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细胞性淋巴瘤诊断中TCR基因重排检测的应用

    作者:潘鑫艳;杨长绍;黎贵芸;杨举伦;王丽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 T cell receptors, TCR)基因重排检测对T细胞性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T细胞性淋巴瘤30例和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3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中的56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结果30例T细胞性淋巴瘤标本中TCRβ、TCRγ、TCRδ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5/30)、93.3%(28/30)、13.3%(4/30),三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6.7%(29/30),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中均未检测出TCR基因重排。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CR 基因重排可作为T细胞性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工具。

  •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 T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作者:潘鑫艳;冯强;黎贵芸;杨长绍;杨举伦;王丽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T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者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T细胞受体基因( T-cell receptor, 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 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 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居红格;谢建兰;郭新建;李月红;韦萍;郑媛媛;金妍;周小鸽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复查和完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4例进行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2岁,病史平均20个月.(2)病理形态:黏膜下大量密集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有模糊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细胞多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B细胞.(3)免疫表型:浸润细胞CD20、CD79a、BCL-2均(+),CD3、CD5、CD10、Cyclin D1、TdT均(-).(4)Ig基因克隆性分析:4例均呈单克隆.(5)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截止随访日期,所有患者均生存,且病变无复发.结论 眼结膜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膜红肿突起为主要特征,镜下以小细胞样边缘带B细胞为主,具有典型MALT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惰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 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新霞;古丽那尔·阿布拉江;马志萍;张巍;周晓燕;盛伟琪;李巧新

    目的 观察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35例CD20+ T细胞淋巴瘤与该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结果 本例及文献报道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另6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67岁,组织学类型为常见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表达T细胞标记(CD2、CD3、CD5、CD8)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记(CD10、BCL-6、CXCL13、PD1),弱弥漫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4、PAX5.瘤细胞间散在转化的大B免疫母细胞EBER阳性.PCR法检测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患者接受R-CHOP治疗.结合文献:获得随访16例,随访时间2~16个月,其中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死亡与存活病例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亚型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变异亚型,临床及病理特征可能会与B细胞淋巴瘤混淆,形态学观察、多种抗体的联合使用及TCR基因重排等分子遗传学研究可避免误诊,部分肿瘤免疫表型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相似,提示二者可能是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或两者存在互相演进的关系.

  • 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陈玥;潘鑫艳;黎贵芸;徐文漭;李涛;杨举伦

    目的 探讨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G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石蜡包埋的GIL病理标本35例(包括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29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1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 35例GIL中,共检测出34例克隆性重排.其中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均扩增出Ig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100%,且联合应用IgH与IgK引物Ig单克隆性重排的检出率高;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5例扩增出TCR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83.3%;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均未检测到Ig及TCR克隆性重排条带,其检测特异性为100%.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经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且均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 BIOMED-2标准化的基因重排分析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Ig基因和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对GI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EBER原位杂交检测对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的淋巴瘤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 Castleman病的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分析

    作者:刘洁;徐玉乔;杨守京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对其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2例Castleman病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着重探讨其免疫表型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的特点.结果 12例Castleman病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8~71岁.组织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hyaline vascular type,HVCD)4例,浆细胞型(plasma cell type,PCCD)5例,混合型(mixed cell type,Mixed CD)3例.HVCD表现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与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滤泡间小动脉增生伴透明变性,且插入滤泡中心内;外套层淋巴细胞层次显著增多并呈同心圆状排列.PCCD的小动脉的透明变性和外套层同心圆状改变不明显,淋巴窦尚存,滤泡间有大量成熟浆细胞增生.混合型则兼有上述两者的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无论HVCD或PCCD,滤泡内均有CD21和CD68阳性的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增生,滤泡套细胞层内CD57的限制性表达,以及滤泡间组织细胞与吞噬细胞的增生.此外,血管内皮抗原CD31、CD34均弥漫表达,HVCD滤泡内的CD31、CD34阳性血管密度高于PCCD;PCCD滤泡间有大量CD138阳性的浆细胞,而在HVCD中几乎不表达.基因重排结果:12例中8例为Ig与TCR基因重排阴性,有4例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基因重排呈阳性反应,其中1例为IgL重排阳性,1例为IgH和IgK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TCRD与TCRG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IgH和TCRB基因重排均阳性.结论 除根据组织学特征之外,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Castleman病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尤其对组织学特征不典型的病例可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免疫球蛋白基因和TCR基因重排分析可明确病变是否有克隆性增生或恶性转化.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作者:周志毅;程静;石群立;周晓军;马恒辉;周航波;陆珍凤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 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料、免疫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CNSL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27.1%,年龄≥60岁及病变部位深对预后不利(P=0.009和P=0.027),bcl-6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44),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年龄因素.CD10/bcl-6/MUM-1/CD138分型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判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39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bcl-2/JH基因重排5例阳性(12.8%),其中3例为CD10阳性病例.结论 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因素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性指标,CD10/bcl-6/MUM-1/CD138分型未发现有预后意义,但显示PCNSL的同质性较高,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EB病毒感染与PCNSL的病因无相关性.

