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惊恐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惊恐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用毫针法针刺人中、合谷、太冲穴,观察即时症状消失及缓解时间.结果 针刺可迅速缓解呼吸急促、堵闷感,其次为肢体颤抖发麻,对头晕症缓解稍慢.即时症状缓解的短时间为5 min.长为20 min.即时疗效痊愈8例(25%),显效10例(31.2%),有效12例(37.5%),无效2例(6.3%),总有效率93.7%.结论 针刺人中、合谷、太冲治疗惊恐发作缓解迅速,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关穴合谷刺治疗惊恐发作19例
惊恐发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因突然发作的心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抽搐、出汗、头痛以及极度的恐惧甚至濒死感等就诊于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及精神科急诊.笔者采用内关穴合谷刺的针刺手法治疗惊恐发作患者19例,现报道如下.
-
对48例惊恐发作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惊恐发作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调查48例住院惊恐发作病人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惊恐病人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心理干预对惊恐发作的改善和情绪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发作的临床现象学比较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的临床现象学特征.方法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现象学比较.结果 GAD组病程长于PA组;脑力劳动者中PA组显著高于GAD组,PA组精神病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GAD组;PA组急性发病、急诊史、自杀、伴发忧郁症、躯体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神经功能及工作能力受损显著高于GAD组,而GAD组肯定诱因显著高于PA组.结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在临床现象学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别.
-
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84例临床资料分析
"惊恐发作"由HG.Well首次于1919年描述,为急性的焦虑发作,呈突然的强烈恐惧伴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以心血管、呼吸道症状多见,常见突发的胸闷、心悸、头昏、哽咽感,有两组特征性的症状:(一)过度换气症状,因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症状,此时有头晕,面部、口唇与四肢麻木感等;(二)认知症状,病人多有濒死感、怕晕倒、怕失控、怕发疯感.症状发作持续15~30分钟,可自行缓解.亦有少数病例持续达1小时以上.ICD-10将惊恐发作频度大于每月四次以上,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情境者称为惊恐障碍;发作出现于人群聚集场所者,则称为惊恐障碍伴发广场恐怖[1,2].
-
惊恐发作的循环动力学应激反应观察
惊恐发作即急性焦虑发作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研究表明焦虑发作时的循环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易并发高血压危象、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导致死亡[1].我们观察惊恐障碍患者在急性焦虑状态下的循环动力学的应激性变化.
-
综合医院惊恐障碍误诊原因分析
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特征,呈突然的强烈恐惧伴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的躯体症状,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等,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本院近3年确诊的惊恐障碍病例18例,先后一度误诊,为了解其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认识,现报告如下.
-
心理干预对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惊恐发作的效果
目的 探讨患者在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惊恐发作的原因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障患者完成伽玛刀治疗计划.方法 应用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心理疏导对36例伴有惊恐发作的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治疗前、后焦虑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33例(91.7%)患者顺利完成伽玛刀治疗计划,治疗后SAS分值均明显降低[(57.00±6.49)比(63.75±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8,P<0.05).结论 伽玛刀治疗中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治惊恐发作.
-
惊恐发作患者心身症状及人格评估与护理
目的探讨惊恐发作患者的身心症状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89例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的惊恐发作患者(实验组)进行心理状况及个性评估,将随机抽样的189例大学生组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以焦虑、强迫、躯体化、抑郁、恐怖等为主,个性特征中PEN模型呈现"V"字形,N分极高者高达60.2%,E分极低者占22.1%,P分极高者达17.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惊恐发作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很低,情绪极不稳定,有极端内向和精神质倾向.
-
丙戊酸钠导致高氨血症及脑病的研究进展
自1967年丙戊酸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疗效肯定,已被广泛应用于癫痫、双相障碍、药物戒断、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冲动控制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及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胰腺炎、致畸性、血小板减少等[1-2].1980年Coulter等[3]首先报道1例儿童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发生高氨血症,而肝功能检查正常.
-
惊恐障碍的诊治
一、历史1894年Freud把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又称焦虑症),从神经衰弱中单独划分出来,焦虑症作为独立的疾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精神病学会对该病的名称和诊断标准曾多次研究制定,在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中采用了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的名称,对它的几种不同亚型进行了定义,制定出临床诊断标准.该书经过反复修订,到1994年出版的第4版,焦虑障碍包括了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广场恐怖(agoraphobia)、特殊恐怖(specific phobia)、社交恐怖(social phobia)、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和未特别指明的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不同亚型,现国际上广泛采用了焦虑障碍这一名称.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继续沿用焦虑性神经症,惊恐发作被列为焦虑性神经症的一个亚型.所以国内医疗科研机构采用的诊断名称与国际尚未完全统一.
