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省20~65周岁已婚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的贝叶斯估计

    作者:张肖敏;张春延;陈峰;李瑛;王京玲

    目的:估计某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Ⅱ°及以上(CINⅢ°、宫颈癌)的发病率,并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省20 ~65周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对部分筛查正常者隔年随访,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发病情况.结果:共进行113 134例.累计226 972.33人年随访,其中1 846例细胞学阳性需进行病理学检查,终收到1 510份病理结果,检出CINⅡ°及以上者442例;通过贝叶斯法考虑病理检查随访人群中的失访病例以及细胞学检查阴性人群中的漏诊病例,估计得该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Ⅱ°及以上的发病率为283.79/10万,95%可信区间(201.58,393.06)/10万.结论:基于贝叶斯法,考虑了病理检查失访人群中的失访病例以及细胞学检查阴性人群中的漏诊病例,估计得到的该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Ⅱ°及以上的发病率更合理、更准确.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

    作者:唐雍艳

    目的:探讨研究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疑似的108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和阴道镜检查,对诊断结果和诊断率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阴道镜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灵敏度高于阴道经检查,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宫颈炎症的诊治和随访

    作者:石一复;李娟清

    子宫颈可出现发育异常、炎症、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宫颈上皮细胞异常、上皮内肿瘤、宫颈癌、肉瘤、转移性肿瘤、损伤等多种疾病和情况,而炎性疾病在整个子宫颈疾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妇女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也可与其他宫颈疾病并存,还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密切相关.所以必须重视宫颈炎症性疾病的诊治和随访.

  • 宫颈癌预防联盟(ACCP)对于有效筛查和治疗宫颈癌的10项重要发现和建议

    作者:董琳

    一、背景情况通过实施接种HPV疫苗和宫颈癌筛查规划两方面的措施可减少宫颈癌相关的死亡率,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缺乏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受过培训的人员,无法重复在较富裕国家以细胞学为基础,多次就诊,检测癌前病变的途径(阴道镜和活组织检查之后进行子宫颈巴氏涂片检查).

  • 窄带光谱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方圆;韩树堂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检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普通白光胃镜、窄带光谱成像内镜联合放大内镜(NBI-ME)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NBI可清楚地观察到茶色食管上皮内血管及青色的深色血管,普通放大胃镜难以清楚地观察到食管上皮内血管.在NBI-ME模式下,84例患者中共发现123个病变,10例重度异型增生和10例M1期癌病灶的上皮内乳头毛细血管袢(IPCL)均表现为IPCL-V-1型改变,10例M2癌为IPCL-V-2型改变;19例M3期和5例SM1期为IPCL-V-3型改变,11例SM2期和19例进展期癌为IPCL-V-4型改变.结论:窄带光谱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系统地观察到食管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改变,便于早期发现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病灶,较普通胃镜的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年龄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特点

    作者:王武玲;宋琦;詹颖瑛;蔡艳悦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女性人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液检查和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情况,从而可更好地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截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82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并按照患者年龄分组为治疗一组(≤45岁)与治疗二组(>45岁),各41例.结果:治疗二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引道不规则流血,且以宫颈癌Ⅱ期为主,占56.1%(23/41);而治疗一组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主要以CIN Ⅰ~Ⅲ期、宫颈癌0~Ⅰ期为主,分别占43.9%(18/41)、31.7%(13/41).两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二组主要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综合治疗,且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人数较多;而治疗一组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且大多保留卵巢功能.结论:正确了解及掌握不同年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

  • 微创手术治疗声门型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生;魏巍;周尚清;张再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声门型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声门型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①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黏膜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0.0%(0/50),对照组复发率为8.0%(4/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声门型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具有术后恢复好,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HIV/AIDS患者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冯其莲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HIV/AIDS患者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42例HIV/AIDS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HIV抗体阴性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癌、癌前病变程度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性病史、多性伴情况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试验组患者配偶/固定性伴有多性伴、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性均比对照组高,试验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宫颈癌病变发病率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有多性伴、性病史、多性伴等因素与HIV/AIDS合并宫颈癌与癌前病变密切相关,HIV抗体阴性者宫颈癌发病率明显比HIV抗体阳性者GIN Ⅲ宫颈癌的发病率低.

  •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探讨

    作者:罗正莲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4例患者自然妊娠,而且新生儿全部存活.结论:对有生育愿望的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较为安全,肿瘤得以控制之后,妊娠要尽快,生育完成后要选择时机接受手术治疗.

  • 危险因素与宫颈癌发生危险度的交互作用及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丽霞;董剑梅

    目的:研究危险因素与宫颈癌发生危险度的交互作用及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方法:宫颈癌患者以及对照组共645例,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性传播疾病史、性伴侣数、孕次是引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可是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以后 CIN Ⅰ危险性较高的 HPV 基因型为HPV-16,HPV-18,HPV-31,HPV-33,HPV-45,HPV-53,HPV-58,HPV-59.结论:宫颈癌行为危险因素与HPV 感染有联合作用.性传播疾病史以及性伴侣数的联合作用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另外,HPV 感染当中, HPV-52是为流行的亚型,其次为HPV-16,HPV-18,HPV-33,HPV-53.

