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4~10μg/L的前列腺癌"灰区"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生才;刘明;王建业

    目的探讨血清PSA 4~10μg/L前列腺癌"灰区"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8年5月至2004年2月间血清PSA 4~10μg/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对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1例患者血清PSA4~10μg/L,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后诊断前列腺癌34例(24.1%).临床分期cT1期3例,cT2期21例,cT3期6例,cT4期4例,cT1、cT2肿瘤的平均Gleason评分明显低于cT3、cT4肿瘤.24例cT1、cT2期肿瘤行前列腺癌根治术,4例cT3肿瘤在4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2例cT3肿瘤和4例cT4肿瘤行睾丸切除术.28例根治术的病理结果21例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7例已侵出前列腺外,二者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42个月(18~69个月).2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PSA未见升高,4例pT3肿瘤术后出现PSA升高,1例出现多发性骨转移,无癌特异死亡.4例cT4肿瘤在睾丸切除术后13~23个月因为血PSA明显升高或出现骨转移而加抗雄激素受体治疗,2例病情稳定带瘤生存,2例因为广泛癌转移死亡.结论对于血清PSA 4~10μg/L前列腺癌"灰区"的患者应常规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SA 4~10μg/L"灰区"的前列腺癌并非都是早期癌.Gleason评分对于判断术后病理分期有重要意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 老年人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癌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倩;谷永红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方法 回顾分析328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中4例低PSA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低血清PSA前列腺癌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结果 4例患者平均年龄71.3岁,入院平均PSA值为1.96 μg/L;2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2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2例.对2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行内分泌治疗;对其余2例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内分泌辅助治疗. 结论 低PSA型前列腺癌起病隐匿,易于漏诊,诊断和监测不依赖于PSA.需结合清游离PSA、PSA密度等多项指标及直肠指诊等基础检查协助鉴别诊断.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老年男性的分布及与空腹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坚;刘泽;郭燕燕;刘凌;王鲁妮;吴军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空腹血糖(FBG)、血脂与PS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0年来我院体检的2903名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的PSA、FBG、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资料,按照年龄分为6组,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PSA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组FBG、TG、LDL-C、HDL-C与PSA的相关性.结果 PSA水平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60~64岁组的TG和LDL-C与PSA正相关,HDL-C与PSA负相关(r=0.10,0.15,0.12,P<0.05),其余各组上述指标与PSA不相关(P>0.05);65~69岁组FBG与PSA负相关(r=0.10,P<0.05),其余各组FBG与PSA不相关(P>0.05).结论 PSA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暂不能认为空腹血糖、血脂与PSA相关.

  •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及其变异体DNA在肿瘤细胞株及前列腺组织中定量检测

    作者:严海燕;陈瑞;钟日辉;罗晓红;劳伟思;曹开源

    目的 通过检测在不同肿瘤细胞株和不同病变前列腺组织中的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及其变异体5(PSMA5) DNA水平,进一步了解和阐明PSMA及PSMA5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建立的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RT-PCR)检测肿瘤细胞株及不同病变前列腺组织中的PSMA及PSMA5 DNA.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PSMA 及PSMA5 DNA 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F=3.40、11.94,均P<0.05),且在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5 DNA含量明显高于PSMA DNA(P<0.01).结论 PSMA及PSMA5在不同肿瘤细胞株和前列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提示了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PSMA5更具有肿瘤特异性.

  • 中国11城市老年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分析

    作者:王鑫;王建业;刘明;于普林;张传芳;孙振球;张亚群;汪洪海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在全国11个中心城市的34个老年科门诊进行调研,首先对在调查时间内前来老年科门诊就诊的全部男性患者进行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史询问,然后从中选取11000例正在进行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患者填写详细的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检查.结果 在1000名被调查者中,共收到有效问卷774份,其中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偏高且前列腺体积偏大者比例较高.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联合药物治疗(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的比例高,达45.48%,以下依次是α受体阻滞剂(36.30%)、5α还原酶抑制剂(13.05%)和其他药物(主要是中成药和植物制剂,5.17%).结论 当前,我国老年科门诊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方面,还存在着只重视症状的改善而轻视疾病进展的倾向,和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治疗指南以及众多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前列腺特异抗原筛查与前列腺癌

