原始图像转为JPEG文件格式并导入3D-Doctor,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显示直肠盲端的空间毗邻关系,定位横纹肌复合体位置,图像还可任意角度转动,引导手术,完成一期肛门成形术.1998年12月至2005年2月收治新生儿中、高位肛门闭锁24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行后矢状入路一期肛门成形术.结果 MRI指导组:4例大便失禁或污粪,3例骶尾部切口感染,2例直肠黏膜外翻,4例肛门狭窄.对照组:10例大便失禁或污粪,4例骶尾部切口感染,3例直肠黏膜外翻,4例肛门狭窄.MRI指导组大便失禁或污粪低于对照组(P<0.05),且通过排便训练或生物反馈治疗后控便能力明显改善;而其他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MRI三维重建技术指导手术,能获得精确的盆底重建,从而改善一期治疗新生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排便功能.

  • 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治疗肛门闭锁合并尿道瘘男婴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宏伟;禚保彪;刘丰丽;马同胜;孙邡

    目的 探讨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治疗肛门闭锁合并尿道瘘男婴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11年间获得随访的48例行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A组)和64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B组)治疗肛门闭锁合并尿道瘘男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A组术后良好控制排便的有38例(79.2%),B组55例(85.9%);肛门外括约肌具有较强肌张力的有36例(75%),B组55例(8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便秘A组3例(6.3%),B组15例(2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直肠肛门狭窄2例,尿瘘1例,尿道狭窄2例,直肠黏例膜脱垂5例;B组术后发生直肠肛门狭窄6例,尿瘘1例,直肠黏例膜脱垂1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治疗男婴儿肛门闭锁合并尿道瘘可免多次手术,有良好的控制排便功能,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

  • 限制性后人字入路直肠肛门成形及外括约肌成形术治疗中低位无肛合并直肠会阴瘘

    作者:刘贵麟;周薇莉;苏刚;王政;刘洲禄

    目的 针对中低位无肛合并直肠会阴瘘的患儿改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使之较现行的方法如Pena、后切术更加简便、更符合生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切口采用限制性(即限制在3 cm以内)后人字切口,显露瘘管和直肠下端,在直肠下端的后方将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部分切开,将两侧的肌纤维环包于直肠下端.完成外括约肌成形术,在中线后切瘘管及直肠壁,于正常肛隐窝处完成肛门成形.结果 24例先天性无肛合并直肠会阴瘘(X线侧位片直肠盲端在P-C线或至Ⅰ线间)患儿进行了该手术,术后全部病例进行随诊:除1例5岁患儿术后便秘,全部患儿恢复自主排便,可控制,无失禁及溢粪.1例患儿术后肛门切口轻度感染经切开引流治愈.结论 该手术较Pe(n)a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局部创伤小,术后避免直肠回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且术后不必扩肛;不同于传统的"后切术",术中进行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后随诊疗效满意.

  • 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

    作者:张廷冲;陈亚军;白继武;邱晓红;彭春辉;李乐;庞文博

    目的 总结治疗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 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按肛门外观和功能不同,采取两种手术方法 :肛门外观和功能良好的22例采用肛门前会阴矢状入路直肠尿道瘘修补、肛门成形术,肛门外观和功能较差(直肠回复严重5例及肛门开口前移1例)的6例采用后矢状入路直肠尿道瘘修补、肛门成形术,修补直肠尿道瘘,同时肛门成形.结果 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存在明显的瘘管样结构,管长约(0.8±0.3)cm,瘘管的尿道开口大都位于尿道膜部.27例尿道瘘修补Ⅰ期愈合.25例获得随访,尿道无狭窄,无憩室;肛门功能临床评分21例优,4例良,与术前比较意义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2.8±11.2)min, (105.6±14.6)min(P<0.05). 结论 通过肛门前会阴矢状入路和后矢状入路修补无肛术后残留的直肠尿道瘘,成功率高,肛门功能明显提高.肛门前会阴矢状入路尿道瘘修补术术野清楚,操作方便.

