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化血红蛋白与三餐前后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冯颖;郭俊生;陈霞飞;汤丽新;张鑫毅;孙建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较长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对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具重大意义[1~4],已被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但其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的相关性,有不同报道[5,6].本研究通过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两个阶段(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观察患者三餐前、后血糖自我监测值(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与同期HbA1c的关系,以探讨检测血糖的佳方案.

  • 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作者:潘长玉;田慧;刘国良;李秀钧;傅祖植;陈家伟

    目的调查中国城市市级中心医院糖尿病控制管理和晚期并发症的状况.方法在中国49家市级中心医院连续选取治疗一年以上的2 24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回顾病历,门诊访谈,开展回顾-前瞻的大型调查,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类型及相关治疗、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功能等资料,并采集指血在中心实验室以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结果入选的2 248例患者年龄为(61.3±11.1)岁,发病年龄为(52.8±11.1)岁,其中大部分(97%)为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人群HbA1c为(7.7±1.7)%,25.9%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HbA1c<6.5%).41.7%的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自我或尿糖监测.平时作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的患者分别为72.7%和58.6%.发生率高的并发症为神经病变(36.2%),其次为白内障(32.2%)和背景性视网膜病变(23.2%).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62.0%)为超重(BMI≥23 kg/m2).结论仅有25.9%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因此,市级中心医院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包括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推广强化治疗,以期预防晚期并发症发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

    作者:孙琳;侯英;栾迪;陈天慈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 通过理论讲座、问卷及交流体会等多种途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重点对自我血糖监测存在的问题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认识到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准确掌握应用血糖仪的技术,研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结果 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准确掌握应用血糖仪的技术.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有重要影响.

  • 糖尿病患者血糖自主监测及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作者:樊秋萍;袁宝强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自主监测(SMBG)及接受健康教育的现状.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例糖尿病患者就糖尿病血糖监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血糖监测手段、频率及治疗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66.7%糖尿病患者进行SMBG,其中能够很明确了解SMBG者仅占25%,74.6%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有37.4%患者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 结论 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应的血糖监测知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管理的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必须手段.

  • 糖尿病应做哪些检查?

    作者:武晓泓

    糖尿病患者大多知道要经常检查血糖,但是还有一些检查是应该常规做的,也应该了解.下面做一详细介绍.血糖监测1. 血糖的自我监测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对了解治疗的效果是必需的,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自测血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好自测血糖.

  • 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丽云;武晓泓;蔡娅;周霓忻;王爱民;刘超

    目的:了解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现状.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连续治疗1年以上糖尿病患者,通过门诊访谈、病历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治疗检查状况、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患者257名,年龄(61.8±12.3)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为7.3%±1.5%.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达标率均高于2003年中国的调查结果(P<0.05).现患率排前3位的并发症为白内障、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而影响血糖达标治疗的因素包括吸烟、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病程和文化程度.结论:本院2005年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高于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72.7%的患者血糖未能满意控制.因此,仍需强化糖尿病教育,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 血细胞比容对血糖监测仪全血血糖测定值的影响

    作者:王凌燕

    血糖监测仪作为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工具,在家庭及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血糖监测仪测毛细血管全血血糖(CBG)的影响因素很多.现就血细胞比容(HCT)对其的影响加以分析,以利于血糖监测仪的正确使用.

  • 血糖监测仪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郝卫军;刘岩;蔡小兵;季建华;曾世京;相仕涛;靳迪

    目的验证At.Last型血糖监测仪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At.Last血糖监测仪、One-TouchⅡ血糖监测仪所测定的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capillary whole blood glucose,CBG)与Reflotron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结果.结果At.Last血糖监测仪、One-TouchⅡ血糖监测仪与Reflotron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1、r2分别为0.965和0.954,呈高度相关性,u检验表明r1与r2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t.Last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结果准确,可用于对血糖的自我监测,有助于糖尿病控制.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田树城;李静;王菁

    目的 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强化胰岛素治疗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的患者1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指法测血糖,而研究组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两组24 h平均血糖及标准差、低血糖例数百分比、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1、0.215,均P>0.05);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百分比(5.0%比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2,P>0.05);两组患者针刺局部出现渗血红肿(15.0%比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2,P<0.05).结论 CGMS可以更长时间、更完整地观察到血糖的波动规律,帮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且能够明显减少测量血糖过程中患者局部渗血、红肿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强化血糖自我监测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洪霞;赵巧红;张志忠

    目的 探讨强化血糖自我监测对糖尿病肾病(DN)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DN患者32例,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血糖自我监测.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患者的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6个月后随访,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改善(x2=18.515、18.970,均P<0.0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等较干预前明显降低(=25.111、71.411、72.178、43.497、20.977,均P<0.01).结论 强化自我血糖监测管理能提高DN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效果.