    作者:许斌;华立新

    2008年,美国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癌.据估计当年全美新发前列腺癌病例186 320例,其中死亡28 660例[1].2000-2004年已发表的文献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每6名男性中,有1名在其一生中可能被诊断为前列腺癌[2].自从1992年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来,外周血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筛

  • 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之间的关联性

    作者:陈铭;罗伊丽;杨绍玲;徐璐;李楠;杨篷;林紫薇;卜乐;李鸿;曲伸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6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688例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前列腺癌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6分为低级别,7分为中级别,8~10分为高级别)、糖尿病病程(0~5年,6~10年,>10年)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6.5%~7.5%,≥7.5%)进行分层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协方差分析分别探讨T2DM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PSA的相关性.结果 T2DM增加前列腺癌患病风险(OR=1.41,95%CI:1.03~1.93,P=0.032),尤其是高级别前列腺癌(OR=2.54,95%CI:1.49~4.24,P=0.001),低、中级别前列腺癌风险未增加(均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和HbA1c的增加,高级别前列腺癌患病风险逐渐升高.T2DM患者血清PSA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者[(6.5±4.5)比(8.5±3.7)μg/L,t=-3.380,P=0.001],且随着病程的增加,PSA降低幅度逐渐增大;前列腺癌人群中,糖尿病患者PSA低于非糖尿病者[(18.1±3.5)比(23.9±3.0)μg/L,t=-2.667,P=0.021].结论T2DM与前列腺癌发生呈正相关.T2DM患者PSA水平降低,可能延误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导致高级别前列腺癌风险增加;PSA的阈值(4μg/L)可能不适用于T2DM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随访.

  • MRSI对预测PSA为4~10ng/ml的非前列腺癌患者的潜在价值

    作者:Rajeev Kumar;Rishi Nayyar;Virendra Kumar;Narmada P.Gupta;Ashok K.Hemal;N R. Jagannathan;S Dattagupta;S.Thulkar;张沂南

    目的 对于PSA在4~10ng/ml间的人群,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选前列腺癌的阳性预测值只有30%~42%.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可以通过细胞代谢水平的改变对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因而能够鉴别出由于非肿瘤性因素导致的PSA水平升高的患者,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活检.我们通过评估PSA水平在4-10 ng/ml且MRSI阴性者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来验证这一假说.方法 对155名具有活检指征的男性,在行经直肠超声(TUFTS)引导下前列腺活检之前,先行前列腺三雏质子MRSI.MRSI通过直脑内线国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对三雏像素无阳性发现的患者行标准6点活检,对三雏像素显示可疑或恶性的患者加行MRSI定位活检.对活检阴性者,每6个月复查血清PSA1次,至少随访18个月.结果 在此155名男性中,36名(PSA水平:4.25~9.9ng/ml,平均6.47ng/ml)患者的MRSI中未发现恶性三雏像素且活检阴性.在此36名患者中,26例完成了至少18(18~44个月,平均26.7个月)个月的随访.4例患者需要重复活检,1例PSA水平持续增高的患者在29个月后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结论 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血清PSA处于4~10ng/ml的患者,如果MRSI没有显示任何的恶性三雏像素,则可以推迟进行前列腺活检.

  • 更换抗雄药物治疗初始内分泌治疗失效的晚期前列腺癌

    作者:吴剑平;孙宏斌;朱佳庚;苏江浩;徐郑;许露伟;窦全亮;贾瑞鹏

    目的:观察初始内分泌治疗失效的晚期前列腺癌更换抗雄激素药物的二线内分泌治疗疗效。方法48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药物或手术去势联合比卡鲁胺(50mg,qd)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初始治疗失效后更换抗雄药物为氟他胺(250mg,tid)进行二线内分泌治疗,以血清PSA值是否下降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耐受氟他胺治疗。29例(60.4%)血清PSA值下降,其中17例(35.4%)下降>50%,中位有效时间(10.2±3.5)个月;12例(25.0%)下降<50%,中位有效时间(7.4±2.7)个月。19例(39.6%)治疗无效。统计分析显示一线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长者可获得良好的二线内分泌治疗反应(P<0.05),而Gleason评分,一、二线内分泌治疗前PSA及治疗后PSA谷值均与二线内分泌治疗疗效无关。结论晚期前列腺癌初始内分泌治疗失效后,部分患者更换抗雄激素药物仍可取得一定疗效,可作为细胞毒化疗前的有效选择。

