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牟时斌;高峰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胃癌组织、癌旁胃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临床实践的价值。方法从90例胃癌组织、40例癌旁胃组织及2种胃癌细胞系(MKN45、SGC-7901)中提取蛋白质,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ICAM-1的表达水平;对90例胃癌组织以 ICAM-1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并根据 IHC 结果把患者分为 ICAM-1阳性组(68例)和 ICAM-1阴性组(22例)。结果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 ICAM-1的表达水平(4.5±0.3)、(5.6±0.2)高于癌旁胃组织(1.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中 ICAM-1阳性率分别为75.6%(68/90)、32.5%(1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 ICAM-1阴性组比较, ICAM-1阳性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神经周围浸润率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ICAM-1阳性组复发率高于 ICAM 阴性组(67.6% vs 22.7%),5年存活率则低于 ICAM-1阴性组(61.1% vs 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CAM-1在胃癌中的过表达提示癌肿侵袭性增强,预后差。

  • 铅暴露对仔鼠海马中β淀粉样蛋白40表达影响

    作者:李宁;宋莲军;张平安;王雯;张楠;李文杰

    目的 探讨母体铅染毒对子一代小鼠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40( Aβ40)表达影响.方法 雌性小鼠自妊娠第1d开始经饮水染铅(0.3、1.0、3.0 g/L,对照组饮蒸馏水)至仔鼠出生后21 d,随机抽取各组21日龄仔鼠,分别测其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海马组织中Aβ40表达水平.结果 孕哺期不同剂量铅暴露21 d后,仔鼠血铅、海马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中、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海马组织中Aβ4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β40蛋白表达与血铅、海马铅呈明显正相关(r=0.524、0.613,P=0.001).结论 母体铅暴露使铅在仔鼠体内蓄积,增强了仔鼠海马组织中Aβ40聚集.

  •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筛选和鉴定

    作者:方文;肖靓靓;包怀恩;牟荣

    目的 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6头20d龄三元杂交乳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头灌胃亚洲带绦虫虫卵悬液8.4万个;20 d后,分别制备实验组及对照组心脏血混合血清;收集、制备实验组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将凝胶蛋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用实验组及对照组混合血清(均为1∶10)为一抗,羊抗猪辣根过氧化物酶- IgG(1∶200)为二抗,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 204±11)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为14 400 ~94 000 kPa,等电点(pI)为3.0~10.0;筛选出6个特异性抗原,经质谱鉴定出其中2个蛋白,分别为ATP酶管家基因3-类蛋白2(AT-Pase family gene 3-like protein 2)和ATP合成酶β亚基(ATP synthase beta subunit),均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上登录的亚洲带绦虫成虫蛋白一致,确定为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结论 获得2个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其免疫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为研制抗囊尾蚴病疫苗提供参考.

  • hLKB1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蛋白表达和定位

    作者:解晓晨;郭启强;池志宏

    目的 构建hLKB1真核表达载体,证实融合蛋白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 提取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总mRNA并进行反转录.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hLKB1全长编码基因,克隆至pCDNA3.1/flag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胃癌SGC-7901细胞中,分别利用Westernblot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检测其表达和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hLKB1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片段为1300bp.Western blot检测到真核转染的Flag-hLKB1在胃癌SGC-7901细胞表达,条带约为50kD,免疫荧光显示蛋白广泛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结论 成功构建了hLKB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在胃癌细胞表达.

  • CD146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作者:温凤云;屈艳丽;于洪

    目的 构建CD146原核、真核表达载体,证实融合蛋白在原核细胞的诱导表达以及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提取人黑色素瘤细胞A875的总mRNA并进行反转.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CD146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3.1-myc/his以及pGEX-4T-3表达载体中.原核重组质粒鉴定后转入BL21细胞中并经了诱导表达及纯化,真核表达质粒转入胃癌MKN45细胞中,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检测了重组质粒的表达以及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CD146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片段为1930 bp.原核诱导出了GST-CD 146并进行了纯化,CD146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113KD的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到真核转染的myc/his-CD146表达,条带约为120KD,免疫荧光显示蛋白定位在胃癌MKN细胞膜.结论 成功构建了CD146原核、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胃癌MKN45细胞表达.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表达

