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及调脂药物干预的影响

    作者:黄芸;戴闺柱;冯宗忱;王秋芬;聂福鼎;李景东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对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以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改变.方法应用短程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血浆LDL,对11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d、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口服普伐他汀10mg/d治疗4周前、后和6例正常人的LDL在体外以CuCl2诱导氧化,测定LDL开始氧化的迟滞期和氧化速率.结果 (1)LDL氧化的迟滞期: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43.8±11.6)min]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8±10.7)min]均较正常组[(70.5±14.6)min]明显缩短(P均<0.01).(2)LDL的氧化速率: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0.036±0.004)A/min]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0.031±0.011)A/min]均较正常组[(0.020±0.011) A/min]明显增快(P均<0.05).(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于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LDL氧化的迟滞期[(62.4±5.0)min]显著延长(P<0.01),氧化速率[(0.031±0.003)A/min]明显减慢(P<0.05).(4)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于普伐他汀治疗后LDL氧化的迟滞期[(58.8±6.1)min]明显延长(P<0.05),氧化速率[(0.025±0.009) A/min]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氧化易感性增高, 微粒化非诺贝特和普伐他汀能够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的氧化易感性.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奥利司他对肥胖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胡予;高鑫;蒋小红;诸骏仁

    目的观察奥利司他对中国肥胖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影响. 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采用3%~16%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血清LDL颗粒的大小.6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患者被随机分成奥利司他组和安慰剂组,治疗2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血清LDL颗粒的大小.结果奥利司他治疗24周后,平均LDL直径有明显的增大(25.3 nm 比 25.9 nm, P=0.001),但安慰剂组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的改变(25.9nm 比25.6 nm,P=0.152). LDL直径的变化值在奥利司他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0.6nm比-0.2nm,P=0.001).小而密LDL的比例在奥利司他组从60%下降到28.9%(P=0.003),而在安慰剂组没有明显的改变(56.5%比56.5%,P=1.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39).结论奥利司他减重治疗24周后,LDL的直径有显著增加,血清小而密LDL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这种改变较安慰剂组更为明显.奥利司他减重治疗可以通过降低小而密LDL的水平来减少心血管的危险性.

  • 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炎症的关系

    作者:舒燕;何森;陈晓平;吕政兵;杨芮;刘凯;崔凯军;黄德嘉

    目的 研究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与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在排除影响血脂及炎症水平的相关因素后,共有580例,平均年龄(62.3 ±6.6)岁;男性占58.7%.资料中包含TG,H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该人群终被纳入分析.结果 在整个人群中,TG与hsCRP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且在BMI< 24kg/m2的人群中,相关性更强(r分别为0.236及-0.140,P均<0.001).在BMI< 24 kg/m2的人群中,高TG患者和低HDL-C患者的hsCRP浓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血脂异常程度的增加,hsCRP浓度及异常率也逐渐升高(趋势P均<0.01).Logistic分析提示,在BMI< 24 kg/m2的人群中,TG和HDL-C异常与hsCRP异常独立相关,即使在调整性别、年龄、TC、LDL-C、FPG、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后,以TG及HDL-C均正常为对照,存在1个血脂成分异常(高TG或低HDL-C)或2个血脂成分异常时(高TG且低HDL-C),hsCRP异常的OR值分别为1.970(P =0.105)和9.098(P =0.031).而在BMI≥24 kg/m2的人群中,上述关系不存在,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状态更明显.结论 整个人群中,TG与hsCRP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且在BMI< 24 kg/m2的人群中,相关性更强.在BMI< 24 kg/m2的人群中,TG和HDL-C异常与炎症异常独立相关.在BMI≥24 kg/m2的人群中,上述关系不存在,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状态更明显.

  • 消退素E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亚锋;江洪;龚霞;万敬员

    目的 研究消退素E1是否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成6组,分别用生理盐水、消退素E1、PI3K抑制剂wortmanin、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 PI3K抑制剂wortmanin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 h.随后用噻唑蓝法分析内皮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法分析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酶标仪测量细胞内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9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激活的AKT和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的表达.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细胞凋亡率、TNF-α含量、caspase3和9活性,LOX-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均<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组细胞凋亡率、TNF-α含量、caspase3和9活性,LOX-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P<0.01),细胞活力和激活的AKT均显著高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P均<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 PI3K抑制剂wortmanin组的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TNF-α含量、caspase3和9活性,LOX-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消退素E1组(P<0.05).结论 消退素E1能有效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介导.

