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扩增及鉴定

    作者:唐松;李永平;钟秀风;郑健樑;颜建华;应方微;林征;冯官光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功能强的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1].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肿瘤抗原将DC致敏,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的产生,进行T淋巴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2-5].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既可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又能有效激发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有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又一新兴手段.有研究表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6],但从DC入手探讨Rb的免疫治疗及预防的报道少见.

  • CIK细胞对肝癌术后患者生存率影响的观察

    作者:卢冰;李德宇;张晓

    目的 探讨CI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CIK细胞并培养扩增,于术前、术后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单独手术组和联合CIK细胞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同时记录患者生存期.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机体CD3+T、CD3+CD4+T及CD3+CD8+T分别为(67.63±0.57)%、(37.15±0.35)%、(31.78±0.44)%,单独手术组的检测结果分别为(67.35±0.3)%、(35.17±0.36)%、(29.89±0.25),两组患者体内CD3+CD4+T(t=3.778,P<0.01)及CD3+CD8+T(t=4.002,P<0.01)细胞免疫水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联合治疗组生存率为25%,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单独治疗组生存率为16.67%,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3.876,P<0.05).结论 肝癌患者经手术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能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 人脑恶性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步星耀;赵跃武;韩倩;赵红卫;张永福

    目的探讨人脑恶性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术后第2、4、8、12周和6个月同步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及全脑增敏放疗,2Gy/次,5次/疗程,总量50Gy.手术后及化放疗间歇期内输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2×109,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年生存26例(86%)、2年生存21例(67%)、3年生存19例(61%);全部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序贯自体免疫治疗,是一种个体化综合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手段.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研究进展

    作者:王喆;段连宁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措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输注有利于诱发并清除受者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预防排斥的作用.在HSCT后输注有促进植入和抗白血病复发的作用.特别是在非清髓性-HSCT后行DLI可在低移植相关并发症基础上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制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鹏鑫;李贵新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迅速.CIK细胞在体外可以快速扩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随着细胞操作及基因修饰技术的日益精进,人们正逐渐改进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处理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率及特异杀伤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CIK细胞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储眉;周健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园子,如干扰素γ、重组白细胞介素2、抗CD3McAb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溶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特点、杀瘤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

  • 过继免疫治疗HBV感染的研究

    作者:蔡元菊;黄文波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HBV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约有6亿人感染过HBV.HBsAg阳性率9.75%,约1.2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 大量制备过继免疫治疗用γδT细胞时培养基的选择

    作者:周建华;康宁;崔莲仙;何维

    目的 选择适于过继免疫治疗用γδT细胞大量制备的培养基.方法 采用不同培养基(RPMI-1640、AIM-V和OpTmizer,分别添加或者不添加自体血清)对γδT细胞进行培养,比较细胞存活率、纯度、扩增效率和生物学功能.结果 仅未添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扩增的细胞存活率随培养时间增加略有下降.不论添加血清与否,AIM-V和OpTmizer培养基扩增的细胞纯度都始终高于RPMI-1640.第2周时,未添加血清的OpTmizer培养基扩增的细胞纯度和扩增效率都显著高于RPMI-1640培养基和AIM-V培养基(P均<0.05).不同培养基扩增细胞表达的CD107a和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RPMI-1640培养的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效率显著低于OpT-mizer和AIM-V培养的细胞(P均<0.05).结论 OpTmizer培养基因其低血清依赖性、高扩增效率和扩增细胞良好的生物学功能,更适用于临床过继免疫治疗用γδT细胞的大量培养.

  • CIK细胞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智勇;黄婕;龚建平

    肝细胞癌是肝脏肿瘤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也是全世界第三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及射频消融(RFA)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但其复发率较高,长期生存率仍不容乐观。由于免疫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因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上的独特特征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介绍该细胞的基本特征并综述其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我国胃癌的治疗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陈国华;虞建锋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 90 万人新诊断为胃癌[1],尽管工业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胃癌死亡率仍占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2].在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居全死因的第二位,其中胃癌所占份额很大[3].近年来,对胃癌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胃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手术、化疗、放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胃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免疫和过继免疫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就胃癌的治疗综述如下.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一)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

    作者:王洪武

    生物治疗被称为治疗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手段.生物治疗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疫苗治疗、分子抗体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抗血管生成治疗、干细胞治疗、诱导分化及凋亡、内分泌治疗等,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生物治疗发展较快的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新药,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有很多优势,形成了一门治疗肿瘤的新领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的方法.

