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节球藻毒素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作者:张占英;俞顺章;陈传炜;卫国荣

    目的研究和探讨节球藻毒素在动物体内分布的靶器官及其在靶器官中的细胞水平定位.方法用核素125I标记节球藻毒素,将125I-节球藻毒素标记物注入小鼠体内,分别经核素示踪和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研究125I-节球藻毒素在小鼠体内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分布.结果核素示踪显示,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口服3种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125I-节球藻毒素,主要分布在肾脏,其次为肝脏.放射性自显影研究表明,125I-节球藻毒素在肾脏和肝脏内分别定位于肾皮质的肾细胞核内和肝细胞核内.结论肾脏和肝脏是节球藻毒素的2个靶器官.

    关键词: 肽类 细胞核 小鼠
  •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bcl-2及bax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胡志坚;陈华;李一伟;高凌云;孙昌盛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GT阳性率,γ-GT染色的阳性率纯毒素组为100%,显著高于二乙基亚硝胺(DEN)对照组的22.22%.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bax基因的表达强度和面积,bax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28 3和0.007 3,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65 5和0.024 4的DEN对照组.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鼠肝脏bcl-2基因表达强度和面积,bcl-2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97 7和0.031 5,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46 0和0.020 5的DEN对照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MC具有促肝癌作用.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MC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 微囊藻粗毒素染毒大鼠肝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周志俊;晏晓容;施玮;孙运光;俞顺章

    目的研究亚急性微囊藻毒素染毒后,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基因在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讨微囊藻毒素肝毒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10只,经35 d腹腔染毒后,剖杀、立即取肝脏,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亚急性染毒大鼠肝细胞凋亡,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在4 μg*kg-1*d-1剂量下,微囊藻毒素引起肝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但在8 μg*kg-1*d-1和12 μg*kg-1*d-1的染毒剂量下,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2.90±0.81)%和(3.00±0.40)%;剂量12 μg*kg-1*d-1时,肝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各染毒组P53蛋白的表达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较对照组增强.结论微囊藻粗毒素在较低剂量下主要引起肝细胞凋亡,Bcl-2和p53基因在其引起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 微囊藻毒素LR对SD大鼠的短期毒效应研究

    作者:张占英;康苏娅;陈传伟;卫国荣;俞顺章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MCLR)对动物的短期毒效应作用.方法 SD大鼠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CLR,分别于注射的1、7 d和停药后第7天(即第14天)采集大鼠的血清和肝、肾、心等组织标本,经酶学及病理学检验,观察其损伤效应.结果 122 μg/kg剂量组,注射后24 h可观察到大鼠心肌细胞肌浆溶解,核变性固缩,肌原纤维局部坏死;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肾细胞变性,血清中肌酐(BCr )和尿素氮(BUN )亦显著升高;同时肝细胞片状出血、坏死,注射剂量为50 μg/kg和25 μg/kg时,仍出现肝细胞重度和轻度颗粒变性.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LDH)和AST显著上升.对照组大鼠的肝、肾、心等脏器均正常.结论 MCLR可引起SD大鼠肝、肾、心等脏器的短期毒效应,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损伤效应加重.

  • 藻毒素对fos、jun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赵金明;朱惠刚

    目的研究藻毒素对c-fos、c-jun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将经色谱柱纯化的微囊藻毒素样品加入到SHE细胞培养体系中,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于第1、3、6 h观察细胞c-fos 和c-jun蛋白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在第6、12、24 h不同时相的周期改变情况.结果微囊藻毒素可以诱导c-fos和c-jun持续高表达,6 h后增高至5~6倍,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藻毒素尚能介导G0/G1期细胞进入分裂状态,S、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24 h后有44.9%细胞进入S期.结论诱导细胞c-jun和c-fos异常表达并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是微囊藻毒素可能的促癌机制之一.

