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转归监测价值

    作者:田杰;朱静;张渝美;陈华琼;吴晓芸;钱永如

    目的评价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病情演变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速率法测定38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4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CK-MB.间接ELISA法测定柯萨基病毒B1-6 IgM(CVB1-6 IgM).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 89.5%,60.5%,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8.3%,29.2%)和对照组(0)(P<0.05).82.4% 的血清cTnI阳性出现在病程1周以内.CVB1-6 IgM阳性与阴性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和转归监测新指标.

  • 床边快速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英俭;何明丰;刘绍辉;梁章荣;陈文元;陶江;刘冬松;徐劲松

    目的:探讨床边快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诊断仪,对急诊收治入院的46例急性胸痛病人,采静脉血动态测定cTnI、Myo和CK-MB含量,并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结果:对AMI诊断的敏感性:0~3 h cTnI与CK-MB均为29.4%,低于Myo的47.1%,4~6 h cTnI为80.0%,其余均为100.0%;对AMI诊断的特异性:cTnI、CK-MB各时间段均为100.0%,Myo 0~3 h为58.8%、4~6 h为40.0%、12 h以上为33.3%;三项联合检测0~3 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35.3%和86.3%,4~6 h为93.3%、80.0%、12 h以上为100.0%、77.8%.结论:床边快速cTnI、Myo和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对AMI床边快速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为AMI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 脑死亡五指山小型猪模型的心脏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玉超;滕亮;王清卿;曹经琳;窦剑

    目的 探讨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猪模型的心脏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五指山小型猪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颅置管术,不做颅内加压.监测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并监测术前及术后0、3、6、12 h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随着脑死亡时间延长,心电幅度下降,T波幅度增大.术后0、3、6h,实验组的CK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为P<0.05).术后6、12 h,实验组的CK-MB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均为P<0.05).术后0、3、6、12 h,实验组的CK和CK-MB水平均高于术前(均为P<0.05).术后0、6、12h,假手术组的LDH水平均低于术前(均为P<0.05).结论 脑死亡模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心电图呈特异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检测的意义

    作者:郭炯光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VMC患者cTnT、hs-CR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BM)水平.结果 VMC组人院时血清cTnT、hr-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cTnT、hr-CRP和CK-MB明显降低(P<0.01);入院时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P<0.05).结论 检测血清cTnT和hs-CRP足诊断VMC的敏感指标,cTnT和hs-CRP对VMC病情预测亦具重要作用.

  • 冠心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志红;杨建安;周莲英;徐建玲;姬尚义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变化,比较二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方法]连续152例病人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下行CABG术,平均年龄62(S=21)岁,范围39~80岁,平均每例搭桥2.7(1~5)支,平均CPB时间113(S=5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6(S=31)min.围术期9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测定cTnⅠ与CK-MB,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cTnⅠ与CK-MB均于主动阻断钳开放后就明显升高,开放后10 h达峰值,分别为(0.72±0.33)μg/L与(56.3±28.6)IU/L.CK-MB术后5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TnⅠ术后10 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13例围术期心肌梗死(PMI)患者术后各时间点cTnⅠ均显著高于无PMI者,术后10 h达峰值,为(3.96±1.73)μg/L,且术后10 d仍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为(1.23±0.65)μg/L;13例中有7例术后因PMI而死亡.而无PMI者,无一例因心脏原因死亡.[结论]cTnⅠ与CK-MB在CABG术后前期的动态变化相似,但cTnⅠ高于正常值的时间长,对心肌缺血损伤诊断时间窗宽于CK-MB.因此cTnⅠ诊断心肌损伤的晚期敏感性高于CK-MB.而且,围术期cTnⅠ的检测也是预测CABG术后PMI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 服用减肥药致类肌炎1例

