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尼尔雌醇的调脂作用

    作者:张加芳;杨玖玲;张真路;谢彬

    目的观察尼尔雌醇对绝经妇女的调脂作用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以探讨遗传基因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方法对94例绝经2年以上的妇女按apoE等位基因分为3组:apoE2、E3、E4组,对其中36例接受尼尔雌醇治疗的妇女与58例未接受治疗的妇女进行血脂、载脂蛋白以及脂蛋白(a)[Lp(a)]对照比较.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Lp(a)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从等位基因分组来看,接受治疗的E2组妇女表现为HDL-C和TG升高、LD-C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接受治疗的E3组妇女HDL-C(2.7±0.9)mmol/L、LDL-C(3.2±1.0)mmol/L和Lp(a)(0.4±0.2)g/L,与对照组HDL-C(1.7±0.5)mmol/L和Lp(a)(0.5±0.3)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接受治疗的E4组妇女表现HDL-C(2.6±1.0)mmol/L升高,LDL-C(2.5±1.6)mmol/L、TC(5.5±0.7)mmol/L降低,与对照组HDL-C(1.4±0.4)mmol/L、LDL-C(4.0±0.4)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绝经妇女使用长效、小剂量尼尔雌醇可以升高HDL-C,降低LDL-C以及Lp(a),但apoE基因位点不同治疗效果不同,E4组妇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激素替代治疗后,调脂疗效明显.

  • 黄花倒水莲皂苷C抑制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柏勇平;张国刚;石瑞正;谭桂山;李元建;卢桂静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皂苷C(R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HPLC和ELISA法分别测定人单核细胞培养液中的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 结果 ox-LDL(100 mg/L)孵育24 h能显著增加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细胞上清夜中ADMA[(1.91±0.10)μmol/L]和TNF-α[(130.23±3.55)ng/L]的水平;预处理RC(1、3、10 μmol/L)4 h能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增加[(226±18)、(203±13)、(186±15)个/高倍视野]及ADMA[(0.69±0.06)、(0.65±0.01)、(0.55±0.07)μmol/L]和TNF-α[(150.02±6.06)、(87.08±8.12)、(80.24±3.65)ng/L]释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 RC对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降低ADMA和TNF-α水平有关.

  • 年龄与性别对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抗炎以及抗凋亡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樊丽伟;宋国华;李晓明;陈军;冯玉梅;王义围;秦树存

    目的 研究年龄与性别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年龄20~60岁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例为中青年男性组及中青年女性组,60~78岁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例为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检测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检测丙二醛含量以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能力;通过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THP1)黏附试验检测HDL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和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水平来检测HDL的抗凋亡作用. 结果 老年女性组LDL-C、TG、TC及丙二醛含量高于其他3组(均P<0.05);中青年女性组HDL-C高于其他3组(均P<0.05);老年男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中青年男性组及中青年女性组(均P<0.05);老年组HDL保护后单核细胞黏附数较中青年组增加(P<0.05).老年组HDL保护后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表达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组HDL保护后内皮细胞相对存活率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HDL保护后的细胞活力高于老年组(P<0.05). 结论 随着增龄男、女性HDL的水平及其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功能降低,女性HDL抗氧化功能较男性降低更为明显.

  • 老年男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毛利民;褚德发;陈曼丽;侯鲁维;钱贻简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男性患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 方法 1986~1998年188例老年男性患者全部经尸检明确诊断,根据6~13年间(平均10.2年)连续每年体格检查取得的各项血脂平均值和临床资料,分为HDL-C≤ 1.03 mmol/L、HDL-C 1.04~1.53 mmol/L、HDL-C≥ 1.54 mmol/L 3组.观察其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结果心肌梗死、糖尿病、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与HDL-C水平降低明显有关(P<0.01).随着HDL-C水平的升高,总胆固醇也随之增高,而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和总胆固醇/HDL-C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总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 结论 HDL-C水平降低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低HDL-C水平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还是揭示一些慢性疾病的指标.