  • 血清游离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冯陶;黄有媛;窦长琪;魏今

    目的 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游离PSA(FPSA)与TPSA的比值(F/T)鉴别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价值. 方法 测定177例BPH和60例PCa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计算F/T值,分别比较F/T值与TPSA在诊断灰区、灰区外低值区及灰区外高值区中鉴别两种疾病的能力. 结果 在诊断灰区外高值区,TPSA和F/T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0.010.05),而F/T值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阴性率仅3%;在灰区外低值区,TPSA和F/T值在两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5). 结论 血清TPSA为前列腺癌标记物,F/T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有重要价值.

  • 血清PSA、PSAD和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

    作者:赵耀瑞;徐勇;张殿举;畅继武;张淑敏;史启铎;孙光;韩瑞发;姚庆祥;马腾骧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 ng/ml者184例,PSA<4 ng/ml且直肠指诊及经直肠B超有阳性发现者8例.对PSA、PSAD和PSAT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92例患者中经前列腺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PCa)100例,活检阳性率52.1%,其中8例PSA<4 ng/ml者中,活检结果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7例;93例PSA>20 ng/ml者中80例为PCa,活检阳性率86.0%;91例PSA 4~20 ng/ml者中19例为PCa,活检阳性率20.9%.血清PSA 4~20 ng/ml患者,PSAD>0.10或PSAT>0.10时,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11.1%或4.2%,阳性预测值为22.9%或21.6%,可避免8.8%(8/91)或3.3%(3/91)阴性穿刺结果.血清PSA 4~20 ng/ml时,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分别为(13.2±4.7)和(11.4±4.6)ng/ml(P>0.05);PSAD分别为0.36±0.18和0.19±0.09(P=0.001);PSAT分别为0.67±0.36和0.32±0.18(P=0.000).血清PSA、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810和0.833,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与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SA>20 ng/ml时应做前列腺穿刺活检;PSA 4~20 ng/ml时,PSAD和PSAT对预测患者是否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有较大帮助.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结合PSA检测在前列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陈志强;杨文君;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郭玉林;蒋学祥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ADC 值结合血清PSA检测在前列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47例.年龄56~86岁.临床分期A期2例,B期18例,C期27例.高分化(2~4)1例,中分化(5~7)23例,低分化(8~10)23例.血清t-PSA为1.41~603.16 ng/ml,f-PSA为0.10~12.29 ng/ml.F/T比值0.01~0.36,行MR扩散加权检查,扩散敏感系数800 s/mm2.按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分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及整个腺体的ADC值,并与血清t-PSA、f-PSA、F/T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7例患者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分别为(1.29±0.28)×10-3、(1.78±0.32)×10-3mm2/s,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P<0.01).癌区ADC值与t-PSA、f-PSA呈负相关(γ=0.353,P<0.01;γ=-0.401,P<0.01),与F/T比值呈负相关(r=-0.123,P>0.05). 结论癌区ADC值与t-PSA、f-PSA呈负相关,ADC值结合PSA有可能在术前对肿瘤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和术前评估.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作者:周利群;陈利民;那彦群;黄有媛;冯陶;郝金瑞;潘柏年;薛兆英;顾方六;郭应禄

    目的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对913例年龄30~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PCa)的患者行血清T-PSA及游离PSA(F-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对可疑PCa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动态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PSA、F-PSA及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103例患者经活检诊断为PCa,检出率11.3%.810例BPH患者血T-PSA及F-PSA与年龄呈正相关(r=0.22,P<0.001;r=0.17,P<0.001),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16,P<0.001).T-PSA及F-PSA每年分别增加约4.4%和2.7%,F/T比值每年下降约1.3%.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PSA值40岁~为0~1.5 ng/ml;50岁~为0~3.0 ng/ml;60岁~为0~4.5 ng/ml;70岁~为0~5.5 ng/ml;80岁~为0~8.0 ng/ml. 结论 BPH患者血清T-PSA和F-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建立年龄特异性的T-PSA界值范围可以提高PSA诊断PC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高值PSA临床分析