    作者:关志斌;欧羡虹

    患者,女,42岁.因肥胖[FAT:36.4%(理想范围:20%~27%)]在门诊服用减肥药--曲美(Sibutramine),每天10 mg,60 d后体重减轻1.8 kg,因服药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乏力、四肢肌肉酸痛、抽搐、双手小关节痛等不适而停药.服药后第70天体查:BP 120/78 mmHg,HR 76次/min,心、肺、腹等体检无异常,四肢肌肉轻压痛;经抽血检查发现血磷酸肌酸激酶(CK)和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明显升高,分别达到567 U/L和20.5 U/L,其中CK超过了正常值的2.9倍(CK的正常值:24~195 U/L;CK-MB的正常值:5~18 U/L).服药前1周作血液生化检查(包括CK和CK-MB、肝肾功能和血脂常规等)均正常.追问病史:患者平素体健,近2~3个月内没有发热、咽痛、感冒等病史.建议患者单纯停用减肥药(没有进行药物治疗),停药1个月后乏力、四肢酸痛、抽搐等症状逐步减轻至消失,停药8周后复查CK和CK-MB均恢复正常.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脑钠尿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钊培;李沙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脑钠尿肽(BNP)水平对早期临床诊断、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2例发病24小时内入院ACS患者,分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以放射免疫法(RIA)及ELISA法分别测定入院即时,次日清晨血浆中BNP、cTnT、CK-MB水平,取两次平均值,并与对照组比较;入院7~10日测定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BNP与之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ACS组(168.5±210.2)pg/ml vs (121.8±46.5)pg/ml,P<0.01);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393,P<0.05);除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24小时血浆BNP水平与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528,P毒0.002);Killip Ⅱ~Ⅳ患者血浆BNP值均明显高于Killip I级(P<0.01).结论 Acs时血BNP的升高是心肌细胞急性缺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并且其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有关,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一个新指标,并可作为评价ACS患者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

  • 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海斌;邓兴臣

    目的 :观察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动态变化.方法:对 82例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清 CK、 CK- MB检测,同时记录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症状.结果 :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中存在心肌损伤 68例( 82.9%),但症状无特异性;合并心肌损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有部分患者 CK、 CK- MB及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较迟.结论 :对急性氟乙酰胺和毒鼠强混合中毒患者要动态观察 CK、 CK- MB及心电图变化.

  • 不典型登革热1例

    作者:许子彬

    患者女,83岁,乏力、纳差,肩背疼痛3 d,于2014年8月24日入院。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感乏力,起坐自如,行走需搀扶,卧床懒动,伴肩背隐疼痛。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病后纳差,每餐进食约半碗稀饭。入院后予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钠、天晴甘美静脉滴注,肩背痛消失,乏力、纳差持续,但逐渐减轻。既往有糖尿病史。近期无发热患者接触史。体查:体温36.7℃,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6/60 mmHg。神清,懒言。皮肤无潮红、皮疹、出血点,浅淋巴结未触及,球结膜充血,巩膜无黄染,口腔右侧颊部及下唇黏膜见白膜,不易拭去,咽红,颈软,心肺听诊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力Ⅳ级,未引出病理征。血常规:白细胞11.83×109/L,红细胞6.07×1012/L,血小板29.00×109/L,中性粒细胞67.5%,淋巴细胞25.3%。肾功能:尿素18.2 mmol/L,肌酐87 u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48 U/L,谷草转氨酶282 U/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454 U/L,肌酸激酶同功酶正常。空腹血糖19.1 mmol/L,血酮1.7 g/L。甲状腺功能正常。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

  • 阿霉素对围麻醉期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肌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并文;杨鹏举;黄冰;温文钊;秦雪;朱波

    目的 研究阿霉素(ADM)化疗对大鼠围麻醉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活性的变化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围麻醉期心肌损伤的程度与特点.方法 32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组,每组8只.A、B组腹腔注射(ip)ADM 2.50 mg·kg- 1,隔日1次,共6次(11d);C、D组ip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所有Wistar大鼠于后一次注药后3d实施麻醉:A、C组选择吸入异氟烷麻醉;B、D组选择ip戊巴比妥钠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0min采血1ml,离心分离血清检测cTnI、CK和CKMB,并取出心脏制作病理和透射电镜标本.结果 ① 4组Wistar大鼠麻醉前cTnI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A和B组、B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4组Wistar大鼠麻醉前或后CK、CKMB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后配对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心肌病理改变:A、B组见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而C、D组结果正常,4组心肌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I是动态监测围麻醉期心肌损伤敏感的指标;是判断麻醉是否加重ADM化疗患者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与戊巴比妥钠相比,吸入麻醉药异氟烷没有进一步加重ADM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卫彤;黄宏思;韦英群;韦中盛;潘红飞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急性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改变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关系以及它们在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酶法检测30例VMC和30例正常儿童血清TNF-α、IL-1、IL-6和CK-MB含量.结果:VMC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NF-α、IL-1与CK-MB呈正相关(r=0.643,0.562,P<0.01);IL-6与CK-MB呈负相关(r=-0.521,P<0.01).结论:TNF-α、IL-1、IL-6参与了VMC的发病过程,TNF-α、IL-1加重心肌损害,IL-6有感染防御及保护作用,两者起的作用不同,其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VMC患儿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 cTnI、Mb、CK-MB复合检测板对急性心肌梗死69例快速诊断的价值

    作者:梁庆华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除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测外,联合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已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关注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指标.本文采用cTnI、Mb、CK-MB复合检测板联合快速定性检测69例疑为AMI病人血清中的cTnI、Mb、CK-MB,旨在探讨此复合检测板对快速诊断AMI的应用价值.