    关键词: 直肠瘘 肛门闭锁
  • 腹腔镜在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李龙;付京波;余奇志;黄柳明;刘刚;雷宇;贾军;刘宝富;王淑芹;王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对高位肛门闭锁患儿行Ⅰ期肛门成形术的价值.方法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10例,男孩8例,年龄分别为1~3 d的4例;年龄6个月并在新生儿期行乙状结肠造瘘的患儿4例;女孩2例,年龄分别为1 d和3个月,为合并直肠闭锁的肛门闭锁和一穴肛畸形.对于6例无造瘘患儿,术中首先腹腔镜监视下,游离直肠,分离结扎断离直肠尿道(阴道)瘘管;然后通过盆底肌肉中心形成隧道,将直肠从中脱出,与会阴皮肤吻合.对于行乙状结肠造瘘手术后的4例患儿,腹腔镜下关闭断离瘘管后,切除造瘘口以远的直肠,将近端的结肠从盆底肌肉中心形成隧道脱出.结果10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Ⅰ期完成肛门成形术,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平均67.8 min(45~90mm),出血量平均8.3ml(5~20m1),无需要输血者.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11d去除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无尿道瘘憩室发生,1例乙状结肠造瘘手术后的患儿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至26个月,1例患儿手术后1个月出现肛门狭窄,于术后3个月行狭窄段切除术治愈.另外9例无并发症发生,目前患儿排便控制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有效方法,有手术打击小、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对肌肉损伤小等优点,免除患儿分期手术之苦.

  • 改良式Mollard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

    作者:张宏伟;刘丰丽;赵建平;曹慧

    目的探讨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式Mollard术即前矢状入路结肠经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治疗高位肛门闭锁18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8例全部存活.腹部切口及会阴前矢状切口均Ⅰ期愈合.临床评分5~6分为优,共11例,占61.1%,3~4分为良,共6例占33.3%,0~2分为差,1例占5.5%.结论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治疗高位肛门闭锁,一期完成手术,既保留了直肠盲袋及发育不全的内括约肌,又防止肥厚宽大的盲袋拖出时对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所造成的损伤,保留了直肠盲袋肌层内的神经反射功能,防止了直肠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及吻合口瘘,前矢状入路准确的对合会阴外括约肌复合体及会阴体,术后获得较好的排便功能.

  • 高、中位无肛畸形保留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后随访观察

    作者:王练英;李正;王伟

    目的: 观察保留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后排便功能.方法: 无肛畸形患儿26例, 高位15例, 中位11例, 全部行保留内括约肌的肛门成形术, 随访平均6.28年.通过临床评分、肛管直肠测压、肌电图、钡灌肠等客观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定肛门排便功能.结果: 术后肛门功能临床和综合评定优者分别由过去的23.1%、 26.9%提高到73.3%和66.7%(P<0.01和P<0.05), 而术后肛门功能差者由过去的23.1%、 23.1%分别下降到6.7%和0.结论: 多数无肛畸形包括有直肠泌尿生殖道瘘的无肛畸形, 在直肠远端有内括约肌, 手术尽量保留和利用, 以便获较好的排便功能.

  • 袋状直肠、乙状结肠综合征

    作者:赵莉;李振东;牛爱国

    目的:为了提高对袋状直肠、乙状结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4例袋状直肠、乙状结肠综合征患儿均为女性,合并先天性肛门闭锁,婴儿期行会阴肛门成型术.术后4例均进行性排便困难,充盈性大便失禁,经保守疗法无效.钡灌肠可见直肠、乙状结肠扩张呈囊袋状.手术发现扩张肠管无蠕动,与正常肠管分界明显,切除病变肠管.组织学检查肠壁肌层增生、肥厚,神经节细胞正常.结果:术后2例患儿排便正常,无污粪及大便潴留,1例尚未关瘘,1例大便次数多,有污粪.结论;袋状直肠、乙状结肠综合征是直肠、乙状结肠局限性高度扩张,合并有瘘的肛门闭锁和(或)同时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的一种疾病.保守治疗无效,必须手术切除扩张肠管.