  •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作者:李征寒;冯静;苏晶莹;赵艳宁;王葳;徐滨华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四次强化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取1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DPP4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四次强化(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DPP4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5 mg/d,所有患者入组后1~3 d 及13~15 d 采用 CGMS(美敦力)连续监测血糖。比较两组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10.0 mmol/L 的时间百分率(PT10.0)、血糖<3.9 mmol/L 时间百分率(PT3.9)的变化。结果(1)组内比较:DPP4组:治疗后1~3 d:MAGE、SDBG、MBG、LAGE、PT10.0、PT3.9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 MAGE[(6.88±1.49)mmol/L 比(4.81±1.15)mmol/L,t =1.823]、LAGE[(9.55±1.77)mmol/L 比(7.74±1.88)mmol/L,t =1.791]、PT10.0[(13.58±15.14)%比(7.47±4.96)%,t =2.001]、PT3.9[(5.36±2.05)%比(4.64±2.14)%,t =1.70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SDBG[(2.77±0.73)mmol/L 比(2.14±0.69)mmol/L,t =1.547]、MBG[(11.67±1.46)mmol/L 比(9.76±1.58)mmol/L,t =1.1.326]治疗1~3 d 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13~15 d:MAGE[(6.88±1.49)mmol/L 比(2.97±0.86)mmol/L,t =3.021]、SDBG[(2.77±0.73)mmol/L 比(1.12±0.43)mmol/L,t =1.964)]、MBG[(11.67±1.46)mmol/L 比(7.44±0.93)mmol/L,t =2.760]、LAGE[(9.55±1.77)mmol/L 比(6.53±1.21)mmol/L,t =2.409]、PT10.0[(13.58±5.14)%比(4.72±2.37)%,t =2.657]、PT3.9[(5.36±2.05)%比(3.05±2.60)%,t =1.840]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对照组:治疗后1~3 d:MAGE[(6.91±1.63)mmol/L 比(6.31±1.42)mmol/L,t =0.993]、SDBG[(2.63±0.81)mmol/L 比(2.41±0.51)mmol/L,t =0.751]、MBG[(11.51±1.24)mmol/L 比(10.87±2.01)mmol/L,t =1.077]、LAGE[(9.43±1.73)mmol/L 比(8.56±1.97)mmol/L,t =1.125]、PT10.0[(12.99±5.61)%比(9.66±5.03)%,t =1.427]、PT3.9[(5.51±2.43)%比(5.07±2.44)%,t =1.141]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13~15 d:MAGE[(6.91±1.63)mmol/L 比(6.07±1.36)mmol/L,t =1.223]、SDBG[(2.63±0.81)mmol/L 比(1.91±0.93)mmol/L,t =0.984]、MBG[(11.51±1.24)mmol/L 比(8.82±1.13)mmol/L,t =1.808]、LAGE[(9.43±1.73)mmol/L 比(7.06±1.57)mmol/L,t =1.963]、PT10.0[(12.99±5.61)%比(6.74±3.35)%,t =2.012]、PT3.9[(5.51±2.43)%比(4.73±2.57)%,t =1.541]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 MBG、LAGE、PT1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1~3 d:上述观察指标 DPP4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MAGE[(4.81±1.15)mmol/L 比(6.31±1.42)mmol/L,t =2.351]、SDBG [(2.14±0.69)mmol/L 比(2.41±0.51)mmol/L,t =1.332]、MBG[(9.76±1.58)比(10.87±2.01)mmol/L, t =0.856]、LAGE[(7.74±1.88)mmol/L 比(8.56±1.97)mmol/L,t =2.102]、PT10.0[(7.47±4.96)%比(9.66±5.03)%,t =2.667]及 PT3.9[(4.64±2.14)%比(5.07±2.44)%,t =1.890],其中 MAGE、LAGE、PT1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13~15 d:上述观察指标 DPP4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MAGE[(2.97±0.86)mmol/L 比(6.07±1.36)mmol/L,t =2.854]、SDBG[(1.12±0.43)mmol/L 比(1.91±0.93)mmol/L,t =2.328]、MBG[(7.44±0.93)mmol/L 比(8.82±1.13)mmol/L,t =2.125]、LAGE[(6.53±1.21)mmol/L 比(7.06±1.57)mmol/L,t =2.111]、PT10.0[(4.72±2.37)%比(6.74±3.35)%,t =2.312]及PT3.9[(3.05±2.60)%比(4.73±2.57)%,t =2.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四次强化可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

