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现状

    作者:朱传江;孔瑞泽;金辉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直径的50%,常发生于老年人,破裂是其常见、凶险的并发症,在65岁以上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1].其经典的治疗方式是AAA(或加髂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不适合存在心、肺、肾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自1991年Parodi等[2]报道了第一例人工血管支架腔内治疗成功至今,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及推广,本文就近年来EVAR开展的一些新技术作一综述.

  • 双侧坐骨动脉未闭导致慢性下肢缺血一例

    作者:刘震杰;沈来根;杨进;朱越锋;高宁

    患者,女性,15岁.因双下肢乏力7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1年于2009年11月28日人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剧烈运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近1年来,患者双下肢乏力加重,并伴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500米.既往无外伤史.查体: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及,双足皮肤苍白,皮温低.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双侧股浅动脉血流信号低.入院后,经肱动脉双下肢动脉造影提示:双侧髂内动脉明显较髂外动脉增粗;双侧坐骨动脉未闭(见图1),双侧髂动脉、股总动脉和近端股浅动脉发育不良(见图2),坐骨动脉向下延续与腘动脉交通(见图3).考虑到患者年龄及下肢缺血症状,予以门诊定期随访.

  • 术中无血管造影的介入治疗髂动脉重度狭窄1例

    作者:刘阳;姜广伟;吴胜春;吕柏楠

    患者,女性,68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4年余,跛行距离约150米,伴右下肢发凉及酸胀感”于2015年6月1日入院。查体:双下肢无色素沉着及溃疡,右下肢皮温低于左下肢,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均未触及搏动,左下肢动脉搏动均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为0.64,左侧1.11。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MSCTA )检查:右侧髂外动脉近段管腔局限性重度狭窄(图1)。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

  • 髂动脉扭曲360°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一例

    作者:李强;林少芒;张智辉;萧剑彬;吴权辉;刘金玲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腰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于2011年5月16日入院.查体:腹部平软,中下腹可扪及一大小约8.0 cm×6.0 cm搏动性肿物,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侧股动脉搏动可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降压药,血压可控制.

  • 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

    作者:王盛;陈忠;刘晖;杨燎;王艳阳;唐小斌;吴章敏;寇镭;吴庆华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了股动脉内膜剥脱及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支架(1.51±0.75)枚,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增加0.54,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0%(8/47),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73.6±384.4)天。随访中有4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闭塞。应用Kaplan-Meier 生存率分析,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7.8±2.2)%,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6.3±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围手术期结果及早期随访效果理想。

  • TASC C 型及D 型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及评价

    作者:袁海;金星;张十一;种振岳;吴学君;王默

    目的 探讨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32 例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男性23 例,女性9 例,年龄52耀81(平均69.7)岁.有明显的静息痛27 例(84.4%),足部坏疽5 例(15.62%).其中TASC C 型患者13 例(40.6%),TASC D 型患者19 例(59.4%),患者术前评估均为高龄、高危病例或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采用闭塞段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放置及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除3 例未能开通外,其余29 例均获开通,开通率为90.63%,并发症发生率为3.5%.21 例患者临床症状中度改善,8 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3.9依1.2)个月,术后6 个月的初次通畅率、辅助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82.8%、86.2%、89.7%,术后12 个月的初次通畅率、辅助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67%、74.5%、81.9%.结论 对于合并广泛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腔内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髂动脉搭桥Meso-Rex术治疗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作者:沙地克·阿帕尔;吐尔洪江·吐逊;姚刚;江多斯·帕依孜吾拉;张皓;赵晋明;李涛

    目的 探讨采用髂动脉搭桥肠系膜上静脉-肝内门静脉左支分流术(Meso-Rex)治疗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可行性.方法 患者女,40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4周"入院.腹部CT血管造影示CTPV,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脾大.入院诊断:原发性CTPV.应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来源的髂动脉在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内门静脉左支间搭桥行Meso-Rex术.术后采用肝素钠抗凝治疗,超声检查随访.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复查搭桥血管血流通畅,未出现并发症.患者随访3个月,搭桥血管无血栓形成.结论 Meso-Rex术是CTPV的治愈性术式,其临床疗效确切.髂动脉作为分流血管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积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选择髂内或髂外动脉吻合对移植肾的影响

    作者:王洪伟;田川;刘双德;徐东升;焉杰克;张荣梅

    目的 探讨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外或髂内动脉时移植肾血流参数、肾脏功能和血管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135例初次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平均年龄、HLA错配数目、淋巴细胞毒试验、冷/热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相同.应用髂外动脉端侧吻合66例,髂内动脉端端吻合69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肾脏功能、彩色多普勒肾脏血流参数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组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肾功能监测指标(Cr:118.41 vs 123.68 μmol/L),移植肾主肾动脉、段动脉、大叶间动脉血流及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内外动脉对移植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影响,动脉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长段髂动脉闭塞病变

