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年舌鳞状细胞癌

    作者:刘汉前;刘家武;傅成扬

    目的 探讨青年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0例45岁以下青年舌癌患者(青年组)与同期71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青年组和中老年组舌癌浸润性生长的比例分别为40.0%和16.9%(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40.0%和21.1%(P<0.05).青年舌癌有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增高、生存率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生长方式、T分级、N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手术切缘和淋巴结转移显著影响两组患者生存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为浸润性生长、临床晚期、手术切缘≤4 mm是影响舌癌生存的危险因素,RR分别为2.472、4.880、3.124.结论 两组舌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面相似,但青年患者可能有恶性程度增高的趋势.

  • 舌及口底鳞癌治疗分析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占顺堂

    目的探讨舌及口底鳞癌淋巴转移的手术时机与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舌及口底鳞癌67例,非手术组12例(为cN2~3患者),手术组55例.cN028例行原发灶切除,其中2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27例cN1~3(cN15例、cN2~322例)行原发灶切除加根治性颈淋巴清扫,其中16例cN2~3行岛状肌皮瓣修复术;结果在34例患者中(cN2~3),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54.55%(12/22),非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41.67%(5/12).28例cN0患者中,4例单纯癌肿切除者术后45~60天出现淋巴转移;2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者,证实13例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10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对cN0患者应尽早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多区域淋巴结或一个区域多个淋巴结转移的cN2~3患者,手术比非手术组的生存率更高,但后者对提高5年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 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早期舌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苗刚勇;肖旭平;谭志强

    目的:评估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早期舌癌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2014年间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切除舌部肿瘤的11例早期舌癌患者和20例采用高频电刀治疗早期舌癌患者在术中瘤体切除出血量、术后舌部疼痛感、术后舌部创面出血发生率、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82±7.40)ml,术后疼痛感VAS评分分别为第1天3.8±1.3,第3天2.5±0.7,第5天1.8±0.6,术后舌体创面出血1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采用高频电刀手术组的20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55±12.03)ml;术后疼痛感VAS评分分别为第1天6.8±1.3,第3天4.4±1.1,第5天2.3±0.7;术后舌体创面出血1例;随访3例出现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组患者术中瘤体切除出血量、术后第1天、第3天舌部疼痛感明显低于高频电刀手术组,两种术式术后第5天舌部疼痛感无明显差异,术后舌体创面出血率、术后肿瘤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在早期舌癌手术的治疗中具有瘤体切除出血量少,术后舌部疼痛感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 舌骨下肌肌皮瓣和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作者:徐敏;杨熙鸿;郭海鹏;陈伟正;林建英;彭汉伟

    目的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 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 IHMCF)成功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行标准半舌切除+半舌缺损修复术且皮瓣完全存活病例24例,均为舌侧缘鳞状细胞癌,未累及舌根,其中T219例,T35例,根据供区不同分为RFF组(n=10)和IHMCF组(n=14);对比两组病例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30及FACT-H&N35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EORTC-QLQ30量表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T-H&N35量表中进食(P=0.005)、语言(P=0.008)、牙齿(P=0.014)、咳嗽(P=0.009)4个领域IHMCF组得分高于RFF组。结论 RFF和IHMCF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近,而口腔功能则以IHMCF组患者为优;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IHMC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是RFF良好的替代方法。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根癌的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高宁;付坤;何巍

    目的 分析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77例舌根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the 14-item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questionnaires, OHIP-14)和欧洲肿瘤研制组织制定的头颈部生存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Head and Neck Module,EORTC-QLQ-H&N35)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每组3个时间点的OHIP-14和EORTC-QLQ-H&N35分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OHIP-14调查显示:生理性疼痛在术后3个月时即可得到明显的缓解,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 ±10.3)分比(39.2 ±10.6)分,t=-0.812,P=0.948];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在术后3个月时得分高,术后12个月时依然无法恢复到术前水平;功能限制在术后12个月得分虽然比术后3个月的得分低,但是依然无法恢复至术前水平.EORTC-QLQ-H&N35调查显示:吞咽、语言和饮食在术后3个月时得分较高,在术后12个月时改善明显;牙齿和张口度在术前和术后得分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根癌,能够恢复患者外形、语言和咀嚼功能的基本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不裂开下唇和下颌骨的舌癌及舌根癌手术及修复重建

