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生态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彩彦;王晓静;周俊英;尹洪竹;王亚东;王玮;李亚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细胞)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织病理学变化中的作用及对微生态制剂的影响,以期为了解NASH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 微生态制剂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

    作者:左满凤;舒琼璋;董晶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80例,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年龄<6月,1 g/d,~1岁,2 g/d,~3岁,2~3 g/d,均分为2次服用,疗程7~10 d.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唾液分泌型IgA(sIg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腹泻23例(37.10%),预防组80例发生腹泻13例(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1,P<0.01);发生腹泻次数对照组为(5.16+1.50) 次/d,预防组为(3.62±1.10)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1,P<0.01);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4.74±1.32)d,预防组(3.71±1.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唾液sIgA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2.759,P<0.01),而预防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85,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预防婴幼儿AAD.

  •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沈云琳;黄绮薇;秦丽;李敏;刘万红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针对原发病治疗及蓝光治疗,治疗组加服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在治疗前、治疗第4 d、第7 d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记录蓝光治疗次数及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4 d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2.17±60.62)和(213.62±65.39)μmol/L],在治疗第7 d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低[分别为(121.69±41.12)和(146.48±51.94)μmol/L,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在治疗第4 d分别为(130.96±63.57)和(98.93±62.35)μmol/L(P<0.05)及第7 d分别为(212.90±76.35)和(171.36±67.61) μmol/L(P<0.05);治疗组蓝光治疗次数分别为(2.21±0.87)人次和(2.70±0.95)人次(P<0.05),蓝光时间分别为(39.65±16.51)h和(52.20±19.32)h(P<0.05).结论: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可以减少蓝光治疗的次数及时间,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 微生态制剂联合鼻饲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疗效分析

    作者:蔡家平;李萍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鼻饲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间断鼻饲注入喂养,起始每次奶量2 mL/kg,每3 h 1次,每天递增2 mL/kg.治疗组(25例)在间断鼻饲喂养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0.5 g/次,2次/d,鼻饲注入.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日龄(13.32±1.63)d,对照组(14.96±1.46)d,t=3.64,P<0.01;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治疗组为(17.84±1.28)d,对照组为(20.04±1.5)d,t=5.37,P<0.01.发生喂养不耐受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胃肠道喂养同时补充微生态制剂,在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黄疸消退、早日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方面有积极作用.

  •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

    目的:评估布拉氏酵母茵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8年3月~6月收治的92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惠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两组均予补液、蒙脱石散剂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连续治疗至出院,对92例惠儿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X2=4.84,P<0.05).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6.54±1.74)d,治疗组为(5.72±1.67)d(t=2.3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第4 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3.13±0.95)次,对照组(3.74±0.91)次(t=3.14,P<0.01),服药第7 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1.74±0.93)次,对照组(2.24±0.95)次(t=2.55,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按给药治疗时机进行分层分析,比较第4 d和第7 d大便次数(t分别为3.90、3.71,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茵可缩短小儿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患儿在腹泻发生48 h内早期给予布拉氏酵母茵治疗效果更佳.

  • 微生态制剂防治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评价

    作者:胡高声;陈钰霜;肖智锋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我院呼吸科门诊医师以询问病史、查看病例和随访的方式获得的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的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连续、序贯或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7 d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6例,其中51例预防使用了微生态制剂(观察组),未出现明显AAD症状;55例未预防使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的患儿中13例(23.64%)发生AAD,后续治疗中使用微生态制剂,腹泻症状3d内消失.结论:微生态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AAD安全有效.

  • 2119例次儿童消化性疾病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处方评价

    作者:麦志慧;陈怡禄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消化性疾病应用微生态制剂的情况.方法:抽查2007年1~12月的住院消化性疾病口服处方共2 119张,分析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及与其它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涉及微生态制剂处方1 238张,占被调查处方总数的58.42%.以布拉氏酵母菌散使用频率高,占微生态制剂处方总数的52.83%.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率0.24%.应用两种微生态制剂的处方13张,占微生态制剂处方总数的1.05%,无三种及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处方.结论:我院儿童消化性疾病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处方基本合理、规范.

