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冈市医用辐射卫生防护现状及对策

    作者:涂存顺;秦强;林建华;刘冀军;饶石磊

    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如果对其防护不当,必将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难以弥补的损伤[1-5].为了摸清黄冈市医用辐射卫生防护的现状,找出现阶段医用辐射卫生防护存在的问题,作者对黄冈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放射卫生执法大检查.

  • 益气中药复方对电离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苏颖;郭军鹏;李欣;高子任

    目的 从若干个益气中药验方和古方中筛选出能够抗辐射的药味少、疗效好的中药复方.方法 将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汤组、芎归汤组、贞元饮组、当归补血汤组、四物汤组、经验方组、芪归升血片1组、芪归升血片2组、芪归升血片3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进行4.0Gy的X射线照射1次,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相应药物灌胃,每只0.2 ml/d,1次/d,连续7d.第8天取小鼠外周血和脾脏,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Ⅱ-2水平.结果 四物汤、经验方、芪归升血片2、芪归升血片3能够提高电离辐射模型小鼠脾脏T淋巴CD+ 4/CD8+比例,同时能够提高电离辐射小鼠血清IL -2水平.结论 四物汤、经验方、芪归升血片2、芪归升血片3可对辐射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起到抗辐射的作用.

  • 蒙药珍珠丸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白海花;王灵战;吴柒柱

    目的 通过蒙药珍珠丸对电离辐射诱发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蒙药珍珠丸的药效机理.方法 按常规微量血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微核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照射组以及加药组三大部分.结果 经电离辐射和没有电离辐射组相比,微核率有显著差异(P<0.001 ),同一放射剂量下,培养液中加入蒙药珍珠丸和不加蒙药珍珠丸相比,微核率显著降低(P<0.001 ).结论 电离辐射明显导致微核率升高,蒙药珍珠丸降低微核率.

  • 电离辐射对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作明;郭鹞;杜红俊;郭守一;骆阁大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既往研究多侧重于电离组织、器官实质细胞损伤的研究, 近年来则比较重视环境变化对实质细胞的影响. 辐射作用后, 微循环改变出现得比较早, 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 表现为血管扩张、血流缓慢、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贴壁和游出等.

  • 电离辐射对大鼠肠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

    作者:王瑜;张再重;邹忠东;唐力军;涂小煌;王烈

    肠组织对辐射高度敏感,放射性肠损伤常见于核爆炸、核事故以及临床恶性肿瘤放疗中.本实验旨在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肠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及其病理机制.

  • 低剂量X线对钛颗粒干预成骨样细胞后的影响

    作者:余昶;徐炜;周晓中;任培根;史高龙;李涧;田野;董启榕

    目的 观察低剂量电离辐射(LDI)对钛(Ti)颗粒干预成骨样细胞MC3T3-E1后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Ti颗粒与MC3T3-E1细胞共同培养后,接受LDI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茜素红染色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24h,Ti颗粒各组细胞活性(0.78±0.03、0.61 ±0.04、0.63 ±0.07)与对照组(1.00±0.10)比较显著下降(P<0.01),但LDI对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LDI对MC3T3-E1细胞的活性在照射48 h和72 h表现出抑制效应(P<0.01).照射后7d,照射各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的浓度[(3.97±1.00)、(3.70±2.00)、(3.78±0.39)、(2.22 ±1.53) ng/g]与假照射各组[(3.32±0.84)、(2.47±0.94)、(2.51±0.50)、(1.39 ±0.40) ng/g]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结果显示照射后14 d,各个Ti颗粒浓度组ALP活性[(0.0123±0.0002)、(0.011 7 ±0.0006)、(0.011 5 ±0.0006)、(0.0120±0.0002)μmol/(min· μg)]均高于假照射组[(0.0108 ±0.0005)、(0.0091±0.0005)、(0.0095±0.0006)、(0.010 1±0.000 2)μmol/(min·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DI可有效降低Ti颗粒刺激后MC3T3-E1细胞IL-6的表达(0.86 ±0.12,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在Ti颗粒存在的情况下LDI仍具有促进矿化的效应.结论 LDI早期会加重Ti颗粒对成骨样细胞增殖的影响,但在Ti颗粒存在的情况下仍具有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矿化的作用,同时可下调Ti颗粒刺激后成骨样细胞IL-6的表达.