    作者:李晋芸;黄文孝;陈杰;包荣华

    目的 为减轻舌癌及舌根癌患者手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及外形功能的丧失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舌癌及舌根癌根治术中不裂开下唇、下颌骨,保留其完整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245例(原发灶T2-T3期,侵犯或不侵犯口底,颈部N0-N3)舌癌及舌根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术中不裂开下唇及下颌骨,沿口底正中肌肉切开,自下颌骨内侧骨面切开下颌舌骨肌附丽,切穿舌颌沟黏膜,保留下颌舌侧牙龈及部分黏膜,直视下将原发灶及颈清扫标本整体切除,取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皮瓣边缘与下颌内侧牙龈及对侧舌创缘缝合.同时收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下唇及下颌骨裂开的舌癌及舌根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形、功能、治疗效果及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放疗骨坏死情况.结果 不裂开下唇及下颌骨组(试验组):顺利整体切除245例患者的肿瘤,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无原发灶复发病例,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复发.咀嚼、吞咽、语言及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术后因淋巴结阳性行放疗者,无一例出现放射性骨坏死.裂开下唇及下颌骨组(对照组):嚼咀、吞咽及语言恢复尚可,外形欠佳,面部及颈部瘢痕明显.术后因淋巴结阳性行放疗者中11例出现放射性骨坏死.结论 T2-T3期舌癌及舌根癌联合根治术中,保留下唇、下颌骨及牙列的完整是可行的,既能完成手术,又能对患者外形及咀嚼功能保留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术后放疗骨坏死的风险.

  • 淋巴转移阳性舌体鳞癌的颈部治疗策略探讨

    作者:王佳峰;张诠;郭朱明;杨安奎;李浩;徐漫彬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转移阳性(pathologically node positive,pN+)舌体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pN+舌体鳞癌的颈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38例pN+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pN+舌体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和复发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和pN+舌体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颈部复发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或至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36.2%.138例共203个分区发生转移,其中同侧Ⅰ、Ⅱ、Ⅲ区累及频率达94.6%,47例共66个分区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同侧Ⅰ、Ⅱ、Ⅲ区复发频率达77.3%.颈部复发率与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有关(P值均<0.05);当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时,术后放疗组的颈部复发率低于未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不同颈清扫方式间的颈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pN+舌体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pN+舌体鳞癌颈部复发的因素;当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时,术后放疗有可能降低颈部复发率;改良性颈清扫的颈部复发率与经典性颈清扫没有差异,对非淋巴结构无肿瘤侵犯的pN+舌体鳞癌尽量行改良性颈清扫;pN+舌体鳞癌转移和复发淋巴结主要分布在同侧Ⅰ、Ⅱ、Ⅲ区,择区性颈清扫可应用于pN+舌体鳞癌.

  • 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保留吞咽和喉功能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益;刘业海;梅金玉;陆地红;吴静;马云霞;杨克林

    目的 探讨保留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吞咽和喉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1例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4例.舌根原发恶性肿瘤9例,累及舌根的扁桃体鳞癌3例,声门上型喉癌累及舌根11例,下咽癌累及舌根8例.术中按照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大限度保留一侧舌动脉和正常的舌根部组织,若术前CT提示双侧舌动脉受侵犯,行全舌切除;根据喉功能的保护机制,大限度保留会厌、室带、声带.结果 术后31例患者均未发现残舌坏死.5例行全喉切除术和1例行全舌根切除术的患者终身带管,其余25例皆在14~90 d拔出气管套管并保留喉功能,并于术后10~31 d经口进食.2例累及舌根的下咽癌术后咽瘘,换药治疗2周后愈合;2例舌根癌和1例扁桃体癌累及舌根术后感染皆在2周左右治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Kaplan-Meier法统计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和69.6%.结论 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术中可根据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和喉功能的保护机制对原发肿瘤和舌根部分切除及修复,是大限度保留吞咽和喉功能的有效方法.

