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伟红;陈成坚;汪明春;李长钢;游伟文;黄瑞宏;李明;陶小梅

    为了研究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融合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MLL基因重排,对于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MLL基因重排形成的6种常见融合基因类型.结果表明:7例AL患者有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11.67%,其中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AML-M5),融合基因均为MLL/AF9;另5例为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其中2例融合基因为MLL/ENL,1例MLL/AF4,2例未扩增出融合基因产物.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AL MLL基因易位重排的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巢式RT-PCR是检测MLL基因重排产生的融合基因类型的简便可行的方法;MLL基因重排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MLL基因重排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及免疫表型特点

    作者:高超;赵玮;刘怡;巩文玉;李伟京;李志刚;吴敏媛

    为了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与免疫表型的特征,利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01例ALL患儿中MLL基因重排的发生率,通过对PCR产物的测序,分析融合基因的亚型及特点;比较分析重排阳性的22例患儿与同期未检出任何融合基因的随机抽取的30例ALL患儿及43例pro-B-ALL患儿初诊时免疫表型特点.结果表明:MLL基因重排阳性的ALL患儿检出率为3.66%,占pro-B-ALL的29.9%.20例MLL基因重排阳性的B-ALL患者全部为CD10-,表达CD13、CD33和CD34的例数较pro-B-ALL对照组低,CD20、CD22、CD2、CD5、CD7的表达则无差异.共检出4种MLL基因的伙伴基因AF4、AP10、AF10和ENL,MLL基因融合位点主要位于第6、7、8外显子,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MLL基因融合位点;而其伙伴基因的融合位点相对单一.1例患儿MLL-AF10融合转录本存在随机插入序列.结论:MLL上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低,重排形式多样,阳性ALL 患儿在免疫表型及融合转录本的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 骨髓活检组织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分型

    作者:肖家诚;金晓龙;袁菲

    目的探讨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在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理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62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骨髓活检组织,分别做了组织学、EnVision法观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异型淋巴细胞呈小梁间结节状或散在分布,有时可见假滤泡结构.滤泡型淋巴瘤(FCL)表现为结节性小梁旁或小梁间的浸润,结节内小淋巴样细胞松散聚集.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主要为小梁间弥散浸润,在小而圆的淋巴细胞间可见散在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边缘区淋巴瘤(MZL)则见模糊的或界限不清的小梁间或小梁旁结节,一些细胞胞质透明.套细胞性淋巴瘤(MCL)异型细胞小到中等大小,缺乏副免疫母细胞和假滤泡.毛细胞性淋巴瘤(HCL)瘤细胞胞膜多清晰,胞质丰富透明,常形成荷包蛋样表现.霍奇金病可见大核瘤细胞,核仁明显.T-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浸润骨髓主要为小梁间间质性散在或弥漫分布,胞质多透明,核有芋艿样或脑回状改变,DLBL造血细胞间体积大的瘤细胞散在或弥漫分布.CD3对T细胞来源、CD20和CD79对B细胞来源淋巴瘤有鉴别诊断价值,cyclin D1和CD5阳性对MCL具有诊断性价值,bcl-2和CD10阳性则对FCL具有诊断性意义,而CLL/SLL除了CD20和CD79阳性外,也可CD5和CD23阳性.HCL的瘤细胞CD25强阳性.CD15、CD30和Fascin也适用于骨髓霍奇金病的诊断.骨髓中CLL/SLL,LPL,MZL及DLBL的IgH重排率(80%、60%、66.7%、70%)及T-NHL的TCRγ重排率(66.7%)较高.结论综合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IgH/TCRγ重排检测,有助于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诊断和分型,有助于发现骨髓中为数不多的淋巴瘤细胞.

