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阎洪涛;龚百生;廖勇;杨红;陈照祥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的影响

    作者:刘明;王建业;黎健;王抒;李红霞;朱刚;左涛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转染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检测其增殖和凋亡水平变化,并检测其对bax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可高水平转染入PC3M细胞,转染率95%.转染后的PC3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rdU吸光度A值0.4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4,P<0.001;细胞凋亡水平增高,凋亡指数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P<0.001.细胞中bax蛋白及mRNA水平皆增高.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可抑制PC3M细胞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ax表达而实现的.

  • 前列腺癌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

    作者:李强;党诚学

    目的 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和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Uu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4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Uu感染21例占44.7%,p53蛋白阳性23例占48.9% ;Uu与前列腺癌的肿瘤分期、肿瘤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u阳性的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较Uu阴性组高,Uu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列腺癌中,Uu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肿瘤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可能通过诱导p53基因的突变引发前列腺癌的发生.

  • p53基因多态性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关系研究

    作者:周兴辉;颜妙红;季伟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p5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温岭市食管癌患者204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取活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对提取的DNA样品,用PCR方法检测HPV,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对照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组和对照组患者HPV16检出率分别为59.3%及11.8%,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53基因72密码子Arg/Ar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5%及19.6%,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食管癌患者中,p53 Arg/Arg基因型在HPV16阳性组中占66.9%,在阴性组中占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rg/Pro和Pro/Pro基因型在HPV16阳性中占33.1%,在HPV16阴性中占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温岭市食管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Arg/Arg基因型可能是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个体携带p53 Arg/Arg基因型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 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剖宫产术后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性

    作者:廖农;鲁峰;赵伟;曾位森;李映桃;王少晶;高建华

    目的 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codon 72)多态性与剖官产术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303例女性,于术后3~5d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用荧光分子信标PCR法检测其血液标本的p53基因codon 72多态性.分别于术后第3、6、12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电话随访,其中有19例随访至18个月,观察其病理性瘢痕发生情况,以及其与p53基因codon 72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的关系.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3例产妇中发生病理性瘢痕增生30例,273例为正常愈合.2组产妇p53基因codon 72 3种基因型(C/C、C/G和G/G)频率总体上有显著差异;病理性瘢痕增生组产妇C/C基因型频率为46.7%(14/30),高于正常组的17.6% (48/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病理性瘢痕增生产妇中,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C/G型(33.3%,10/30)和G/G型(2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病理性瘢痕增生产妇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63.3%,也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频率(36.7%,P<0.01),OR值为2.30.结论 p53基因codon 72 C等位基因与剖宫产术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 瘢痕疙瘩发病风险与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卓阳;高建华;罗深秋;曾位森;胡志奇;鲁峰;赵永忠

    目的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瘢痕疙瘩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45例瘢痕疙瘩患者与60名正常对照的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瘢痕疙瘩患者的Pro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4.485,P=0.034).瘢痕疙瘩患者的Pro/Arg、Arg/Arg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49和1.346;P值分别为0.330和0.246),而瘢痕疙瘩患者的Pro/Pro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75,P=0.036).提示Pro/Pro基因型者患瘢痕疙瘩的风险性明显高于Pro/Arg、Arg/Arg基因型者(OR=2.400,95%CI:1.048~5.498).结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可能对判断瘢痕疙瘩高危个体具有指导意义.

  • 去甲斑蟊素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晓辉;王亚君;陈丽丽;宋飞飞;张剑白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在体外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CTD和(或)10 mg/L的长春新碱(VC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Jurkat细胞形态、密度及结构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NCTD及VCR两种药物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p53及survivin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NCTD及VCR作用组细胞形态出现不规则,胀大、变形现象明显,分布稀疏,大量细胞死亡,两者在相同时间点上对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NCTD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佳浓度及时间在20 mg/L,作用72 h时.NCTD与VCR两者对Jurkat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5),两者的抑制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联合可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表达p53及survivin基因,结果显示NCTD组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株明显上升(P <0.001),相反survivin基因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1) NCTD抑制Jurkat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浓度依赖关系;(2)NCTD与VCR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者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且两者联合可增强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3)NCTD促进Jurkat细胞株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基因表达量及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量有关.

