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赵丹

    目的:探讨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膝部冷热敷护理、功能锻炼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膝部骨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1岁,中位数56岁。股骨髁间骨折17例,髌骨骨折23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 min至6 h,中位数3 h。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治疗前(9.29±3.26)分提高至治疗后(25.26±8.25)分。均无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膝损伤 康复护理
  • 浮膝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薛素民

    浮膝损伤是指同侧肢体的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膝关节与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断,造成膝关节漂浮.多为高能量、高暴力损伤,创伤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多[1].自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86例浮膝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 张氏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震;童培建;张培祥;张晓文

    目的:探讨张氏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张氏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和单纯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服1个疗程.治疗前后,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膝关节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增加的程度评价疗效,并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14±10.73)分,(57.72±10.97)分;t=0.195,P=0.846)];治疗后,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增加(t=-14.020,P=0.000;t=-9.545,P=0.000);且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塞来昔布组[(86.14±9.17)分,(75.30±8.31)分;t=6.194,P=0.000].根据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增加的程度评价疗效,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组,显效21例、有效22例、好转5例、无效2例;塞来昔布组,显效9例、有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9例;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组临床疗效优于塞来昔布组(Z=-3.261,P=0.001).2组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经口服奥关拉唑胶囊治疗后症状消失;均无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张氏膝痛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滑膜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中药内服和薰洗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泽宇;舒永辉;朱权;匡巍;黄建芬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治疗中应用中药内服和薰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联合功能锻炼组36例,术后采用中药内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次饭后半小时口服,共服60 d)和薰洗(每次20 min,每日2次,15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功能锻炼组42例,术后单纯采用功能锻炼治疗。按照《外科学》中的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分别参照 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7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1个月,中位数13个月。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中药联合功能锻炼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功能锻炼组短[(98.44±9.96)d,(109.78±10.13)d;t =4.967,P =0.001]。术后6个月,中药联合功能锻炼组 Rasmussen 评分和 HSS 评分均高于功能锻炼组[(27.42±3.18)分,(19.24±2.96)分,t =11.757,P =0.000;(91.16±4.98)分,(77.35±6.69)分,t =10.195,P =0.000]。中药联合功能锻炼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功能锻炼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 =0.938)。结论:对于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和薰洗,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膝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功能锻炼,而在安全性方面与后者相当。

  • 温针灸、中药薰蒸在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边晓东;沈来华;罗开涛;范迪慧

    目的:观察温针灸、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中药薰蒸、常规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5.61,P=0.000).结论:温针灸、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杨伟毅;潘建科;韩燕鸿;曹学伟;罗明辉;刘军

    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和损伤保护意识的提高,大部分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ACL损伤患者由于伤后膝关节不稳表现不明显,发展为陈旧性损伤,并且出现了半月板损伤或关节软骨损伤、髁间窝增生狭窄、膝内翻、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等问题.因此,对陈旧性ACL损伤应尽快进行修复重建手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进一步的损伤.对已出现的半月板或关节软骨损伤、髁间窝增生狭窄、膝内翻、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等也需一一进行评估和治疗.

  • 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的MRI表现

    作者:过哲;于爱红;张晶;梁伟;张薇;程晓光

    目的:探讨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研究对象36例,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患者11例(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组),健康志愿者25例(健康对照组).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膝关节MRI表现,在MRI图像上测量髌腱-股骨外侧滑车关节面(patellar ligament to lateral trochlear facet,PL-T)短距离、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cle to trochlear groove,TT-TG)距离及Install-Salvati指数(Install-Salvati ratio,ISR),ISR> 1.3判定为髌骨高位.对2组研究对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组,膝关节FS-PDWI序列MRI上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影,提示髌下脂肪垫外上部水肿;健康对照组均无髌下脂肪垫外上部水肿表现.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组PL-T短距离小于健康对照组,TT-TG距离、ISR均大于健康对照组[(4.27±1.23)mm,(8.01±1.83)mm,t=-6.579,P=0.000;(14.85 ±2.83)mm,(8.73±3.15)mm,t=5.879,P=0.000;1.40±0.11,1.01 ±0.08,t=11.865,P=0.000].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组12个膝关节髌骨高位,健康对照组无髌骨高位.结论:髌腱-股骨外侧髁摩擦综合征MRI表现为髌下脂肪垫外上部水肿,PL-T短距离减小,TT-TG距离及ISR增大.