  • BIOMED-2系统引物用于检测T细胞淋巴瘤石蜡样本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的研究

    作者:唐源;江炜;李雷;纪洪;李韵;李甘地;刘卫平

    目的 了解BIOMED-2系统T细胞受体(TCR)γ引物组合对T细胞淋巴瘤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TCR基因重排的检出情况及其实用性.方法 用酚/氯仿法提取55例各种组织类型的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的DNA并通过扩增看家基因β-globin检测其质量,利用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和TCR-γ基因通用型引物(TVG/TJX)对55例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比较二者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和TCRγ基因通用型引物(TVG/TJX)的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分别为76.4%和60.0%,前者高于后者,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适用于本组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的TCR基因重排检测.

  • 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

    作者:霍真;李媛;钟定荣;崔全才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和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PTL)的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特点及2种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PTL 11例(PTL组),HT 38例(按组织形态学分为HT组和可疑PTL组),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PCR技术,采用VH、FR3A、FR3κ共3对引物,对3组标本的Ig重链和轻链的基因重排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可疑PTL组重排单克隆率(40.0%)显著高于HT组(10.7%);PTL组重排单克隆率(72.7%)显著高于可疑PTL组.各组女性患者均显著高于男性,但PTL组男性比例较前两组有所提高.3组病变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滴度与重排结果无关联.结论PTL与HT在形态学上有交叉,通过PCR技术对这2种疾病中淋巴组织的Ig基因重排的检测,提示桥本甲状腺炎可能进展到甲状腺淋巴瘤,基因重排出现单克隆性早于形态学表现.

  • 滤泡型淋巴瘤中t(14;18)染色体易位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培红;周晓燕;水若鸿;张太明;郑爱华;郭晓红;朱雄增

    目的 探讨滤泡型淋巴瘤(FL)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55例FL石蜡标本,对照组小B细胞淋巴瘤28例和反应性滤泡增生(RFH)10例,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FL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的克隆性重排;应用标准PCR技术检测55例FL中t(14;18)易位,以10例RFH做对照;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20例淋巴结FL中t(14;18)易位,以4例RFH作为对照;并与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5例FL中,结内49例,结外6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男女比为1.5∶1.发病年龄36~79岁(中位年龄57岁);FL分级:FL1~3分别为25例、19例和11例.(2)55例中50例(90%)检出β-肌动蛋白(actin),该50例中FR3A阳性24例(48%),FR2阳性25例(50%),其中15例(30%)呈FR3A和FR2双阳性,共34例(68%)IgH基因重排.对照组小B细胞淋巴瘤28例中,25例检出β-actin,其中FR3A阳性18例(64%),FR2阳性17例(61%),共24例(86%)可检测出克隆性IgH基因重排.4例RFH均未检出IgH基因重排.(3)在44例结内FL中检出15例(34%)t(14;18)易位,其中14例在MBR,1例在mcr.(4)20例中,有16例(80%)可检出t(14;18)易位.结论 (1)IgH克隆性重排在FL中的检测率比其他小B淋巴细胞低.(2)FISH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t(14;18)易位有助于FL的诊断.FISH比PCR的敏感性更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分子遗传学改变.

  •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研究

    作者:冯瑞娥;刘鸿瑞;刘彤华;陈杰;凌庆;师晓华;钟定荣;罗玉风;曹金伶

    目的 观察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细胞组成、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9例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其中5例为开胸肺活检标本,3例为肺叶切除标本,1例尸检.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抗体包括CD20、CD3、CD56),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Ig和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9例肺淋巴瘤样肉芽肿患者,年龄3~59岁,男∶女=3:6.9例患者肺组织内病变分布均显示以血管为中心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以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占绝对优势,散在不等数量的CD20阳性的B细胞,CD56均为阴性.8例行EB病毒原位杂交,4例阳性细胞数<5%,3例>20%,1例为15%.按照WHO的3级分级方法,Ⅰ级为4例,Ⅱ级1例,Ⅲ级4例.6例行基因重排检测,3例显示有Ig基因重排阳性,其中,1例为Ⅱ级病变,2例为Ⅲ级病变.6例TCR重排检测均为阴性.随访时间0.5~6.5年不等,9例患者中3例死亡,2例存活,4例失访.结论 部分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特别是Ⅱ、Ⅲ级患者,有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提示其为淋巴瘤性病变.