  • 联合检测心肌分子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敏;陈贤华

    目的 探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有价值的组合,以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将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者98例分为AMI组68例,非AMI组3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CK、CK-MB、MYO和cTnI.结果 AMI组MYO在AMI后1~2小时出现异常,5~12小时达高峰,明显早于其它三项指标;cTnI与CT-MB同步,但cTnI中升高幅度大,半衰期长,恢复在7~10天.结论 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指标应以特异性和敏感性两方面相结合,较为优化的组合应为cTnI和CK-MB,有条件的医院可将CK、CK-MB、MYO和cTnI进行联合检测,更利于AMI的诊断和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K和CK-MB检测分析

    作者:臧立群;高绪霞

    目的:探讨CK 和CK-MB 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7 月收治的7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 和CK-MB 水平.结果:实验组的CK 为(685.2±168.7)U/L,CK-MB 为(156.1±35.7)U/L,实验组的CK 和CK-MB 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行CK 和CK-MB 水平检测,尽早明确诊断,以改善心功能并提高预后.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闫福堂;袁军;张艳;郑霄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1例ACS患者(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50例)分别于胸痛发作后3、6、12 h采集静脉血检测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分析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的H-FABP、cTnI及CK-MB水平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H-FABP水平于胸痛发作后3 h明显升高.cTnI、CK-MB在胸痛发作后6 h明显增高.在胸痛发作后3 h,H-FABP、cTnI、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70.3%(64/91)、35.2%(32/91)、23.1%(21/91),H-FAB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升高较心绞痛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H-FABP适合作为ACS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3种血清测定及意义

    作者:黄爱群;严跃红;钟玉婷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和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检测85例高度疑为AMI的患者在发病6 h内检测3个血清指标水平.比较其对AMI诊断的性能,以进行优化组合检测.结果 AMI患者在发病6 h内,CK-MB、Myo 和CTnI的敏感性分别为82.35%、100.00%和92.64%;特异性分别为94.74%、89.47%和100.00%;单项比较:敏感度和阴性预期值以Myo 高,特异度、阳性预期值和可靠性则以CTnI佳;并联组合比较: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均以CTnI与Myo理想;可靠性则以CTnI与CK-MB联合好;串联组合比较:5项指标均以CTnI与Myo串联检测为佳.结论 血清CTnI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CTnI和Myo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MI早期诊断的性能.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救治中临床应用以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华黎电;涂艳阳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AOP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 Ⅰ)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的变化,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82例AOPP患者和10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82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AOPP治疗组和AOPP对照组,AOPP治疗组给予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OPP对照组给予常规改善心肌细胞营养及代谢的药物治疗,连用10 d.治疗前后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反应(EUSA) 法测定血清CTn Ⅰ和CK-MB的浓度.[结果] AOPP组血清CTn Ⅰ和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OPP治疗组与AOPP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PP患者血清CTn Ⅰ水平的升高对心肌受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治疗AOPP所致的心肌损伤,可以对心脏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 CTn-Ⅰ测试板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价值的评价

    作者:代琼;李光富;曾凯宏;刘玉兰;张黎

    肌钙蛋白是心肌的结构蛋白,是心肌细胞特有的成分,利用高特异性的抗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Ⅰ)单克隆抗体测试板测定血清CTn-Ⅰ含量,与传统的心电图结合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进行比较,以评价快速CTn-Ⅰ测试板法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静朝;崔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先进而有效的手段,在近20多年中已取得迅速发展.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术中及术后的死亡率和紧急冠脉搭桥术逐渐减少,但术后心肌损伤仍是常见并发症.在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期,PCI术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酸激酶(CK)的升高曾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并且对预后无价值.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后CK-MB增高超过正常高限的3倍就应视为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预示长期预后不良,包括死亡率增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本文就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四种血清酶检测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姜天俊;赵敏;周志平;周先志;姜素椿;宋立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近在全球出现的急性传染病,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认识.我院自2003年3月5日收治北京地区首批SARS患者以来,观察到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该病中的一些变化特征,报告如下.

113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