  • ABCD和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比较

    作者:钟芳芳;宋水江;王黎萍;吴承龙

    目的 比较年龄、血压、临床特征和持续时间(ABCD)评分、ABCD2评分、ABCD+低密度脂蛋白评分(ABCDL)和ABCD2+低密度脂蛋白评分(ABCD2 L)4种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的价值. 方法 分别用4种评分法对在我院住院的235例老年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患者2d、7d内脑梗死的发病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4种评分方法的预测准确性;同时依据ABCD2L评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间脑梗死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预测TIA后2d卒中风险时,ABCD、ABCD2、ABCDL及ABCD2L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 (95%CI:0.59~0.76)、0.71 (95% CI:10.62~0.80)、0.73 (95% CI:0.65~0.82)、0.77(95%CI:0.69~0.84);预测TIA后7d脑梗死风险时,4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5 %CI:0.66~0.81)、0.77 (95%CI:0.70~0.84)、0.80 (95%CI:0.74~0.87)、0.83 (95%CI:0.76~0.89).进一步依据ABCD2L评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0~2分)28例、中危组(3~5分)143例和高危组(6~8分)45例,各组患者2d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0%(0例)、9.1%(13例)和32.8%(21例),7d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0%(0例)、11.9%(17例)和56.3%(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26.15、58.87,均P<0.05). 结论 在预测老年患者TIA早期预后时,ABCD2评分优于ABCD评分,结合LDL可增加ABCD2评分的预测准确性.

  • 老年人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黄维嘉;陈宏础;阳萍;幸贵邦

    目的探讨空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1.70 mmol/L的老年人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采用63.9 g/m2体表面积的脂肪餐,测定老年组和对照组的空腹、餐后2、4、6、8 h的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清浓度. 结果餐后TG都明显高于空腹水平(P<0.001, P<0.01);餐后达峰时间多为3~4 h,8 h未能完全恢复到空腹水平,且8 h仍有约10%为高值;老年组平均峰值水平、达峰时间和TG曲线下面积(TG-AUC)分别为3.44 mmol/L、4.03 h和10.96 mmol/L,对照组分别为2.71 mmol/L、3.12 h和9.18 mmol/L.餐后2、4、6、8 h达峰人数的百分率:老年组分别是20%、40%、30%、10%;对照组为30%、40%、20%、10%.餐后TC、HDL-C、LDL-C较空腹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老年人TG廓清速率减慢,脂肪清除能力降低,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TG升高的重要原因.

  • 老年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伟;管思明;戚本玲;柯琴梅;张湖萍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16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共检出6种基因型,分别为:E2/2、E2/3、E3/3、E3/4、E4/4、E2/4;冠心病组E3/3基因型频率(51.2%)和ε3等位基因频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69.8%和84.0%,P<0.05);E3/4基因型频率(30.4%)和ε4等位基因频率(17.6%)明显高于对照组(11.2%和6.9%,P<0.05);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中E2/3、E3/3、E3/4基因型之间TC、LDL-C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ε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标记;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活化与大鼠增龄骨丢失关系的研究

    作者:朱亦堃;乔振华;史书红;郗光霞;赵宝珍

    目的 观察自然增龄大鼠骨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表达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骨量的关系,探讨其在大鼠自然增龄骨丢失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不同月龄(6、12及18月龄)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逆转录PCR(RT-PCR)检测骨髓PPARγ2、核因子-kB活化受体配体(RNAKL)、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活化受体(RANK)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Ox-LDL、脂肪酸结合蛋白(aP2)水平,图像分析仪测定骨髓脂肪组织含量并检测股骨骨密度.结果 骨密度随增龄进行性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HE染色,6月龄大鼠骨髓腔中脂肪极少,而在18月龄约占40%骨髓腔空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髓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2),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626);骨髓中aP2及Ox-LDL浓度随增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ARγ2表达随增龄明显升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ANKL表达随增龄呈进行性升高,而OPG在18月龄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RANK随增龄无明显变化.结论 随增龄Ox-LDL水平升高可激活骨髓PPARγ2转录活性,引起骨髓脂肪生成增多并参与骨量减低的发生,是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