  • 微囊藻毒素-LR特异性RNA配基体外筛选探讨

    作者:谷康定;Michael Famulok

    目的利用大容量寡核苷酸库筛选富集具有分子识别、能与微囊藻毒素-LR特异结合的RNA配基. 方法将一段中间为40个随机核苷酸排列、两端为恒定区域的DNA库转录成RNA随机库,然后将RNA随机库与共价结合在琼脂糖上的微囊藻毒素-LR反应、洗脱、收集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微量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如此重复,经13轮筛选富集,再对筛选核酸配基克隆、测序,进一步比较各克隆RNA配基的亲和性.结果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微量RNA经过每轮筛选逐步增加,到第11~13轮进入平台期;60个克隆产物中有38个成功测定序列和分析,将其分成3组5对,所有克隆序列中未发现组间共有保守序列.选择有代表性的克隆RNA配基,比较其对靶分子的亲和力,克隆RNA配基:MC1、MC25、MC17和MC32对靶分子微囊藻毒素-LR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他们与不同浓度系列的靶分子反应,经数学模型外推克隆MC1、MC25、MC17和MC32 RNA配基以及RNA随机库对微囊藻毒素-LR的解离常数值分别为8.4、4.6、5.7、9.1和>25.6 μmol/L,其中MC25检测微囊藻毒素-LR低下限至少可达0.5 μmol/L.结论从大容量RNA随机库中分离富集到一类能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微囊藻毒素-LR的配基,为研究与检测环境中藻类毒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关键词: 肽类 寡核苷酸类
  • 微囊藻毒素LR对DNA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

    作者:张占英;俞顺章;陈传炜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 LR,MCLR)的致癌和促癌机制.方法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和3H-TdR释放法研究了MCLR对大鼠DNA及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引起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其DNA迁移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注射时间的延长对DNA的损伤效应未发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且在停止注射后DNA的损伤很快可得到修复.同时体内和体外动物试验还显示,MCLR可降低小鼠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及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促癌、致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人类胰腺癌和肝癌组织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刘顺涛;伦立民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人类胰腺癌和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胰腺癌和肝癌 的癌组织、癌旁组织、非癌胰腺和肝组织中PAHs 分别经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结果在标本中共检出4 种PAHs,分别是崫、2-甲基蒽、芘和苯并(a)芘.4 种PAHs 在胰腺癌组织与癌旁胰 腺组织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甲基蒽、芘和苯并(a)芘在胰腺癌组织、癌旁胰腺组织中的含 量高于非癌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崫在胰腺组织三组标本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种PAHs 在肝组织的三组标本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人类胰腺组织和肝 组织中存在PAHs,人类胰腺组织和肝组织对PAHs 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PAHs 与人类胰腺癌的发生可能 有一定关系而与肝癌的发生可能无关系.

  • 抗 CCP 抗体 IgG 亚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布及临床价值

    作者:李俊;陈佳喜;沈益敏;项梦莎;吴春龙;沈波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IgG亚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集83例台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51例疾病对照组和5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采用抗原特异性ELISA方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IgG)及其IgG亚型阳性率及浓度。采用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及其IgG亚型阳性率分布为抗CCP-IgG 71.1%(59/83)、抗CCP-IgG178.3%(65/83)、抗CCP-IgG226.5%(22/83)、抗CCP-IgG360.2%(50/83)、抗CCP-IgG474.7%(62/83)。抗CCP-IgG1、抗CCP-IgG3和抗CCP-IgG4单独或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 AUC=0.818~0.901)与抗CCP-IgG单独检测(AUC=0.857)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Z=0.028~0.045,P均>0.05)。抗CCP-IgG1和抗CCP-IgG4阳性RA患者的DAS28评分值(DAS28=6.5、6.5)高于阴性RA患者(DAS28=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396.0、427.5,P均<0.01);抗CCP-IgG1和抗 CCP-IgG4阳性 RA 患者的触痛关节数(T28=4.0、4.0)、肿胀关节数(SW28=4.0、4.0)高于阴性 RA 患者(T28=3.0、3.0,SW28=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7.5、406.0、255.5、286.5,P均<0.05)。结论 RA患者抗CCP抗体IgG亚型主要由抗CCP-IgG1、抗CCP-IgG3和抗CCP-IgG4组成,并与RA疾病活动度有关,抗CCP-IgG亚型联合检测能否替代抗CCP-IgG常规检测值得商榷。(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48-551)