  • 人α-防御素对人内皮细胞ECV304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程洁;王京伟;宋健;武军驻;宋婷婷

    目的 探讨人α-防御素(human α-defensin,HNP)-1对人内皮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设HNP-1转染组(HNP-1转染的内皮细胞ECV304),siRNA干扰组(siRNA干扰抑制HNP-1表达的ECV304)和HNP-1刺激组(10 μg/mlHNP-1刺激的ECV304),并分别设有正常ECV304作为对照组,均经LDL处理3h后检测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蛋白氧化产物PCO(protein carbonyl,PGO)的生成量.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检测经LDL、脂多糖(LPS)、HNP-1预处理的ECV304(分别为LDL组、LPS组、HNP-1刺激组)和过表达HNP-1的ECV304(HNP-1转染组)中氧自由基的生成量,另设正常ECV304作为对照组.结果 (1) MDA和PCO生成量检测结果:HNP-1刺激组、HNP-1转染组MDA生成量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14.49±1.10)比(9.47±1.18) nmol/mg蛋白和(4.21 ±0.03)比(3.15±0.02)nmol/mg蛋白,P均<0.05].siRNA干扰组MDA生成量则明显低于其对照组[(3.76±0.48)比(4.54 ±0.28) nmol/mg蛋白,P<0.05].HNP-1转染组PCO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iRNA干扰组(P均<0.C5),且siRNA干扰组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氧自由基水平检测结果:HNP-1刺激组和HNP-1转染组ECV304内氧自由基水平均较LDL组、LPS组及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 HNP-1可增强人内皮细胞ECV304氧化LDL的能力,机制可能与提高氧自由基的表达水平有关.

  • 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磊善;郭锐;崔立宝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分为6组,分别是对照组、ox-LDL处理组(ox-LDL组)、辛伐他汀溶剂+ox-LDL组(溶剂对照组),辛伐他汀0.1 μmol/L+ ox-LDL组、辛伐他汀0.5 μmol/L+ ox-LDL组和辛伐他汀1.0 μmol/L+ox-LDL组.ox-LDL处理组直接给予ox-LDL(120 μg/ml)刺激24 h.辛伐他汀+ox-LDL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0.5和1.0 μmol/L)预先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 rin,再给予ox-LDL(120 μg/ml)刺激24 h.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胞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活性.RT-PCR测定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gp91phox、p47phox和p67phox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印迹方法测定p47 phox与p22phox(p47 phox/p22phox)的蛋白结合量.结果 ox-LDL组ROS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07±0.048比0.442±0.021(P<0.01)和(87.90±10.34) RLU·s-1·mg-1比(38.52±4.20) RLU·s-1·mg-1(P<0.01)],p22phox、gp91 phox、p47phox和p67phox mRNA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p47 phox/p22 phox蛋白结合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92±12)%比100%,P<0.01].辛伐他汀不同浓度+ox-LDL各组ROS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随着辛伐他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低于ox-LDL组(P<0.05或0.01).辛伐他汀1.0 μmol/L+ ox-LDL组p22phox、gp91phox、p47phox和p67phox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ox-LDL组(P均<0.05),p47phox/p22phox蛋白结合量亦显著低于ox-LDL组[(117±9)%比(292±l2)%,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活性的途径保护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ADPH氧化酶亚基mRNA表达水平和抑制p47phox/p22phox蛋白结合有关.

  • 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水平;张大庆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参与脂质代谢和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皮下脂肪细胞分别在含阿托伐他汀(0~10 μmol/L)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清道夫受体(CD36)mRNA的表达.测定脂肪细胞对125I-OxLDL的特异性摄取量, 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结果正常脂肪细胞可摄取125I-OxLDL.阿托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肪细胞分泌IL-6,并增加其对125I-OxLDL的摄取,同时亦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脂肪细胞PPARγ和CD36 mRNA的表达.脂肪细胞分泌IL-6与其PPARγ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γ=-0.63, P=0.011) 同时脂肪细胞对125I-OxLDL的特异性摄取量与PPARγ和 CD36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84、0.89, P均<0.01)结论脂肪细胞既可分泌促炎症因子又可摄取Ox-LDL,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影响PPARγ和CD36mRNA的表达而调节脂肪细胞分泌IL-6和摄取Ox-LDL的功能.