  • 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卉;张淑英;王政禄;朱丛中;蔡文娟;郑虹;沈中阳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3例肝移植术后PTLD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CR、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 3例中,2例位于肝门部,1例位于肝动脉旁淋巴结.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梗阻性黄疸.病理诊断例1为单形性T细胞PTLD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例2、例3为单形性B细胞PTLD的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例1 TCR阳性,例2、例3 IgH阳性.3例EBV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行再次移植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并配合抗病毒、抗20单抗和化疗等治疗,例1、例3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淋巴瘤复发和肺感染,例2随访11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PTLD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临床特征.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有关,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 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王朝夫;谢群;李涤臣;周晓燕;张太明;施达仁

    目的探讨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s-ALC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送检淋巴结1枚,1.5 cm×1.0 cm×1.0 cm,切面呈鱼肉状.镜检:淋巴结基本结构几乎完全被破坏,异型的梭形和上皮样细胞弥漫增生.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0、ALK-1、EMA、CD45RO、CD45、TIA-1、granzyme B、perforin、CD68(部分)、SMA(梭形成分)阳性.基因重排:TCRβ1克隆性重排.结论 s-ALCL属罕见恶性肿瘤,其形态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异常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T细胞淋巴瘤伴黏液间质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臀部伴黏液间质的T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经多项免疫组化排除了软组织肿瘤(纤维、平滑肌、横纹肌、脂肪、滑膜肉瘤及肌纤维母细胞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等以后,进行了淋巴瘤标记:CD45、CD45RO、CD3、CD20、CD79α、CD68、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显示CD45、CD45RO、CD3阳性,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结论本例与文献报道4例资料提示:伴黏液间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淋巴结外软组织,由弥漫性淋巴瘤样片状区与黏液间质区组成,必需应用免疫组化排除间叶源性肿瘤,加用淋巴瘤标记和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确诊.

  • IgH、TCR-γ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价值

    作者:杨倩;薛玲;林汉良;周慕珩

    目的探讨基因重排与免疫组化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NHL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60例B细胞NHL中51例IgH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85%;50例T细胞NHL中38例TCR-γ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76%;HE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型诊断率为84%(110例),加用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型诊断率达94.6%(124例),两分型诊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例巨大淋巴结增生和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gH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均为阴性.基因重排与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不相符的病例有7例.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可提高NHL的分型诊断率.

  • 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克隆性IgH基因重排的检测

    作者:陈忠伟;田晓峰;陶琨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克隆性IgH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 方法:用半巢式PCR方法和聚丙烯凝胶(PAGE)-银染法检测14例睾丸恶性淋巴瘤的IgH基因重排. 结果: 与免疫组化对照,PCR检测的睾丸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FR3A的检出测率为85.71%,FR2的检出率为64.29%,而二者的综合检出率为100%,互补性较强.结论: 半巢式PCR方法及PAGE-银染法对于原发性睾丸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的检出率有较高的灵敏度,FR3A和FR2引物的共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综合检出率.在目前情况下,应用PCR方法来鉴别恶性淋巴瘤,必须结合HE形态和免疫表型等综合判断.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IgH和TCRδ基因重排

    作者:王萍;王瑞年;卢健;陈诗书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δ链(TCRδ)基因重排情况.方法:用半重叠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 IgH 及 TCR δ基因重排.结果:57例 NHL中41例(72%)发生 IgH 基因重排,30例(53%)出现TCR δ基因重排.结论: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可以作为诊断NHL 有效基因标志,NHL 中存在系列不忠实现象.