  • 放化疗治疗后大鼠脊髓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福光;王若雨;冀学宁;朱瑞萍;刘增琦

    目的:探讨放疗、化疗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脊髓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4组,即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药化疗组及放化疗联合组.顺铂的剂量各为5 mg/kg,单次给予;放射剂量为5 Gy/次,采用6 MeV的电子线,隔日1次照射大鼠胸段脊髓,总量为40 Gy.照射结束后20周,免疫组化检测放疗、化疗及联合治疗时脊髓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单纯放疗组、顺铂化疗组、顺铂化疗及放疗联合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6.6%、43.3%和70.0%,联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P<0.05.结论:顺铂加放疗联合组上调脊髓组织p53表达水平,提示放化疗联用可能加重脊髓损伤,对今后设计合理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 细胞周期G1/S转换调控因子在喉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王金泉;王建波;娄卫华;董明敏

    目的:探讨喉癌癌变过程中p21WAF1/CIP1、p53和cyclin Dl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正常粘膜、40例不典型增生病变和60例喉癌组织中p21WAF1/CIP1、p53和cyclin Dl表达.结果:①p21WAF1/CIP1、p53和cyclin Dl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②在喉癌癌变过程中,喉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喉癌中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75.0%(30/40)和63.3%(38/60)(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0%(12/40)和61.7%(37/60)(P<0.001);cyclin D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20)、30.0%(12/40)、53.3%(32/60)(P<0.001);③p21WAF1/CIP1在高、中和低分化的喉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16/21)、65.5%(19/29)和30.0%(3/10)(P<0.05);④cyclin Dl和p21WAF1/CIP1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21WAF1/CIP1和p53表达无相关性.结论:①喉癌癌变过程中p53和cyclin Dl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②p53和cyclin Dl异常表达是喉癌发生中早期分子事件;③p21WAF1/CIP1表达与喉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④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WAF1/CIP1、p53和cyclin Dl相互调控机制在喉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脑肿瘤p53 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徐滨;康笃伦;裘明德;徐国本;宋来君;冯祖荫

    目的:探讨p53基因蛋白产物和端粒酶活性在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和两者与脑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改进的TRAP银染法对48例脑肿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p53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脑肿瘤中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为70.8%(34/48),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为77.1%(37/48),正常脑组织中两者均呈阴性表达.其中29例脑肿瘤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均有表达.结论:p53和端粒酶参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p53蛋白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脑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相关标志物,脑肿瘤中p53蛋白与端粒酶活性表达无相关性.

  • 非小细胞肺癌p53、Bcl-2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张霞;秦芳;贾小刚;曹永成

    目的探讨p53、Bcl-2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NSCLC组织中p53、Bc1-2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53、Bcl-2和nm23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1.8%、32.1%、53.6%;在肺鳞癌、腺癌中p53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加(P<005),而Bcl-2阳性表达则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NSCLC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m23阳性率显著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结论p53、Bcl-2和nm23基因蛋白的检测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p53蛋白在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宋林红;李科;奚玲

    目的观察p53蛋白在成人型及幼儿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初诊病变中的表达与恶变或侵袭发生的关系,探讨其预测个体RRP转归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在86例转归不同的RRP中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AO-RRP及JO-RRP病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51%和38.29%,统计学分析表明,p53蛋白的表达和发生侵袭或恶变有关(P<0.01).结论RRP初诊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可提示患病个体的转归,即幼儿型RRP易发生侵袭,成人型RRP应密切随访,注意恶变.

  • p53基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检测用于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大鹏;韩小弟;张力伟

    目的 探讨p53基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用于垂体腺瘤侵袭性判断以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垂体腺瘤患者,按其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基因和bFGF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内的MVD进行标记并计数;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p53和bFGF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p53、bFGF和MVD的表达差异.结果 侵袭组的p53和bF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相较非侵袭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的MVD计数较非侵袭组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侵袭组中,p53与bFGF的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r=0.61,P<0.05);p53 mRNA的表达与MVD计数正相关(r=0.68,P<0.05);bFGF的mRNA表达水平与MVD计数正相关(r=0.82,P<0.05).结论 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判断以及预后评估方面,p53、bFGF和MVD是比较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可用于临床诊治和预后参照.

