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CR基因重排检测在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贾雯;马小兵

    基因重排现象是每个淋巴细胞在早期经历的一个正常的过程,由于机体每个淋巴细胞的重排基因都是特有的,使每个淋巴细胞都有独特的重排形式.如若机体在某些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失去对某个基因重排细胞的控制,则该细胞就会出现无控制的、单克隆性增生,终导致淋巴瘤的形成.所以淋巴瘤所具有的是单克隆性重排.因此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进行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尤其在常规HE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结果都不能确诊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其在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调控

    作者:董丽华;申建凯;张广森

    免疫系统通过基因重排产生多种特异性抗原受体.其基因重排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这对产生免疫应答的多样性及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

  •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异质性的技术因素分析——非生物学解释

    作者:Anne McLeer-Florin;Sylvie Lantuéjoul;孙岚

    2007年在肺腺癌一个小亚群中发现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界定了一类新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分子亚型[1].这些ALK-重排的肿瘤中腺癌常见,经常可见印戒黏液细胞,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结直肠癌基因——KRAS突变,更多出现于不吸烟或轻度吸烟患者中,但一些ALK-重排的NSCLC不符合以上描述.目前已确定多种基因融合变异;常见的为2号染色体短臂发生倒位形成的EML4-ALK基因融合.

  • 肾细胞癌中FHIT基因的研究

    作者:陈湘;申鹏飞;陈主初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FHIT基因的改变及意义.方法:用RT-PCR及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肾细胞癌及其细胞系中FHIT基因转录本,并观察其基因组的改变.结果:约8.3%(2/24)肾细胞癌有异常转录本;其中一株细胞系cDNA在用外引物扩增时,只有一个变小的FHIT基因异常转录本;用内引物扩增时,FHIT基因转录本完全缺失.约20%(5/24)肾细胞癌FHIT基因区域的基因组DNA出现重排.结论:部分肾细胞癌存在FHIT基因转录本及基因组异常;FHIT基因的改变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淋巴瘤外周造血干细胞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易嘉宁;谢承霖;马莹;汪欣宇;张冉;易平勇;欧阳周;姚远

    目的 回顾性的检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或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探讨它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8例[6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38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经动员后,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造血干细胞,留10 ml冻存检测用,其他的干细胞移植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这98例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进行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60例B细胞淋巴瘤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中12例出现了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其中8例移植后复发,复发率66.7%,48例未出现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仅有4例复发,复发率8.3%,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重排阴性的患者(x2=16.93,P<0.01).38例T细胞淋巴瘤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中11例出现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其中6例移植后复发,复发率54.5%,27例未出现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仅有4例复发,复发率14.8%,单克隆性TCγ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重排阴性的患者(x2=4.47,P=0.034).结论 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有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或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高,可以考虑对这类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净化处理,检测IgH及TCRγ基因重排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指导意义.

  • 不同血清型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的研究

    作者:康文臻;黄长形;白雪帆;杨为松;李光玉;李谨革;谢玉梅;张岩

    目的 探明汉坦病毒HTN型与SEO型、HTN型与PHV型之间基因重排的频率和特点.方法 分别用相同滴度的汉坦病毒HTN型与SEO型(76-118株与SR-11株),及汉坦病毒HTN型与PHV型(76-118株与PHV株)毒株分别混合感染Vero E6细胞,用空斑形成试验挑选子代病毒克隆,挑得的单个病毒克隆在Vero E6细胞上扩增.分别用分型引物对子代病毒进行RT-PCR实验,以确定子代病毒L、M、S片段核酸的来源,鉴定子代病毒基因型.结果 发现76-118株与SR-11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基因30/44株来源于亲代病毒,9/44株子代病毒发生了基因片段重排.76-118株与PHV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基因26/36株来源于亲代病毒,3/36株子代病毒发生了基因片段重排.76-118株与SR-11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的基因重排率(20.45%)明显高于76-118株与PHV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8.33%).结论 这种重排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HTN型与SEO型HV基因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高,而更容易发生基因重排.而HTN型与PHV型HV基因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低,发生基因重排的机会显著降低.

  • Ig及TCR克隆性重排在Castleman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汤涛;吴小延;吴秋良;王芳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克隆性重排检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的Castleman病38例,利用根据BIOMED-2引物体系设计的IdentiClone系列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及Genescanning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及结果分析.结果 38例CD病理组织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25例,浆细胞型9例及混合型4例.根据临床病变累及部位为局限型21例,多中心型17例.克隆性分析结果,10例CD克隆性重排阳性,其中6例为Ig克隆性重排,2例为TCR基因重排,2例为Ig和TCR基因双重排.2例MCD为IgH和/或Igk单克隆重排,随访13及21个月后发展为滤泡性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大多数CD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起源,Ig和/或TCR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提示单克隆性增生具有恶性转化趋势和潜能,对推测预后有一定帮助.