  • 雌激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影响

    作者:雷著斌;卢兆桐;傅绪杰;纪承寅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单核细胞合成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影响.方法单核细胞的研究模型为人前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蛋白表达,逆转录 PCR测定其mRNA水平. 结果oxLDL(50μg/ml)可明显促进U937细胞的CXCR2 mRNA及蛋白表达;17β-雌二醇(50 nmol/L)预处理抑制了oxLDL(50 μg/ml)诱导的U937细胞CXCR2的mRNA及蛋白表达,且17β-雌二醇(5~500 nmol/L)抑制oxLDL(50 μg/ml)诱导U937细胞合成的CXCR2蛋白呈正向量效关系.结论雌激素抑制oxLDL诱导U937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表达.

  • 小分子载脂蛋白(a)表型的脂蛋白(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作者:卢桂静;李方雄;张国刚;杨天伦

    目的 观察携带小分子载脂蛋白(a)[apo(a)]表型的脂蛋白(a)[Lp(a)]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壁上的累积率.方法 荧光探针DiI标记来自同一个体的Lp(a)和LDL[DiI-Lp(a)和DiI-LDL].采用0.1 g/L的DiI-Lp(a)和DiI-LDL灌注3个月的雄性SD大鼠的颈动脉,定量荧光显微镜测量DiI-Lp(a)和DiI-LDL累积在动脉壁上的累积率.结果 apo(a)大小是19KringleⅣ重复数,DiI-Lp(a)的累积率比DiI-LDL高70%[(7.3±1.0)、(4.3±0.7)ng/min/cm2,P<0.05],灌注后的颈动脉组织学分析显示,DiI-Lp(a)累积在内皮、内皮下层及中层,明显多于DiI-LDL.结论 小分子apo(a)表型的Lp(a)比LDL更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且支持Lp(a)是在动脉壁中致动脉粥样硬化.

  • 肝脏胰岛素受体急性敲除对载脂蛋白B和三酰甘油分泌的影响

    作者:李国平;唐蔚青;隋靖喆;黎健;陈保生

    目的 分析肝脏组织特异性的胰岛素信号急性缺失对载脂蛋白B和三酰甘油分泌的影响. 方法 应用Cre-LoxP系统原理,在重组酶基因的上游插入肝组织特异性白蛋白基因启动子,以此构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腺病毒.扩增纯化后的腺病毒经胰岛素受体Floxed小鼠尾静脉注射,分别在注射2d、4d和6d后收集小鼠血浆,测定新生载脂蛋白B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分泌速率,抽提肝脏脂质并用酶法检测脂质含量,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胰岛素受体和脂代谢相关蛋白在肝脏内的表达. 结果 小鼠在注射含重组酶的腺病毒2d、4d和6d后,胰岛素受体表达依次降低30.50% (P<0.05)、60.12% (P<0.01)和99.54% (P<0.001),极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的分泌速率分别降低20.43% (P<0.05)、33.63%(P<0.05)和44.21%(P<0.01);下调了固醇调控结合蛋白1和脂肪酸合成酶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新生载脂蛋白B100的分泌和肝脏脂质含量;而在含重组酶的腺病毒注射6d后新生载脂蛋白B48升高约35.07% (P<0.05).结论 肝脏胰岛素信号急性缺失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分泌速率并呈现时间依赖性,揭示小鼠肝脏分泌较小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这种变化可能和肝脏内脂肪酸的合成速度下降有关.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作者:庞庆丰;郦明芳;胡维诚;陈琪;李晓宇;范乐明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功能变化,寻找基因突变位点;阐明该基因突变类型对LDLR 功能的影响.方法患儿及其父系、母系三代共30人检查血脂和临床表现,作系谱分析,确定该患儿符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诊断;培养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受体的放射性配体结合技术,定量测定细胞的LDLR的功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LDLR基因的相应外显子进行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结果系谱分析发现11个杂合子及1个纯合子;纯合子患儿LDLR结合功能基本正常,但其内移和降解功能只有正常人的3.6%及1.7%;DNA测序结果证实患儿第17外显子的第599和600密码子间插入一个碱基G,导致框移突变; 第842密码子发生CCA→CCG的无义突变.结论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LDLR突变位点;初步明确该突变位点对患者的影响较为显著.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作者:徐冬玲;刘军妮;杜贻萌;姚桂华;蒋卫东;王欣;董兆强;郝琳;王光允;隋树建;李继福;鹿庆华