  • 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作者:刘健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EMR组的15例患者行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SD组的15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照两组在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上的差异.结果:EMR组的整块切除率为33.33%,显著低于ESD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R组的手术时间为24.35min(s--2.63),显著低于ESD组的63.24min(s=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R组的术后复发率为20%,明显高于ESD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EMR相比,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ESD,具有手术操作彻底、整块切徐率高的优势,是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较好选择.

  • 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内镜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鹏;薛茂海;孙祥玉;刘虹;邱梦琪;赵衍磊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碘染色诊断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在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02例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碘染色检查,在不染区或淡染区多点活检.结果:早期食管癌检出率1.57%~2.93%;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检出率3.36%~5.08%;食管癌前病变(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为18.2%~27.39%.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普查,能够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保雪东

    目的:进行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消化道癌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进行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完全切除50例患者病变部分,其中20例患者采用EMR切除病灶、6例患者采用ESD分片切除病灶、24例患者采用ESD完整切除病灶.EMR手术时间平均为40.4min(s=4.7),ESD手术时间平均为80.2min(s =9.0).术后病理结果中胃息肉8例、胃早癌10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2例、结肠息肉20例.经ESD和EMR治疗50例患者的一次切除率96.0%(48/50)、出血率14.0%(7/50)、穿孔率10.0%(5/50).术后半年至一年随访中,50例患者复发率为0.结论:采用EMR和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Bcl-2、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宇;吴小翎

    目的①研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②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对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癌前病变(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和72例胃癌标本,用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细菌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检测HP;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缚和胃癌组(P<0.05),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间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的表达率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和胃癌组依次增高,但仅胃癌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对胃癌病例按分化程度高低分组,Bcl-2、p53蛋白在两组间呈反向表达,在癌前病变的HP阳性组中,Bcl-2、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但在胃癌中,Bcl-2、p53蛋白表达率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胃癌发生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Bcl-2、p53表达增加,使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增殖相对增强;②在癌前病变阶段,HP感染影响着Bcl-2、p53蛋白的表达,可能为促进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③在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中,Bcl-2、p53蛋白呈反向表达,前者可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分化,后者除参与形成肿瘤外,在胃癌进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叶酸联合维生素C逆转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前病变的疗效

    作者:马章春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C逆转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在常规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基础上给予叶酸联合维生素C,对照组仅给予常规Hp根治。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变化、Hp转移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0.5%和87.3%,而对照组分别为73.4%、68.7%和34.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Hp 转阴率96.7%,和对照组(9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Hp根治基础上,联合叶酸和维生素C能够显著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逆转癌前病变。

  • HPV、TCT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水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阴道镜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2017于该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0000例农村籍妇女为研究对象,依据筛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016—2017年5000例作为实验组,患者先行HPV检测,高危HPV16、18阳性者直接阴道镜下活检,其他HPV阳性者行TCT检查,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活检;2015年50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先行TCT检查,异常者再行阴道下活检.对比观察两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效果.结果 实验组诊断正常/炎症4926例(98.52%),宫颈上皮内瘤变74例(1480/10万),宫颈癌0例(0),与对照组诊断正常炎症4972(99.44%),宫颈上皮内瘤变26例(520/10万),宫颈癌2例(4/10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P>0.05,x2=3.48,P<0.05;x2=3.26,P<0.05).结论 HPV、TCT联合阴道镜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手段,其中先行HPV检测,高危型阳性直接阴道镜活检可减少诊断步骤,对减少筛查工作量具有积极作用,更具推广价值.

  • 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石杰;付琼

    目的:探讨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宫颈异常患者1500例,均进行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HPV检测方法明显优于TCT和宫颈刮片(P<0.05)。结论:HPV检查方法敏感性较高,可以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病理探讨

    作者:李伟霞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结果:基底细胞癌、日光性角化、鲍温病是皮肤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基底细胞癌多发于人体面部,鲍温病多发于人体躯干部位;皮肤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的是Paget病、恶性黑素瘤、鳞状细胞癌。结论:对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有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提高了治愈率。

  • 抗生素的使用与癌前结肠息肉增加的风险有关

    作者:罗群芳

    近的证据显示,可以影响肠道细菌组成的抗生素可能与结肠癌增加的风险有关.哈佛医学院领导研究小组希望观察到抗生素的使用是否与腺瘤性息肉有关,结肠癌前病变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小组分析了16,642名年龄在60岁或以上女性的相关数据,她们都参与了护士健康研究.首先,研究人员调查了参与者在20-59岁期间以及近这四年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他们也检查了参与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并发现有1,195例腺瘤性息肉.

  •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三阶梯诊治

    作者:王敏

    定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联系过程.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2878 条记录 3/144 页 « 12345678...1431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