    作者:唐宏宇;董路珏;霍少川;郭承;周驰;陈建发;刘勇;王海彬

    背景: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雌激素相关受体α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形成。然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达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家族的变化及其对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水平的影响,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50-70岁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绝经后患者,通过检测腰椎骨密度,收集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术中提取股骨头松质骨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以及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绝经后妇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表达为弱阳性到阳性不等,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表达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组H3K9me3、H3K36me3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呈高甲基化状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低表达,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水平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一致;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能为骨质疏松的一种拮抗酶。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琳;杨大平;肖志波;刘莺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在瘢痕疙瘩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 mRNA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蛋白在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及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将外源重组性真核质粒pCMV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转染到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为实验组;转染空质粒细胞及未处理细胞为对照组.用MTT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 mRNA 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与空pCMV6组和未转染组相比,pCMV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CDK10在瘢痕疙瘩中呈下调表达,以CDK10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hFAK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作者:李晓东;郭冰玉;朱戈;李丰

    目的 构建hFAK原核、真核表达载体,证实融合蛋白在原核细胞的诱导表达以及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方法提取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总mRNA并进行反转.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hFAK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克隆至pCDNA3.1-Flag以及pGEX-4T-2表达载体中.原核重组质粒鉴定后转入BL21细胞中并经过诱导表达及纯化,真核表达质粒转入胃癌SGC -7901细胞中,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以及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hFAK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片段为3 200 bp.原核诱导出GST-hFAK并进行纯化;Western blot检测到真核转染的Flag-hFAK表达,条带为130 kD,免疫荧光显示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并在细胞膜上有定位.结论成功构建了hFAK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了其表达.

  • hPAK4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作者:张红艳;李彦姝;王春玉;苏楠;李丹妮;李丰

    目的 构建hPAK4真核表达载体,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融合蛋白可以用于GST-pulldown实验.方法 提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 m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hPAK4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含有GST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同时进行GST-pulldown实验.结果 hPAK4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BG中,酶切鉴定片段为1 800 bp.Western blot检测到融合蛋白GSThPAK4的表达,分子量约为94 kDa,融合蛋白能够被Ghtathione Sepharose 4B沉淀.结论 成功构建了hPAK4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同时鉴定了GST-hPAK4融合蛋白的表达,并且能够被Glutathione Sepharose 4B沉淀.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XIAP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波;华树成;刘伟

    目的 观察XIAP蛋白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9例NSCL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IA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肿瘤组织XIAP蛋白阳性率为62%,阳性病例中XI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1).高表达的XIAP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XIAP蛋白可能是判断老年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张浩;马文静;何韶衡

    目的 制备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变应原Bla g 2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 方法 以纯化的0.2 mg/ml Bla g 2蛋白溶液为抗原免疫雌性BLAB/c小鼠6只,免疫4次,每次间隔1周.免疫后第5天取小鼠尾静脉血,制备小鼠血清,第6天加强免疫1次,第7天处死小鼠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测定小鼠抗血清滴度,运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孔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间接ELISA测定单克隆抗体效价,双抗夹心ELISA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 结果 在小鼠血清稀释至1:16000时A450值仍>0.100,判断为免疫成功.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Bla g 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标记为Bla g 2-1、Bla g 2-2.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la g 2-1和Bla g 2-2单克隆抗体对Bla g 2蛋白均具有高度特异性.间接ELISA测得2株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分别为Blag2-1(1∶16000)、Bla g2-2(1∶8000).双抗夹心ELISA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蛋白亚类均为免疫球蛋白G1 (IgG1). 结论 制备的德国小蠊变应原单克隆抗体Bla g 2能与Bla g 2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 蓝氏贾第鞭毛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章乐生;孙磊;胡媛;巩文词;王燕娟;沈玉娟;徐馀信;汪天平;曹建平

    目的 制备并鉴定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Giardia lamblia)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以贾第虫滋养体抗原免疫2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贾第虫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mAb.制备贾第虫滋养体可溶性抗原(STA)和排泄-分泌抗原(ESP),采用免疫球蛋白及亚型检测试剂盒鉴定mAb的类型及亚型.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mAb对贾第虫滋养体STA和ESP的识别.采用ELISA检测mAb与贾第虫滋养体抗原反应性,并检测与其他寄生虫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 获得12株分泌贾第虫单克隆抗体细胞株(BB3、CE5、CC10、EG4、GC7、CC1、EF6、DB8、BG10、GH7、HC7和EB2),均为IgG1亚型.其中EB2能识别贾第虫滋养体STA和ESP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5 000和191 000的蛋白条带,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猪蛔虫(Ascaris suum)、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虫卵、日本血吸虫成虫和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成虫抗原等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制备的贾第虫特异性mAb为IgG1亚型.

