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建省零售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危险性评估
为模拟生牡蛎消费引起副溶血性弧菌(VP)疾病的危险性,在福建省开展了定量微生物危险性评估.评估遵循广泛认可的危险性评估程序,涉及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结合暴露评估模块的结果与贝塔-泊松剂量反应模型,推测由消费VP污染的生牡蛎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6.9×10-7(冬)、1.7×10-5(春)、5.9×10-5(夏)、4.6×10-6(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零售期间牡蛎的未冷藏时间、零售带壳牡蛎体VP密度的对数值、冷却持续时间和气温等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相关.采取缩短零售期间牡蛎的未冷藏时间、快速冷却、微热处理和冷冻贮存等控制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的人数.该研究为我国制定减少VP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牡蛎 副溶血性弧菌 定量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蒙特卡洛模拟 控制措施 -
尤登双样图在褪黑素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开展分析质量控制研究,制定分析质量控制措施是保障分析数据准确的重要手段。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作为全国保健食品检测中心实验室,组织全国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实验室参加了功效成分测定质量控制。因为褪黑素类保健食品在全国各省市都有,绝大多数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单位都开展了这个项目的检验工作,而且褪黑素的标准检验方法还通过了1998年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化委员会的评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所以本次质量控制选择褪黑素的测定作为质量控制的项目,尤登双样图是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分析、统计学家尤登(W.J.Youden)提出的,实验时同时测定两个试样,将结果绘制成图,所以称为双样图。它具有简便、直观、实用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评价手段。
-
21世纪初期福泉市首次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处理结果,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养殖户3家15人和疫点搜索追踪发热病9人,共计24人,确诊病例1例,罹患率4.17%,另外发现高危人群2例,呈零星散在性分布,其中13人有明显的与羊群密切接触史.重点人群血清学检查9人,阳性1人,阳性率11.11%.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饲养、屠宰及为羊只接产等行为,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浅议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证据保存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关于"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的规定,不仅为卫生行政机关全面收集证据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使特殊情况下的调查取证有了充分的时间保障.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证据保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程序方面的问题与行政控制措施相混淆等现象.
-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新内容
卫生部原<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是1981年12月1日发布实施的,在十余年的贯彻实施中对全国食物中毒的控制和处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新的<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原办法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形势,如食物中毒的处理机构,食物中毒事故的管辖,紧急报告程序,临时控制措施,食物中毒认定和处罚依据等内容都已经不适应目前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法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视,进一步规范对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控制更为迫切需要.
-
商场违法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与周显刚、罗其富同志商榷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9年第5期发表了周显刚、罗其富同志题为《本案应如何正确适用卫生行政处罚》一文(以下简称周文),文中指出:某消费者在某食品商场购买了两听某厂生产的××牌八宝粥罐头,买后即开启一听让其4岁小孩食用,小孩食大半罐后的4h出现腹痛、腹泻,送入医院诊断为食物中毒,该消费者遂将所购罐头带到当地卫生行政机关报案.卫生行政机关受理后,派出卫生监督员前往该商场进行调查,经调查查明该商场3日前从某厂购进这批罐头共1 000听,已售出数十听,外观检查该批罐头密封完好,无“胖听”现象,标签齐全,全部在保质期内,商场还出示了这批罐头的检验合格证,卫生监督员当即采取了行政控制措施,并随机抽样送卫生防疫站检验.