  • 微生态制剂临床使用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晓昊

    目的:了解我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6年1月份、4月份、8月份门诊处方11 459张,其中应用微生态制剂处方693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与抗生素、某些消化系统用药联合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之间的联用情况,就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被抽取处方数的6.05%,以双歧杆菌-嗜热乳杆菌-肠球茵三联活菌散剂(培菲康)使用率高,占40.12%;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率为44.15%;两种微生态制剂合用率为0.72%,无两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结论:我院在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该引起医师和药师的共同关注.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作者:董沛晶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1].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对婴幼儿保健具有很大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馨;杨弘毅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口服非致病性活菌制剂,它能改进肠道细菌的平衡,对人体或动物产生有益的作用.成年人的体表和胃肠道中存在大约100~400种100万亿个(1014)以上的细菌[1],菌体总重量约1.0~1.5公斤,与人体的肝脏重量相当,而产生酶的量却远远超过了肝脏所产生的量.人的肠道内90%以上是专性厌氧菌,每克肠内容物含菌10亿~1000亿个,是常驻的有益菌;8%~9%为兼性厌氧菌,每克肠内容物含10万~1亿个,是条件致病菌;1%为专性需氧菌,每克肠内容物含100~10.000个,是有害菌,然而在此数量级内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因为这些菌群的存在可引起宿主对这些菌产生低水平的屏障,超过这个水平可能引起内源性感染[1].微生物的酶大约35%可为宿主利用,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如O2)具有强大、高效、专一的歧化作用,消除多余的自由基,保证人体健康[2].现就近年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 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作用

    作者:林滨榕;唐秋雨;吴斌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防治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5月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42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入院后即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用药时间均在72 h以上;对照组入院后始终未用或住院时间72 h后因出现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结果:预防组210例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病发病率为18.57%(39/210);对照组218例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病的发病率39.45%(86/21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P<0.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能减低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

  • 乐托尔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208例

    作者:高改兰;崔红;杭敏

    目的:应用微生态制剂乐托尔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方法:208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96例(男50例,女46例),口服庆大霉素或肌注氨苄西林等综合治疗,观察组112例(男66例,女56例),疗程均3 d.结果:乐托尔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2%和73.3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观察组未见副作用.结论:乐托尔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效果好,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益生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跃杰

    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或生态制品,是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正常微生物成员或其促进物制备的制剂,它具有直接补充微生物或促进宿主有益微生物生长,维持或调整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三大类,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制定的《食物中益生菌健康及营养评价指南,2001年》,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1].益生元是指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它能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肠内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合理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黄肖梅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0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处方4950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胃肠药物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间的联用情况,并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总处方数的1.21%,以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使用率高,占27.15%;与抗生素合用率为16.36%;二种及二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9.98%.结论: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少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三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费用--效果分析

    作者:林光勇;王增寿;潘国权

    目的:评价三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急性腹泻患者96例,给予不同的微生态制剂,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组方案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成本效果比为丽珠肠乐组(0.1858)、整肠生组(0.2639)、乐托尔组(0.7358).结论:丽珠肠乐方案为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案.

  • 乳酸菌素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作者:涂建军;彭茂兰

    为了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价值,自2007年11月~2008年8月我科应用乳酸菌素治疗40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

    作者:司继刚;孙敏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中的应用.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就微生态制剂用于AA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AAD日益受到关注,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近年来,临床上常应用微生态制剂来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纠正腹泻症状,改善预后.结论:临床应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

  • 双歧三联活菌对戒烟后腹泻的改善效应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冯英凯;杨庆华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对戒烟后腹泻的改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130例戒烟后腹泻患者按用药情况分为黄连素对照组(n=30,黄连素片0.9g、tid)、双歧三联活菌组(n=50,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tid)、黄连素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组(n=50,同时服用黄连素片0.9 g、tid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tid).动态观察脱水、腹泻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双歧三联活菌的安全性.结果:所有脱水病例治疗后脱水症状均消失.在第1天,双歧三联活菌组及黄连素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组有效率即显著高于黄连素对照组(P<0.05);第2、3天,双歧三联活菌组及黄连素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黄连素对照组(P<0.05或P<0.01),无效率显著低于黄连素对照组(P<0.05或P<0.01).而双歧三联活菌组及黄连素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服用双歧三联活菌有关的毒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对戒烟后腹泻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双歧三联活菌、黄连素无明显协同治疗效果.

  • 2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作者:唐捷;刘涛;龙云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用质子泵抑制荆治疗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由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按医师用药方案分为A、B组.A组48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雷贝拉唑;B组58例,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雷贝拉唑.2组用药时间均为21d.结果:A组临床症状、溃疡愈合、Hp根除的有效率分别为83.3%、89.6%、87.5%;B组分剐为91.4%、91.4%、89.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4.2%,B组为2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Hp感染安全、有效,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一种新疗法.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张功武;李宇清;钱惠

    目的:了解我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门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率为14.32%,占药品零售总金额的4.16%;合理应用率为81.26%.结论:我院微生态制剂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其合理应用监管,预防超范围应用,降低患儿的医药费用.

903 条记录 38/46 页 « 12...35363738394041...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