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生素K对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计艳

    近期研究显示维生素K在控制血糖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摄入较低剂量维生素K1的小鼠比高维生素K1饮食的小鼠血糖高,且其胰岛素的释放高峰较后者延迟.临床试验也证实健康年轻男性短时间补充维生素K能改善胰岛素的作用及促进外周组织对血糖的代谢.对于维生素K影响血糖代谢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近期研究显示可能与骨钙素活性有关.

  • 维生素K与儿童骨代谢

    作者:覃佳强;张德文

    维生素K(vitamin K)是一类具有萘醌(Naph-thoquinone)基团(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又名凝血维生素或抗出血维生素,除了众所周知的凝血功能外,近年发现其在骨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维生素K与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维生素K缺乏致口腔出血2例

    作者:梁虹;张涛;孙国良

    我科2007年至现在收治2例因维生素K缺乏致口腔内出血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1,男,47 d,因在外院行"舌系带矫正术"出血不止3 d就诊.3 d前在外院行"舌系带矫正术",术后一直出血,在当地处理后出血暂时停止,后又出血,转诊我院.

    关键词: 维生素K 口腔出血
  • 探讨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几种因素

    作者:张志枫;郭春雁

    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由于II,VII,IX,X等凝血因子主要在肝微粒体内合成,在此过程中须维生素K参与,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的谷氨酸残基才能r一羧基化,羧基型蛋白具有更多的钙离子结合位点,然后方具凝血的生物活性,当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雏生素K依赖因子不能羧化,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因此不能参与凝血过程而致出血[1].本病特点为突发出血,根据出血时间分为3型.

  • 维生素K3对HL-6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朱宁希;吕庆华;董庆华;沈建平;虞荣喜;郑树

    目的: 观察维生素K3(VK3)对HL-6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形态学、DNA 电泳、Annexin V标记法检测VK3作用后HL-60细胞的凋亡发生情况.结果:2、 5、 10、 20 μmol/L的VK3作用于HL-60细胞48 h后凋亡发生率分别为8.76%、 9.7%、 18.54%、 75.4%; 10 μmol/L的VK3作用于HL-60细胞24、 48、 72、 96 h后凋亡发生率分别为11.35%、 18.54%、 21.22%、 37.54%.结论: VK3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林燕春;王祝芳;陈敏香

    通过对17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提出以下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神志、面色、前囟门饱满度、瞳孔大小等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以获得佳治疗效果.

  • 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明山;潘景业;徐斐;孙成超;蒋成榜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1d开始服用华法令抗凝,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5、9、13 d测定其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活性及PT、APTT值.动态观察FⅡ、FⅦ、FⅨ、FX活性及PT、APTT在其中的变化.结果:FⅡ、FⅦ、FⅨ、FX活性术后第1 d显示低于术前组(P<0.05或P<0.01),而FⅨ: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组(P<0.01);口服华法令后第1 d FⅦ:C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FX: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FⅡ:C、FⅨ:C从数值上看高于服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华法令后第2~4 d各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下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或P<0.01)).服药后第8 d由于药物剂量的调整FⅦ:C、FⅨ:C有所回升.到服药后第12 d各凝血因子活性基本保持稳定.PT值随FⅦ:C的波动而随之相应改变.而APTT值服药后第1 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术前组(P<0.01).结论: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PT、APTT不能准确反映各凝血因子活性变化的水平,同时检测FⅡ、FⅦ、FⅨ、FX活性,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是防止出血和栓塞发生的有效措施.

  • 肾活检肌注维生素K1过敏反应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付平;王兴盛;周莉;冯梅;黄颂敏

    目的总结肾活检前后肌肉注射维生素K1引发的过敏反应.方法4例肾活检前后肌肉注射维生素K1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资料及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出现过敏反应时间分别为5 d、6 d和4 d,出现部位均为肌注处,表现为过敏性皮炎、红斑样皮疹伴瘙痒;1例出现时间为2 h,为全身性风团状荨麻疹伴瘙痒.经常规抗过敏治疗均于1周内痊愈.结论维生素K1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与药物本身或溶剂有关,虽然并不常见,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维生素K缺乏致PT延长达150s无出血倾向1例

    作者:覃祖云;卢桥生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维生素K缺乏常使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并有出血倾向,但本例病人PT长达150 s、无出血倾向,较少见.