  • 内分泌干扰因子在尿道下裂病因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明学;杨振宇

    尿道下裂是男性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1],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目前,尿道下裂的病因尚不清楚.现代研究认为致畸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的(如电离辐射等)、化学的(如各种工业废物、农药等)和生物的(如病毒感染等)因素.近年发现,尿道下裂的发生与内分泌的紊乱关系密切,可能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有关.本文就环境因素中内分泌干扰因子(endocrine-discruptors,EDs)在尿道下裂病因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X线照射后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CDKN1A表达的变化

    作者:高炳玉;夏立平;刘玉;陈国平;郑武平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系(MCF-7)X线照射后CDKN1A基因(p21)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MCF-7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CDKN1A基因表达的改变和用RNAi技术抑制CDKN1A基因表达并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MCF-7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1、2和4 Gy)X射线照射后CDKN1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4 Gy照射后升高水平明显(P<0.05).在接受4 Gy剂量照射后,CDKNlA蛋白水平在8、12、24、48、72 h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24 h时较对照组升高3倍(P<0.05).抑制CDKN1A基因表达后MCF-7细胞凋亡率增加183.9%(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在接受4 Gy照射后24 h的CDKN1A表达水平增加为明显,抑制CDKN1A基因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

  • 西妥昔单抗联合电离辐射对鼻咽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袁太泽;徐理华;曾木圣;曾奇;曹素梅;张秀萍;郭翔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电离辐射对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度、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鼻咽癌细胞CNE2经Cetuximab、电离辐射或两者联合处理,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方法检测Cetuximab对CNE2放射敏感度的影响,利用Sigmaplot 10.0软件按单击多靶模型和线性二次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Cetuximab增强了鼻咽癌细胞CNE2的放射敏感度,放射增敏比为1.157.Cetuximab联合电离辐射明显增强了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经 Cetuximab 处理后的CNE2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且 Cetuximab 联合电离辐射可明显增强CNE2细胞G2/M期阻滞.结论 Cetuximab 联合电离辐射促进了辐射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从而增强了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度.

  • 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周期及MDC1、53BP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祝淑钗;刘志坤;王玉祥;杨洁

    目的 观察60Co γ射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为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食管癌细胞株TE-13进行不同剂量(0、1、2、5、10、15 Gy)照射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照射后1、2、12、24和48 h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DCl和53BP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E-13细胞照射后12、24、48 h,TE-13细胞的G0/G1期、G2/M期和S期的变化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1 Gy和2Gy照射后12 h,细胞G2/M期阻滞开始出现;5、10、15Gy照射后24h,细胞G2/M期阻滞为明显,与对照组(0 Gy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Gy照射后12 h、24、48h,TE-13细胞的凋亡增加非常显著(P<0.01);不同剂量照射后1、2、24 h,TE-13细胞MDC1和53BPl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TE-13细胞经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0/M期阻滞,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但对MDC1和53BP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 肿瘤细胞辐射敏感度调节新靶点——miRNAs

    作者:张珠博

    0 引言肿瘤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种传统方法.近6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1].电离辐射会造成肿瘤细胞DNA损伤,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但是由于肿瘤细胞存在一定的辐射抗性,而且电离辐射也会使肿瘤附近的正常细胞发生损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成为肿瘤放射治疗的关键.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放射医学在肿瘤传统治疗方法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细胞中基因表达有广泛调控作用的miRNA对于调节肿瘤细胞辐射敏感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miRNA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密切相关.大约30%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被miRNA调控[2].miRNA成为肿瘤细胞敏感度调节新靶点.