  • p53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高献书;卢付河;周志国;宋永辉;乔学英;万钧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基因对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的作用,探索p53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以人食管癌细胞株TE-13及经反复照射后改变了放射敏感性的细胞TE-13R50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并含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5CMV-p53)感染上述两种细胞及肿瘤组织并加用放射,在体、离体实验比较观察Ad5CMV-p53对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的影响.结果 TE-13细胞及TE-13R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不同(D0值分别为1.38、2.48*!Gy);当联合应用Ad5CMV-p53时明显增加了它们的放射敏感性,TE-13R50细胞的提高幅度较大,接近了亲代细胞的水平(D0值分别为0.97、1.14*!Gy).放射合并瘤内注射Ad5CMV-p53与单纯放射相比,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对TE-13R50细胞的作用更大.结论 Ad5CMV-p53可提高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抗拒性.

  • 不同p53功能状态鼻咽癌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作者:刘秀芳;夏云飞;李满枝;贺玉香;郑美莲;蒋昌斌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不同p53功能状态及其放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53-SN3,空载体质粒pCMV-Neo-Bam分别转染到鼻咽癌细胞CNE1、CNE2中.p53功能检测技术明确细胞转染p53基因前后的p53功能状态.成克隆实验测定细胞存活分数.采用单击多靶模型和线性二次函数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求出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N和αβ、α/β、SF2值.结果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后鼻咽癌细胞获得正常p53功能.CNE1-pNeo和CNE1-wtp53细胞的D0值分别为1.17、1.08Gy;Dq值分别为2.25、1.21Gy;α值分别为0.13、0.29Gy-1;SF2值分别为0.765、0.326.CNE2-pNeo和CNE2-wtp53细胞的D0值分别为0.92、0.84Gy;Dq值分别为1.45、1.04Gy;α值分别为0.13、0.76 Gy-1;SF2值分别为0.675、0.156.CNE1、CNE2细胞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后,D0、Dq、SF2值均减小,α值增大.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可以提高p53功能缺陷的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HPV分型及p53表达对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影响

    作者:童婷婷;董丽杰;王莉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中HPV分型及p53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2016年间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ⅠB+ⅡA期40例、ⅡB+ⅢA期40例.检测患者HPV的DNA的感染类型及p53的表达,采用单纯放疗方法对人选患者进行盆腔外和腔内照射,分析近期疗效与HPV分型及p53表达的相关性o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ⅠB+ⅡA、ⅡB+ⅢA期放疗不敏感组(SD+PD)者p53阳性率分别为100%、100%,高于放疗敏感组(CR+PR)的80.0%、90.0(P=0.044、0.013).p53的表达强度与放疗敏感性呈负相关(r=-0.427,P=0.000).ⅠB+ⅡA、ⅡB+ⅢA期放疗不敏感组患者中HPV的DNA多重感染率多于单一亚型感染率,分别为65.0%、95.0%和35.0%、5.0% (P=0.004、0.003),放疗敏感性患者中HPV的DNA单一亚型感染率多于多重感染率,分别为85.0%、60.0%和15.0%、40.0%(P=0.004、0.003).所有患者中HPV16的检出率高为66.3%,放疗不敏感组患者中HPV18的检出率高为60.0%.结论 p53高表达与宫颈癌放射抗拒有关,HPV的DNA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对放疗敏感性较差,HPV16是双重感染中常见亚型,放疗后未缓解患者中以HPV18为主的多重感染检出率高.

