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块的设想
形态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病理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特点.形态学实验涉及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等五个学科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正常和病变组织或器官形态学以及各种寄生虫形态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技术;借助光学显微镜或大体识别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微细结构和病理改变,联系疾病的发生及临床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
-
医学院校基础课教改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做好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
开展临床课程导学系列讲座的应用与探讨
在医学高校中,医学生的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临床医学课程教育以及临床实践教育.而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基础医学课程,该类课程是以具体的临床疾病为教学主体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体,其讲述的内容更直接地指导第三阶段的临床实践教育,是连接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沟通桥梁.
-
浅议基础医学课程的课堂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迅速规复课堂秩序,吸引学生注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听课效率[1-2].反之,如果缺乏导入或导入没有能够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就急于传授知识,结果则"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3].因此,课堂导入虽然属于课堂教学伊始的"热身工作",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
临床病理学教学初探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演变过程中机体的组织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病理学是一门与临床医学联系密切的学科.中国病理事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医疗的完整病理学体系.也证实了教学在病理学中的地位.但由于体制、机制等诸方面的原因,目前病理学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本文着重从临床病理教学方面作一探讨.
-
多媒体技术在口腔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入门课程之一.
-
基础医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对高等医学教育基础医学课程现行考核体系的弊端及考试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思路.
-
基于网络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围绕“卓越医师”培养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同济大学医学院启动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2016年初,学校开始构建基础医学“教—学”网络平台,辅助课程整合顺利推进,提供明晰的整合主线与及时评估.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了以人体为“干”、器官系统为“枝”、知识点为“交汇”的“基础医学知识树”,发展多学科间的联系,推动师生的及时交流与意见反馈.该平台在2017年秋季学期面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放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中医院校西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加强中医院校西医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对高等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调研及论证的基础上,对西医基础课程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完善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同济大学医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全程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加强“早临床”内涵建设,全程贯穿医学人文教育;科教协同,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训练密切结合.配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改革,结合基础整合课程进行双语教材编写,扎实推进卓越医师培养,取得一定的成效.
-
提高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学质量探讨
通过对七年制医学生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提出吸引优秀生源并根据个体学习目标组织双语教学授课班,制定核心课程系列化双语教学计划,建立科学有效的人事激励机制,多渠道培养双语教师等措施,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
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
本文在分析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同时,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确定了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尝试性地提出了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
剖析我校留学生基础医学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自2006年开始,我校对留学生的招生力度不断加大,留学生教学改革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从教师的英语水平、留学生自身素质、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基础医学课程本身的特点等诸多角度分析留学生基础医学课程阶段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留学生教育的新模式.
-
TBL对医学本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相对于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国内医学本科教育基础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医药数据库,搜索关于TBL教学在我国医学本科基础医学课程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中实验组采用TBL教学,对照组采用LBL教学,课程考核以成绩分数评价。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篇文献的研究,研究方法学质量评级均为C。 Meta分析显示,TBL教学的课程成绩分数总体优于传统LBL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9.33,95%CI(5.67,13.00),P=0.000]。结论相比LBL教学,医学本科基础医学课程中应用TBL教学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需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组织胚胎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如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等综合能力,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1],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加拿大、美国等)和地区(香港)被广泛应用.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微观形态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名词多、抽象、呆板、难以记忆与掌握,学习难度大;加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普遍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而,教学效果差,直接影响后期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2].为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对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随机选择1个小班共32人中尝试性的应用了组织胚胎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生理学教学导入临床实例的讨论
学生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学到必需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课程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成教学目标.作者在生理学教学中导入临床实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
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但这门课学生往往反应内容繁杂,记的名词多,学起来枯燥无味。我总结几年的解剖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谈谈体会和看法。
1、充分准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求认识或趋向某种事物的个体倾向”。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而且是学习动机中现实和活跃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进入课堂角色,从精神上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活动与大纲之间的差距,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3、)充分利用各种模具、模型、挂图、标本,力争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他们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充分利用学生感官,加深感性认识。同时,还要使他们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议、有思维、有收获,加强他们的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
多媒体在组织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及评价
组织胚胎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对人体各种结构的位置及形态除文字语言描述外,更需要对人体结构图、模型和标本等进行直接观察.因此,直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实验课,它是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实验教学是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实验课上,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实习,把观察到的二维图形还原为事物本身的三维构像,以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同时能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
陈宜张的铮铮风骨
辛勤育人——“作为军校教员和人民教师,教好书是天职.”2013年12月20日,正值隆冬,上海天寒地冻.记者在第二军医大学教学馆见到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陈宜张院士,他早早就来到教室检查幻灯、翻看讲义……这是陈宜张数十年坚持为学生授课的一个场景.为上好每一节课,87岁高龄的老院士仍精心准备,课前查阅海量新专业文献充实讲义,课堂上用中英文双语原汁原味讲解,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枯燥的基础医学课程被他讲得有声有色.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与思考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教学以其极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与趋势,本文从其国内实践现状、总体特点与优势、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该教学模式加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