  • 抗 MCV 抗体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毓刚;吴丽娟;胡宗海;陈莉;彭燕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并建立基于抗瓜氨酸蛋白/肽抗体( ACPAs)检测的新的AS诊断方法。方法通过诊断性研究,ELISA法检测121例AS患者( AS组)、97例RA患者( RA组)、103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抗MCV抗体及抗CCP抗体,流式细胞法检测AS患者淋巴细胞表面HLA-B27表达,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和AS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IgM(RF-IgM),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抗MCV抗体对AS的诊断价值,确定诊断临界值。各组间抗MCV抗体及抗CCP抗体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AS组血清抗MCV抗体水平18.13(12.36~25.83) U/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1.60(8.41~13.54) U/ml(U=2413,P<0.001),而抗CCP抗体水平在两组间[AS组6.22(4.30~8.07)U/ml,健康对照组6.01(3.77~7.58)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421,P=0.094);抗MCV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14.67 U/ml为佳的诊断临界值,采用此临界值,诊断敏感度为0.645,特异度为0.942,在HLA-B27阴性和阳性AS患者中,抗MC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U=133.5,P=0.001;U=2279.5,P<0.001);使用抗MCV抗体和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RF-IgM联合检测鉴别诊断AS和RA的敏感度分别为60.3%(73/121)、62.8%(76/121),特异度分别为89.7%(87/97)、90.7%(88/97),特异度高于抗MCV抗体单独检测(16.5%,16/97)。结论抗MCV抗体可以作为一种新的AS血清诊断指标,确立的新AS诊断临界值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对不同HLA-B27状态的AS患者有同等的诊断效力,使用MCV抗体和抗CCP抗体( MCV+CCP-)或RF-IgM( MCV+RF-)联合检测分析可以有效对AS和RA进行鉴别诊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55-458)

  • 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园;张吟眉;崔丽艳;杨硕;张捷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的单一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随机表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137例RA患者,265例非RA的自身免疫患者,111名健康人,检测血清中AKA、anti-CCP抗体及RF的水平.其中AKA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RF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案分为单项目、双项目、三项目检测,一共18种方案.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x2)检验.结果 Anti-CCP检测的准确度(80.39%),YI(0.51),和κ值(0.55)在单项目检测方案中均高.方案antiCCP+ (AKA/RF),AKA/(anti-CCP+ RF),和(AKA+ RF)/(anti-CCP+ RF)/(AKA+ anti-CCP)的准确度(80.94,80.94,80.66),YI(0.51,0.51,0.50),和κ值(0.55,0.56,0.54)在联合检测方案中高.结论 Anti-CCP检测在辅助RA诊断中具有突出的价值.联合检测方案anti-CCP+(AKA/RF)、AKA/(anti-CCP+ RF)、与(AKA+ RF)/(anti-CCP+ RF)/(AKA+ anti-CCP)对于RA的诊断有价值.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测的价值

    作者:李禹龙;张瑞;李金明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过去对于RA的血清学诊断仅仅依靠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但是RF对于RA诊断的特异性不够理想.后来,有人发现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可以作为RA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指标,目前已经出现了用于检测抗CCP抗体的诊断试剂盒用来诊断RA,抗CCP抗体对于检测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优于RF检测.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关于抗CCP抗体用于临床诊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比较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抗CCP抗体的试剂盒,并对不同试剂盒之间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了系统性评估.

  •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细胞离子转运和环核苷酸的关系

    作者:商黔惠;冼惠珍;周小兰;张桂兰;秦瑶;赵静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细胞阳离子转运和环核苷酸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0例正常人和45例高血压非LVH病人双重同期对照,观察45例高血压LVH病人的血压、外周阻力,淋巴细胞ATP酶活性、阳离子和环核苷酸变化。结果 高血压LVH和非LVH病人血压、外周阻力、细胞离子转运和环核苷酸均有异常;高血压LVH组收缩压、细胞Na+、Ca2+、cAMP和cAMP/cGMP比值高于非LVH组,细胞Na+-K+-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和K+ 低于非LVH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Ca2+-ATPase、Na+、cAMP和cAMP/cGMP比值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16个相关预选因子中,Na+、Ca2+-ATPase、Mg2+、cAMP与LVMI之间有独立的相关关系。结论 血流动力学、细胞阳离子转运和环核苷酸变化参与高血压LVH的发病过程,其中Na+、Ca2+-ATPase、Mg2+和cAMP可能起重要作用。

  • 部分带板层角膜巩膜植片偏中心治疗性穿透角膜移植

    作者:陈钧;刘业滋;吴京;付瑞

    目的探讨病变偏于一侧时穿透性角膜移植,保留健康角膜,降低排斥反应和减少角膜散光的方法.方法病灶一侧制作偏中心板层角巩膜植床,切除病变.在供眼取相同位置植片,角巩膜交界处标记.对16例偏中心角膜病变患者实施带板层角膜巩膜植片偏中心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2年.结果12例移植片透明,11例裸眼视力0.1以上,其中6例0.4以上.结论带板层角巩膜植片的偏中心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能有效地保留健康角膜,降低排斥反应和减少散光,且获取较佳视力.

  • 焦炉工血中脂质过氧化水平与神经行为变化的关系

    作者:王芳;张红梅;聂继盛;薛翠娥;石樱桃;牛侨

    目的 探讨焦炉工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及其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将134名焦炉工分为炉底组35名、炉侧组49名、炉顶组50名,以36名原材料处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并检测血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焦炉工血中T-SOD活力和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疲惫-惰性、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有力-好动、数字跨度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行为改变与脂质过氧化指标间有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25,相关关系较弱.结论 焦炉工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并与其神经行为改变共存.