-
惊恐发作与空洞症
在临床上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与空洞症毫不相干,但这两个词的起源却有一定联系.惊恐发作亦称急性焦虑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或惊慌感和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为特点.惊恐、恐慌或恐惧的英文词为panic,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Pan神的名字.Pan是山林之神和畜牧神,是一头冷酷、浑身长满密毛的乡间野兽,他的上半身为人身,下半身为山羊,头上有角.
-
卒中后抑郁共病惊恐障碍治疗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6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头昏脑胀、胸闷心慌、血压不稳定5个月"于2011年10月31日就诊.患者曾因"左上肢无力、麻木10天"于2011年5月30日以"脑梗死"住我科,住院期间,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右侧放射冠脑梗死,右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于2011年6月9日行右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患者左上肢肌力由4级恢复到5级,于2011年6月16日出院,继续给予氯吡格雷75 mg qd、阿托伐他汀钙20 mg qd进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门诊随诊.出院后患者血压不稳定,波动在160~200/90~110 mmHg,出现持续性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左上肢乏力、麻木加重,口干口苦、腹胀、恶心、食欲缺乏,便秘,睡眠差、难入睡、早醒,经常卧床.
-
惊恐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以反复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1].PD年患病率可达2.7%,而终生患病率可高达4.7%,占全球疾病负担的比重日益增加[2-3],有关P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日益成为神经精神领域关注的焦点.
-
交替性瘫痪并癫癎发作一例报告
患儿女,4岁,因发作性、交替性肢体瘫痪4年,发作性四肢抽搐10+次,于2002年9月4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3个月起出现偏侧肢体无力,持续3~7 d后自行缓解.相隔1周后又可再次出现另一侧肢体无力,如此反复至今.当双侧肢体同时出现无力时,即出现突发四肢抽搐,双眼上翻,伴意识障碍,持续约1~2 min.病程中有数次突然惊恐发作,不伴肢体抽搐.
-
心绞痛误诊为惊恐发作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出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来我院心内科就诊.患者6个月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作性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出汗、面色苍白,并伴有极度紧张、濒死恐惧、失控感等,每次持续5~30min;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间歇期无胸闷、心悸,但感到担心、不安,怕再发作.
-
瑜伽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进展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一项利用身体姿势、呼吸控制、意念集中和深度放松技术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体系.瑜伽对于成年人支气管哮喘、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腰背痛、骨关节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抑郁症等身心疾病的良好效用已得到证实[1-7].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发现瑜伽对有精神运动能力缺陷、残疾以及有行为、情绪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等诸多方面可产生积极作用[8-14].瑜伽练习可改善儿童青少年头痛、胃痛、便秘、背痛等状况,减少肥胖、违纪、愤怒和惊恐发作等,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成绩[15-17].近十年来,在欧美国家,瑜伽练习已广泛进入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训练营[18,19].
-
帕罗西汀对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惊恐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惊恐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惊恐发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使用舍曲林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周胸痛发作次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效果、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2、4、8、12周的周胸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8、12周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8、12周的周胸痛发作次数及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对照组的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05).结论 帕罗西汀对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惊恐发作的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
惊恐障碍患者抑制性控制缺陷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患者抑制性控制缺陷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视觉事件相关电位Go/Nogo实验方式,对16例惊恐障碍患者(PD)和13名健康对照(NC)进行研究.任务为随机出现的等概率双英文字母和单英文字母,要求被试者对双英文字母进行按键反应(Go),单英文字母不按键(Nogo),记录行为学数据和32导脑电数据.结果 惊恐障碍患者和止常对照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额中央区Nogo-N2(PD组:F1,30=8.00,P=0.08;NC组:F1,24=4.60,P=0.042)和Nogo-P3效应(PD组:F1,30=7.85,P=0.09;NC组:F1,24=13.57,P=0.000),但是惊恐障碍患者的Nogo-N2和Nogo-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z:F=9.135,P=0.005;F=8.511,P=0.006),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惊恐障碍患者脑信息加工过程特定时间窗抑制性控制障碍,为进一步揭示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脑电生理证据.
-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左心衰竭并发焦虑障碍患者37例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多见,而通过心理安抚、心理支持以及及早控制左心衰症状等治疗是控制焦虑的关键。结论:焦虑障碍是急性左心衰患者常见情感障碍性疾病,科学有效的治疗能缓解焦虑,利于心功能恢复。