  • 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及其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银珍;王芳;邵琼;张旭;邓玲;汤涛;张晓;吴秋良

    目的:建立准确可靠、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实际工作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方法,用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的辅助诊断.方法:采用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引物FR2、FR3和重链连接区 (joining region of heavy chain,JH)引物LJH、VLJH组合、A管+B管模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121例B-NHL、58例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 non-Hodgkin lymphoma,T-NHL)和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石蜡组织进行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分析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在B-NHL组、T-NHL组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中的差异,以及B-NHL中联合应用FR2和FR3与单独应用FR2、FR3之间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的差异.结果:118例成功检测的B-NHL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81%(96/118);54例成功检测的T-NHL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4%(2/54);19例成功检测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未检出IgH基因单克隆重排.B-NHL组与T-NHL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相比,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NHL中,FR2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58%(68/118),FR3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55%(65/118),联合应用FR2和FR3,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出率为81%(96/118),联合应用FR2和FR3与单独应用FR2、FR3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FR2、FR3、LJH及VLJH引物组合、A管+B管模式和半巢式PCR法进行石蜡组织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阳性率较高,可用于临床B-NHL的辅助诊断.

  • MHBst167基因转染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瑜;周建华;成军;洪源

    补体激活导致肾组织免疫损伤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而肾脏固有细胞可表达一系列补体调节蛋白对其激活进行限制.肾脏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靶脏器之一,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尤易被感染.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应答间的关系极为复杂,HBV-DNA与宿主DNA整合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排,编码HBx、LHBs和MHBs1等反式激活因子,进而活化多种转录因子和原癌基因启动子,参与感染后的炎性反应[1].

  • 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及在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蒋一强;陈燕;李慧玉

    目的:探索bc1-2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1-2/IgH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Su-DHL-4,Su-DHL-6有bc1-2/IgH基因重排,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5.29例NHL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中,共检出6例有bc1-2基因重排,其中滤泡型NHL(F-NHL)4例(36.4%),弥漫型NHL(D-NHL)2例(18.2%),全部在B细胞性NHL中检出.16例F-NHL患者中,4例外周血和骨髓中同时检出bc1-2/IgH基因重排,化疗达CR后依然存在.结论:bc1-2基因重排主要与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重排方式以bc1-2(MBR)/IgH为主.bc1-2基因重排的检测为滤泡性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疾病的分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骨髓微小病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若芝;周宇麒

    目的:探讨微小病灶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的检测对病人疗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T细胞受体γ链(TCRγ)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对13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正常的T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NHL)和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B-NHL)病人治疗前骨髓标本进行微小病灶(MRD)检测.结果:其中7例T-NHL病人发生TCRγ基因重排,检出率为53.8%,11例B-NHL病人发生IgH基因重排,检出率为64.8%.检出阳性的病人生存期明显低于检出阴性的病人(P<0.05).结论:骨髓中微小病灶检测可以协助估计病人预后、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

  • IgH和IgL引物联合检测对提高石蜡组织淋巴瘤基因重排检出率的价值

    作者:齐宗利;韩西群;黄宏宇;朱梅刚;赵彤

    背景与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对其克隆性的检测,可以辅助诊断淋巴瘤.缺点是假阴性率较高,在石蜡包埋组织中尤为明显.本研究拟采用手工显微切割、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IgL)联合测定等方式,探讨该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用1对IgH引物、1对T细胞受体γ(Tcell receptor γ,TCRγ)、TCRγ引物、2对新设计的轻链引物,通过PCR、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技术,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58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39例B细胞淋巴瘤、16例T细胞淋巴瘤和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以DG75和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对照.结果:IgH引物P1在39例B细胞淋巴瘤检出阳性率79.5%(31/39),假阳性率6.25%(1/16),IgL引物在B细胞淋巴瘤检出阳性率71.8%(28/39),假阳性率12.5%(2/16),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测,B细胞淋巴瘤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92.3%,假阳性率并无明显提高(12.5%).以上重排引物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均未检出.结论:IgH与IgL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包埋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并为B-N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 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研究

    作者:毛晓健;肖昕;熊爱华;钱新华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重链可变区(VH)基因重排情况.方法 排除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其中胎龄27周4例,28~32周9例、33~36周12例、37~42周13例,提取其外周血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其IgVH基因、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结果 各个胎龄VH1~VH7各家族均有多个重排条带表达,同一个VH家族重排基因的平均中分子量在各个胎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7~42周新生儿IgVH基因VH1~VH7家族重排均具有多样性;对同一个VH家族来说,28~42周各胎龄组IgVH基因重排无显著性差异.