  • 刚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棒状体蛋白16的分泌与分布

    作者:姜诗晨;魏海霞;何成;邓胜群;夏菁;彭鸿娟

    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不同毒力株的棒状体蛋白16 (ROP16)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分泌及分布. 方法 以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cDNA为模板,PCR扩增Tgrop 16基因,克隆至pET-32a(+)载体,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 BL21 (DE3)中经异丙基币-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TgROP16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TgROP16多克隆抗体,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检测抗TgROP 16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刚地弓形虫RH株和Pru株速殖子Twop16基因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RH株和Pru株TgROP16蛋白的表达量.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弓形虫RH株和Pru株速殖子在入侵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细胞)过程中,TgROP16蛋白在宿主细胞中的分泌与分布. 结果 制备的抗TgROP16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能与重组蛋白TgROP16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Mt)约100 000处有一特异性条带;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抗体效价为1∶25 60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Pru株Tgrop 16基因表达量(7.786±0.206)是RH株(1.000±0.110)的7倍(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RH株中TgROP16蛋白表达量(TgROP16与其内参TgTubulin的灰度比值为0.373)较高于Pru株(TgROP16与其内参TgTubulin的灰度比值为0.232).IFA检测结果显示,RH株和Pru株速殖子在入侵HFFs细胞前,TgROP 16蛋白定位于速殖子的顶端复合体,速殖子入侵HFFs细胞后,TgROP16蛋白显示在虫体外. 结论 制备的抗TgROP16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TgROP16蛋白表达量高于Pru株的;两株速殖子在入侵HFFs细胞前,TgROP16蛋白分布于速殖子顶端复合体,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被分泌出虫体.

  • 户尘螨Ⅱ类变应原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作者:段彬彬;宋红玉;李朝品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主要变应原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 方法 将已报道的户尘螨Der p2中编码4个T细胞表位(T1~T4)的核苷酸序列以T1-T2-T3-T4的方式连接,人工合成为嵌合基因,命名为Der p2 T.PCR扩增目的基因Der p2 T,将纯化的扩增片段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er p2 T,并进行双酶切验证.大量诱导表达含pET-28a(+)-Derp2T的E.coli 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ELISA法检测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 结果 双酶切结果表明,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Der p2 T.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为10 000的重组Der p2T细胞表位融合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了Der p2的T细胞表位融合肽.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粉尘螨哮喘患者的血清IgE结合能力[(37.70±9.89) μg/ml]较Der p2显著降低[(85.89±9.63) μg/ml](P<0.01). 结论 制备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与Der p2相比,重组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户尘螨过敏患者血清IgE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

  •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质的分析

    作者:蒋红涛;陈艳;唐贵文;陈璐

    目的 分析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组分. 方法 提取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总蛋白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2-DE)进行分离,转膜后用感染裂头蚴小鼠的血清和健康小鼠血清作为一抗,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杂交蛋白点的差异. 结果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经SDS-PAGE分离出3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Mr)范围在13 800~145 400,其中Mr 26 500、Mr 37 600、Mr 88 200和Mr 130 200为高丰度蛋白区带.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Mr 31 600和Mr 37 600条带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特异性蛋白条带,能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裂头蚴总蛋白双向电泳凝胶的蛋白质斑点总数为367个,大部分分布在Mr 18 840~46 800,246个蛋白质斑点的等电点为4.0~7.0,占总数的67%;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30个抗原抗体结合点为特异性抗原斑点. 结论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蛋白有2条特异性蛋白带和30个特异性蛋白斑点,以偏酸性为主.