    作者:李天润;李选;董国祥;栾景源;翟国钧;张龙;庄金满;冯琦琛;韩金涛

    目的 探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长段髂动脉闭塞病变的近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 2010年6月介入联合手术治疗11例(13条)长段髂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双侧髂动脉合并腹主动脉下段闭塞2例(4条),髂动脉合并股总动脉闭塞6例,髂动脉合并多发股浅或腘动脉闭塞3例.对11例(13条)长段髂动脉闭塞病变行Fogarty球囊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并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 结果 13条髂股动脉均开通成功,下肢缺血症状出现或加重2个月内的7条患肢术中取出较多血栓.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血肿、肺炎、死亡,术后1周踝肱比(ABI)由术前的0.07土0.13提高至0.56土0.19,差异有显著性(t=8.517,P=0.000).随访12 ~28个月,平均18个月,13条患肢均保存良好,髂动脉一期通畅. 结论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长段髂动脉闭塞病变的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介入联合手术治疗在患肢缺血症状突然出现或加重2个月内的髂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以及髂动脉闭塞合并股总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具有较大优势.

  • 腰椎间盘术后髂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栾景源

    假性动脉瘤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壁破裂,以股动脉多见.髂动脉假性动脉瘤少见,原因为髂动脉位于盆腔深部,不易受伤.本文对近年来与腰椎间盘手术相关的髂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分析.

  • 应用覆膜支架及对吻技术治疗髂总动脉瘤1例

    作者:张强;李京雨;路军良;徐力扬;刘涛

    髂动脉瘤一般与腹主动脉瘤同时发生[1].孤立性髂动脉瘤是指仅发生在髂动脉的瘤样扩张性病变,临床上较罕见,破裂后病死率极高,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高[2].近年来,采用介入方法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因创伤小、疗效肯定,应用越来越广泛[3,4].我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应用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髂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 VIABAHN支架在治疗下肢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夺;魏在荣;张子阳

    目的 评估VIABAHN支架血管腔内置入术治疗髂及股腘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髂动脉及股、腘动脉损伤的患者,全身情况差,术前评估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共12例行VIABAHN支架血管腔内置入.记录术中技术成功率.记录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监测患肢ABI值.患肢血管彩超及CTA检查以检测血管及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毕患肢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均搏动良好.无术中及术后近期腔内治疗并发症(内漏,支架移位,穿刺点血肿,动脉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和造影剂肾病等)发生.患肢ABI值由术前0.45 ±0.12提高至0.95±0.06.CTA随访检查,仅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支架近端轻度(<30%)狭窄.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有肢体缺血症状,ABI值均在0.9以上.结论 VIABAHN支架血管腔内置入术治疗外周动脉损伤短中期疗效是肯定的,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23例

    作者: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王鑫;李丹丹

    目的 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ⅡAA)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tic repair,EVAR)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6年3月共23例ⅡAA(直径30~85 mm)行EVAR术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ⅡA)瘤5例;单侧髂总动脉(common iliac artery,CIA)瘤10例;双侧CIA瘤8例.单侧ⅡA瘤采用栓塞加开口覆盖术,未累及ⅡA的CIA瘤采用覆膜支架EVAR,累及单侧ⅡA或者合并ⅡA瘤者栓塞该侧ⅡA加覆膜支架EVAR,累及双侧ⅡA者“三明治”法重建一侧ⅡA,合并双侧ⅡA瘤分二期行EVAR.结果 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内漏中3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减轻,2例白行闭合.23例术后随访2~60个月,1例髂内支闭塞.1例CIA瘤EVAR术后一年出现内漏,经栓塞加分叉型支架置入,内漏消失;15例封闭单或双侧ⅡA者,4例分别发生臀肌跛行或勃起功能障碍. 结论 对于ⅡAA,合理处理ⅡA,根据CIA形态完成EVAR是安全、有效的.