  • 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东;李晓强;左岭;程爱国;张庆波

    目的 观察膀胱腔内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疗法.方法 采用盐析法,由手术切除的患者自体膀胱肿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BTSA),以卡介苗为佐剂,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抗膀胱肿瘤效应细胞(BT-BAK)细胞.将BT-BAK细胞应用于肿瘤切除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行膀胱镜复查及膀胱粘膜活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37例治疗后,膀胱粘膜组织学观察显示为轻或中度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仅1例发现粘膜上皮轻度异型性增生,复发率为2.7%.治疗后患者尿液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BT-BAK细胞膀胱灌注应用于膀胱癌术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局部的免疫反应水平,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

  • CD3AK细胞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陈宝安;陈苏宁;李翠萍;金宝翠;王骏;邵泽叶;高冲;丁家华;孙耘玉

    肿瘤生物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中的重要进展之一,其中采用免疫效应细胞,如LAK细胞、TIL、CD3AK、CIK、CTL等进行的过继免疫治疗在某些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CD3AK细胞是由抗CD3单抗联合小剂量IL-2激活的T细胞,增殖能力和杀伤力较强.我们在实验中观察了CD3AK细胞对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变患者原代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 纤维连接蛋白诱导CIK细胞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作者:王士勇;张晖;杜微丽;张远;乌兰图雅;何英;刘飒;张哲;王佳玲;武秀艳

    目的:评价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troNectin,RN)诱导的CIK细胞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观察85例晚期癌症患者,经RN诱导的自体或异体血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例,分为2组:CIK细胞治疗组20例,化疗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用汉化生活量表QLICP系统测试)、临床疗效差异;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分为CIK细胞治疗组及姑息治疗组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安全性:自体及异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主要出现兴奋感、失眠、低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近期疗效:20例患者经CIK细胞治疗:PR 1例,SD 10例,PD 9例,ORR 5.00%,DCR 55.00%;16例患者经化疗:PR 5例,SD 5例,PD 6例,ORR 31.25%,DCR62.50%,2组的DCR差异不显著(P>0.05),但化疗组的ORR明显高于CIK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化疗后病人心理模块中情绪方面明显低落(P<0.05),CIK细胞治疗的患者多有生活质量提高;CIK细胞治疗组与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CIK细胞治疗组(11.0个月)比姑息治疗组(6.0个月)中位生存期延长,但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差异(x2=2.301,P=0.129).结论:RN诱导的CIK细胞自体及异体治疗均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秀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转变,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肿瘤生物疗法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前景广阔.相比起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这种方法毒副作用小、安全稳定,适应性广泛,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调控抗肿瘤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控制肿瘤或减少治疗带来相关毒副作用的目的.临床上已有不少癌症患者通过免疫细胞治疗在生存质量和精神状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卵巢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试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李瑞民;徐大为;郑建军;张玉娟;刘静;李瑞芳;王宝元

    目的:观察腹腔/全身过继免疫治疗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体外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扩增;测定其扩增前后的CD3、CD4、CD8、CD16、IL-2R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针对(TIL/rIL-2)治疗前后腹腔的病理细胞、血清CA125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腹腔液TIL培养、扩增后,CD8和CD16表达、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同时CA125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患者腹腔液病理细胞消失.经TIL/rIL-2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后,腹腔液消失者占68.5%,总有效率81.2%,随访1~8个月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腹腔/全身过继免疫治疗对卵巢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对直肠癌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的影响

    作者:郭德智;马洪涛;赵素斌;白净

    ①目的 探讨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直肠癌过继免疫治疗中对免疫杀伤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②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5例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各实验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③结果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与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11.12±0.5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77±0.66)%(t=2.687,P=0.012);去除Tmg细胞后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为(33.74±4.42)%,显著高于未去除Treg细胞的对照组CTL的杀伤效率(17.39±2.54)%(t=3.206,P=0.0034).④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含量明显增高,并且时肿瘤抗原诱导的CTL的免疫杀伤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膀胱癌患者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孙东翀;丁焕然;李晓强;左岭;程爱国

    ①目的观察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②方法由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与卡介苗(BCG)共同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BT BAK细胞.临床随机选择3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膀胱腔内BT-BAK细胞灌注治疗,采用SAP免疫组化法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③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亚群分别较治疗前增加约(28.58±7.16)%及(12.92±5.22)%,CD8+T亚群变化不显著.随诊平均18.1 6个月,仅1例发现膀胱粘膜轻度异型性增生,复发率为2.7%.④结论BT-BAK细胞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全身免疫反应能力,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效果观察

    作者:李霞;赵稳兴;蔡琳;蔡学敏;崔静;王媛媛;徐文漭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治疗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效果。方法对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2005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38例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行CIK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疗效及毒性反应、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2个疗程后,38例外周血免疫指标CD3+、CD56+、CD3+CD56+ T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临床缓解率达94.7%;相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癌抗原125、乳酸脱氢酶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1);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0~20分,提高率为94.7%,平均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1~2 kg。结论 CIK疗法为中晚期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作者:武奇

    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切除主要用于早期诊断的小肝癌,大肝癌也可手术切除,一般采用肝叶切除;非手术治疗即对不能切除的肝癌进行治疗,这种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和术中栓塞、液氮冷冻、高功率激光气化、过继免疫治疗等方法.通过以上疗法使大肝癌的瘤体缩小而获得手术切除.使"不可治愈者"转变为"有可能治愈者"或延长其生存时间.

154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