  • 缬沙坦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立清;胡大一

    目的 检测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缬沙坦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待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时,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 h,终浓度为100 mg/L;ox-LDL组+低浓度缬沙坦组,加入ox-LDL(浓度100 mg/L)及缬沙坦(浓度10 μmol/L)共同培养24 h;ox-LDL +高浓度缬沙坦组,加入ox-LDL(浓度100 mg/L)及缬沙坦(浓度30 μmol/L)共同培养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COX-1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对COX-1 mRNA的表达无诱导作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x-LDL可诱导COX-2 mRNA的表达,ox-LD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8±0.104比0.366±0.104,P<0.05).不同浓度的缬沙坦可抑制ox-LDL诱导的COX-2 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ox-LDL组+低浓度缬沙坦组(1.074±0.112)及ox-LDL组+高浓度缬沙坦组(0.664±0.104)与ox-LDL组(1.478±0.1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缬沙坦对COX-1 mRNA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COX-2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缬沙坦抑制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X-2 mRNA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L-4F明显改善脂蛋白氧化张力下的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区景松;欧志君;Deron W.Jones;Kirkwood A.Pritchard Jr

    目的探讨L-4F(一种载脂蛋白A-1类似物)能否改善脂蛋白氧化张力下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实验分三部分,均采用小鼠的颈内动脉作乙酰胆碱诱导下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试验.第一部分采用C57BL6小鼠,分2组:对照组用PBS 液1 L/L、L-4F组用L-4F 10 mg/L预处理血管30 min.第二部分采用C57BL6小鼠,分3组,对照组用RPMI 1640培养液100 ml/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组用LDL 100 mg/L、LDL+L-4F组用LDL 100 mg/L+L-4F 1mg/L预处理血管30 min.第三部分分3组,对照组采用C57BL6小鼠,不作处理,高胆固醇血症组和L-4F组均采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小鼠,用高脂、高胆固醇喂养4周,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组同时用生理盐水10 ml·kg-1·d-1腹膜腔内注射(L-4F组用L-4F 1 mg·kg-1·d-1 ).结果 (1) L-4F本身对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没有影响;(2) L-4F可以部分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抑制;(3) L-4F可以明显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对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达到与对照组的血管舒张功能无区别.结论 L-4F可明显改善脂蛋白氧化张力下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可能为将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提供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作者:朱惠莲;夏敏;侯孟君;唐志红;郑佩英;凌文华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ox-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Rrealtime RT-PCR测定LOX-1 mRNA的表达;RT-PCR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LOX-1、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观察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HUVECs预先用聚肌苷酸[poly(I)]和爱兰苔胶处理,再用ox-LDL培养,再分别测定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比较加入LOX-1阻断剂前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ox-LDL各剂量组皆可上调LOX-1、ICAM-1、E选择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在10~50 μg/ml剂量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但ox-LDL对VCAM-1的表达没影响. HUVECs预先与250 μg/ml 的poly(I)或爱兰苔胶作用2 h,然后加入50 μg/ml的ox-LDL作用24 h.poly(I)和爱兰苔胶都能抑制ox-LDL诱导的LOX-1、ICAM-1和E选择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未阻断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LDL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LOX-1受体阻断剂可以部分阻断ox-LDL的上调作用,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过是通过LOX-1介导的.

  • 激活视黄醇类X受体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向树突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沈玲红;何奔;王彬尧;曾锦章;柴大军;周磊;胡刘华;卜军;王力

    目的 探讨激活核受体视黄醇类X受体(RXR)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ox-LDL诱导48 h后分化为树突样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M-H2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结果 ox-LDL诱导48 h后,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CD83、MHC Class Ⅱ和CD1d的RAW264.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天然型RXR特异性配体9-cisRA(10-7 mol/L)上述比例分别下降约47%、43%、48%、32%和17%,同时给予合成型RXR特异性配体SR11237(10-6 mol/L)上述比例分别下降约38%、38%、46%、36%和32%,并且均表现剂量依赖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树突样细胞形态改变也得到部分抑制.ox-LDL引起细胞内活性氧浓度显著升高[平均荧光强度(MFI)38.24±4.20比4.46±0.39,P<0.05],同时给予9-cisRA(10-7 mol/L)或SR11237(10-6 mol/L)MFI分别降低到12.60±1.52和17.89±1.91,较ox-LDL单独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活核受体RXR能够部分抑制ox-LDL诱导巨噬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1对人单核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

