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症多见于25~45岁女性,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作用于乳腺组织致其增生和复旧不全,以乳腺疼痛和乳腺肿块为主要特征.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乳腺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们对乳腺疾病的重视程度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进行探讨.
-
左侧乳腺癌及右侧乳腺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性,38岁.因左侧乳腺疼痛,乳头溢液3年就诊.查体:于左乳头下方约1cm处可触及一硬结,大小约1.5cm×1.2cm×1.0cm,质稍硬,活动良好,边界较清,压乳头有血性液体溢出,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7 岁,10 年前,因左乳腺疼痛,发现肿物切除病理示纤维腺瘤.2010 年,再次发现左乳外上线肿物,B 超检查示:左乳实性占位;乳腺X 线诊断意见:左乳外上限肿块,直径约2CM,边界可见,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遂入我院.入院查体:左侧乳腺外上限处可见一直径1.5CM 肿块,肿块边界尚清,质地硬,活动,与皮肤有粘连,有压痛.于2010 年12 月20 日行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左侧乳腺外上限有一直径2.5CM 肿物,质地硬,边界不清.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左侧乳腺浸润性癌.
-
乳腺溢液98例临床分析
乳腺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症状,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乳腺溢液患者98例,现报告如下.
-
托瑞米芬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他莫昔芬(tamoxifen)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1977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雌激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研究显示,对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辅助治疗5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DFS和总生存率[1-2].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他莫昔芬会增加血栓栓塞、视觉衰退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1-2].托瑞米芬(toremifene)是继他莫昔芬后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乳腺癌治疗的ER调节剂.
-
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
1 乳腺癌临床上乳腺癌常以乳腺肿块为主诉就诊,占乳腺癌患者的95%以上.多数为偶然触摸乳腺发现肿块,部分为病人自我检查发现.乳腺癌患者较少自觉症状,少数病人以乳腺疼痛就诊,一般为间歇性疼痛;亦有少数病人在发现乳腺肿块后感觉疼痛,一般认为属精神作用.少数病人以乳头回缩、皮肤凹陷、乳腺皮肤皱缩就诊,医生检查时即可发现乳腺实质内肿块.少数病例乳腺实质内肿块不明显,常需先行影像学检查以寻找乳腺内可疑病变部位,然后活检才能诊断.
-
乳腺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假阴性12例分析
回顾我院1988~2000年140例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现术前曾行诊断性针吸细胞学检查报告为阴性者12例(8.6%),导致误诊并延误手术治疗时间2~6个月,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0岁,均以乳腺包块10天~3个月前来就诊。其中8例无任何伴随症状,4例有乳腺疼痛,其中1例拌有乳头溢血。左侧9例,右侧3例。肿块位于乳腺外上象限6例,内上象限2例,内下象限2例,乳晕处2例。肿块大者3cm×2cm,小者1.5cm×1.5cm。12例患者术前均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增生7例。由于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遂观察2~6个月,后因临床高度怀疑为乳腺癌而进一步检查。行手术活检6例,手术探查快速冰冻切片6例,病理诊断均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例,乳腺腺癌2例,8例已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
某高校女教工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及保健教育
为了解大学女教工乳腺疾病患病情况,达到对乳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保健教育,笔者对太原某大学女教工乳腺疾病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太原某大学应参加普查女教工1 421名,实际参加人数883名,体检率62.14%,年龄26~87岁,平均46岁.1.2方法:采用光线明亮的检查室,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检查,受检者取端坐位,两侧乳房充分暴露,两臂自然下垂.首先询问病史(乳腺疼痛史、乳腺疼痛与月经的关系及乳头溢液史等),然后对受检者进行双乳视诊和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扪诊检查,根据体检者年龄、主诉和检查结果作出初步判断,有问题者和可疑者进一步进行B超检查,可疑恶性肿瘤者上级医院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
-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方法及要点
临床上将良性乳腺改变(致密、结节)和乳腺疼痛称乳腺病.其中一部分有较高恶变的危险,多发生于女性.我国目前乳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院于1998年引进了德国Siemens-ElemaAB乳腺X线专用机.由于它的功能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更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就乳腺平片摄影的技术方法及要点报告如下.
-
乳腺肿物患者2480例临床分析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对2480例乳腺肿物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本文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物患者2480例,女2356例、男124例;年龄12~76岁,平均46.2岁;左侧乳腺肿物1 462例、右侧973例、双侧45例;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炎性红肿、乳头内陷或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钼靶照像示"沙粒状钙化";病程数天至10余年.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标本进行镜检、分类.