  • 鼻腔应用类固醇激素对鼻黏膜辐射性损伤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朱新华;刘月辉

    目的:观察辐射后鼻腔应用类固醇激素对鼻黏膜辐射性损伤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鼻腔应用类固醇激素在鼻黏膜辐射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豚鼠50只,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鼻部照射,照射剂量为5 Gy,每周1次,共3周,在完成辐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用药组,每组25只,用药组在照射完成后第2天开始鼻腔应用类固醇激素.各组分别于照射后1周及1、2、3、4个月各随机处死5只动物,光镜及电镜下观察鼻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及显微图像学分析.结果:照射后喷药,豚鼠鼻黏膜早期炎症反应减轻,并随喷药时间延长,损伤的上皮细胞修复加快,4个月后纤毛覆盖率达72.9%,比单纯照射豚鼠鼻黏膜纤毛覆盖率50.2%明显升高,且黏膜下腺体萎缩减轻,表现出一定的分泌功能.结论:鼻腔应用类固醇激素减轻了鼻黏膜辐射性损伤,在鼻黏膜组织辐射性损伤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山莨菪碱对电离辐射致耳蜗损伤防护作用的电镜观察

    作者:金大玉;印有亮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豚鼠耳蜗电离辐射后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健康豚鼠25只随机分成三组:单纯放射组(单放组)和山莨菪碱防护组(防护组)各10只,均观察左耳;对照组5只,不照射,观察双耳.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对防护组和单放组豚鼠的耳颞部予以分次照射(2 Gy/天),每次照射前30分钟,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20 mg/kg,对照组和单放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照射总剂量达到60 Gy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透射电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清楚,细胞无肿胀,表皮板完整,线粒体嵴完整,核膜完整.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不清,细胞肿胀变形;线粒体空泡变,线粒体嵴断裂;核膜不完整,异染色质增多.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较清,细胞略肿胀;表皮板完整,线粒体嵴较完整,核膜较完整.②扫描电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整齐,无倒伏、缺失;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明显倒伏、缺失、排列紊乱;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基本整齐,偶见倒伏现象.结论 山莨菪碱对电离辐射所致豚鼠耳蜗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 山莨菪碱对电离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大玉;印有亮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情况并探讨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豚鼠25只随机分成三组:单纯放射组(单放组)和山莨菪碱防护组(防护组)各10只,均观察左耳;对照组5只,观察双耳.首先进行各组豚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然后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对防护组和单放组豚鼠的耳颞部予以分次照射(2 Gy/天),每次放射前30分钟,按20 mg/kg于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对照组和单放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总剂量达到60 Gy后,各组豚鼠再行ABR检测;并通过光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放射后防护组的平均ABR阈值为37.65±1.92 dB peSPL;单放组为52.27±2.42 dB peSPL,较前者明显升高(P<0.05).②耳蜗基底膜铺片光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缺如;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有大量缺失,内毛细胞有少许缺失;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少许缺失,内毛细胞无缺失.正常对照组外毛细胞计数为162.95±5.969个/视野,放射后单放组为54.75±7.718个/视野,防护组为144.50±7.302个/视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割剂量60 Gy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其耳蜗毛细胞损害,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影响

    作者:金大玉;印有亮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ABR)阈值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40 Gy放射组、60 Gy放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10耳).实验前检测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阈,然后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对放射组豚鼠的右耳耳颞部予以分次照射(2 Gy/天,每周连续照射5天,休息2天),直到总剂量分别达到40 Gy(40Gy放射组)和60 Gy(60 Gy放射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照射完成后对各组豚鼠再次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 放射前对照组ABR平均反应阈为21.35±1.21 dB SPL,40 Gy放射组ABR平均反应阈为21.99±1.26 dB SPL,60 Gy放射组ABR平均反应阈为22.39±1.18 dB pe SPL,放射前三组的ABR平均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40 Gy放射组的ABR平均反应阈为37.65±1.92 dB SPL,60 Gy放射组ABR平均反应阈52.27±2.42 dB 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放射组ABR反应阈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使豚鼠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辐射剂量成正相关.

