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康复对左面肌痉挛术后吞咽障碍疗效体会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女,50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肌反复不自主抽动,开始为左眼睑部,后逐渐扩散至整个左面部;无声音嘶哑,无面瘫,无听力下降及复视.于2006年9月28日在某医院行左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病人出现吞咽困难,滴水难进,一直靠鼻饲进食以维持生命.
-
家族性面肌痉挛二例
例1,患者女,47岁,因右侧面部不自主抽搐8年于2011-10-25入院,诊断:右面肌痉挛。行MR检查(图1),于2011-10-31在全麻下行右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面神经刺激及侧方扩散情况。镜下见:小脑前下动脉在面神经根部形成血管袢(图2),在血管压迫明显处垫Teflon棉,电生理提示侧方扩散消失。术后面部抽搐消失,未见复发。
-
神经内镜下治疗非血管因素面肌痉挛4例分析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偶可见于两侧.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面部发展.面肌痉挛大多源于桥小脑角处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所致,非血管所致的面肌痉挛报道较少.我们2008年4月~2013年2月对4例非血管源性面肌痉挛全程使用神经内镜进行减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面肌痉挛患者血管减压术前后血管压迫程度的量化研究
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支配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多限于一侧面部,病程无自限性,其病因多为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我们采用自身手术前后对照,用Hosoya等[1]评分量化血管神经压迫程度,并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
面神经根梳理并部分结扎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的新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乙状窦后径路面神经根梳理并部分结扎.结果56例病人手术后疗效令人满意.结论面神经根梳理并部分结扎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面神经阻滞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面肌痉挛是疼痛门诊常遇到的一种无痛性疾患.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的不自主的肌肉抽动,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炎症、面神经根部粘连、面神经受到小血管的压迫及精神因素等可能是其主要的诱因.作者对就诊的面肌痉挛的病人采用面神经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
-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引起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性,29岁.右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4 a,曾在外院行针灸、封闭等治疗无效,1996年4月收住我院.入院后情况良好,完成各项检查后于5月9日上午在局麻下行右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顺利,于上午11时返回病房,给予补液、止血、静点青霉素等.因患者寒战故停用青霉素,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症状缓解.下午给予常规抗炎药白霉素及丁胺卡那、止血药,患者无特殊不适.凌晨1时左右患者腰、臀部出现少量红色丘疹,考虑为抗炎药物过敏,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注射后丘疹未见好转,数小时后患者全身均出现丘疹,早8时再次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常规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后皮疹继续加重,遂停用抗生素.下午2时再次加10 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后,丘疹相互融合,形成密集的粟粒大红色丘疹.次日继续使用抗生素、止血药,未见新的过敏现象发生.后经炉甘石洗剂擦试,2 d后丘疹逐渐消退.患者既往曾有酒精过敏史,否认其它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5℃,P 80次/min,Bp 13.1/8.0 kPa,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中药及发病早期面神经根脱水消炎治疗面瘫126例,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病房病人,其中男性74例,女性52例,年龄6-65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一周内就诊者94例,两周内就诊者32例,伴耳后疼痛或耳下疼痛者86例,伴味觉减退者18例,伴听觉过敏者6例.