  • 腔内治疗过程中髂动脉破裂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于小滨;李晓强;钱爱民;孟庆友;桑宏飞;戎建杰;朱礼炜;雷锋锐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中髂动脉破裂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4年6月至2013年7月,在施行腔内治疗过程中共发生髂动脉破裂病例12例;其中球囊扩张引起的5例,由导管导丝穿破引起的4例,支架移植物输送鞘损伤1例,支架末端刺破血管(迟发)1例,双腔取栓管回拉损伤1例.发生于髂总动脉4例,发生于髂外动脉者8例.结果 4例导管导丝相关性血管破裂均治愈;5例球囊扩张后血管破裂,经行球囊封堵及覆膜支架置入后均治愈,1例支架移植物输送鞘损伤者术中行开放性血管修复成功,但在术后第1天因DIC死亡;1例迟发性支架刺破血管者经置入覆膜支架后治愈;1例双腔取栓管患者,行裸支架置入术后第2天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6例覆膜支架置入患者平均随访(56±12)个月,结果显示支架均通畅,未见支架内再狭窄及局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髂股血管及闭塞原因,选择合适尺寸的球囊及柔韧性较好的金属支架可预防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覆膜支架置入是髂动脉破裂有效的处理措施.

  • TASC-D型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

    作者:李学东;陈剑秋;吴义生;李艳奎

    目的 探讨对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Working Group,TASC)-D型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TASC-D型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26例患者(共31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单纯髂动脉病变10例,髂动脉合并腹股沟以下病变16例.结果 24例患者(28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90.3%(28条/31条),成功的28条肢体临床症状改善率100%(28条/28条),治疗成功者共放置支架44枚,其中8条肢体进行腹股沟以下动脉腔内治疗,3条肢体同时行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术,8例患者辅助超声消融技术.术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67±0.16,较术前0.37 ±0.15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P<0.01).随访22例(26条肢体),时间3~44个月,平均(22±11)个月.1年初期通畅率90%(18/20);二期累积通畅率95%(19/20);3年初期通畅率70%(7/10),二期累积通畅率80%(8/10).结论 对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的TASC-D型髂动脉病变可以选用腔内治疗.

  • 孤立性髂动脉瘤 28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郭平凡;陈福真;洪志鹏;杨钰;符伟国

    孤立性髂动脉瘤指仅发生于髂动脉的瘤样扩张性病变,以管径大于2.5cm为诊断标准,其破裂率高达75%,并与死亡率直接相关.自1964年4月至2000年4月我院收治孤立性髂动脉瘤2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2~85岁,平均50岁;动脉硬化性21例,外伤性2例,白塞氏病2例,梅毒性1例,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者各1例;动脉瘤直径3~12cm,平均6.5cm;28例中,累及左、右侧髂总动脉者各9例,髂内动脉2例,髂外动脉3例,5例为多发性动脉瘤,包括双侧髂总、左右髂内及髂外动脉瘤.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术后淋巴瘤一例

    作者:吕柏南;石晓明;赵建辉;吴胜春

    患者男,71岁.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于2005年11月22日入院.ABI(踝肱指数)=0.4,CTA示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双股腘动脉多发钙化伴狭窄闭塞,腹腔、盆腔未见其他异常.

  • 腔内主动脉治疗并发髂动脉撕裂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叶志东;刘鹏;樊雪强;王非;林凡;曹德生

    患者女,74岁.2009年8月5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突发胸背部钝疼,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入院前1个月,胸背部疼痛再次发作且频繁.入院后患者血压高(180/100mm Hg),经1周严格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不满意且疼痛持续发作不缓解.

  • 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中髂动脉破裂的处理

    作者:孙占国;张小明;张学民;蒋京军;何长顺;李伟;李清乐

    目的 总结分析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中髂动脉术中破裂及延迟破裂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8年1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25例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中发生的8例髂动脉破裂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即刻发现的破裂4例,延迟破裂4例,所有患者主髂动脉病变均为TASC D级.7例采用覆膜支架封堵破口,1例放弃治疗. 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明确髂动脉破口完全封堵,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循环均恢复稳定,腹痛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前心功能衰竭,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误吸.随访时间分别为9、12、12、13、52个月,随访期间无再发髂动脉破裂、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髂动脉破裂出血,特别是髂动脉延迟破裂是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危险并发症,使用覆膜支架封堵出血点,是髂动脉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的处理

    作者:王志伟;王稼祥;管生;马秀现;李震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运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髂动脉成形术中髂动脉破裂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覆膜支架均置入成功,8例即刻复查髂动脉造影显示,髂动脉管腔通畅,无造影剂外溢;1例患者覆膜支架近心端出现Ⅰ型内漏,立即开腹行“髂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失访1例,8例患者随访14 ~45个月,平均(22±9)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覆膜支架远心端(髂外动脉)狭窄,行髂外动脉球囊扩张裸支架成形术,继续随访5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例随访18个月,彩超复查人工血管通畅良好.结论 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首选置入覆膜支架治疗.对治疗不满意者,外科治疗是后的保障.

239 条记录 3/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