  • 电离辐射对听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广帅;金大玉;邢巍巍;谷京城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只健康豚鼠随机分成两组:单纯放射组(简称单放组)10只,对照组5只,每组观察10耳.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对单放组豚鼠的耳颞部予以分次放射(2 Gy/天),总剂量达到60 Gy;两组豚鼠实验前后行ABR检测,并通过光镜观察两组豚鼠实验后耳蜗毛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放射后单放组豚鼠ABR平均阈值为52.27±2.42 dB SPL,较实验前(22.50±3.12 dB SPL)及对照组(21.00±3.57 dB SPL)明显升高(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光镜观察见对照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缺如;单放组耳蜗外毛细胞有大量缺如,内毛细胞有少许缺如;外毛细胞计数:正常对照组为162.95±5.96个/视野,实验后单放组为54.75±7.71个/视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割剂量60Gy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其听功能损害.

  • 电离辐射对大鼠颌下腺钙离子激活型钾通道的影响

    作者:朱红华;公柏娟;宋子琦;鞠昊;冯婧;李志民;孙宏晨

    目的:通过研究电离辐射对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膜上BK通道和IK通道开放的影响,探讨照射后唾液腺分泌功能降低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射组大鼠的颌下腺区一次性15 GyX线照射,对照组不照射.分别在照射后3d、15d和40 d取出大鼠颌下腺,胶原蛋白酶消化,从每只大鼠颌下腺消化液中挑选1个状态好的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膜上BK和IK1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1)在+80 mV时,相比对照组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膜上BK通道电流密度,照射后3d没有显著性差异,照射后15d减少9.7%(P<0.05),照射后40 d减少13.8% (P<0.01).2)在+80 mV时,相比对照组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膜上IK1通道电流密度,照射后3d没有显著性差异,照射后15 d减少12.8% (P<0.05),照射后40 d减少17.1%(P<0.01).结论:电离辐射所致的大鼠唾液腺分泌功能减退可能与辐射后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膜上BK和IK1通道开放电流减少导致的K+外流减少有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辐射效应的影响

    作者:王剑宁;曾融生;杨小平;杨国平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对电离辐射后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和分化方面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辐射后IGF-Ⅱ对成骨细胞的效应.方法:成骨细胞通过酶消化法从SD大鼠颅骨中获取传代;将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0、100、400、600和900cGy的γ线辐射,辐射后的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IGF-Ⅱ的培养液中培养6d,观察及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功能及分化等情况.结果:经电离辐射后,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均受到抑制.IGF-Ⅱ可有效降低100cGy辐射对增殖的抑制效应,1,10,和100μg/L 的IGF-Ⅱ都改变了400cGy时的辐射效应,其中以10μg/L的浓度时明显.结论:IGF-Ⅱ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辐射损伤的恢复,而这种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并取决于辐射损伤的程度.

  • 电离辐射对大鼠颌下腺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志民;徐勇忠;孙宏晨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大鼠颌下腺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一次性15Gy X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唾液腺区,观察照射后30天内动物体重、颌下腺重量、毛果芸香碱的潜伏期(lag phase)、唾液流率、电解质、组织学等变化.结果:照射后大鼠体重及颌下腺重量减轻,唾液流率降低,Na+降低,K+升高,Ca2+变化不显著、毛果芸香碱的潜伏期延长.早期主要是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晚期主要是唾液腺实质细胞萎缩,数量减少.结论:照射后大鼠颌下腺发生了形态变化及不可逆性功能障碍.卷曲颗粒导管(CGT)细胞是靶细胞.

  • 光学弱相干层析技术的原理及口腔应用

    作者:魏利敏;石四箴

    光学弱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将光学相干技术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的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类似,只是以红外光代替声波.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可达10 μm,无电离辐射等优点,近几年国外一些学者为将其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作有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1048 条记录 42/53 页 « 12...39404142434445...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