    .05).(3)血清hs-ClIP水平在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特异性高于hs-CRP.结论 与hs-CRP比较血清Lp-PI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IVUS指标相关性更好.血清Lp-PLA2与hs-ClIP联合检测更能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临床预测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类型的筛查

    作者:庞庆丰;王影;徐明;丁雷;董薇;茅佩鹃

    目的调查我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类型.方法以患者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基因的18个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分析检测PCR产物,对电泳结果异常者进行DNA测序;错配引物PCR引入MspI酶切位点检测常见的载脂蛋白B基因突变类型R3500Q.结果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7个先证者有异常电泳条带出现.DNA测序证实,先证者存在9个突变位点.经文献检索发现除C255R外,其余均系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类型.在所有FH患者中未检测出载脂蛋白B基因突变.结论中国人FH患者可能存在独特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谱.

  • 对氧磷脂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红漫;邓华聪;刘万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对氧磷脂酶-1(PON-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 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用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91例2型DM患者血清PON-1,用ELISA法测定 ox-LDL,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颗粒膜蛋白(GMP 140),并与正常人作对照.以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成三组. 结果血清PON-1活性在2型DM三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血浆ox-LDL浓度则显著升高(P<0 .01),二者在 DM三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PON-1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性负相关( P<0.01),ox-LDL则与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P<0.01). PON-1与血NO呈正相关 ,与GMP 140呈显著负相关;ox -LDL与血NO呈负相关 ,与VWF、GMP 140呈正相关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ox-LDL是DN的危险因子.结论 DM的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造成的PON-1酶活性下降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使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受损,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明显增强.它们的共同作用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相关性前瞻研究

    作者:刘群;赵冬;王薇;刘静;孙佳艺;刘军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HDL-C水平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 384人基线HDL-C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和急性卒中事件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事件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2)HDL-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明显上升;而出血性卒中事件与HDL-C水平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HDL-C血症组急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增加45%(RR=1.45,P<0.05),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增加53%(RR=1.53,P<0.01).(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6.4%可归因于HDL-C水平降低;其中6.2%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7.3%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可归因于低HDL-C血症.结论 从HDL-C≥1.56mmol/L开始,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ICVD的发病危险明显上升.在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对于低HDL-C应予以足够重视.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后血浆脂蛋白亚类的变化

    作者:田丽;李传伟;陈玉成;曾智;刘英辉;付明德

    目的 研究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的谱型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住院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女104例,年龄(67±8)岁.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115例,冠心病未伴糖尿病患者97例.抽取受试者空腹12 h静脉血,24 h内进行血脂和载脂蛋白分析,高密度脂蛋白(HDL)各亚组分含量的测定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以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1)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HDL3a[分别为(310±45),(272±38) mg/L]和HDL3b[分别为(170±21),( 142±18) mg/L]水平及Gcnsini评分(分别为54 ±9,23±6)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增加(t=1.061、0.229、2.531,均P<0.05);HDL-C[分别为(1.0±0.2),(1.3±0.2) mmol/L]及HDL2a[分别为(190±26),(286±42) mg/L]和HDL2b[( 245±32),( 334±50) mg/L]含量则在这些患者中显著减少(t=1.406、3.759、4.012,均P<0.05).上述变化在FPG≥6.1 mmol/L亚组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t=1.674、1.528、1.620、1.537、3.531、3.608,均P<0.05).(2)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Gensini评分与大颗粒的HDL2a(β=-0.572,P<0.01)和HDL2b(β=-0.598,P<0.01)含量呈显著、独立负相关.结论 (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HDL亚类分布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为异常,推测可能是促发糖尿病患者剩留心血管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于LDL-C、TG及HDL-C水平达标的冠心病患者,监测血浆HDL亚组分布谱型及颗粒大小变化有助于评估其冠状动脉阻塞程度.