-
HACCP国内外的应用管理现状(综述)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研究,确定具体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1]HACCP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它是迄今人们发现的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2,3]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HACCP应用的大量实例。在WHO和FAO提出《HACCP的指导原则》之后,各个国家纷纷以此为准则,在自己的国家对食品企业推行HACCP的管理。由于各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的不同,实施HACCP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在经济条件和技术力量比较强的美国已经对部分食品的加工过程采取强制HACCP的措施,而其他大部分国家还停留在探索阶段。部分国家对一些高危的产品进行了HACCP试点研究,或是对实施比较成功的企业采取认证的方式,以促进HACCP系统在全行业的开展。
-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与分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方法:选取自愿接受试验者 90 例,血型相同,对比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血液细胞质量检测的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的控制方法.结果:将正确比例与不正确比例的抗凝剂混合的血液样本中的各指数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相同室温,于不同时间对比血液样本中各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液样本置入不同室温中、比较分析温度对于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质量检验中,其影响因素较繁多也较复杂,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要控制好每一个细节,从而控制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
-
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选取1054个2015年5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检查的消化内镜样本,对其进行检测后发现,合格的样本有985个,将其列为对照组,不合格的样本有69个,将其列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受到感染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清洗时间(18.05±1.01)min少于对照组患者清洗时间(25.63±1.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9,P<0.05);观察组干燥保存(39.13%)低于对照组干燥保存(9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11,P<0.05);观察组患者戊二醛(<1.8%)情况(23.19%)、多酶洗液浓度的不合格情况(26.09%)以及操作不规范情况(18.84%)均高于对照组戊二醛(<1.8%)情况(3.25%)、多酶洗液浓度的不合格情况(2.94%)以及操作不规范情况(3.45%),各项结果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69、12.143、8.011,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结果发现,清洗时间、干燥保存、戊二醛、多酶洗液浓度、操作不规范情况均是影响消化内镜医院消毒效果的因素.结论 消化内镜医院的感染因素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各消化内镜医院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该院消毒工作的管理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临床尿检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检结果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择尿检误差样本150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0例尿检误差样本中,标本问题62例(41.3%),仪器问题33例(22.0%),检验分析问题55例(36.7%).结论:尿液标本、仪器问题、检验结果分析等均会影响尿检结果的准确性,临床上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尿液检查准确率.
-
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传染病医院是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治疗及开展预防工作的专科医院,具有与其他综合医院不同的特点[1],所面对的都是特殊对象,服务对象决定是感染性疾病高发的人群.服务对象中有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很容易造成检验科空气的污染,环境卫生学也不容易达标.检验科作为传染源高度集中的场所,很容易成为医院感染的发源地.现就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如下探讨,便于制定更好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表现为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环境、防护措施及医院的重视、人员的防范措施尚有不足.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重视和加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
无论是哪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造成人员伤害,相关社区的医师必然要起到关键作用,因为:①需要社区医师参与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②需要社区医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受害人进行临床处理.③需要用基础、临床、公卫知识教育群众,消除其恐惧.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控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通过对NICU 2000~2009年院内感染率的比较,以及2005年院内感染疾病的分布,对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控治措施,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
中医、西医与"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真正医术高明的人,不仅要擅长诊断和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要精通防病于未然的理论和实践.《黄帝内经》早提出"治未病"的理论,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化和完善,目前经典的中医治未病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是未雨绸缪,保身防病,首要目标是不生病;既病防变则是阻断已病后的变化,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瘥后防复则更着眼于病后扶助人体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西医虽未明确启用治未病的概念,但疾病的三级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异曲同工.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主要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阻止病程进展、防止病情蔓延或减缓发展;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以及疾病的康复.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由于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人口构成的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期望寿命的增加导致了心血管病(CVD)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使高血压病患者掌握其发病原因、诱因、控制措施、自我保健方法,提高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在社区内进行了护理健康教育,探讨其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
-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探析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很多新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对于检验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方面必须达到相关标准,才能更好的的服务于临床诊疗工作.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国内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不高的问题,所以,必须在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施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
儿科护理工作与感染管理
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IgG(被动免疫),故生后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但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行合成的IgG的能力一般到6~7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整素等活性及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故儿科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和加强防止院内感染的管理,并积极采取以下综合控制措施.
-
HBV携带群体的社区帮助
据我国卫生年鉴资料统计,2002年我国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由其庞大的"病毒携带者"人群,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忽略了相应的诊疗防治.实际上,他们仅有少数人是相对稳定的"健康"携带状态.多数人已处于慢性肝炎的不同阶段,在他们的肝脏内潜伏着程度不一的病变.但由于他们对该病的认知匮乏,在发病前期,没有掌握较好的防治控制措施,所以在我国,年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为有效控制、延缓或阻断发病,提高HBV携带人群的生存质量,发病前期的管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
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传染病医院是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治疗及开展预防工作的专科医院,具有与其他综合医院不同的特点[1],所面对的都是特殊对象,服务对象决定是感染性疾病高发的人群.服务对象中有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很容易造成检验科空气的污染,环境卫生学也不容易达标.检验科作为传染源高度集中的场所,很容易成为医院感染的发源地.现就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如下探讨,便于制定更好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表现为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环境、防护措施及医院的重视、人员的防范措施尚有不足.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重视和加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我院口腔科感染控制措施
口腔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经血液、唾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因此要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切断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传播,增加安全感.我们从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入手,督促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对于口腔科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借口腔科整改之机提出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