  • 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彭文;王旭;欧延

    目的 探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 1月应用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对17例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行舌及口底缺损修复,口底腔隙同时用肌瓣充填,其中舌缘癌9例,舌腹癌7例,口底癌累及舌1例.观察缺损修复后的形态、功能.结果 皮瓣长(9.0±0.3)cm、宽(4.5 ±0.3)cm、厚(1.8 ±0.4) cm.以股深动脉来源的股内侧穿支为蒂的嵌合穿支肌皮瓣血管蒂长度为(7.4 ±0.6)cm.17例嵌合穿支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随访10 ~ 28个月.再造舌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是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

  • 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对诊断舌鳞状细胞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结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樊素锋;张诠;李秋梨;王丽娜;郑列;刘隆忠

    目的 比较彩色超声(简称彩超)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结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2013年96例cN0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同时行颈部彩超和MRI检查以评价颈部淋巴结情况,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评价舌癌颈部微小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和区别.结果 彩超在判定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敏感度为72.5%,MRI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6,P=0.039);彩超诊断的特异度为82.1%,MRI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8,P=0.357);彩超的准确率为78.1%,MRI为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06,P=0.038);彩超预测淋巴结微小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74.4%,阴性预测值为80.7%,MRI分别为58.8%和6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987,x2=2.589,P均>0.05).结论 彩超在舌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结判定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尤其是彩超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MRI.彩超对于诊断舌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结优于MRI.

  • 兔VX2舌癌颈深淋巴转移模型建立及其转移特性观察

    作者:应海岳;吴海涛;周梁

    目的 建立兔VX2舌癌颈深淋巴转移模型并研究颈淋巴转移特点.方法 新西兰白兔16只,分别于左舌腹黏膜下接种VX2瘤,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4只,分别在接种VX2瘤后第7、14、21和28天分4批处死动物,观察舌癌形成和颈深淋巴转移情况.结果 VX2舌肿瘤成瘤率100%.接种后第7、14、21和28天,舌肿瘤大平均直径分别为(0.74±0.06)cm(x±s,以下同)、(1.62±0.06)cm、(1.82±0.04)cm和(2.52±0.07)cm.接种后第7天组、14天组和21天组,所有兔双侧颈部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第28天组,4只兔同侧均触及肿大颈淋巴结.病理结果显示,接种后第7天组4只兔无颈淋巴转移,第14天组、21天组和28天组,同侧颈深淋巴转移率均为100%,该淋巴结位于喉气管旁;第28天组4只兔中有2只兔出现对侧颈深淋巴转移.接种后第7天组、14天组、21天组和第28天组,同侧颈深淋巴结大平均横径分别为(0.52±0.03)cm、(0.78±0.04)cm、(0.82±0.03)cm和(1.42±0.08)cm.颈浅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 兔舌腹接种VX2肿瘤后,只有颈深淋巴结出现转移,接种后第2周起可以建立VX2舌癌颈深淋巴转移模型.

  • 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功能重建

    作者:王军轶;张彬;李德志;李正江;刘绍严;吴跃煌;徐震纲;唐平章

    目的 评价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与游离组织瓣用于全舌或近全舌切除缺损修复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舌癌患者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后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率、进食及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行全舌切除5例,近全舌切除33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5例次(含游离瓣修复失败胸大肌肌皮瓣补救2例),1例术后肌皮瓣完全坏死,成活率96.0%( 24/25).游离组织瓣修复15例次,2例术后组织瓣完全坏死,成活率86.7% (13/15),两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45).胸大肌修复组和游离瓣修复组术后恢复经口进食率分别为65.2%( 15/23)和100%( 13/13),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2.2% (12/23)和100% (12/1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进食功能游离瓣修复组优于胸大肌修复组(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和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患者术后恢复经口进食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颌骨连续性的保留是影响恢复进食的惟一因素.术后言语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34).结论 保持下颌骨连续性是影响舌癌全舌、近全舌切除舌重建术后进食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采用游离组织瓣较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更有利于保留或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因此,建议首选体积合适的游离组织瓣进行全舌、近全舌重建.

