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陈猛;张金国;谭洪勇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血清脂联素(A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70例,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血流帧数.冠状动脉血流平均帧数≥27定义为SCF,将患者分为SCF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检测ANP和hs-CRP水平.结果:SCF组血清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4.88±0.34)μg/ml:(7.34±0.48)μg/ml,P<0.05],而其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13±1.07) μg/ml:(1.29±0.69)μ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s-CRP是影响SCF的危险因素(OR=2.44,P=0.04),APN是SCF的保护性因素(OR=0.94,P=0.03).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与SCF相关,炎症反应在SCF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研究

    作者:何疆春;杨晔;方庭正;川玲;朱智明;费宇行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不同,分为CSF组、正常血流(NCF)组和CAG阳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3组均行CAG、静息心电图(ECG)、腺苷负荷ECG、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检查,评价其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结果:CSF组腺苷负荷SPECT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84%),明显高于平静ECG(20%)及腺苷负荷ECG(52%).CSF组在腺苷负荷SPECT中显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高于NCF组,低于CAG阳性组.结论:CSF与心肌缺血关系密切,腺苷负荷SPECT可以作为检测CSF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A1的关系

    作者:王苏;张冬花;张艳艳;孙涛;吴翔宇;王茜;黄觊;阴赪茜;孙俊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患者139例,分为血流正常组33例,1支SCF组41例,2支SCF组26例,3支SCF组39例,检测血脂水平.结果:3支SCF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2.26±1.52)mmol/L∶(1.51±1.14) mmol/L,P=0.006],而其高密度脂蛋白[(0.98±0.26)mmol/L∶(1.16±0.23) mmol/L,P=0.001]、载脂蛋白A1水平[(1.25±0.20)g/L∶(1.41±0.19)g/L,P=0.001]低于血流正常组.相关分析示冠状动脉血流帧数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为0.170~0.223,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呈负相关,r为-0.330~-0.209(P<0.05).多元线形回归校正性别、年龄后,三酰甘油(B=1.888,Beta=0.200,t=2.422,P=0.017)、载脂蛋白A1(B=-10.840,Beta=-0.182,t=-2.031,P=0.044)是平均冠状动脉血流帧数的影响因素.结论:三酰甘油升高,载脂蛋白A1降低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增加相关,可能促进SCF的发生.

  • 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贺立群;雷健;王顺;李佐民;昌薇;张帆;冷沁

    目的:了解较长时间的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评价他汀类药物在SCF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方法:30例SCF患者,术后规范化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SES、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他汀治疗6个月后,SCF患者血清LDL-C[(3.48±2.03) mmol/Lvs(2.59±1.91) mmol/L,P <0.05]、SES[(58.60±3.96) ng/mL vs (48.31±2.89) ng/mL,P<0.05]以及hs-CRP[(3.92±0.40) μg/mL vs(2.97±0.42) μg/mL,P<0.05]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0.90±0.23) mmol/L vs(1.01±0.18) mmol/L,P>0.05].结论: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SCF患者低强度炎症反应因子血清SES以及hs-CRP水平.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E-选择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贺立群;雷健;王顺;李佐民;昌薇;柯于鹤;邓次妮;张帆;文飞

    目的:了解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采用TIMI血流帧数计数来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造影结果分为SCF组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每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可溶性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CF组患者血清SES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NCF组(58.60±3.96 vs 43.83±3.50ng/mL;3.92±0.40 vs 2.58±0.22 μg/mL,P<0.01),且hs-CRP水平的高低与平均TIMI血流帧数结果明显正相关(r=0.830,P<0.01).结论:SCF患者血清SES以及hs-CRP水平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SCF现象的发生有关.

  • 碎裂QRS波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卢琳;彭燕;赵熙璇;岳馨;王永权;徐峰

    碎裂QRS波(fQRS)是一个临床上容易获得的无创心电学指标,其形成机制被认为是心肌瘢痕形成所致的传导延迟.随着研究的深入,fQRS与心肌瘢痕、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早期心功能不全诊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反应性等方面密切相关,但依然存在诸多争议.

  •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作用及其与黏附分子的相关性

    作者:徐文;张津津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sCD40L)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作用及其与黏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ELISA分析8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sCD40L以及黏附因子ICAM-1、VCAM-1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冠脉慢血流患者血清sCD40L、ICAM-1和VCAM-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sCD40L的水平与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水平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sCD40L可能通过促进黏附分子的表达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生发展.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运动负荷试验QT离散度变化

    作者:迟诚;廉哲勋;齐玉军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试验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管腔直径狭窄<40%)且发现CSF的患者81例为慢血流组,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阴性者80例为对照组.计算每例运动前后的大校正QT间期(QTcmax)、小校正QT间期(QTcmin)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 静息时慢血流组QTcmax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两组QTcmin无明显差异,慢血流组QTc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运动后慢血流组QTcmax和QTcmin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且QTc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慢血流组只有9名运动负荷试验阳性,占11.11%.慢血流组运动后QTcd较静息时明显减小(46.41±12.21 ms比62.81±17.18 ms,P<0.05),对照组运动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结论 CSF患者QTcd较正常增大,运动会使其明显减小.