  • 血糖仪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的比较

    作者:白垚;罗云莉

    血糖监测是观察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采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是公认的测定方法,但此方法采血量较多,测试时间较长,不便于一日多次监测,且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不适合门诊病人快速等结果的要求.而血糖仪则可避免上述缺陷,易于病人接受,从而实现血糖自我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

  • 以进餐为基础的血糖自我监测是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工具

    作者:

    该研究观察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与母亲及新生儿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以进餐为基础的血糖自我监测(SMBG)在调节食物选择及调整胰岛素剂量方面的运用,并推断出运算规则以获得正常血糖水平.

  •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血糖自我监测、血糖水平与非致死性或致死性终点事件的相关性(ROSSO 5)

    作者:

    ROSSO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纵向队列研究,共有来自于192个德国诊所的3268名患者入选,受试者从糖尿病初诊时(从1995年到1999年底)到退出研究(120名死亡,17名退出)或者到2003年底相关的病历资料都记录在案.

  • 血糖自我监测在格列齐特缓释剂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作者:

    为观察在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方案中,进行血糖自我监测(SMBG)与未进行SMBG的患者相比,是否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更多,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为期6个月的试验.

  • 动态血糖监测评价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的降糖疗效

    作者:吴广飞;张运捷;铉绪敏;刘博伟;尹福在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 S )比较地特胰岛素(诺和平)与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在应用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加用来得时和诺和平控制血糖,同时应用DGM S监测血糖。[结果]两组患者24小时平均血糖(24hMBG )、24小时曲线下面积(24hAUC )、早餐后5小时曲线下面积(BP5hAUC)、午餐后5小时曲线下面积(LP5hAUC)、晚餐后5小时曲线下面积(SP5hAUC)、夜间0点到晨7点曲线下面积(7hAU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胰岛素日用量(Dose)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结论]诺和平与来得时疗效相当,均能有效、安全的控制24 h血糖。

  • 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罗红;周虹;钟莉;李月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T2DM 1年以上的门诊非胰岛素治疗患者260例,根据血糖自我监测次数的不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的HbA1c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60例调查患者中,从不监测血糖有17例(6.5%),每月监测<1次85例(32.7%),每月监测2~3次78例(30.0%),每周监测>1次57例(21.9%),每周监测>3次23例(8.8%).五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HbA1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β=0.556,t=11.551,P=0.000)、CP(β=1.285,t=2.509,P=0.013)与HbA1c呈正相关;血糖监测频率(β=-0.488,t=-3.560,P=0.000)、BMI(β=-0.094,t=-3.467,P=0.001)与HbA1c呈负相关.[结论]对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可降低HbA1c,应加强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 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作者:郑新英;王佩

    [目的]探讨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本院诊治的GDM 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出院宣教与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King达标理论指导下的护患达标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水平、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处理高低血糖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 t =5.192, 6.335,7.052,7.442,7.861,均 P <0.05);餐后2 h血糖(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t = 12.469,P <0.01);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明显少于对照组(6.45% vs 24.19%,35.48% vs 72.58%,0.00% vs 8.0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17.176,5.210,均 P <0.05).[结论]护患互动达标模式有助于提高GDM 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甘胜莲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C组(33例)和单纯CSⅡ组(35例).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指尖血糖(SMBG);两组患者均应用CSⅡ治疗2周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两组强化治疗两周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双C组血糖控制达标更快[(3.36±0.49)d vs(4.37±0.65)d,P<0.0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更少[(45.06±5.04) u/d vs(53.63±4.58)u/d,P<0.05],低血糖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两组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理想而稳定的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 动态血糖检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朝华;傅德英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即“双C”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30例“双C”(“双C”组)和20例单用CSII治疗、指血糖监测(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控制的平稳性.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GMS监测及CSII治疗,且耐受性良好.“双C”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提高低血糖的检出率,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可针对性制订及调整CSII治疗方案,平稳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结论 “双C”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良好达标的理想手段.

87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