  • 先天性双阴茎畸形伴高位肛门闭锁一例

    作者:叶祥东;何浔;户佐珍;王洪彪

    患儿:男,7个月.生后即发现患儿肛门闭锁、外生殖器异常,遂至医院行结肠造瘘术.术后7个月,于1999年10月14日至我科就诊.腹壁结肠造瘘口排便通畅,小便正常.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体检: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腹平,全腹软,左下腹见1.5×1.5cm的造瘘口,有大便从中溢出,外生殖器可见双阴茎畸形,呈上下位"V"型并列紧密相连,上方为主阴茎发育较好,下为副阴茎发育稍差,有阴囊分裂,双睾丸下降至阴囊,发育尚可.作B超、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显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 罕见多系统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李建宏;陈中献;胡显良;蒋学武;林涵

    患儿:女,2岁.因外阴畸形及大小便异常2年入院.患儿生后即发现外阴部异常,左右各有一女性外阴,肛门位于右侧,左侧对应处为一类似肛门闭锁之隐窝.二便大多从右侧外阴和肛门排出,左侧外阴也有少量大小便排出.入院检查:患儿发育正常.右侧外阴和肛门基本正常,有正常外形的大小阴唇,尿道和阴道.左侧外阴仅有小阴唇和一阴道样开口,经此开口放置尿管后无尿液流出,但能进入直肠内.

  • 小儿胆囊扭转并坏死一例

    作者:张庆锋;赵静儒;林峰

    患儿:女,4岁。因腹痛并反复呕吐6 h入院。无发热及腹泻。患儿出生后,因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排便正常。入院体检: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面容,屈曲体位,口唇稍发绀,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无肌紧张,右上腹及右下腹均压痛,未扪及包块,肝区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检查:WBC 9.1×10/L,N0.8,L0.2。入院诊断:腹痛待查?阑尾炎。给予输液抗炎治疗。但患儿腹痛呈阵发性加重,呕吐频繁,为胆汁样物,哭闹不安,精神渐差,且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加重,拒按。急查B超,提示胆囊略大,水肿。因腹痛加剧,故全麻下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少许炎性液体,阑尾正常,胆囊明显增大约8 cm×4 cm,色黑坏死,未见其附着在肝脏而呈游离状且顺时针扭转360°,致使胆囊缺血坏死。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抗炎治疗,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扭转临床少见,多为胆囊游离度过大引起。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B超及CT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以免漏误诊。

  • 肛门闭锁合并阴茎阴囊错位一例

    作者:

    患儿:男,3月.生后即发现肛门闭锁合并阴茎阴囊错位.因同时合并直肠会阴痿,能自行排稀便,未行诊治.体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触痛.阴茎阴囊位置错位,双阴囊位于阴茎上方,双睾丸发育正常,位于阴囊内,阴茎发育正常,会阴部无正常肛门,但有一痿孔,由此可排稀便.

  • 带蒂臀大肌瓣移植括约肌重建术治疗小儿大便失禁

    作者:李正;王练英;王伟;王慧贞

    目的:为了解决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大便失禁的问题.方法:对7例患儿行两侧臀大肌瓣移植括约肌重建术,其中高位畸形4例,中位畸形3例,年龄6~14岁.入院时有肛门口哆开、粘膜外翻、肛门收缩无力.根据便意的有无和大便失禁程度进行肛门功能临床评定,1分者3例,2分者4例.结果: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肛门口闭合或明显缩小,粘膜外翻消失或缩小,肛门收缩力增强,便意恢复正常,干便能控制,肛门功能临床评定为4~5分.6例获随访、短3个月,长7年半.除2例肛门口轻度哆开,粘膜部分外翻外,其余肛门外观基本正常.3例偶有污粪或稀便时失禁,临床评分5分,另3例肛门功能正常(6分).其中4例进行肛门功能综合评定,均为优.结论:本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方法.

  • 去粘膜肌袖代内括约肌尾路肛门成形术

    作者:马春秋;张雄英;乐盛麟;刘藏平;齐宝权

    采用去粘膜肌翻转180°代内括约肌,尾路肛门成形术41例.重建的类似内括约肌肌袖与中间位无肛本身存在的横纹肌复合体联合应用,起括约功能.术后直肠肛管测压,结果均有松弛反射,效果较满意.

    关键词: 肛门闭锁 测压法
  • 骶尾路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痿和阴道瘘23例分析

    作者:张佳勋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约90%的女性病儿合并有直肠瘘,其中以前庭瘘和阴道瘘为多见(1、2).通过会阴切口进行成形术,术后常有创口裂开,疤痕狭窄,大便失禁或瘘管复发.作者采用骶尾路肛门成形术(3)治疗前庭瘘和中,低位阴道瘘29例,无手术死亡,效果较好.

157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