  • 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作者:陈柏荣;危小良;彭湖;罗礼云;林岫芳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将随机入选6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并筛查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另外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测定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基线值相似;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70±37.75 μg/L比26.76±6.20 μg/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有独立相关性(OR=1.23,P=0.001).结论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重要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 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慢血流的相关性

    作者:郑卫峰;王晓阳;张守彦;赵洛沙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首次发生STE-MI伴有高血压并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该研究入选标准.根据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分为慢血流组(27例)和非慢血流组(93例),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水平.比较慢血流组与非慢血流组H型高血压(Hcy≥10 μmol/L)患者比例及hs-CRP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 慢血流组H型高血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慢血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是慢血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发生可能相关.

  • 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祎;陈小林;余泽洪;汤立军;冼伟进;王晓霞;郑劲松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每天3次,治疗期为6个月.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评价冠状动脉储备功能.结果 经过6个月尼可地尔的治疗后,治疗组静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别(26.37±5.39 cm/s比24.72±4.35 cm/s,26.37±5.39 cm/s比24.61±6.18 cm/s,均P>0.05),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增加(73.69±9.84 cm/s比55.97±7.62 cm/s,73.69±9.84cm/s比51.29±9.72 cm/s,均P<0.05),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增加(2.79±0.53比1.99±0.47,2.79±0.53比2.08±0.44,均P<0.05).结论 长期尼可地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及药学监护

    作者:弓小雪;苏昕;江沛;党瑞丽;郭玉金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参与1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治疗,分析讨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规范化临床治疗和双心医学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方面的应用.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评估患者病情、设计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并进行监护和调整,提高了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 对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的,可确保药物得到有效、安全的应用,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冠状动脉慢血流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及对血脂影响分析

    作者:曾琪;余再新;丁建平;屈昌平;廖志雄

    目的:观察与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及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6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及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hs-CRP 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2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ET-1)及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05%(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25/43)。2组均未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采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可疗效显著且安全。

  • 老年超重/肥胖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关系

    作者:万进东;阚竞宇;王丹;刘森;周鹏;王沛坚

    目的 探讨老年超重/肥胖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与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超重/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帧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96例)和正常血流组(99例).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 慢血流组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DA(r=0.249)、vWF(r=0.867)与SCF呈正相关,SOD(r=-0.508)、GSH-Px(r=-0.440)、NO(r=-0.368)与SCF呈负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OD、NO是SCF的保护因素,而MDA、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是S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酸及GGT浓度升高可能在老年超重/肥胖患者SC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与老年超重/肥胖患者SCF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联系.

  • 冠状动脉慢血流107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董榆;吴新华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帧计数(TIMI frame count,TFC)法作为测定SCF的指标,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SCF组107例,正常对照组107例,均排除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入院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测量并记录糖代谢、脂代谢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F组糖尿病史、吸烟史、酗酒史、脂代谢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SCF患者中,常见的受累血管为3支血管同时存在SCF,其中右冠状动脉(RCA)为常见的受累血管.结论 吸烟及酗酒患者更易发生SCF,SCF患者存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

  •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理华;徐新娟

    目的 探讨可能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186例,其中绝经后女性52例的临床资料.把冠状动脉血流仅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绝经后女性SCF组(n=24)和绝经后女性对照组(n=28).结果 绝经后女性SCF组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白细胞计数[(6.279±1.828)×109/L vs.(5.241±1.527)×109/L,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6.688±1.705)×109/L vs.(3.763±1.573)×109/L,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110.530±30.936) g/m2 vs.(93.815±20.141)g/m2,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表明,绝经女性SCF与LVMI(OR=1.028,95%CI:1.002~1.055,P=0.037)、白细胞计数(OR=1.501,95%CI:0.011~2.229,P=0.044)相关.结论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LVMI增高可能参与了绝经女性SCF的发生、发展.LVMI、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绝经女性SCF患者的危险因素.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春来;许贤彬;吴平彬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slowcoronary flow phenomenon,SCF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合并有SCFP的38例作为SCFP组.同时,选取经造影检查未合并SCFP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化法定量测定血清LDL-C浓度,比较两组不同危险因素亚组男、女血清LDL-C浓度.结果 SCFP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亚组男、女LDL-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DL-C在SCFP发生中有促进作用.

  •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拓步雄;李慧;彭利静;钟筱兰;叶明霞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现象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其预后可能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而,日益受到重视.其致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内皮功能失调、炎症反应和基因多态性等几种假说.近年来针对CSF可能的致病机制,大量的与其致病机制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被陆续发现和鉴定,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作综述.

  • 脂联素及髓样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作者:危小良;陈柏荣;朱晓丽;肖宏凯;林岫芳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髓样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作为测定慢血流指标,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CAG)确诊无冠脉狭窄病变并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入选冠脉血流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测定血浆MPO、APN浓度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CSF的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MPO浓度(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93.70±37.75 vs 26.76±6.20,P< 0.001),APN水平(mg/mL)较对照组显著减低(4.06±0.20 vs8.78±0.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MPO(OR=1.23,P=0.001)水平升高、APN浓度降低(OR=0.92,P=0.040)与CSF有独立相关性.[结论]MPO、APN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血液生化指标.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作者:郭观华;黄自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 SCF)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SCF的患者100例( SCF组),以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代谢指标[体质指数( BMI)、血脂、血糖等]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SCF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CF组BMI、糖尿病史、吸烟史阳性率、三酰甘油(TG)、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高TG、低HDL-C和高hs-CRP是发生SCF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呈正相关( r=0.986, P=0.01)。结论 BMI、高TG、低HDL-C和高hs-CRP是发生SCF的独立预测因子,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反应在SFP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12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