  • 西安地区汉族人群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作者:谢璇;张静;王玉环;王俊宏;张春虹;倪红燕;袁晓红

    目的 探讨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与西安汉族心血管高危人群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303例40~69岁汉族人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Ghrelin基因Arg51Gln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中为0.975、0.025、0.00,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组中为0.956、0.040、0.004.等位基因A、G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中为0.987、0.013,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组中为0.976、0.024.心血管高危因素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及各心血管疾病高危亚组组内不同基因型的血脂比较,Arg/Gln基因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同组Arg/Arg(P<0.05).结论 中国西安汉族人群中存在由Ghrelin基因Arg51Gln多态性所致的A、G两种等位基因,3种组合基因型AA型、AG型、GG型.Ghrelin基因Gln51基因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同组Arg纯合子,提示Ghretin基因Arg51Gln突变与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有关.

    关键词: 基因 脂蛋白类 HDL 汉族
  •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作者:陈刚;秦勤;李杨;任蓓;路雅茹;寇璐;杨宁;冯津萍;赵炳让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LDL-C)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1)对照组:250例,男性147例,女性103例,年龄39 ~81(60.26±7.52)岁.(2)冠心病组:267例,男性153例,女性114例,年龄37 ~77(60.79 ±9.63)岁.血浆脂联素水平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血浆sLDL-C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脂联素SNP rs1501299和rs266729基因多态性.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06.17 ±74.52) mg/L比(321.78±86.28)mg/L],而sLDL-C和ox-LDL的血浆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76.30±45.55) ng/L比(249.00±32.02) ng/L和(545.06±115.46) μg/L比(497.74±106.09)μ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sLDL-C和年龄与冠心病密切相关.(2)脂联素的血浆水平与sLDL-C呈显著负相关,sLDL-C和ox-LDL呈正相关.(3)脂联素SNP rs1501299和rs26672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脂联素2个位点的基因型和血浆脂联素、sLDL-C和ox-LDL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脂联素和sLDL-C呈负相关,低脂联素水平和高sLDL-C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联素SNPrs1501299和rs26672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 ABC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孙屏;薄小萍;郭冬平;李晓宇;胡志斌;王君;李肖蓉;范乐明;陈琪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ABCA1)基因R219K及M883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脂代谢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例224例,同一地区正常对照248例.分别以PCR-RFLP和PIRA-PCR对ABCA1第219密码子G→A(Arg219Lys)和第883 G→A(Met883Ile)密码子多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个体血脂水平和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吸烟、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携带219RR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219K等位基因者(即RK和KK基因型)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降低59%(OR=0.41, 95% CI=0.27~0.61).而在883位点,II基因型携带者患冠心病率较低(OR=0.54,95% CI=0.26~1.11).而两位点联合作用分析发现与携带219RR,883MM或883MI基因型者相比较,携带其他组合基因型的个体冠心病患病风险降低61%(OR=0.39,95% CI=0.26~0.60).另外,对照组中携带219K等位基因者血清HDL-C水平显著高于219K非携带者 (P=0.037),提示Arg219Lys位点的多态改变主要通过改变HDL-C水平影响个体冠心病的患病风险.结论 ABCA1 R219K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有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其作用靶点.

893 条记录 8/45 页 « 12...567891011...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