  • 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影响肺腺癌XWLC-05细胞放射敏感性研究

    作者:王承红;李文辉;王秦秦;秦继勇;李昕;侯宇;王丽;张国良

    云南宣威肺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首位,多明显聚集在农村女性中,发病原因、基因突变和机制特殊[1]。由于其p53突变位点与其他肺癌不同,故探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宣威肺腺癌XWLC-05细胞后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p53基因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及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李平;陈敏斌

    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放疗抵抗导致局部未控仍常见,因此预测放射敏感性对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非常有益的.影响放射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p53状态是重要因素之一,p53基因上下游信号分子的调控亦能影响宫颈癌放射敏感性.本文分析了p53基因在不同宫颈癌中的差异,并探讨p53调控放射敏感性的可能方式.

  • SASH1基因通过p53信号通路调节乳腺癌细胞增殖

    作者:邝中淑;曾兴;王萍;罗黄超;马江淑;陈梅;李艳;周定安;郑晓东

    目的 探讨SASH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与P53基因的关系.方法 购买134例乳腺癌组织芯片(上海芯超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型号:HBre-Duc150Sur-01),用SASH1和p53抗体进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构建重组质粒SASH1-PEGFP-C3(GFP-SASH1)、HA-p53-pcDNA3.0(HA-Tp53),定点突变SASH1基因上581、594、605、610位点(D581 V-SASH1、W594L-SASH1、F605S-SASH1、V610E-SASH1)和p53基因上175、248、273位点(R175H-p53、R248W-p53、R273H-p53).实验分组如下:(1)将0、0.5、1.0、2.0、4.0 μg的HA-Tp53单独转染或分别与2.0 μg的GFP-SASH1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p53对GFP-SASH1和endo-SASH1表达的影响.(2)将0、0.5、1.0、2.0、4.0 μμg的GFP-SASH1单独转染或分别与2.0 μg的HA-Tp53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用定量RT-PCR检测p53 mRNA及蛋白表达.(3)2.0μg的HA-pcDNA3.0(空载体),野生型p53(wt-p53),突变型R175H-p53、R248W-p53、R273H-p53单独转染或分别与2.0μg的GFP-SASH1共同转染至HEK-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GFP-SASH1和endo-SASH1表达.(4)将2.0 μg的空载体,野生型-SASH1,突变型D581V-SASH1、W594L-SASH1、F605 S-SASH1、V610E-SASH1单独转染或与2.0 μg的HA-Tp53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另设未经处理细胞为空白对照,Western blot检测HA-Tp53和endo-Tp53表达.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SASH1与p5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SASH1与p53的表达量,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 在134例人乳腺癌组织芯片中,SASH1和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01).其中,SASH1(-)4例、(+)42例、(++)67例、(+++)20例、(++++)1例,p53(-)82例、(+)36例、(++)10例、(+++)6例.随着HA-rp53转染剂量的增大,外源性SASH1(GFP-SASH1)和内源性SASH1(endo-SASH1)的表达水平都增高(F=205.369、178.238,P均<0.001).随着GFP-SASH1转染剂量的逐渐增大,HA-Tp53 mRNA及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F=67.481、506.538,P均<0.001).突变型SASH1使内源性和外源性p53表达上调(F=165.767、1136.930,P均<0.001);突变型p53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SASH1表达(F=57.142、354.517,P均<0.001).结论 SASH1与p53正相关,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起调节作用.

  • 突变p53基因的反义拯救研究

    作者:孙玉兰;王亚红;张媛媛;许少峰;付丽

    目的 研究p53基因的个体性反义RNA联合野生型p53(wt-p53)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体外双重基因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wt-p53重组质粒pC53-SN3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wt-p53的细胞克隆(WTp53-231细胞);体外构建针对MDAMB-231细胞p53基因突变外显子8(exon8)的反义表达载体[pGEM3zf(+/-)p53exon8],并制备其反义RNA(ASp53exon8'RNA);以MDA-MB-231细胞为对照,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ASp53exon8'RNA转染WTp53-231细胞;转染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LSAB染色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ASp53exon8RNA 转染 WTp53-231 细胞与ASp53exon8'RNA转染MDA-MB-231细胞比较,前者可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结论 p53基因的个体性反义RNA联合wt-p53共转染可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达到"反义拯救"基因治疗目的 .

874 条记录 4/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