    作者:吴斌;潘春雨;卜仁戈;霍军;闻宁;王鸿起;郭恩忠

    目的探讨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高值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来源.方法对27例术前PSA值8.1~75.1 ng/ml,直肠指诊前列腺≥Ⅲ°,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50 ml,无前列腺癌(PCa)迹象的排尿困难患者,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及术后PSA追踪检测方法,分析术后PSA值变化的原因以及术前高值PSA的来源.结果27例切除腺体40~185 g,平均82.7 g.病理检查2例发现PCa灶,25例未发现PCa灶.术后1个月内1例有PCa灶者PSA上升,26例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24例获随访17~57个月,PSA 0.08~2.39 ng/ml,平均1.16 ng/ml.结论大体积BPH患者的高值PSA多源于前列腺移行区增生腺体,而非源于外周区.

  • 前列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及与PSA的关系

    作者:周利群;黄啸;吕英谦;曾荔;宓培;夏同礼;冯陶;张志文;那彦群;郭应禄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表达及与PSA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E-cadherin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总PSA(T-PSA)、游离PSA(F-PSA)及F/T值的关系. 结果 E-cadherin正常表达24例(43%),异常表达32例(57%),E-cadherin表达缺失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T-PSA、F-PSA无明显相关性,而与F/T值呈正相关(P<0.01). 结论 E-cadherin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317例前列腺癌诊断分析

    作者:肖序仁;史立新;王晓雄;洪宝发;叶林阳;张磊;蔡伟;高江平;卢锦山;李炎唐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17例前列腺癌占同期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总数的2.2%,为同期泌尿生殖系肿瘤患者的9.8%.近10年收治的新病例数为前20年的4.2倍.临床应用PSA检测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数(211例)和T1~T2患者的比例(60.2%)显著高于PSA检测应用前(106例,50.0%).单项PSA、直肠指检(DRE)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US)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为 86.1%~89.1%.而当PSA结合DRE或TRUS任何一项检查时,阳性率可提高至 99.0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SA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体积显著相关. 结论近10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住院人数呈增高趋势.血清PSA检测对于发现早期肿瘤具有重要意义.PSA与DRE、TRUS是筛选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与准确率.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患者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鑫;李宇峰;王萍;岳东民;叶青;杨卓;臧伟清;王广浩;曲晓光;高福金

    目的 研究PSA值增高患者前列腺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状态对血清PSA的影响.方法 130例PSA值增高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行直肠指检按摩获取前列腺液,进行瑞氏染色和脱落细胞学分级,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方差分析PSA水平在不同脱落细胞学分级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前列腺液体积、白细胞密度和白细胞总数与患者的tPSA、fPSA、年龄、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行t检验或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组tPSA、fPSA、年龄、前列腺液体积、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密度、白细胞总数、前列腺体积的差异. 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前列腺癌77例(59.2%),非前列腺癌53例(40.8%).脱落细胞分级Ⅰ ~Ⅴ级分别为28例(21.5%),32例(24.6%),22例(16.9%),36例(27.7%),12例(9.2%).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为100%.在PSA≥20 μg/L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0/16,62.5%).在脱落细胞学分级Ⅰ~Ⅳ级之间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级与Ⅴ级之间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液体积和白细胞总数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性相关,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白细胞密度和总数显著高于前列腺癌患者,且其血清PSA值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密度呈正相关性. 结论 PSA值增高患者行前列腺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在患者PSA值较高时.非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 Gleason10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沙建军;潘家骅;张连华;陈伟;宣寒青;李东;薄隽杰;刘东明;黄翼然