  •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分析

    作者:陆孝禹;郑颂国;肖立;张容轩;罗建民;沈兆忠

    目的:研究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特征.方法:对6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S-P法),并用PCR技术单轮及半巢式扩增法进行IgH及TCR-β基因重排检测. 结果:6例皆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大部分是中心或中心母细胞型,常伴浆样分化,往往围绕血管排列.PCR克隆性基因重排,IgH 单轮法(2/6例)阳性,半巢式(6/6例)阳性,TCR-β皆为阴性. 结论:脑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是诊断脑淋巴瘤重要工具.基因重排半巢式比单轮法优越,阳性检出率高.

  • 鼻NK/T细胞淋巴瘤--15年研究报道

    作者:刘卫平;李甘地;刘永惠;梁传余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过去15年中对近20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作免疫表型分析、用PCR技术作T细胞受体β和γ链基因重排及EBV-DNA检测、EBER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DNA片段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鼻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表现; ②瘤细胞表达CD3ε:89.8%; CD45RO:81.2%; CD56: 81.2%; TIA-1:100%.不表达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 ③ TCR-β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85.7%,TCR-γ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94.45%; ④ EBV-DNA检出率为67.86%; EBER原位杂交阳性率为90.63%; ⑤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与Ki-67+呈明显正相关(P<0.0063),Ki-67+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2).结论:"中线恶网"实为EB病毒相关、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

  •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有;韩秀娟;王姝妹;石玉炜;张伟

    目的:探讨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基因重排检测1例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可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CD3、CD45RO均阳性。结论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胞占优势,基因重排未检测出具有诊断意义的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操作体会及注意事项

    作者:倪灿荣;张太明;何妙侠;陈颖;朱明华

    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特征是确定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及其细胞来源的可靠依据.近年来开展的PCR法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能从DNA水平更早期、敏感、精确地在亚病理与亚临床阶段检测出肿瘤性克隆,对淋巴造血组织疾病的良恶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目前已用于淋巴造血组织疾病良恶性诊断、肿瘤性病变的追踪及复发预测等方面.本文就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和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体会、改进意见、注意事项以及与病理形态学诊断有关的一些问题做一简单总结.

    关键词: 基因重排 Ig TCR
  • 分子遗传学分析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谷海钘;马小兵

    淋巴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和Ig可变区基因体细胞超突变以及重排过程中核苷酸丢失和随机插入,使基因重排方式多种多样,每个淋巴细胞都有其独特的重排形式.淋巴瘤来源于单个淋巴细胞的单克隆增生,故其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表现为单一模式,因此可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辅助诊断淋巴瘤.常用的方法是通过PCR技术进行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该文对其在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石蜡淋巴瘤组织中IgH FR3区基因重排引物分析

    作者:齐宗利;张宝;韩西群;霍霞;朱梅刚;赵彤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框架区(FR3)基因重排引物并探讨其在石蜡包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Ch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I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IgH FR3区3对(P1,P2,P3)基因重排引物,其中,P2为改进的引物.另选一对TCRγ脚引物作为T细胞淋巴瘤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44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113例B细胞淋巴瘤、2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以DG75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对照组.结果 引物对P1、P2、P3在B细胞淋巴瘤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1.7%(81/113),82.3%(93/113)和76.1%(86/113),三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细胞淋巴瘤检出率分别12.5%(3/24)、12.5%(3/24)、16.7%(4/24).将P1和P2引物组合分析,B细胞淋巴瘤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92.3%.以上重排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结论 3对IgH FR3区中,新改进的P2引物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高(82.3%).2对IgH FR3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分子特性:高频 ALK和 ROS1基因融合及罕见新型RET基因重排亚型

    作者:魏建国(摘译);邰艳红(审校)

    约50%的普通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IMTs)伴ALK基因重排和过表达。近年来,已证明其它激酶的基因融合,如ROS1和PDGFRB,与IMT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这些新出现的基因型是否与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仍然未知。本文作者对不同临床表现的IMT大样本进行详细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分析基因型-表型之间的潜在相关性。

365 条记录 12/19 页 « 12...9101112131415...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