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甲亢与甲减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分析,旨在观察甲状腺功能异常时,TH水平对人血脂变化的影响.
-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9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
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脂紊乱主要归因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1,2].为弄清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血脂紊乱出现的时间,以便及早预防和治疗,我们对20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健康调查.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2例初诊 MM患者作为 MM 组,同时选取8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化疗前的血脂水平,不同分期 MM 患者血脂水平及其化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化疗前,MM 组血清 TC、HDL-C 及 LDL-C 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 TG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患者血清 TC、HDL-C 和 LDL-C 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Ⅱ期患者血清 LDL-C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Ⅰ期患者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个疗程化疗后,治疗有效者 TC 及 HDL-C 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结论血脂水平可以辅助 MM 的诊断及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质和一氧化氮与预后关系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高脂血症在老年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血脂变化和头颅CT显示脑梗死范围对333例急性脑梗死的血清脂质与一氧化氮(NO)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
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对血脂的影响
高血压(EH)和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均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既往对老年单纯EH或老年单纯T2DM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报道较多,但对两者合并时的血脂变化特点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分组测定血脂水平并加以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2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单纯肥胖症的血脂变化与脂肪肝、肝损害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观察了我院162例本病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关系.总结如下.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血脂变化
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因素复杂,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脂质紊乱在CHD发病诸多危险因素中居主要地位.本文通过冠脉造影确诊CHD40例,对其血脂变化进行分析,以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CHD之间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1999年9月~2000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36~79岁,(平均62±10岁).除外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及CAG前一个月有服用降脂药物者.根据CAG分为三组:A组(CAG基本正常、狭窄<30%)19例,年龄36~79岁(平均61±11岁);B组(CAG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但≤99%)9例,年龄56~75岁(平均65±5岁);C组(CAG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年龄46~76岁(平均61±9岁).性别、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诱发因素可能与血脂变化、生活方式有关,也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1].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治疗了突发性聋患者,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告如下.
-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对血脂的影响
高血压病(EH)和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均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既往对老年单纯EH或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报道较多,但对两者合并时的血脂变化特点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分组测定血脂水平并加以对比.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6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血脂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比组80.43%(37/46)。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并改善其血脂的水平,具有极为显著的疗效。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脂变化的临床分析
观察了我院门诊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以探求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脂异常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变化的观察,进一步探讨INS高脂血症的原因.
-
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排空功能观察
胆石症是一常见病、多发病,而结石的形成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为探讨胆囊运动功能对胆石症的影响,我们应用超声方法测定胆石症患者及正常人胆囊容积和排空率,并结合胆囊结石数目及血脂变化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老年高粘血症的疗效观察
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老年高粘血症38例, 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流变学、血脂变化, 以探讨该疗法对老年高粘血症的疗效.
-
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疗效比较
对本院门诊32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经饮食和运动干预数月,疗效不佳,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其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现报道如下.
-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分析
我们对1999~2001年本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和血脂的常规检测,并设对照组对比分析,以探讨血糖和血脂变化对该病的影响.
-
80例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的观察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脂(TC、TG 、HDL-C、LDL-C、ApoA、ApoB)六项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血脂(TC LDL-C 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C、Apo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ρ<0.05);T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ρ>0.05).结论:血脂(TC、TG 、HDL-C、LDL-C、ApoA、ApoB)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观察血脂水平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价值.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和/或胆固醇多的人群,平均血脂水平,尤其是胆固醇水平较高,其冠心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较高,本文对80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健康者对照观察血脂变化,总结如下:
-
乌灵胶囊治疗焦虑障碍4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组44例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及乌灵胶囊治疗;1个月后复诊,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中总胆固醇(TC)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焦虑障碍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
结合型雌激素对绝经后高脂血症妇女血脂的影响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被广泛认为是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1]。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血胆固醇升高,使绝经后妇女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然而对于明显高脂血症的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ERT)对血脂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探讨结合型雌激素对于绝经后高脂血症妇女血脂水平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间病例68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5.2岁,停经12个月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急、慢性疾病。6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更年期综合征:烦躁、忧郁、多虑、潮热、盗汗等绝经期症状。测定前2个月内未服任何雌激素药物和影响脂代谢的药物。1.2 方法 测定前3 d素食,晨空腹抽取血样,采样后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125I测定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用酶法测定血脂。取雌二醇(E2)<20 mg/L、促卵泡激素(FSH)≥40IU/L,血清LDL-C>1.40 g/L,TC>5.7 mmo1/L患者为入组治疗对象。给予结合型雌激素(倍美力)0.625 mg/d,连续服药12周,然后再测定血脂变化及随诊3个月。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