  • 膝关节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

    作者:余家阔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技术出现于20世纪初期,与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并列,为20世纪骨科3大重要技术进展之一.膝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微创膝关节外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骨科其他领域微创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关节镜手术、膝关节滑膜病变的关节镜下滑膜全切除术、髌股关节紊乱的关节镜手术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述评.

  •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作者:王战朝

    胫骨平台骨折是主要承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后产生的关节面塌陷不平、关节畸形、透明软骨剥脱坏死以及膝关节不稳是造成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因此,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目标是获得一个稳定、对位良好、活动正常且无痛的膝关节,大限度地减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笔者从骨折分型、非手术治疗、经皮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及新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临床医师解决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与治疗中遇到的问题提H参考.

  • 中药薰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智青;张雄辉;张火林;潘希彬;张学全

    目的:观察舒筋洗薰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舒筋洗薰洗膝关节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从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3个方面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4,P=0.631);实验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3.092,P=0.003).②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6,P=0.558);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Z=-2.000,P=0.036).③临床疗效.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Z=-2.337,P=0.019).结论:舒筋洗薰洗配合功能锻炼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康复方案治疗Ⅱ、Ⅲ级退变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作者:刘辉;刘波;张鑫;路怀民;赵卫侠;敬竹子;伍萨

    目的:探讨电针、推拿手法、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方案治疗Ⅱ、Ⅲ级退变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64例退变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男5例,女59例;年龄40~60岁,中位数48岁;左侧29例,右侧29例,双侧6例;内侧半月板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5例,内、外侧半月板损伤25例;病程2周至2年,中位数4个月;MRI显示为Ⅱ级或Ⅲ级半月板损伤;均未合并患肢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断裂.均采用电针、推拿手法、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25±1.31)分,(2.08±1.06)分,t=13.368,P=0.000],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伸直活动度及总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116.86°±15.72°,123.06°±8.43°,t=-4.683,P=0.000;-4.50°±7.57°,0.00°±3.09°,t=-4.572,P=0.000;112.36°±19.24°,123.06°±9.31°,t=-5.876,P=0.000],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大[(43.08±14.85)分,(63.81±16.00)分,t=-11.475,P=0.000;(83.28±13.04)分,(92.27±8.26)分,t=-7.793,P=0.000].结论:采用电针、推拿手法、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方案治疗Ⅱ、Ⅲ级退变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作者:卢启贵;王平;黄东红;孙克民;李政;郑英慧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男72例,女9例.年龄12 ~ 54岁,中位数28岁.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1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8例.新鲜性损伤26例,陈旧性损伤55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8.23±11.27)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量表评定,接近正常3例、异常42例、严重异常36例;KT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胫骨前移距离(11.9±2.5)mm.受伤至手术时间2h至20年,中位数9个月.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韧带重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 ~82 min,中位数61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 ~31个月,中位数2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123°.均无切口感染、关节腔感染及重建韧带松弛或断裂.术后1周,5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7.8~38.9℃,均排除手术感染,给予物理降温或肌注地塞米松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12±5.10)分,较术前增高;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量表评定,正常59例、接近正常19例、异常2例;KT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胫骨前移距离(3.95±1.7)mm,较术前下降.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

