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血清脂蛋白关系研究

    作者:朱晓波;常快乐;李永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清脂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存在CSF现象,且矫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帧数(CTFC)>27帧48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血流正常4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常规检查,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分析血脂水平与CSF的相关性.结果:两组TG和T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DL-C水平与CTFC帧数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5),LDL-C水平与CTFC帧数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结论:HDL-C水平下降及LDL-C水平升高,与CSF发生密切相关.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脉内局部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关系及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雷警输;马福义;靳维华;尹奇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脉内局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关系及引起慢血流的临床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有心绞痛症状同时运动试验阳性的51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根据校正的TIMI帧数(TFC)计数血流分级32例(6.2%)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作为慢血流组,同期造影正常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描述临床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血流组ET-1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慢血流组与正常对照组TFC计数前降支(49±13)帧、(33±2)帧;回旋支(37±12)帧、(24±3)帧;右冠状动脉分别为(36±12)帧、(21±2)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者慢血流显著高于非吸烟者(β=1.114,OR=4.682,P<0.01)。结论冠脉内局部ET-1、NO水平与冠脉血流显著相关,升高ET-1、降低NO可能诱发慢血流。吸烟可能为慢血流的临床危险因素。

  • 阿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芦珊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脉贮备功能( CF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伐他汀20 mg/d,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及CFR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5.22,4.86;P<0.05);bCF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hCFV和CFR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5.56,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经过阿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贮备功能。

  • 芪棱汤治疗冠脉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作者:拜淑萍;贺会刚;李小芬

    目的 探讨芪棱汤对冠脉造影中出现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冠脉慢血流患者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确保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治疗组加用芪棱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造影中冠脉血流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效率(85.0%)大大高于对照组(50.0%),造影也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冠脉血流改善有效率(60.0%)比对照组高一倍(仅3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棱汤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疗效.

  •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李豫川;沈华强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本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60例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率为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血流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症状和冠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笃秋;夏中华;蔡彬;潘迪华;王典博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于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因胸痛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中选择诊断为慢血流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4周,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另选取36例有胸痛症状但CAG正常的无心脏病患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NO水平.结果 他汀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治疗组治疗后ET-1、IL-6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继辉;徐世荣;夏文胜;申仕海;鲁晶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SC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SCF的患者31例为SCF组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且血流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并以统计学处理分析hs-CRP与SCF的关系。结果 SCF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平均TIMI血流帧数呈正相关(r=0.476,P<0.01)。结论 hs-CRP与SCF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 用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研究

    作者:穆利英;李晶玮;李群;杨红廉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 coronary slow flow ,CSF)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 方法 选取具有相似危险因素分层的CSF患者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arteries,NCA)的人群各45名. 通过实时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系统,获得双侧颈动脉的硬化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和脉搏波传递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评价Hs-CRP和颈动脉硬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CSF组β、Ep和PWV显著高于NCA组(β:11.80 ±3.19 vs 9.70 ±3.76,P<0.01;Ep:149.90 ±44.47 vs 130.10 ±41.56,P<0.05; PWV:7.40 ± 0.84 vs 7.00 ±1.08,P<0.05),AC低于NCA组(0.640 ±0.180 vs 0.760 ±0.192 ,P<0.01). CSF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NCA组(13.90 ±10.66 vs 9.30 ±6.33,P<0.05). Hs-CRP水平可能与 β(r=0.272,P=0.005)、 Ep(r=0.411,P=0.003)和PWV(r=0.452,P=0.001)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和 AC(r=-0.293,P=0.025)呈负相关. 结论 在CSF患者,ET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颈动脉硬化的方法;CSF和颈动脉动脉硬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进展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猛

    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现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管造影剂充盈延迟的一种现象.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血浆蛋白质类激素,通过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已被确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现将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冠状动脉慢血流研究进展

    作者:黄文江

    随着当前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临床上发现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并不少见,患者常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SF可能是系统性血管紊乱的一部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有猝死的风险.其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发生率占相当部分比例.因此,CSF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CSF发病可能是多种混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春丽;张铭晖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 CSF)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日20 mg口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给予降脂和降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10 mg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0.4) mmol/L比(3.3±0.5) mmol/L、(4.0±0.5) mmol/L 比(4.9±0.6) mmol/L、(1.78±0.18) mmol/L 比(2.38±0.29) mmol/L、(0.89±0.08) g/L 比(1.22±0.18) 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89±0.22) mmol/L 比(1.33±0.16) mmol/L,(1.55±0.22) g/L比(1.23±0.14) g/L](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4.0±4.2)比(42.6±4.4)、(36.1±4.4)比(45.7±4.7)、(33.5±3.7)比(40.1±4.2)](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8.1±7.3) ng/L 比(105.3±12.5) ng/L],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8±6.7)μmol/L比(41.5±4.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加快血流速度,保护内皮功能,是治疗CSF的理想药物。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文静;徐颖;王琛;刘文华;解思琦;望永鼎;窦丽丽;刘军委;谢亚利

    目的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和冠脉慢血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8月,根据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将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05例患者分为主动脉瓣反流组(57例)和无主动脉瓣反流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严重狭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情况加以观察,并且按照校正TIMI血流的分级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两组患者慢血流问题发生率以及疾病的程度加以对比.结果 主动脉瓣反流组、无主动脉瓣反流组之间的造影校正TIMI帧数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主动脉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的慢血流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出现的概率会增高.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关系研究