    作者:吴鹏;梁东辉;刘映峰;刘永源;张秀丽;付强;缪绯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HDL1对人外周血单核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认识其在HDL抗动脉粥样硬化(As)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段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PAGE)法同步分离和定制备血清HDL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以50 nmol/L佛波酯(PMA)刺激48 h使之转化为巨噬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以HDL1干预后分别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与蛋白质的含量,观察HDL1对细胞内TC/蛋白比值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人单核源性泡沫细胞的模型,采用sd-PAGE法有效地从血清中分离出HDL1.经不同浓度(0、0.1、1.0和10.0 ms/ L)的HDL1作用后,细胞中TC/蛋白的比值随HDL1浓度的增加而旱剂茸依赖性降低(由36.9±1.1下降至6.2±0.4,P<0.01).细胞的泡沫化程度也随着HDL1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浓度(10.0 mg/ L)一定的情况下,细胞中TC/ 蛋白比值随HDL1处理时间(6~24 h)的延长而呈时间依赖性降低(6 h:16.9±0.9,24 h:6.4±0.6,P<0.01).结论 HDL1通过降低细胞内TC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巨噬细胞的泡沫化程度,从而在HDL抗As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 Akt/eNOS信号途径调节内皮祖细胞存活和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凤霞;任倩;韩忠朝

    目的 研究Akt/eNOS信号途径是否调节内皮祖细胞(EPC)的存活和功能.方法 分离、培养EPC,然后与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或triciribine孵育48 h,一部分EPC与左旋精氨酸预处理后,再与oxLDL孵育.然后,检测EPC凋亡率及迁移、黏附和管状结构形成能力,同时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蛋白及mRNA表达、一氧化氮的产生.结果 oxLDL剂量依赖性地诱导EPC凋亡,抑制EPC迁移、黏附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L-NAME和triciribine具有与oxLDL相似的作用.oxLDL的作用能被左旋精氨酸抑制.oxLDL降低磷酸化Akt及eNOS蛋白表达,oxLDL剂量为50 μg/ml时下降率分别为(66±4)%和(68±9)%.而且,oxLDL降低EPC eNOS mRNA的表达及一氧化氮的产生,oxLDL剂量为50 μg/ml时eNOS mRNA表达的下降率为(59±14)%.结论 oxLDL通过调节Akt/eNOS信号途径调节EPC的存活和功能.

  • 氧化型脂蛋白(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水平;许丹焰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的脂蛋白(a)[Ox-Lp(a)]能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以阐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天然脂蛋白(a)[n-Lp(a)]与ox-Lp(a)及天然与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n-LDL、ox-LDL).用细胞酶联免疫检测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用单核细胞黏附率试验检测单核细胞黏附,并用Northern杂交检测P选择素mRNA的表达.结果ox-Lp(a)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内皮细胞P选择素蛋白表达,10 nmol/L及20nmol/L Ox-Lp(a)分别使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到(145±10)%及(202±22)%.同时观察到Ox-Lp(a)促使单核细胞黏附率增加,并且黏附率与加入的Ox-Lp(a)浓度呈正相关.四种脂蛋白的作用进行比较显示Ox-Lp(a)的作用强,10 nmol/L n-LDL、n-Lp(a)、ox-LDL、ox-Lp(a)分别使P选择素表达增加到(105±7)%、(127±9)%、(176±19)%、(245±22)%.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Ox-Lp(a)能促使P选择素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Ox-Lp(a)能诱导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增强,这可能与脂蛋白(a)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有关.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外周血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航;黄浩;蔡克银

    目的 观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外周血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分别给予磷酸缓冲液(PBS)、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肿瘤坏死因子a(TNF-a)刺激.随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方法对培养上清中DC分泌的细胞凶子和趋化因子进行测定.使用FITC标记的葡聚糖检测DC吞噬抗原能力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对DC胞质内核冈子kB(NF-kB)、NF-kB抑制蛋白a(IkB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同空白对照组相比,经过ox-LDL处理后的外周血单核来源DC表达CIMO(22.3%比45.6%)、CD86 (25.9%比82.4%)均明显高,白介素12(31.43 pg/ml比126.73 pg/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59.6ng/ml比116.3 ng/ml)分泌多,单核细胞炎性蛋白(MIP1)分泌无明显变化.同时处理后的DC抗原吞噬能力低(46.8%比10.7%),激活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刺激指数4.5比5.7),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表明,经ox-LDL处理后DC胞质IkBa的降解多,NF-kB表达高.结论 ox-LDL可以促进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成熟,其机制与NF-kB抑制蛋白IkBa降解有关.