  • 煤焦油沥青接触工人多环芳烃接触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作者:卢城德;孙晓晨;张令硕;张放

    目的 对涉及煤焦油沥青的工业场所进行调查,检测工人所处职业环境中的PAHs含量并评估其对工人产生的职业健康风险.方法 以煤焦油沥青使用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本中的16种PAHs,分析工人在该场所中PAHs接触剂量,并用累积毒性等效剂量法、预期寿命损失法、致癌风险系数法等方法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在所涉及的15个岗位中,部分工种所接触的总PAHs浓度较高,高接触浓度为1931.45 ng/m3.不同岗位因工艺不同存在不同的危害风险水平,工人的终身超额危险度明显超过可接受范围,部分工种存在较高致癌风险,作业工人的成年人预期寿命损失高值达到1033.95小时.结论 部分煤焦油沥青职业工人所接触的PAHs浓度较高,超出职业接触限值,并存在较高的职业健康风险.

  • 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作者:郑红燕;汪利民;谭皓;Heinz Assenmacher-Maiworm;邬堂春;陈卫红

    目的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用粉尘采样器、聚四氟乙烯滤膜和高分子多孔微球管采集大气中多环芳烃化合物,滤膜用乙腈:甲醇(60:40)为溶剂,超声波提取多环芳烃化合物;吸收管用乙腈:甲醇(60:40)、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经真空干燥后用乙腈:甲醇(60:40)定容.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淋洗分离,程序波长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 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5.6%,方法检测限为2.14×10-4~4.32×10-2μg/ml,回收率为83.6%~98%,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大气中多环芳烃化合物浓度.

  • 石油沥青烟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王惠萍;郭湘云

    目的 观察石油沥青烟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按染毒时间2、4、8周将12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每组再按染毒浓度的不同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平均为41 mg/m3)、中浓度组(平均为82 mg/m3)、高浓度组(平均为165 mg/m3)和阴性对照组.取肝肾组织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肾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染毒4、8周时各剂量组肝脏组织可见细胞核的固缩、碎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在染毒2周时高剂量组和染毒4、8周时各剂量组中肝组织和染毒4、8周时各剂量组肾组织均可见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石油沥青烟可致小鼠肝肾组织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等超微结构改变.

  • 内毒素诱导新生大鼠肾脏cAMP、cGMP 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吴玉斌;李玉杰;白英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内毒素(LPS)血症时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180只随机分为3组.A组:注入0.1 mL生理盐水;B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C组:LPS 5 mg/kg+Dex 10mg/kg 3组注入液体体积相等.放免法测定肾脏cAMP及cGMP浓度,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观察0,2,4,6,24h各指标变化.结果:(1)B组:肾组织cAMP和cGMP自2 h起高于A组(P<0.05~P<0.01);(2)C组:cAMP浓度自2 h起高于A、B 2组(均P<0.01),cGMP于2 h显著高于A、B 2组(P<0.01),逐渐下降至24h显著低于B组(P<0.01).(3)肾脏形态变化:B组6 h后表现为肾小球GBM断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C组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LPS诱导新生大鼠内毒素血症后,其肾脏cAMP、cGMP浓度均显著升高,肾脏损伤明显,Dex通过调节肾脏第二信使信号系统,减轻肾损伤,对肾脏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内毒素诱导新生大鼠肾脏cAMP、cGMP 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吴玉斌;李玉杰;白英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内毒素(LPS)血症时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180只随机分为3组.A组:注入0.1 mL生理盐水;B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C组:LPS 5 mg/kg+Dex 10mg/kg 3组注入液体体积相等.放免法测定肾脏cAMP及cGMP浓度,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观察0,2,4,6,24h各指标变化.结果:(1)B组:肾组织cAMP和cGMP自2 h起高于A组(P<0.05~P<0.01);(2)C组:cAMP浓度自2 h起高于A、B 2组(均P<0.01),cGMP于2 h显著高于A、B 2组(P<0.01),逐渐下降至24h显著低于B组(P<0.01).(3)肾脏形态变化:B组6 h后表现为肾小球GBM断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C组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LPS诱导新生大鼠内毒素血症后,其肾脏cAMP、cGMP浓度均显著升高,肾脏损伤明显,Dex通过调节肾脏第二信使信号系统,减轻肾损伤,对肾脏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