  • 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的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方文;包怀恩;肖靓靓;牟荣

    目的 对猪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四川省雅江县呷拉乡猪带绦虫病患者,口服槟榔-南瓜子驱虫.收集、制备虫卵悬液(8万个/ml).将6头20d龄三元杂交乳猪均分实验组和窄白对照组,实验组每猪灌胃虫卵悬液1 ml.40 d后,分别制备实验组心脏血混合血清及对照组心脏血混合血清;收集、制备实验组猪囊尾蚴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将凝胶蚩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PVDF膜),用实验组混合血清及对照组混合血清(均为1:10)为一抗,羊抗猪HRP-IgG(1:200)为二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两组杂交蛋白点的差异.确定猪囊尾蚴抗原抗体阳性杂交斑点,据此挖取双向电泳与之对应的蛋白点,用电喷雾离子阱型质谱仪(ESI-Trap MS)进行质谱鉴定.搜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207±9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为Mr 14 400~94 000,等电点(pI)为3.0~10.0.筛选出7个特异性抗原,其中的4个分别为AF239799-1膜联蛋白(AF239799-1 annexin)、细胞支架肌动蛋白-2(cytoskeletal actin-2)、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和肌动蛋白-1(actin-1).前1个蛋白已被鉴定为猪带绦虫特异性抗原,后3个蛋白抗原与NCBI网上登录的亚洲带绦虫成虫蛋白一致,为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 结论 共获得3个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即细胞支架肌动蛋白-2、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1.

  • 粉尘螨6类变应原(Der f6)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特性鉴定

    作者:朱永烽;刘志刚;高波

    目的 构建粉尘螨6类变应原(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6)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纯化及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根据Der f6基因已知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对纯培养的粉尘螨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Der f6基因片段,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Top10),经PCR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上述所得阳性克隆菌株扩大培养,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所得重组质粒pMD18-T-Der f6和空质粒pET-24a同时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经纯化后连接并转化至E.coli Top10.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4a-Der f6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再转化至E.coli 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表达效果,用Ni+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质粒pET24a-Der f6表达产生的组氨酸重组蛋白.结果 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Der f6和pET24a-Der f6.SDS-PAGE结果表明Der f6基因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良好的表达,所得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31 000,与理论值一致,经亲和层析纯化后,SDS-PAGE结果显示单一条带.该蛋白以尘螨过敏患者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IgE结合活性.结论 克隆、表达并纯化了具有良好尘螨致敏患者IgE结合活性的Der f6.

  • 应用双向电泳及蛋白质印迹分析弓形虫特异性抗原

    作者:李林杰;包怀恩;潘卫

    将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SD大鼠血清和健康大鼠血清作为一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杂交蛋白点的差异,分析弓形虫速殖子特异性抗原.弓形虫速殖子总蛋白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7 cm×8 cm,pH 3~10)共检测到209个蛋白质斑点.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点17个,对照组仅2个非特异性的蛋白结合点.

  • 旋毛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中全;崔晶

    旋毛虫病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较困难,所以流行病学资料非常重要,患者常有食生或半生肉类史.在该病暴发时期,同批患者往往能追溯到聚餐史. 在肠道期可出现腹痛、腹泻伴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热、眼睑或面部水肿、肌肉疼痛是急性期的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及脑炎等.多数患者感染后2~5周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应用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和合成的泰威糖(tyvelose,3,6-双脱氧己糖)抗原ELlSA检测旋毛虫抗体Ig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初步诊断旋毛虫感染的首选血清学方法,EUSA阳性者需经蛋白质印迹分析确认.旋毛虫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肌肉活检发现旋毛虫幼虫.阿苯达唑是治疗旋毛虫病的首选药物,剂量为20~30 mg(kg·d),分2次口服,疗程5~7d.糖皮质激素可延长旋毛虫感染的肠道期和增加肌肉虫荷,一般仅用于重症患者且需与阿苯达唑联合应用.

  • 羟基喜树碱耐药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PT肿瘤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黄美兰;冉志华;邹健;萧树东

    目的:分析结肠癌耐药株SW1116/HCPT(羟基喜树碱)肿瘤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对本所新近构建的结肠癌耐药株SW1116/HCPT的肿瘤药物耐受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芯片中部分表达有改变的基因;以western blot法分析SW1116/HCPT耐药细胞株与原代细胞株间在p21 和MRP2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结果:p21WAF1/CIP1、MRP2(ABCC2)、BRCA2、CYP3A5等部分表达有改变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的p21WAF1/CIP1和MRP2(ABCC2)蛋白表达水平与其转录水平表达相吻合.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大规模检测多种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新建的结肠癌细胞耐药模型SW1116/HCPT中存在多类肿瘤耐药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差异.

8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