-
面肌痉挛的病因及治疗
面肌痉挛指面肌不自主抽搐样收缩,多在40岁左右发病。开始由眼眶下部出现不自主微小抽搐,继而波及全眼眶周围、口唇及面颊部,往往迁延不愈,随病程的延长,症状大多逐渐加重,由每日抽搐数次致抽搐数十次,由微小抽搐致大幅抽搐,不少患者为此痛苦不堪。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有:①血管压迫学说:指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处的压迫,导致面神经根部的髓鞘脱失,血管的搏动造成对面神经核团的异常刺激,引起异常兴奋,导致面肌痉挛。②颅内的肿瘤,如胆脂瘤、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压迫了面神经,而引起面肌痉挛。③各种感染引起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面神经,而致面肌痉挛。④面神经炎后遗症,引起面神经的髓鞘脱失,形成各轴索之间的不正常传导,而引起面肌痉挛。其中第一种情况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原因。
-
不同病因面肌痉挛行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常从眼轮匝肌抽搐起病,向鼻周、口周肌肉和颈阔肌发展,发作时眼裂不能开大,面部紧缩,口角上提而出现一种怪异面相,使患者长期处于难以言状的精神痛苦之中[1].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观察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HFS患者133例,并对影响MVD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诊治体会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表现为面神经所支配肌肉发作性、不受控制的反复性抽搐,其病因多为小脑桥脑角处面神经根部为血管所压迫.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具有明确肯定的治疗效果.手术中准确辨认责任血管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获得满意疗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现将我们2006 年7 月至2010 年12 月经MVD治疗的单侧HFS患者48 例资料整理分析.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不自主的面肌抽搐为特点的功能性颅神经病变,在紧张、激动时易诱发,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其主要病因被认为是面神经出脑干段( root exit zone , REZ )受到责任血管的压迫[1]。桥小脑角区( cerebel lopontine angle ,CPA)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也可导致HFS的发生。面神经根部的蛛网膜增厚、粘连导致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也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诱因[2]。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针灸、神经阻滞等,但都无法做到完全根治。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治疗面肌痉挛,因其对神经及血管功能能够完全保护,已成为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症状不缓解、颅神经并发症、脑损伤并发症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等仍无法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现就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电生理监测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5例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面肌痉挛的病因主要是搏动冲击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造成局部脱髓鞘,传人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传导短路所致.1966年Jannetta首创基于颅神经血管压迫学说的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经发展完善,目前已是国际上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本文收集和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1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乙状窦后人路MVD操作、术中电生理监测方法和疗效.
-
半面痉挛患者的面神经电图表现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本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已知许多因素,诸如面神经径路上的各种肿瘤、发生在面神经根部(REZ区)的血管压迫、神经根部的蛛网膜粘连、感染及多发性硬化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本文对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的36例半面痉挛患者进行面神经电图测试(ENoG),以探讨其病理生理改变.
-
面神经根出脑干区的显微解剖研究进展
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的搏动性压迫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针对此病因的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被认为是当前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
面肌痉挛与微血管减压
微血管减压术(MvD)是面肌痉挛首选的手术方法,责任血管判定是MVD手术成败的关键,责任动脉悬吊法和架桥法是对传统MVD的改良和补充.面神经根解剖变异会影响对神经和责任血管的辨识,增加手术难度,静脉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EZ)需要分离隔垫或电凝切断.不典型面肌痉挛MVD中,除探查REZ外,还必须垫开REZ远侧端的压迫血管.神经内镜能清晰观察确定责任血管的压迫点,确保减压准确充分.显微解剖的深入研究,术中异常肌反应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使用,悬吊法和架桥法对MVD的补充以及神经内镜的应用,使MVD的疗效显著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
-
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疗效及异常处理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阵挛,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受意识支配地收缩,多数为桥小脑脚处面神经根部受压产生,在除外习惯性眼肌痉挛,面部痛性抽搐,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所存在的面部抽动后,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明确肯定的治疗效果[1].我科自1999年至今共收治面肌痉挛患者48人,现对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回顾分析如下.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策略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病因大多是面神经根部血管压迫所致,一般不会自然好转,国内发病率为11/100万[1].我院自2005年10月~2007年7月使用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51例,本文对其治疗效果及复发因素进行分析.
-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1例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异位冲动发放,引起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造成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面部抽搐.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美观[1].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 ression,MVD)是目前外科治疗面肌痉挛首选的治疗方式,其有效率达到86%~97%[2].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行MVD治疗面肌痉挛21例,疗效满意.
-
面神经根梳理并部分结扎治疗面肌痉挛
由于病因的多样性,各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疗效的差异较大。即使目前报告较多的针对病因所开展的微血管减压术及面神经根牵拉术,其治愈率也仅为80%。为探索更为科学有效地治疗方法,作者根据阻断或减弱神经传导功能而达到治愈面肌痉挛的想法,采用神经根梳理并部分结扎的方法治疗该病1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由于开展时间短,病例数尚少;以往尚无开展此类手术的报告,在此仅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