  • 应用BIOMED-2引物检测眼附属器淋巴瘤Ig基因重排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玉川;王犁明;郝朋;应铭;韩瑞芳;林锦镛

    目的 初步评价BIOMED-2引物在辅助诊断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均为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扩增管家基因β-actin检测其质量,应用BIOMED-2标准化基因重排检测系统中IgH_B和IgK_B两套多重PCR引物进行Ig基因的PCR扩增,并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性分析.结果 76.2%(48/63)淋巴瘤石蜡包埋标本的DNA可扩增出300 bp大小的β-actin,适于基因重排检测.IgH_B和IgK_B多重PCR引物的淋巴瘤检出率分别为79.2%(38/48)和68.8%(33/48),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91.7%(44/48).结论 应用较少的BIOMED-2引物结合基因扫描技术能检测出大多数眼附属器淋巴瘤,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及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冯瑞娥;田欣伦;刘鸿瑞;凌庆;钟定荣;罗玉凤;曹金伶;万建伟;朱元珏

    目的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及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和B细胞重链基因重排,比较肺MALT淋巴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13例,7例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资料.对标本行常规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AE1/AE3、CD20、CD79α、CD3、CD5、CD10、CD21、bel-2、bcl-6、cyclinD-1)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3例肺MALT淋巴瘤,细胞成分多样,分别由不同比例的小淋巴细胞样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组成,常伴有浆细胞分化.肿瘤细胞以弥漫性和滤泡边缘区排列为主,常见反应性淋巴滤泡和滤泡中心的植入.肿瘤细胞呈串珠状直接侵犯肺泡间隔和沿支气管血管束向周边及肺膜扩散.MALT淋巴瘤中,均未见坏死.9例可见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壁,6例可见胸膜累及,2例肺门淋巴结侵犯.9例肺MALT淋巴瘤可见淋巴上皮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内的淋巴细胞CD20阳性,CD3阴性.7例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可见淋巴上皮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淋巴上皮样病变内的淋巴细胞,部分CD20阳性,部分CD3阳性.9例肺MALT淋巴瘤进行了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8例阳性;7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均为阴性.结论 肺MALT淋巴瘤在细胞组成和排列上与其他部位结外MALT淋巴瘤相同,肿瘤细胞呈串珠状直接侵犯肺泡间隔和沿支气管血管束向周边及肺膜扩散.在肺内淋巴上皮样病变常见于MALT淋巴瘤,并有助于诊断,但并非其特异性病变,一些肺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也可出现,用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区别两种病变.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可以帮助鉴别肺MALT淋巴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Ig基因重排对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婧;吴迎辉;孔海鹰;周小鸽;金哈斯;吴晓明;张丹丹;宫丽平

    目的 探讨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成熟B-NHL组织标本72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3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反应性增生病变25例作为对照.提取以上组织的DNA,并以PCR来检测其完整性和可扩增性,选取质量合格的DNA.85.6%(83/97)的样品DNA长度>300 bp,其中60例成熟B-NHL和23例反应性增生可用于BIOMED-2 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kappa轻链(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结果 利用BIOMED-2 PCR检测的60例成熟B-NHL中,57例存在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敏感性为95%,23例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未出现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 BIOMED-2 PCR适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成熟B-NHL诊断的辅助价值很高.

  • 野生型RET和RET/PTC融合基因在成人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晓丽;周晓燕;张太明;朱雄增