-
钙化型副乳癌一例
患者女44岁,自诉双侧乳腺疼痛2年余,曾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未经特殊治疗。近来发现左侧腋下肿物,同时伴有胀痛,查体:双侧乳腺对称,乳头无明显凹陷,左侧腋下局限性肿物,较表浅,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局部皮肤无异常改变。钼靶检查示(图1):左侧腋下不规则肿物,伴成簇泥沙样钙化,考虑副乳癌。B 超示:左侧腋窝皮下低回声结节伴泥沙样钙化。术中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
乳块消胶囊治疗乳癖及情志兼证363例临床分析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乳腺增生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是除外乳腺的炎症、乳腺的肿瘤和乳腺其他疾病后将以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统称为乳腺增生病.该病是妇女中常见、多发的乳腺病.作者应用乳块消胶囊治疗乳癖及情志兼证363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Tyrer-Cuzick模型结合超声影像评估乳痛患者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乳腺疼痛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的乳腺癌风险及超声结果探讨乳腺疼痛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83例周期性乳痛患者(A组)、40例非周期性乳痛患者(B组)和100例体检对照者(C组)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的乳腺癌Tyrer-Cuzick模型预测风险及超声分类结果.结果 周期性乳痛患者,非周期性乳痛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在年龄、身高、体重、BMI、初次生育年龄、初潮年龄、初育至初潮时间间隔、乳腺癌10年预测风险、终身风险及超声检查分类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痛并不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
耳穴贴压治疗乳腺疼痛30例临床观察
乳腺疼痛、乳腺肿块及乳头溢液是乳腺门诊三大病症之一,其中又以乳腺疼痛为常见.引起乳腺疼痛的原因很多,如青春期乳痛症、乳腺增生病、哺乳期乳腺疼痛、人流后乳腺疼痛、癌性乳腺疼痛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增大,乳腺疼痛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我们选取以非癌性乳腺疼痛为主诉的患者30例,使用耳穴贴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
乳房疼痛
在妇女中,乳房疼痛症是引发焦虑的一个常见因素,也是乳腺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咨询到的问题.有着几个不同的医学名称:乳腺疼痛综合征、乳痛症等,属于乳房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有报道称,在乳腺专科就诊的人群当中,大约有50%的人群存在有乳房的疼痛.有临床研究表明,内分泌的紊乱与失调与临床中常见的乳房疼痛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许多由于乳房疾病引发的症状(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与引发这些症状的乳腺组织存在的病理学的进程没有一致性.并且可以引起乳房疼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往往会混淆临床医师对乳房疼痛原因的判断与鉴别.[1]目前在临床的工作中把这些发病机制不同,以一侧或者双侧的乳痛统称为乳房疼痛症.由于医师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加之患者们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于乳房疼痛症的治疗的反应也是各有差异.
-
以乳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误诊3例
1 临床资料例1,女,62岁.病人自述近2个月,经常出现左侧乳房部疼痛不适,有时疼痛较为剧烈,疼痛时间长则持续2~3d,短则数小时左右,有时呈现触电样疼痛,局部检查乳房无红肿、无包块、无压痛、乳腺扫描、胸部拍片、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口服芬必得后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时常出现.在门诊就诊时追问病史中发现,病人出现左侧乳房疼痛常在打毛衣时间过长或夜间睡眠枕头不合适时出现.病人诉述颈部曾有发板不适感.行颈椎X线摄片提示颈椎生理曲线消失.颈椎呈唇样骨质增生,颈5~颈6椎间孔变窄.考虑左侧乳房疼痛为颈椎病所致.经颈部按摩、理疗、牵引、中药外敷加远红外电磁波照射等综合治疗后,左侧乳房疼痛症状缓解,未再出现.
-
耳穴埋豆对乳腺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乳腺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乳腺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按摩组(28例)、耳穴埋豆组(28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施以穴位按摩、耳穴埋豆及其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穴位按摩组(P<0.05),而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乳房胀痛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穴位按摩组(P<0.05),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穴位按摩,耳穴埋豆治疗乳腺疼痛疗效更显著,而联合治疗并不比单纯耳穴埋豆法更有优势.
-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患者女,47岁,主因右乳腺疼痛不适2年入院治疗,体格检查发现距乳头1 cm可触及一直径约2 cm的肿块,质硬,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不活动,肿物上方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见距乳头约1.5cm处见一灰白色肿物,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
-
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门诊131例女性乳腺疼痛症患者(病例组),同时段随机选取50例门诊健康体检的女性(对照组);均依据年龄分为<45岁与≥45岁2个层次,门诊行甲状腺及乳腺超声检查,留取是否伴发甲状腺疾患、是否腺体紊乱等资料。清晨空腹抽血,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 T3(三碘甲状原氨酸)、T4(四碘甲状原氨酸)、TSH(促甲状腺激素)、TPO(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G(甲状腺球蛋白)、Anti-TSHR(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比较病例组患者是否乳腺疼痛、是否伴发甲状腺疾患、是否腺体紊乱及其与对照组有无差异。结果乳腺疼痛与年龄有关,多为<45岁女性(P <0.05)。≥45岁乳腺疼痛患者合并甲状腺疾患者血清 T3水平较无甲状腺疾患者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45岁和<45岁2个分层有腺体紊乱者血清 T4水平都较无腺体紊乱者高(P <0.05);T3、T4、TSH 在其余各分组及分层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 TPO、TG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患者中无论是否伴发甲状腺疾患、是否伴发腺体紊乱者 TPO、T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女性乳腺疼痛症与 TPO、TG、T4水平和年龄有关。
-
36例乳头溢液的外科诊断及治疗体会
乳头溢液为乳腺病的常见症状,其所占比例仅次于乳腺肿块、乳腺疼痛.常见的病因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35%~50%,其次是乳腺囊性病变及导管扩张症,5%~15%病例是由乳腺癌引起,而1%乳腺癌以乳头溢液唯一表现.为此我们回顾了我院2000年5月~2004年3月行外科治疗的36例乳头溢液病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