  • 皮下脂肪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赵水平;张大庆;周宏年;李全忠;聂赛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用高胆固醇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喂食高胆固醇兔随机给予1.5 mg*kg-1*d-1 的阿托伐他汀(n=5)或淀粉(n=5),2周后取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脂肪细胞培养.测定细胞对125I-OxLDL的摄取情况.并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型激活受体(PPAR)γ和清道夫受体(CD36)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脂肪细胞对125I-OxLDL的特异性摄取量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淀粉组[(829±30)比(682±52)和(362±26) ng/mg*细胞蛋白,P<0.05].脂肪细胞对125I-OxLDL的特异性摄取量与PPARγmRNA(r=0.660, P=0.014)和CD36mRNA(r=0.802,P<0.01) 的表达以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r=-0.855, P<0.01)相关.结论兔皮下脂肪细胞具有摄取Ox-LDL能力.高胆固醇血症时,皮下脂肪细胞对Ox-LDL的摄取能力减弱,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和调节PPARγ、CD36的表达来改善脂肪细胞对Ox-LDL的摄取.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机制

    作者:王杰松;芮耀诚;吴久鸿;刘刚;王雪华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脂蛋白(LDL)通透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关系.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LDL,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FITC-LDL的含量,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通透性模型上研究VEGF对FITC-LDL通透率的影响;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活性.结果 VEGF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FITC-LDL的通透性,MMP-2特异性抗体显著抑制VEGF的作用;VEGF还能剂量依赖性地升高MMP-2的活性.结论VEGF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FITC-LDL的通透性的作用可能由MMP-2介导.

  •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兔自体静脉移植物及其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分布表达

    作者:黄东;葛均波;梁春;罗育坤;贾庆哲

    目的自体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的产生机制有其特殊性,我们研究了一种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受体,即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兔自体静脉移植物及其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移植组和高脂移植组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n=10)、单纯自体颈外静脉移植(n=10)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加高脂饲料喂养(n=10).在实验12周末处死动物,静脉移植段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OX-1的表达及分布,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OX-1 mRNA表达的情况,并且统计分析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内膜厚度与LOX-1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的颈外静脉组织中仅见极少量LOX-1表达于静脉内皮细胞表面;而单纯移植组的静脉移植物的新生内膜和内皮细胞层,可见LOX-1的表达明显升高(0.31±0.14 比 0.09±0.04, P<0.01),其中LOX-1表达强的是内皮细胞;高脂移植组静脉移植物的内皮和粥样硬化部位,可见LOX-1的表达更加显著上调(0.93±0.34比 0.31±0.14, P<0.01),在粥样硬化部位,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LOX-1染色均阳性,而表达强的也是内皮细胞.并且LOX-1的表达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内膜厚度均显著正相关(P=0.00和0.02),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42.结论 LOX-1表达于兔自体静脉移植物的内皮和新生内膜,表达量较正常静脉组织明显上调,高胆固醇血症可以上调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部位LOX-1的表达,提示LOX-1可能参与了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作者:赵连成;李莹;武阳丰;周北凡;杨军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水平对人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低HDL-C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将于1992~1994年和1998年在我国不同地区中年人群中进行的2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合并共32 834人,比较不同BMI和WC分组的平均HDL-C水平、低HDL-C患病率及患病危险.结果随着BMI和(或)WC的增加,人群HDL-C水平明显降低,低HDL-C患病率及患病危险明显上升.结论 BMI和WC均与HDL-C有相互独立的负关联.保持BMI和WC均在正常范围是重要的.

  • 新疆牧区哈萨克族与蒙古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南方;陶沙;张德莲;王红梅;谢小兵;周玲;祖合热

    目的 调查新疆牧区哈萨克族、蒙古族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水平,观察其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和丰县牧区年龄≥30岁的牧民632人为调查对象,其中哈萨克族325人,蒙古族307人;抽取空腹12 h静脉m 3ml,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并根据公式计算出LDL-C的浓度,对资料进行汇总,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协方差分析的方法观察两民族间血浆LDL-C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同归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哈萨克族、蒙占族的LDL-C平均水平分别为(3.68±1.16)mmol/L和(3.29±1.23)mmol/L,两民族间LDL-C平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哈萨克族人群中LDL-C水平主要与平均动脉压相关,而蒙占族主要与体质指数密切相关.结论 血浆LDL-C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即便是主要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十分相似的民族问LDL-C水平的主要影响凶素也各不相同.

893 条记录 9/45 页 « 12...6789101112...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