    目的探讨野生型RET(WT-RET)及RET/PTC1、3融合基因在成人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2例石蜡与新鲜(43例)甲状腺病变组织(PTC 66例,对照组各种良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共36例)中WT-RET和RET/PTC1、3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62%(41/66)PTC患者≥40岁.38%(25/66) PTC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9%(39/66)伴淋巴结转移,5例(7.6%)有远处转移.(2)RET原癌基因的酪氨酸激酶区(RET-TK)检出率为68.1%(45/66).RET原癌基因断裂点(BP)与TK的同时检出率在PTC中28.8%(19/66),腺瘤中12.5%(1/8),表明存在WT-RET转录物.(3)RET/PTC检出率21.2%(14/66),其中5例RET/PTC1阳性(7.6%),9例RET/PTC3阳性(13.6%).6例(9%)PTC同时表达RET/PTC和WT-RET.36例对照组病例中未检测到RET/PTC融合基因.(4)统计学分析,PTC病例中WT-RET与RET/PTC1融合基因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性、伴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指标无关(P>0.05).结论RET/PTC融合基因在散发性成人PTC中表达率低,其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不大.WT-RET在甲状腺肿瘤的滤泡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各分子亚型中的bcl-6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方平;刘艳辉;骆新兰;庄恒国;李丽;罗东兰;许洁;张芬;张明辉;杜欣;李文瑜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分子亚型中的bel-6基因重排、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149例DLBCL组织中bcl-6基因重排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bcl-6以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3、p27Kill及Geminin等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49例DLBCL可被分成3个分子亚型,其中4J0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样)亚型,75例为活化的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ABC样)亚型,34例为Type 3亚型.有118例成功进行了FISH检测,33例可检测到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8.0%.其中35.5%(22/62)的ABC样亚型DLBCL呈现bcl-6基因重排;较GCB样亚型(6/31,19.4%)和Type 3亚型(5/25,20.0%)的bcl-6基因重排高(P=0.160).在绝大部分(26/33,78.8%)有bcl-6基因重排的DLBCL中,伴随有bcl-6蛋白的过度表达,明显高于无bcl-6基因重排的病例(53/84,62.4%,P=0.088).有bcl-6基因重排的DLBCL中,24例(24/33,72.7%)cyclin D3呈现高水平表达,明显高于bcl-6基因无易位DLBCL组中的cyclin D3表达(37/81,45.7%,P=0.009).在33例bcl-6基因易位的DLBCL中,29例(87.9%)为Ann Arbor Ⅲ-Ⅳ期,较bcl-6基因无易位高者(65/85,76.5%,P=0.167).单变量Cox风险比模型分析发现,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是一个危险因子,相对危险度(RR)为1.842.结论 bcl-6基因重排导致的bcl-6蛋白表达上调参与了部分DLBCL的发病过程,并可能成为DLBCL的ABC样亚型的一个分子标志.

  • 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转化前后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分析

    作者:毛峥嵘;Andreas Rosenwald;章锁江;周韧;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目的 检测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的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状态,分析转化前后IgVH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用基因扫描和测序分析IgVH基因.另外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eta链结合蛋白激酶70(ZAP70)、p53、干扰紊调节因子(IRF)-4等可能潜在危险因子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筛选危险因子.结果 (1)B-CLL/DLBCL克隆相关(18/23,78.3%),克隆不相关(5/23,21.7%);(2)在16例克隆相关中,12例转化前B-CLL及转化后DLBCL携带未突变IgVH基因;(3)转化前后IgVH基因使用是非随机的,在克隆相关的病例中,B-CLL/DLBCL常使用VH3-23、VH3-74、VH1-2,各占11.1%;(4)转化后DLBCL仅部分表达CD5(32.1%)和CD23(14.3%)及ZAP70(23.8%),绝大多数表达p53(80.6%)和IRF-4(82.6%);(5)17例转化后DLBC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6)统计学分析生存时间与B-CLl/DLBCL转化前后克隆相关与否、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ZAP70、p53、IRF-4的表达不相关.结论 (1)转化后DLBCL中克隆相关与克隆不相关的比例为2:1;(2)克隆相关的DLBCL多由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患者转化而来;(3)发生转化的B-CLL中IgVH基因使用的偏向性提示了抗原在转化中的可能作用;(4)转化后DLBCL与普通DLBCL在IgVH基因的使用、突变状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不同,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新的DLBCL亚类.