  • 竞争性定量PCR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徐兵;李亚洁;周淑芸;杨艺;孙竞;田红

    目的为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16例ALL病人残留白血病细胞.结果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5水平.16例ALL缓解期残留白血病细胞为(427±364)×10-5病人.3例病人可检测出寡/亚克隆重排,白血病细胞定量为117×10-5、196×10-5及211×10-5水平,其中1例寡/亚克隆水平在病程中不断增加并导致3月后复发伴克隆演化.结论所建立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定量检测ALL缓解期残留白血病有利于预后预测并可应用于寡/亚克隆的定量检测.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IgH基因重排的意义

    作者:徐兵;周淑芸;张剑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8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 66.7% (4/6)老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0.9% (9/2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存在IgH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阳性老年人ANLL治疗缓解率(22.2%)显著低于IgH基因重排阴性老年人ANLL(66.7%) (P<0.05).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可帮助了解老年人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此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 IgH不同区域基因重排引物的分析及在石蜡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齐宗利;张宝;韩西群;朱梅刚;赵彤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优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不同框架(FR)区域基因重排的引物,探索其对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Cl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l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3对(IgH FR1、FR2、FR3区各一对,分别为P1c,P2A,P31)IgH基因重排引物作为B细胞基因重排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基因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01例(80例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基因重排状况.以DG75、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阳性对照,以反应性增生组织DN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IgHFR1、FR2和FR3区域引物对80例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52.5%(42/80)和70.0%(56/80),在14例T细胞淋巴瘤中均为7.1%,三者的检出率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IgH FR3区和lgH FR2区引物的组合可将其检出率提高到83.9%.以上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IgH不同区域引物比较.FR3区引物检出率明显高于FR1区和FR2区.FR3区和FR2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 Jurkat细胞TCR基因重排对 BV CDR3的影响

    作者:邹红云;马骊;姚新生;温茜;罗微;王小宁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在T细胞激活剂和超抗原SEA等刺激诱导后TCRBVCDR3谱系漂移及长度和序列变化.结果表达TCRBV8家族的单克隆细胞株Jurkat,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经刺激诱导48或72h后,未监测到有TCRBV8以外的新的BV亚家族出现,BV8CDR3长度和一级核苷酸序列也未发生变化.结论Jurkat细胞发生的TCR基因重排可能不引起TCRBVCDR3改变,因而对TCRBVCDR3区抗原识别特异性(即抗原特异性漂移)并未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TCR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 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H/RS细胞与其背景细胞的微切割及其IgH基因重排检测

    作者:周新华;赵彤;沈新明;余江;朱梅刚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组织中H/RS细胞(Hodgkin andRecd-Sternberg cells)是否起源于B细胞、H/RS细胞的克隆性以及与背景淋巴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石蜡刮片组织进行IgH基因重排分析,并对其中6例重排阳性的病例经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免疫标记,将标记阳性的H/RS细胞和背景淋巴细胞进行微切割后进一步行IgH基因重排分析.结果16例石蜡刮片组织IgH基因重排阳性.对6例经BSAP标记的cHL成功进行了微切割,其中19管H/RS细胞中,有14管出现重排阳性,细胞数目不同的各管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290);12管背景淋巴细胞有2管出现重排阳性,H/RS细胞与背景淋巴细胞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支持H/RS细胞来源于B细胞的理论,认为部分背景淋巴细胞可能具有瘤性增生活性,参与H/RS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

  • 降落式PCR和SSCP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

    作者:韩西群;齐宗利;贺莉;陆地;赵彤

    目的以降落式PCR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克隆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探讨其在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盐析法提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和降落式PCR扩增基因重排.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SCP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CR扩增产物.阳性细胞系DNA模板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DNA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扩增,检测降落式PCR的灵敏度.结果琼脂糖电泳中,18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15例、4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标本经SSCP进一步分析,呈不连续条带.DNA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为TCR-γ基因重排.阳性对照模板占1%以上时可得到阳性扩增结果.结论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结合降落式PCR可有效扩增T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可用于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诊断.

  • 荧光定量PCR检测微小残留病变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关明媚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中对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ence disease, MRD)的定量检测可用于预示临床结果.目前对于T-细胞抗原受体(TCR)G基因重排作为靶的适用性研究报告较多,多采用适时-PCR技术作定量分析,以确定MRD的量[1,2].因为,大家都认为MRD量的多少,直接与诱导治疗后的复发有关,如果能对域上含量患者强化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365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