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形态及胶原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进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肺动脉形态学和肺动脉壁胶原变化两方面对近3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这些研究为终阐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占强

    目的:评价和估量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治疗的10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标准,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32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4例.通过研究分析这3组右心导管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来评估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对2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右心导管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发现两种检查方法的数值相关性良好,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PASP数值为92.6mmHg(s=35.43),与右心导管所测量的PASP相比较高(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查估测肺动脉高压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阶段,因而可以运用于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筛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涛;马淑梅

    超声心动图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无创等特点,在右心室功能的评估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选择、疗效及预后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临床需要充分发挥各项超声技术的优点,从而更加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估右心室的功能,本文就近年来业内对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沈飞;黄斌;沈凯;吴松

    目的:总结45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45例患者行单纯二尖瓣置换3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3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病变三尖瓣均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8.89%),严重心律失常6例(13.33%),急性呼吸衰竭2例(4.44%),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22%),早期死亡1例(2.22%).结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首选手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措施,良好的心肺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1例

    作者:庄景娜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新生儿危重症,及早的诊断及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本文报告1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取得较好疗效.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高晓琴;孙小鹉;刘静;于为民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心脏超声检查,并发肺动脉高压35例,并发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量和动静脉内瘘口直径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肺动脉高压较为常见,透析期间体重增加量过多和大口径的动静脉内瘘是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樊芙蓉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用于新生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2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在此基础上,予试验组硫酸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22%,平均二氧化碳分压为32.17mmHg(s=2.08),平均氧分压为85.28mmHg(s=3.22),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西地那非应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氧分压、控制病情.

  •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汪毅;任乐;闫明亮;林黎;宝玉;李亚雄

    目的:通过收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评分、发绀分型及肺动脉高压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0~5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是否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分为4组,比较组间Z评分(HAZ和WAZ)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0~5岁患儿206例,诊断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2例(30.01%),肺动脉高压117例(56.79%).营养不良共84例(40%);急性营养不良67例(32.5%),慢性营养不良60例(29.1%).对比4组患儿的营养评价指标发现,年龄别身高Z值(HAZ,P<0.001)、身高别体重Z值(WHZ,P<0.001)、前白蛋白(PA,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具有相关性,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慢性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而肺动脉高压则与急性营养不良关系更为密切.

  • 辛伐他汀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吉圣珺;张培芳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9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随机抽样原则,然后将患者平均分配到三组,A组治疗药物为辛伐他汀,B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C组治疗药物为辛伐他汀+氨氯地平.结果:治疗后,C组即联合用药组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6-MWT改善程度优于A、B组.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COPD合并肺动脉压患者疗效较好,应在临床推广.

  • 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研究

    作者:罗苑园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重度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显著.

  •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敏娜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肺动脉压24.25mmHg(s =6.28)、氧合指数8.23mmHg(s=1.25)均低于对照组的38.97mmHg(s=9.20)、13.08mmHg(s =3.19),动脉氧分压75.02mmHg(s =9.95)高于对照组59.02mmHg(s=4.02),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疗效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措施,适合临床借鉴及推广.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霄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术前积极控制感染,做好常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及心电图变化,观察患儿尿量及颜色的变化,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镇静,避免人机对抗和吸痰后躁动的发生,积极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54例患儿恢复顺利,痊愈出院,出现右心衰竭6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的相关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 新生儿NO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

    作者:张佳磊

    目的 研究新生儿NO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7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观察治疗有效性和安全.结果 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为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2,P<0.05);对照组治疗后复发平均时间为(23.14±3.21),观察组为(32.5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4,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胸痛、发热)治疗后评估值为(73.45±7.34),观察组为(67.1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4,P<0.05).结论 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新生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氧合迅速改善,纠正新生儿缺氧,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该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胰岛素表达水平特征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唐世辉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胰岛素表达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肺动脉高压患者117例,收集胰岛素水平相关因素,并分析影响胰岛素水平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女性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男性(P<0.05);男性空腹胰岛素水平异常患者比例及6 min步行距离低于正常空腹胰岛素水平组,而BMI水平相反;此外,WHO-FCI分级在不同胰岛素水平患者中存在差别(P<0.05).年龄大、超重和肥胖、6 min步行距离短、WHO-FCI分级高及代谢病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潜在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大、超重和肥胖、肺动脉高压病情重等因素是潜在增加肺动脉高压患者胰岛素水平异常风险的因素.

  • 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涛;徐喜媛;王玲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积极抗感染、平喘祛痰、强心利尿、皮质激素和气道护理等常规基础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小时后两组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24小时后无创正压运气组血浆B型脑钠肽(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明显降低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BNP水平及肺动脉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纤溶状态的探讨

    作者:卢永军;胡益川;陆小威

    目的:探讨纤溶活性异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收治AECOPD患者84例,其中单纯AECOPD患者52例(不伴PAH组),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32例(伴PAH组),COPD缓解期患者26例(缓解期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中t-PA、PAI-1、D-二聚体、FIB的含量.结果:不伴PAH组和伴PAH组患者血t-PA、PAI-1、D-二聚体、FIB较COPD缓解期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PAH组患者血t-PA、PAI-1、D-二聚体、FIB较不伴PAH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无论是不伴肺动脉高压的AECOPD患者,还是伴肺动脉高压的AECOPD患者,循环中均存在纤溶系统异常.D-二聚体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估测AE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小剂量氯沙坦和低分子肝素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刘剑辉;丰雪妮;王剑;梁晓鹏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小剂量氯沙坦和低分子肝素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沈阳维康医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研究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氯沙坦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PEFR、FEV1、FEV1/FVC)、肺动脉收缩压、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vs 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5,P<0.05);治疗后,研究组PEFR、FEV1、FEV1/FVC、肺动脉收缩压、血浆D-D分别为(2.95±0.51)L/sec、(1.72±0.49)L、(65.64±6.71)%、(45.18±5.26)mmHg、(0.34±0.22)mg/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小剂量氯沙坦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缓解肺动脉高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54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古嫦英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54例AECOPD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诊治及预后.结果 慢阻肺合并肺栓塞54例无典型临床表现.53例D二聚体明显升高,仅仅1例正常值高限.风险评估均属于血栓栓塞高风险.心脏多普勒检查31例提示肺心病,其中27例伴随三尖瓣返流,心电图均无典型肺栓塞改变.5例予以溶栓后抗凝,其余抗凝治疗,13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其余好转出院.结论 AECOPD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具有高危因素者,应常规给予预防治疗,常规检测D二聚体及心脏彩超检查,D二聚体升高伴随肺高压存在往往提示肺栓塞可能,应及时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提高诊治率、减少漏诊、降低死亡风险.

  • 中医药防治慢阻肺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文怡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阻肺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丹芎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 肺功能检查在结缔组织病肺受累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秋玲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间质性肺病(ILD)的肺功能表现。方法:对110例CTD患者肺功能进行分析,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系数(DLCO/VA)。将对象分为4个亚组:PAH组(26例)、ILD组(35例)、PAH和ILD组(15例)、对照CTD组(34例)。结果: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TLC、FVC、FEV1.0、DLCO、DLCO/V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分析,PAH 组与对照组之间 TLC、FVC、FEV1.0、DLCO、DLCO/V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 组和 IL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H 合并 ILD 组与 ILD组比较,TLC和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Lco异常率高。结论:CTD肺受累患者以弥散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PAH和 ILD 二者在肺功能方面表现无显著差异,当 ILD 合并 PAH时,与单纯 ILD比较,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加重更明显。

5435 条记录 3/272 页 « 12345678...2712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