  • bcl-2/IgH基因易位及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作者:许洁;颜黎栩;张科平;崔倩;陈洁;朱小兰;骆新兰;刘艳辉

    目的 探讨bcl-2/IgH基因易位及免疫球蛋白(Ig)H/L基因重排检测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不同分级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集的32例FL bcl-2/IgH基因易位状态,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GeneScan法检测了32例FL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IgH/L)基因重排,统计分析bcl-2/IgH基因易位状态与肿瘤分级、克隆性IgH/L基因重排的关系.结果 32例FL石蜡标本,bcl-2/IgH基因易位17例,其中,FL1、FL2易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2/13、3/5,而FL3易位的发生比例仅为2/14;24例IgH/L基因重排阳性,其中,FL1基因重排的检出比例为7/13,FL2、FL3重排的检出比例分别为4/5、13/14.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显示,bcl-2/IgH基因易位与FL的分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p=-0.661),bcl-2/IgH基因易位率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而降低,FL1、2和FL3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H/L基因重排在FL3中的检测率高于FL1、2,有效地弥补了单纯FISH检测bcl-2/IgH基因易位的缺陷.结论 联合FISH和PCR-GeneScan检测提高了FL分子诊断的阳性率,比单纯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或单纯重排检测更灵敏,为FL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客观的科学依据.

  • 实性低分化肺癌167例的病理分型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检测

    作者:方芳;王玉霞;胡松涛;杨丽;邸婧;刘东戈;吕宁

    目的 探讨实性低分化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进一步病理分型,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医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非小细胞肺癌827例,对于其中的167例实性低分化肺癌,通过黏液特殊染色(淀粉酶处理的过碘酸雪夫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10种抗体[细胞角蛋白(CK)7、波形蛋白、Ki-67、CK5/6、p40、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CD56、嗜铬粒素A、突触素]进一步病理分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对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Ventana ALK(D5F3)检测ALK的突变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结果 167例患者中女性79例,男性88例;年龄35~77岁,中位年龄62岁.镜下>10%的癌组织排列呈巢片状,缺乏腺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的形态学排列的病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分型为腺癌64例(38.32%)、鳞癌34例(20.35%)、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1例(12.57%)、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2.99%)、腺鳞癌2例(1.20%)、大细胞癌41例(24.55%);Ki-67阳性指数5% ~65%.5例(2.99%,5/167)腺癌成分中可见EGFR突变(19del 3例、L858R 2例),2例(1.20%,2/167)腺癌免疫组织化学Ventana ALK(D5F3)阳性,经FISH验证有基因重排.结论 缺乏形态分化特征的实性低分化肺癌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进一步分型和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从而寻找分子靶点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改善预后.

  • B淋巴细胞增生性疑难病例中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分析

    作者:王倩;李小秋;朱雄增;朱晓丽;陆洪芬;张太明;周晓燕

    目的 探讨IgH基因克隆性重排对B淋巴细胞增生性疑难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77例B淋巴细胞增生性疑难病例中Ig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情况,均采用BIOMED-2系统IgH克隆性试剂盒中FR1、FR2、FR3三组家族引物进行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后观察,并对照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77例病变的终病理诊断:B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12例,不能排除B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或淋巴瘤20例,B细胞性淋巴瘤45例.三组中FR1、FR2和FR3至少有一个为阳性的比值分别为2/12、11/20(55%)和36/45(80%).B细胞性淋巴瘤中,FR1、FR2和FR3的阳性率分别为60%(27/45)、60%(27/45)、56%(25/45),其类型有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20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淋巴瘤18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滤泡性淋巴瘤7例,套细胞性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1例,浆细胞瘤4例,不能分型5例.FR1、FR2和FR3三者检测均为阴性但仍诊断为淋巴瘤9例(20%),其中1例后来出现肝脏B细胞淋巴瘤.对IgH基因重排阳性的B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14例的随访结果,4例重新取活检后诊断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3例IgH基因重排检测为阳性.结论 联合检测IgH基因FR1、FR2和FR3克隆性重排对B淋巴细胞增生性疑难病变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价值;对形态改变和免疫表型诊断淋巴瘤依据不足而基因重排阳性者,重取活检或随访有一定价值;对阴性病例有必要补充IgH基因重排及IgK和IgL基因重排的检测以提高检测敏感性.