  • 保留喉舌功能的口咽舌会厌区癌切除术

    作者:农辉图;农东晓;唐安洲;徐志文;黄光武;陈伊宁;宋斌;陈显新;温文胜;农晓琳

    目的研究保留喉舌功能的口咽舌会厌区癌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0~2000年经治的21例口咽舌会厌区癌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男17例,女4例;按1992年UICC临床分期,T2N0 4例,T2N1 5例,T3N1 12例.21例均行部分舌根及喉水平部分切除术.17例行分区性颈清扫术.术后全部接受50~60 Gy放射治疗.结果 20例拔除气管套管,完全保留喉舌功能(95.2%),1例不能拔管保留了言语功能和吞咽保护功能(4.8%).3年生存率73.3%(11/15),5年生存率57.1%(8/14).结论经舌骨下入路保留喉舌功能的口咽舌会厌区癌切除术是有效可行的.

  • 中期舌体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及诱导化疗在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孙传政;陈福进;李晓江;曾宗渊;隋军;邓莅霏;陈艳峰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期舌体鳞癌治疗中的价值,以及影响中期舌体鳞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间首次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条件的cTNM中期(Ⅱ、Ⅲ期,T2-3NO或T1-3N1)舌体鳞癌患者122例.单纯手术69例,诱导化疗后手术治疗53例,其中顺铂+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A5(简称PBF方案)诱导化疗17例,博来霉素A5单药诱导化疗36例.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时间为7~177个月,平均随访(79.9±49.8)个月(-x±s),死亡45例(包括5例失访),失访率4.1%,存活77例中66例随访5年以上.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69.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7%、66.3%;单纯手术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73.1%,PBF方案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0.1%,博来霉素单药诱导化疗后手术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1.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8106);单纯手术、PBF诱导化疗后手术、博来霉素诱导化疗后手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4%、41.2%和38.9%;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未见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χ2=1.148,P=0.563)和远处转移率(χ2=2.305,P=0.316);多因素分析显示舌癌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舌癌复发是影响中期舌体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诱导化疗未见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PBF方案和博来霉素单药方案对舌体鳞癌的诱导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择区性颈清扫术在临床N0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雷;徐震纲;唐平章;张彬

    目的比较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与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在治疗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临床阴性(cN0)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采用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清扫Ⅰ~Ⅲ区)14例及Ⅰ~Ⅳ区清扫19例(SND组)共33例与1980年1月-1997年12月之间112例采用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RND组)的病例,根据T分期、综合治疗方式和淋巴结病理情况进行随机配对分析. Kaplan-Meier方法计算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复发或生存趋势. 结果 RND组5年颈部复发率为9.1%(3例),SND组5年同侧颈部复发率12.1%(4例);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78.8%和82.9%(分别为26例和28例).Ⅰ~Ⅲ区清扫组5年颈部复发率为21.2%(3例),清扫野外复发率为14.3%(2例);Ⅰ~Ⅳ区清扫组5年同侧颈部复发率5.3%(1例),清扫野外复发率为0.结论与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相比,择区性颈清扫术并不影响cN0舌癌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术式以Ⅰ~Ⅳ区清扫为适宜.

  • 颈清扫术在临床Ⅰ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天润;杨安奎;陈福进;曾宗渊;李秋梨;魏茂文;伍国号;郭朱明;张诠;陈伟超

    目的探讨颈清扫在临床Ⅰ期(cT1N0M0期)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1999年11月130例临床Ⅰ期舌活动部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该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31例(23.8%)只行原发灶手术,99例行原发灶手术加颈清扫术,包括择区性颈清扫(Ⅰ~Ⅲ区或Ⅰ~Ⅳ区颈清扫)20例和全颈清扫(Ⅰ~Ⅴ区颈清扫)79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颈清扫组的隐匿淋巴结率为12.0%(12/99).全组病例随访5年以上,单纯行原发灶手术组、原发灶手术加择区性颈清扫组和原发灶手术加全颈清扫组的颈部控制失败率分别为25.8%(8/31)、15.0%(3/20)和7.6%(6/79).单纯原发灶手术组和颈清扫组之间的颈部控制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清扫术可能提高临床Ⅰ期舌鳞癌患者的颈部控制率,本研究未能证实颈清扫术能降低其远处转移率以及能提高其生存率.是否需要对所有临床Ⅰ期舌癌患者行颈清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颈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龚麒麟;边聪;刘辉