    作者:黄东红;王平;卢启贵;孙克民;李政;卢芸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患者315例,男219例,女96例.年龄13 ~ 57岁,中位数31岁.左膝142例,右膝17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2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2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79例.半月板体部损伤51例,后角损伤100例,体部及后角同时损伤78例,体部及前角同时损伤58例,前角至后角全层撕裂28例.红区损伤109例,红白区损伤206例.纵裂237例,水平层裂47例,混合裂3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18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后角及后体部损伤者,使用Fast-Fix缝合器采用全内缝合法进行垂直褥式缝合;半月板前角及前体部损伤者,使用可吸收缝线采用外内缝合法进行垂直褥式缝合.术后采用Barrett标准判定半月板修复是否成功,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3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数23个月.4例患者术后仍有膝关节疼痛、关节间隙压痛,关节镜探查证实损伤半月板未愈合;3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关节弹响,McMurray征阳性,关节镜探查证实损伤半月板未愈合;2例患者术后4个月后站起时出现关节疼痛、交锁,关节镜探查证实为原缝合处再破裂.按照Barrett标准,本组9例半月板修复失败.半月板修复成功的306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46~ 78分,中位数57.5分;术后6个月82~98分,中位数92.5分.结论:关节镜下缝合修复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浮膝损伤的手术方式与时机选择

    作者:高志增;廖翔;张志宏;杨东

    目的 探讨儿童浮膝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时机选择.方法 分析36例浮膝损伤病例,按Letts分型分为5型.评价不同手术时机、不同术式的功能恢复情况.按Karlstrom标准评价治疗结果 .结果 随访时间19个月~7 a,平均25个月.一期固定优良率为94.12%(16/17例),分期固定优良率为78.95%(15/19例),二期固定优良率为60%(6/10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器治疗儿童浮膝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期完成骨折固定为佳手术时机.

  • 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各种损伤

    作者:汪义兵;汪泳;彭柳

    笔者近年来使用处方下肢骨关节洗剂,对膝关节损伤进行熏洗,并配合按摩、功能锻炼,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大80岁,小24岁,平均38岁;其中骨折51例(股骨间骨折10例、髌骨骨折21例、胫骨平台凹陷性骨折6例、胫骨隆突骨折4例、股骨远端骨折5例、胫骨近端骨折3例、股骨踝间粉碎并髌骨骨折2例),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占19例(髌韧带撕裂伤1例,内侧副韧带撕裂伤10例,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8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史,膝部淤肿,疼痛,甚则膝关节僵硬,屈伸不利.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

    作者:谢爱群

    膝关节周围骨折多见于交通伤,是高能量损伤,常常累及关节面,多需要手术治疗及骨移植术,但疗效难如人意,易出现骨折的畸形愈合、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006年~2007年我科采用间接复位,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LSS)治疗股骨远侧和胫骨近侧骨折18例,效果满意,术后运用康复训练程序进行阶段性训练,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现报告如下.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

    作者:冷星红

    对12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结果 术后住院10~20d,平均15.0d出院.术后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4±2.9)分.随访6~18个月,患膝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加,术后1年恢复体育锻炼.提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准确熟练地配合手术,正确使用仪器和器械是术成功的关键.

  • 应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促进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班洁勤;何凤英;陈松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因膝关节损伤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顺序分为2组.实验组(43例)应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对照组(43例)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F组间=24.929,P=0.040;F时间=22.871,P=0.03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41,P=0.035).结论 对膝关节功能损伤的患者应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作者:丁伟;徐雷;杨超群;蒋军健;陆九州;徐建光

    目的 探讨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我院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和恢复情况. 结果 除1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通过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弹性好,外形满意. 术后无明显感染及并发症. 结论 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较长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 栅状截骨治疗儿童膝内/外翻

    作者:任德胜;熊斌;吴欣乐;王保利;易申德;林智峰;杜香平

    目的 介绍一种矫治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的新术式.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设计应用栅状截骨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术治疗儿童膝内/外翻53例,于骨的成角旋转中心(CORA)将骨膜切开剥离后,用Stryker电动摆动骨锯将骨骼在额状面沿纵轴前后方向剖成间隔约2 mm、长约2.5~3.0 cm的栅状骨片.截骨与骺板线的距离应保持1 cm以上,可同时将内/外侧骨皮质作斜形截断,但中央2~3根骨片不得切断.然后手法初步矫形,有挚石膏托固定.2周后再次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法彻底矫形,有垫管形石膏同定至截骨愈合.结果 53例患儿全部恢复顺利,没有发生早/晚期并发症者.随诊复查矫正效果满意,步态改善.结论 栅状截骨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儿童膝内/外翻畸形新方法.

    关键词: 截骨术 膝损伤
289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