  •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与非纵隔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基因重排检测与EB病毒感染方面的对比研究

    作者:钟定荣;凌庆;师晓华;梁智勇;刘彤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与非纵隔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基因重排检测与EB病毒感染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0年9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PMBCL 20例,选取同期非纵隔DLBCL 30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病理学分析并进行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检测、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20例PMBCL中6例基因重排检测呈单克隆性,均为弱阳性条带;30例DLBCL中27例基因重排检测呈单克隆性(90.0%),均为强阳性条带;EBER在20例PMBCL中检测到1例阳性,在30例DLBCL中检测到2例阳性.结论 PMBCL在重链和轻链的基因重排检测方面单克隆率低,而非纵隔DLBCL单克隆率高,二者具有显著差异;但原位杂交检测EBER,二者感染率均低,无明显区别.

  • 基因重排分析与p53的表达在判定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性质上的意义

    作者:赵鹏;纪祥瑞;张华;姜天福;孙显路

    目的探讨基因重排和p53表达在判定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的病变性质上的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4份AI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IgH及TCR γ基因重排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技术检测AIL免疫表型及p53蛋白表达。并对3 5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44份AIL标本中,12份(27.3%)检测出TCRγ基因重排,2份(4.5%)IgH基因重排,2份( 4.5%)IgH与TCRγ基因双重排。14份AIL p53蛋白表达阳性,其中12份为IgH或TCRγ基因重排阳性。基因重排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p53蛋白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 11例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8例1年内死亡,随访至18个月时3例存活;24例基因重排阴性患者中,仅3例1年内死亡,余21例随访时仍存活,长达96个月。结论 AIL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基因重排能准确地判定其病变性质;p53蛋白表达与AIL基因重排有关,是判定AIL病变性质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 前列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改变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蓉蓉;任国平;刘晓燕;张延玲

    目的: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基因重排和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1例前列腺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标本,将其制作成组织芯片,运用EML4-ALK三探针试剂盒通过FISH法,对前列腺癌标本中EML4及ALK基因状况进行检测,按照非小细胞肺癌判读标准进行结果判读,并分析ALK基因重排阳性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1例前列腺癌标本中AL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ISH法检测到281例标本中有18例发生了ALK基因断裂缺失,发生率为6.4%。未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与前列腺癌中ALK基因重排均无相关性( 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1例标本,发现ALK蛋白定位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胞核,其中FISH阳性的12例标本均有ALK蛋白表达,着色细胞数在5%~30%。另有6例FISH阴性的标本也出现了胞核阳性的细胞,数量在5%以下。结论少数前列腺癌(6.4%)中存在ALK基因重排,FISH法较免疫组织化学法准确。未检测出前列腺癌中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未发现ALK基因重排与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PSA值等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B细胞克隆群存在的意义

    作者:王冠男;高献争;赵武干;张丹丹;李烨;李文才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中B细胞克隆群的存在意义及与EB病毒(EBV)感染、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诊断的33例AITL,同时选取10例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做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原位杂交方法分析其组织学特点、基因重排情况及EBV阳性率,并收集随访资料.结果 33例AITL中,Ig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21.2% (7/33),EBER阳性率为63.6% (21/33).Ig单克隆组与Ig多克隆组EBER阳性率分别为7/7和53.8% (1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EBV阳性的AITL病例中,按EBV阳性数分为4个数量等级,两两比较1级、2级和3级这3组中Ig单克隆性与Ig多克隆性表达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Ig单克隆组与Ig多克隆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3).结论 AITL中存在一定比例的Ig基因单克隆性重排,且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但与EBER杂交阳性模式无关.Ig基因重排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存在争议,有待于补充样本进一步验证.

365 条记录 2/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