    目的 观察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疾病变化过程,总结该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21例初诊为前列腺癌、Gleason 10分、行手术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初诊年龄56~85岁,平均73岁.PSA 8.9~261.0 ng/ml,平均60.8 ng/ml,其中6例PSA≤20 ng/ml.行核素骨扫描发现骨转移16例.予双侧睾丸切除术加氟他胺或比卡鲁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PSA,以后每3个月随访PSA.治疗后6个月为单纯内分泌治疗观察终点.6个月内PSA未降至<4 ng/ml且无远处转移者加用局部外放射治疗,伴骨转移者使用基于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全身化疗.患者死亡为研究终点.结果 15例初诊PSA> 20 ng/ml患者中,5例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PSA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中4例伴骨转移.该4例子全身化疗后PSA均未降至正常水平,3例1年内死亡,1例诊断后19个月死亡,1例疾病局限患者予外放射治疗,PSA下降至正常水平8个月后出现肿瘤进展,诊断后11个月死亡.10例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水平,其中3例分别于诊断后第19、28、36个月死于肿瘤,7例存活.6例初诊时PSA≤20 ng/ml患者中3例治疗后6个月内PSA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伴骨转移予化疗后于1年内死亡;1例PSA下降至正常水平但仍出现肿瘤进展,全身多发骨转移,化疗无效,1年内死亡;1例4年后因前列腺癌死亡;1例随访6个月,PSA降至0.07 ng/ml. 结论 Gleason 10分前列腺癌肿瘤进展迅速,抗雄激素治疗疗效不佳,行伞雄激素阻断后6个月内PSA无法下降至正常水平患者病情进展凶险.初诊PSA≤20 ng/ml且病理证实Gleason 10分者可能预示预后不佳.

  • 抗炎治疗后亚临床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目的 探讨抗炎治疗后亚临床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直肠指检阴性的亚临床型前列腺炎患者136例.实验窒检查PSA 4.2~49.7(14.0±7.8)ng/ml.136例予抗炎治疗后2周复查PSA并在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评估抗炎治疗前后PSA、PSA密度(PSAD)、游离/结合PSA(f/t PSA)及其变化(△PSA、△PSAD、△f/t PS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炎前后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采用SPSS 11.0软件对组间行t检验.结果 136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33例.良性病变103例.抗炎治疗前后相比:PSA由(14.0±7.8)ng/ml降至(10.4±7.7)ng/ml、PSAD从(0.24±0.12)ng·ml1·ml~(-1)降至(0.18±0.12)ng·ml~(-1)·ml 1、f/t PSA从0.23±0.08降至0.16±0.0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PSAD和△f/tPSA分别为(-3.59±4.34)ng/ml、(-0.10±0.09)ng·ml-1·ml-1及-0.06±0.05.抗炎治疗前PSA、PSAD和f/t PSA诊断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88、0.642和0.504,△PSA、APSAD和△f/tPSA诊断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957和0.98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亚临床型前列腺炎伴有PSA增高者经抗炎治疗2周后血清PSA明显下降;利用抗炎治疗后△PSA、APSAD、△f/t PSA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 前列腺液中B7-H3分子表达对t-PSA灰区内炎性PSA升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魏雪栋;侯建全;张光波;袁和兴;黄玉华;李琛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EPS)中B7-H3分子对血清t-PSA灰区(4~10 ng/ml)内炎性PSA升高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全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和t-PSA灰区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共116例,年龄19~80岁,平均40岁.CP 91例,年龄19~49岁,平均31岁.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I型)11例、慢性炎症性非细菌前列腺炎(IIIA型)26例、慢性非炎症性非细菌前列腺炎(IIIB型)54例.t-PSA灰区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5例,年龄62~80岁,平均71岁,t-PSA(7.21±2.60)ng/ml.其中穿刺病理结果阳性5例,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2例、8分1例;阴性20例,其中伴炎症细胞浸润11例.采用经直肠按摩法提取EP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EPS B7-H3水平.健康男性对照11例,年龄24~46岁,平均30岁.既往无泌尿系不适症状及手术史.结果 对照组、II型组、IIIA型组、IIIB型组EPS中B7-H3水平依次为(49.81±11.54)、(19.33±13.90)、(17.67±15.76)、(25.14±13.44)ng/ml,穿刺阳性组、阴性不伴炎症组、阴性伴炎症组分别为(26.30±16.32)、(30.23±18.42)、(10.11±5.42)ng/ml.CP各组EPS B7-H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I型组和IIIA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IIIB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阴性伴炎症组EPS中B7-H3水平与II型组、IIIA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穿刺阳性组及阴性不伴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 B7-H3表达检测在t-PSA灰区内诊断炎性PSA升高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P=0.001),当EPS B7-H3值≤16.24 ng/ml时,诊断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1.8%.结论 EPS B7-H3表达检测可能成为t-PSA灰区内鉴别诊断炎性PSA升高的新指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676 条记录 4/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