    目的 分析临床Ⅰ/Ⅱ期舌鳞癌患者术后颈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数量、区域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为早期舌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术前诊断为临床Ⅰ/Ⅱ期(cT1/T2N0M0)舌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中有颈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101例术前诊断临床Ⅰ/Ⅱ期(cT1/T2N0M0)舌鳞癌患者中,22例发现转移淋巴结,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1.78%.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2 ~ 83岁.经x2检验统计分析,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对隐匿性转移率无明显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区域中,Ⅱ区转移例数多,其次是Ⅰ区、Ⅲ区、Ⅳ区;Ⅴ区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共有20例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集中于Ⅰ和(或)Ⅱ和(或)Ⅲ区,占90.9%,“跳跃性转移”1例(Ⅲ区),占4.6%.结论 早期舌癌可发现较高的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率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隐匿性转移的淋巴结仍有规律可行,绝大部分患者集中于Ⅰ、Ⅱ、Ⅲ区,肩胛舌骨上区淋巴清扫能大限度清扫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对于临床Ⅰ/Ⅱ期(cT1/T2N0M0)患者,采取原发灶手术切除同时,应强调同期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治疗.

  • 兔VX2舌癌转移淋巴结经静脉超声造影实验研究

    作者:张宇;石芳;李诗敏;金赟杰;吴海涛

    目的 研究经静脉超声造影后兔VX2舌癌转移淋巴结的增强形态和增强方式,探讨应用静脉超声造影诊断颈淋巴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VX2舌癌颈淋巴转移组(12只)和颈淋巴结炎性增生组(8只).经耳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采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淋巴结的增强形态和增强方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增强的形态和方式.结果 超声造影后,炎性增生组和淋巴转移组每只兔的每侧颈部均检出1枚增强的淋巴结.炎性增生组淋巴结均为均匀增强,且增强自中央开始.淋巴转移组中11只兔颈淋巴结为不均匀增强,其中3只为从周边开始的不均匀增强,8只为从周边及中央开始的不均匀增强;另1只兔颈淋巴结为均匀增强,增强从中央开始.结论 超声造影后,肿瘤转移淋巴结增强表现为从周边开始或周边和中央开始的不均匀增强,此特征对诊断颈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E1A基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和化学治疗的增敏作用

    作者:王晓雷;千新来;赵清正;徐震纲;唐平章

    目的探讨E1A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化学治疗(化疗)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了E1A基因的抑瘤作用.通过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观察E1A基因及其与博来霉素联合应用在动物体内的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1A基因对HER-2/neu表达的影响.结果裸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686LN-1-E1A细胞形成的肿瘤较686LN-1和686LN-1-vect的出瘤时间晚,生长慢,瘤重小,抑瘤率为71.8%.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E1A基因组和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1%、76.8%和96.7%,与博来霉素组相比,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为:92.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1A基因能抑制HER-2/neu的表达.结论 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增加其对博来霉素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作用可能与E1A基因抑制HER-2/neu的表达有关.

  •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传政;陈福进;曾宗渊;陈文宽;陈艳峰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方法 1975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接受首治的舌癌患者共1263例,从中筛选此前有鼻咽癌放疗史者共5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53例中40例患者死亡,接受治疗的51例患者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64%、35.69%;舌癌发生在舌尖、侧缘、舌腹和舌背分别为0例、26例(49.06%)、8例(15.09%)和19例(35.85%);舌癌临床检查颈淋巴转移6例(11.32%)后经病理证实为3例(5.66%);第二原发舌癌治疗后18例复发(33.96%).单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灶大小(P=0.0005)、临床TNM分期(P=0.0017)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与病理综合分期(P=0.000)、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发生在舌背的比例较高,其淋巴转移率较低;临床和病理综合分期以及两癌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进行早期诊断,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349 条记录 3/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