    作者:夏豪;王腾飞;方五旺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计算NLR,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SF组NLR[(3.25±0.73)比(2.72±0.67)]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2.53、95%CI 1.42~3.61,P<0.01)、hs-CRP(OR=1.42,95%CI 1.22~1.96,P< 0.01)和吸烟(OR=3.34,95%CI 1.06~8.62,P<0.05)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CSF患者中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童雨田;王怀新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一组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正常,但仅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而引起的心肌缺血,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将其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迄今为止尚无法将其划分到现行的任何一种心绞痛类型中.该病临床特点复杂,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不尽人意,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此做了众多的临床研究,使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特征逐渐被认识.本文笔者采用文献复习归纳总结的方法,展示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 饮酒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俊;冯玉宝;王淑敏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饮酒的相关性。方法117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现象的患者。依据是否饮酒,分为饮酒组和非饮酒组;再依据酒精摄入量分为3个亚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帧数(CTFC)法评估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情况,分析CSF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与饮酒的相关性。结果性别、是否吸烟、体重指数为饮酒者发生CSF的影响因素(P=0.014、0.001、0.042<0.05)。结论本地区人群应合理饮酒,有效预防饮酒者CSF的诱发因素,防止发生CSF。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

    作者:邹祎;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黄振文

    目的 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与冠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6例为Ⅰ组,男38例,女28例.冠脉造影正常无冠脉慢血流的患者88例为Ⅱ组,男51例,女37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所有患者在住院后随访1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无PAF.P波离散度(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计算PAF在各组的发病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Ⅰ组患者Pd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3±12.6)vs 21.5±10.8 milliseconds,P<0.01).,PAF发病率明显比Ⅱ组升高(18.2%vs7.9%,P<0.01)结论 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中患者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率升高.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许敏;郭金成;张立新;张海滨;高国旺;张学坤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P)的临床特点和冠脉特点,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潞河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89例,男性60例(67.4%),女性29例(32.6%),平均年龄(55.16±9.07)岁.选择同期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正常并且血流正常87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3例(37.9%),女性54例(62.1%),平均年龄(55.95±9.43)岁.分析CSFP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影响CSFP的相关因素.结果 慢血流组的男性、吸烟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42.90±14.20)g/L比(135.16±11.98)g/L;(12.18±1.02)%比(11.82±0.92)%,P<0.05].慢血流组患者GGT、血肌酐、尿酸、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53±45.37)U/L比(28.13 ±29.54)U/L;(73.34±14.54) μmol/L比(66.83±14.20) μmol/L;(338.18±83.66) 56μmol/L比(313.49±75.19)μmol/L;(2.90±4.48)mmol/L比(1.48±0.71)mmol/L,P<0.05].慢血流组HDL-C和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05±0.30)mmol/L比(1.14±0.27)mmol/L;(0.99±0.30)比(1.17±0.29),P<0.05].CSFP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tstic回归分析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因素为吸烟、低HDL-C、红细胞分布宽度.结论 CSFP主要见于男性患者,吸烟、低HDL-C、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其独立预测因素.CSFP主要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 炎症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作者:段红艳;王丽霞;王光公;李永强;卢建敏;王留义;黄彦生

    目的 探讨炎症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形成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患者38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且无慢血流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两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索6(IL-6)浓度,比较两组间hs-CRP及IL-6的差异,分析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hs-CRP及IL-6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评价CS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CSF组hs-CRP和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hs-CRP及IL-6浓度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和IL-6与CSF的发生相关(P=0.004,0.001).结论 炎症参与CSF的形成.

  • 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许敏;郭金成;张立新;高国旺;张海滨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潞河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P)患者130例,平均年龄(55.73±8.5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进行危险因素控制,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加用尼可地尔,每次5 mg,3次/d.每月随访1次,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常规、生化、血脂、hs-CRP、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白细胞、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尿酸、LDL、hs-CRP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1.09±0.18比0.99±0.28;1.03±0.16比0.95±0.21,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E/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18比1.03±0.16,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3%比73.8%,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0.8%比43.0%,P<0.05).结论 在控制危险因素和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可更加显著地改善CSFP症状和心脏舒张功能.

  • 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萍;郑磊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地尔硫卓片,一次3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一次120U,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校正的血流分级计数(CTFC)及下降程度的变化,CSF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血清内皮素1 (ET-1)、超敏C蛋白(hs-CRP)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TIMI血流计数分别为(36.53±9.21比35.35±8.71),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TIMI分别为(23.47±7.75比21.59±7.58),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32例(80.0%),对照组有效22例(55.0%),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ET-1和hs-CRP分别为[(22.45±3.68)pg/ml比(21.67±3.47)pg/ml,(4.25±1.41)mg/L比(4.16±2.02)mg/L],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ET-1和hs-CRP分别为[(19.33±5.14)pg/ml比(14.33±4.29)pg/ml,(1.97±0.78)mg/L比(1.57±0.64)mg/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ET-1和hs-CRP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地尔硫卓,可显著改善CSF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TFC,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12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