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疾病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各种类型的干细胞以其独特的模式在肝脏再生中发挥作用,这在许多报道中均已阐述.本文对当前广泛讨论的多种干细胞群体加以描述,试图将有关肝干细胞生物学方面不同的观点加以概括.本文重点阐述了用"细胞融合"而非"转分化"理论来解释肝脏再生的观点.并且认为在尝试干细胞对肝脏疾病进行临床治疗之前,尚有一系列未明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病毒晚期结构域研究进展
病毒蛋白中有一个结构域参与了有包膜病毒释放过程,而且这个结构域对病毒释放是必不可少的,称为晚期结构域.它通过与一些细胞所固有的机制相作用来发挥功能.目前的研究发现晚期结构域与细胞分选机制和泛素化机制有密切的联系.对晚期结构域的研究,不仅增加了人们对病毒学的认识,还可以为细胞生物学的几个重要领域提供有用的信息.
-
细胞因子和结核性胸腔积液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胸腔积液的免疫学检查也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胸腔积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方面进行综述。 一、细胞因子的产生 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对结核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此基础上结核菌和/或结核蛋白进入胸膜腔引起一系列的胸膜炎症反应,诱发免疫反应。引起病理变化的结核菌成分,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壁。结核分支杆菌的细胞壁含有类脂、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等,能增强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刺激T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产生淋巴激活因子,并增加其吞噬能力。
-
中医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块的设想
形态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病理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特点.形态学实验涉及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等五个学科的大部分实验内容.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正常和病变组织或器官形态学以及各种寄生虫形态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技术;借助光学显微镜或大体识别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微细结构和病理改变,联系疾病的发生及临床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
-
探讨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领域及高等教育体系中均占有重要位置。针对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分别从前期理论学习和后期实验室课题研究这两个层面,探讨行之有效的提高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在理论学习阶段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以及改变考核模式等方法,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实验室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并通过导师的引导作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2004年9月列为高等中医院校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2006年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入选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室建立天1957年,是国内成立早、规模大、长期坚持经络研究的少数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和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设有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 、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7个基础实验室和1个临床实验室.
-
论中医“肾”藏象的宏观和微观实质
中医“脾”实质在细胞的微观层次是线粒体,在解剖学的宏观层次对应的脏器是肝,而非脾非胰;本文继续探讨中医“肾”藏象的宏观和微观实质,通过中医古文献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印证,指出中医“肾”宏观上应该是指现代医学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而非肾脏;在微观的细胞层次上应该是染色体.
-
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之一——“脾”与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它提供机体所有生命活动和生化反应不可或缺的能量.线粒体的功能特点与被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并与中医"脾"有着多方面的共通之处.故以中医有关"脾"的主要功能论述为纲,阐述线粒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有研究以期证明脾的中医藏象实质有其细胞生物学的物质基础.
-
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之二--"肾"与染色体
继续讨论中医之"肾"与染色体的相同之处,以期证明染色体是中医之"肾",而染色体中DNA贮存的遗传信息,即是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细胞通过"DNA→RNA→蛋白质"的信息流,把遗传信息翻译成的具有各种生命功能的蛋白质,即为"元气"和"元阴"、"元阳".染色体DNA的复制和转录,即是中医之"肾"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微观实质.肾所主的器官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器官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都是染色体DNA时刻在高度复制和(或)转录表达的细胞,其亚细胞结构都有明显的特点--细胞核较大(高复制、高转录)和(或)核糖体数目众多(高表达).所有抑制DNA正常功能的药物都有损伤"肾"的副作用,所有补"肾"中药都有保护和增进DNA正常功能的功用.
-
"多元化"整合与优化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及应用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的确定,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将发生更大的变化.面对新时期的改革现状,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的改革也应与时俱进,不断的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医学细胞生物学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精品课程,正在向省级精品课进军.本门课程自1983年设立以来,每年修读的专业有中西医临床专业(外科方向、妇儿方向)、针推专业、护理专业以及药学院的生物技术以及中药专业,每个专业又区分为四年制、五年制及七年制.
-
浅谈5P+EG教学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重要支柱,细胞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前沿学科,细胞的研究既是生命科学的出发点,又是生命科学的汇聚点.本文从医学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际感想出发,提出5P+EG教学法,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为教学基础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
“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与细胞生物学翻转课堂模式探索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前沿生命科学之一,在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医学生无论借助中医、西医角度从微观世界认识人体和疾病,细胞无疑是认识生命规律和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载体.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相关课程有利于完善中医及西医知识框架,加深对生命规律及临床疾病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开展以设置问题为引导的课前学习和以解决和探索问题为主导的中医药与细胞生物学翻转课堂授课形式,有利于培养迎合时代需求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
-
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进展
大黄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酸,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轻肾小球高滤过,抑制肾脏肥大,减少蛋白尿.其作用途径主要通过作用于相关细胞因子,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糖、脂代谢紊乱,影响肾内血流动力学,减轻肾脂质过氧化损伤,调节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等.新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细胞因子展开,目前已发现大黄提取物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发挥其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
我国肝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科技日报上海7月18日电通过4年攻关,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并证明了这一方法所产生的肝干细胞,与活体内自然存在的肝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今天,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该课题组于兵博士和何志颖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悠久历史,公元4世纪的东晋,中医外科医家就对其投入关注.尔后,历代中医药学家在乳腺癌研究方面竞相逐鹿,方兴未艾.中医在扶正固本、祛邪、调动机体抗病能力、减轻其他治疗的副作用方面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应用,中西医两种理论的交织,在寻找乳腺癌治疗方法过程中,中医药有可能成为新的重点.
-
选择式多结合模块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教学互动理论为依据,结合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现状,采用选择式多结合模块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质量.
-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和问题思考
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中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总结了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提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教材缺乏、师资薄弱、学生母语背景知识不足等问题,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
加强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文章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首先介绍了医学院校开设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然后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思考了课程体系如何紧密结合医学类院校的特点并联系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探讨了医学院校加强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若干问题.
-
细胞之阴阳理论
细胞存在阴阳属性,可以用阴阳理论来分析和认识细胞的生命规律;细胞的生命活动符合中医阴阳学说的运行规律,存在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等变化;可以将中医阴阳理论与理、法、方、药等原则用于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细胞进行中医研究不仅可以扩充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涵,也将指导细胞生物学的现代研究,还可能拓展中医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