  • 维生素K、D、C和B6对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影响(讲座)

    作者:王跃春;王子栋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对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重介绍了维生素D、K、C和B6等对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早期连续腰穿治疗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

    作者:朱建萍;杨华姿;高建慧

    目的 了解早期连续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0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连续腰穿放脑脊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好,脑积水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连续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颅内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防止并发脑积水,改善预后方面有显著效果。

  • 目标剂量防治新生儿/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临床资料总结--附1270例分析

    作者:岑丽勤;陆妹;文智惠;何卫红;陈术

    众多资料表明,我国新生儿、婴儿普遍存在维生素K缺乏的亚临床现象,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如感染、腹泻等),有随时发生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的可能,由于该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猛,病死率高,存活儿遗留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其恶劣的预后正日益受到我国儿科界的关注.为防治新生儿/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2003~2005年我院儿科与产科共同协作,设立目标剂量:维生素K11mg,开展了新生儿及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性用药措施,旨在探讨出列科学、更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现将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1270例接受干预的新生儿/婴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治疗

    作者:吴时光

    本文分析2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探讨其CT特征及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重视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及时查血常规和头颅CT对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而在该症状出现时尽快补充维生素K及新鲜血浆止血,积极行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降颅压,控制癫痫及预防脑梗塞能提高本症治愈率.

  •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诊治

    作者:杨小旭

    婴儿颅内出血是儿科急诊危重病之一,而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为多见,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若能及早诊断及时用维生素K治疗可改善预后.现将本院1994~2000年收治的49例报告如下.

  • 阿托品联合硫酸镁维生素K1佐治胆绞痛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姚福明

    目的观察阿托品联合硫酸镁、维生素K1静脉注射对胆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胆绞痛患者,在抗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用阿托品1mg加10%硫酸镁20ml、维生素K12 0mg加入10%葡萄糖25 0ml中静脉滴注、对比组39例单纯用阿托品1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二天.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3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8%;对照组则分别13例、10例、59.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31%、但均能耐受.结论硫酸镁、维生素K1有弛缓胆管口括约肌、加速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痉挛作用,可以加强阿托品的解痉作用.阿托品联合硫酸镁、维生素K1静脉滴注佐治胆绞痛具有止痛迅速、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 经人字缝穿刺引流治疗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

    作者:陶少华;常平;陈慧

    目的:总结与探讨经人字缝穿刺引流治疗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我科1年来收治的5例采用经人字缝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例全部治愈,未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经人字缝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 头孢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小儿维生素K吸收的影响

    作者:周金平;王小革;戴玉良;苗桂杰;李根山;张会丰

    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小儿维生素K(Vit K)吸收状况的影响.方法:ELISA法测定38例患儿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变化,分为A组24例(抗生素治疗组)及B组14例(抗生素治疗+Vit K1干预).结果:A组头孢菌素治疗前PIVKA-Ⅱ为(1.751±1.265)ng/mL,治疗后为(3.658±1.851)ng/mL,治疗前后PIVKA-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PIVKA-Ⅱ为(1.869±0.975)ng/mL,治疗后为(0.754 5±0.75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影响小儿对Vit K的吸收,引起亚临床Vit K缺乏;Vit K1配合治疗可使之得到改善.

  • 维生素 K治疗新生儿出血症凝血指标的变化

    作者:明静

    目的:评价维生素K治疗新生儿出血症( HDN)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维生素K治疗前后分别检测37例HDN患儿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Ⅱ)、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凝血酶时间( TT)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维生素K治疗后凝血指标PIVKA-Ⅱ、PT明显降低(P<0.05),PTA、APTT明显升高(P<0.05),维生素K治疗后凝血指标PIVKA-Ⅱ、PTA、PT、APTT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TT、FIB异常率未出现明显变化( P>0.05)。结论 HDN患儿在使用维生素K治疗后,PIVKA-Ⅱ、PTA、PT、APTT变化明显,反应敏感,能较好地反映HDN的凝血水平,可作为HDN的诊断依据及转归指标。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防治

    作者:彭桂梅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多由于单纯母乳喂养引起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活性降低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尤以高颅内出血、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危害性大.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军华;陶玉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多在早期发生颅内出血,病情重,发展快,常留有后遗症.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科自1992~2000年共收治的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总结如下.

208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